5个心理技巧,让你更理性地看待别人的眼光

1、5个心理技巧,让你更理性地看待别人的眼光

5个心理技巧,让你更理性地看待别人的眼光

也许你会因为害怕被他人或者大部分人评判而放弃了你想要追求的东西;也许你会因为通过之前的经历知道他人会对你的行为做出怎么样的反应而不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关心他人对你行为的看法有助于你得到有益的回馈,并有助于你保持稳定。但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会使你一直停在同一个地方,更会让你停滞不前不敢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么你该怎么去克服这个问题?通常,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但是你可以去学习怎样更好的去看待别人的眼光。

一、人们其实并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去看你,或者关注你在做些什么

人们往往会因为担心别人的看法而停滞不前,通过我的经验,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脑海中别人会很关注你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的观念。在这个星期或者这一年的余下的日子里你或许都在担心别人会嘲笑或者议论你的所作所为。

但实际的情形是他们往往在忙着关心自己的的事,并且他们也会担心别人会怎么看待他们。或许这个事实会让你觉得自己有些微不足道,但事实上,这么想会让你感到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是的,在你的脑海里你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但不要认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人很有可能会是他们自己或者是他们的孩子。

二、心平气和的去对待赞赏和批评

我认为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赏而竭尽全力,这样的行为是好的,并且我也支持赞同这样的做法。获得别人的赞赏是件好事,但我很少因为这而过分兴奋,开心的上蹦下跳。

这样的想法也有一个好处在于当你获得的与之相反的消极的批评时,你也可以冷静的接受它,而不至于有太多消极悲观的情绪阻碍了你的前进。如果你从这些批评中学习到什么,它也会让你因此而对得到批评感到感激。

按照这样的办法去做事情可以帮助你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三、多关心自己对自己本身的看法

如果你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那种热烈的渴望会让你更加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贫瘠,你开始在别人怎么看你的基础上去看待你自己。所以,更多的去用那些更有益,让你觉得更有力量的事来代替那些让人绝望的渴望。那些能给你内心安定的事能够让你的人生不至于变成由他人观点控制的思想和情感的过山车。

多关心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建立自己的自尊自信。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1、日常自我欣赏日记

自我欣赏日记是一种可以通过看待你自身好的坏的方面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每个星期的每个晚上你都可以拿出一支笔和便条本或者用你电脑或手机里的记事本将这些记录下来。你可以每次写下5个你欣赏自己的地方,不过要记住不要仅仅只写你获得的成就,也要写下与自我尊重中心相关的好的方面。我所指的是不管你在工作上学习中的表现如何它都一直存在的事。它们有可能是你的本质、本性,就像幽默感,善良,诚实,聪明,有创造力等等。

2、友好体谅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当你不自觉的想要去评价他人时,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你能够更体谅友好的对待他人,那就是问自己一些对此有帮助的问题。我发现一个特别有用的: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特质我的身上也有的?他/她在这个方面与我是有多么相象呢?

这个办法将我的注意力从我和他人之间不同点的比较转移到我们之间的相同点。它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隔阂,我可以感觉到我和这个人之间的距离近了,并且会更加理解他人。当你不自觉的想要去评价某个人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不必在意那个人是否与你亲近又或者他仅仅只是个陌生人。

通过这个办法,你会发现当你评价自己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到并且将这个更加体谅友善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并且通过这个方法,你会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且有助于自我尊重的建立。

此外,友善的对待他人,有朝一日他人也会这样对待你。

四、记住,不是每一件别人说的关于你的事都是真的

如果我们极其消极的对待他人所做的事,他或她经常进行的人身攻击,那些他们说的伤人的话,特别是当这些事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记住这并不是真正的你。

这些话又或者这些消极的方法都是人们用来释放在他们生活中内心所积聚的愤怒,绝望或者是嫉妒。又或者是人们用来强调ta的观点才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ta习惯通过侮弄他人来影响他人的情绪,使他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通过那些争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这仅仅是他们的想法,而绝不是你所做的或者想做的事。

随时记住这个方法可以起到帮我们冷静下来的效果。并且请记住,其他人也是人类,他们也会有不顺心的日子、婚姻或工作。

五、多听听那些支持你的并且冷静的人的看法

我并不提倡不再去关心别人所说的话。多听取他们所说的对你有帮助的建议,并且有助于你保持稳定,这样你的生活、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才不至于会脱离控制甚至崩溃。

但要慎重选择你要听谁的。听一个经常抱怨每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总是只看到事情悲观消极方面的人的意见可能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作用。

2、我这么努力不是为了别人的羡慕眼光

我这么努力不是为了别人的羡慕眼光

文/静静

“ 忙忙忙 忙忙忙

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

盲盲盲 盲盲盲

盲的已经没有主张,盲的已经失去方向 ”

今天要来讲一讲自己关于忙与盲的故事。

当2009 年进入大学接触到电子商务专业时,就开始喜欢上了互联网这个行业,所以大一就决定以后要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原因有两个:

(1 )互联网自由、开放的精神,更适合自己 “ 不羁放纵爱自由 ”的性格,不喜欢穿套装上班,不喜欢阿谀奉承,不喜欢需要靠熬日子来上位。所以面试的时候我基本不会穿正装,因为我不担心自己未穿正装而在面试中被 “ 扣分” ,我想如果真被 “ 扣分” 的话,这样的企业一定不适合我,不去也罢,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2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新的行业,每天有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产品、新玩意,这也很符合求知欲强烈的我,可以让我每天有东西可以学,每天的工作也都可以变的好玩而充实,一成不变的工作和行业注定是不适合我的。

除了上述两个比较高逼格的原因外,还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因就是互联网行业作为风投的宠儿,它能提供高薪水。作为信奉 “ 赚钱是为了实现梦想 ”的我,一份“多金”的工作自然是很必要的,以 bat 为首的知名互联网企业给应届生开出近 20 万的年薪,对于应届生的诱惑真的不是一点点,我也毫无疑问的沦陷了。

因为想着毕业后回杭州工作,所以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就把目标瞄准了 a 公司,花了很多时间做项目做科研攒经历,到了今年 3 月份找实习的时候,第一时间投了 a 公司,经过电话初面后毫无疑问的被拒了,然而我竟被高薪诱惑的如此麻木,都没有再投其他任何公司,而是继续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想想自己还是挺能冒险的,喜欢 all in 的感觉。

很快到了9 月份正式的校招季节,遇上了 a 公司的“拥抱变化”加之自己临时换了求职方向(从数据分析转运营),再次与高薪失之交臂。于是就找了个小创业公司实习,希望通过实习期间的表现能够在毕业的时候拿到一份高薪,于是过起了 bat 式的996 (工作时间:早九点晚九点,每周六天)的生活。

然而实习了两三周的时间,我就似乎迷失了自己,每天起床上班,下班睡觉,没有了生活。当某一天晚上有机会坐在电脑前听着音乐码字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许久未出现过的满足感,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我内心并没有那么向往高薪, 996 机制并不适合我。所以我跟老板辞职说,我要过有生活的日子。

我的内心感受告诉我,我更向往的是每天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可以用来听着歌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可以用来做运动,可以用来看书看电影,而我努力赚钱想要实现的梦想不就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生活与音乐

生活需要音乐与文字的相伴

而自己之所以那么急切的想要高薪,其实也不过是希望用它来吸引别人的羡慕眼光,因为在过年与亲戚朋友聚的时候,似乎没有人会关心你有没有生活,大家关心的只有工资多少!恩,才发现原来以前自己那么虚荣,那么努力的挤破脑袋想要去 a 公司仅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羡慕眼光。

现在,很幸运,重新找回了自己,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司,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算不上高薪,但按工作时长算时薪应该也勉强过得去。现在听到别人的高薪不再有羡慕眼光,因为真的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企业作为经济学要素,一定是你给它带了效益才能对你有所回馈。(这里可能需要排除一些喝茶看报纸的岗位)

没有从天而降的 “馅饼 ” ,没有平白无故的回报,没有一蹴而就的 “ 成功” ,只是看你如何去选择。有的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换来一份高薪水也无可非议,因为有些人对钱的需求远大于对生活时间的需求。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不要去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

3、用理性的心理来填报高考志愿

用理性的心理来填报高考志愿

 

    有人说,高考难,填高考志愿更难,这话有几分道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及家长往往被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所困扰,导致没有充分发挥考生的高考分数,更有一些人,兵败“滑铁卢”,使考生的努力付之东流。

一、 要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实力

    2009年江苏考生李同学高考总分372分,选测科目双a+,高出省第一批次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24分。填报志愿时,李同学的爸爸决定亲自操刀。根据多年的社会经验,李同学的爸爸把就业的问题放在首位重点考虑,认为应重点考虑垄断行业如电力、石油、矿产等能源类相关的专业,特别是有着明显行业背景和行业特色的高校。于是,李同学听从爸爸的建议在第一批次的三个平行志愿中填报了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中国石油大学特色专业且都不服从专业调剂。

    为了“走为上计”,李同学在第二批次中填报了原隶属煤炭工业部而且有明显行业背景的安徽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

    录取结果是李同学被安徽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录取。李同学在一本线上24分,却最终进了一所二本学校,不得不说他的高考旅程不够顺利。李同学高考志愿失误在于他没有按照科学程序填报志愿,没有在正确评估自己实力的基础上选择学校与专业。选择喜欢的专业,如果分数没有优势,对学校的追求必然要降一格;选择喜欢的学校,如果没有分数上的优势就最好服从专业调剂,而李同学这两点都没有做好。好在李同学最终被一所二本特色高校录取。

    某省招生办老师提醒考生填报提前批次院校和本科志愿时应在对自己的实力有客观估计的基础上,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报学校和专业。

    1. 不要两眼只盯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不要只局限于几所名校。

    2. 根据身体条件回避受限专业。

    高招中,身体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因身体条件而不宜选报、不宜就读的专业,建议考生最好不要填报。如皮肤过敏,就不要填报化工类专业及药学、化学专业。另外,军队院校、公安院校还有专门的体检标准。高考体检表中对考生报考受限专业都有明确规定,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回避受限专业。

    3. 科学安排志愿抓住每个机会。对于同一组平行志愿,几个志愿之间应该有梯度,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读的院校排在靠前的位置,最靠后的位置要考虑填报“保底”院校。

    4. 找准自己所在的批次、位次,是填报志愿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喜欢的是学校,在选择专业的同时尽可能选择服从专业分配;如果喜欢的是某个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

二、 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有自主意识

    案例一:“乱点鸳鸯谱”

    喜欢金融专业,家人却说金融危机影响太大,金融专业有风险;

    喜欢法律,家人却说现在法律专业出来的工作不好找,压力太大;

    喜欢设计,家人却说设计专业没有前途……

    家人给考生金涛选了四个专业供参考:新闻、汉语言文学、环境工程、翻译。没有一个是自己喜欢的。妈妈苦口婆心地说:这四个专业是经过仔细分析挑选出来的,还咨询了很多人,网上也调查了,都是热门专业,找工作的机会要大得多。“你不能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主要是为以后工作做好铺垫。”金涛很无奈,这不是乱点鸳鸯谱吗?“专业总该选我喜欢的,比较有优势的才好啊!”

    案例二:“借用长辈的眼光”

    填报志愿,考生张一盈却很放松,她说:“填志愿的事情爸爸妈妈会给我安排,不需要我操心。”张一盈分析,父母看待问题更理性一些。“我服从命令就是了!”

    高考志愿,是考生的志愿,而不是家长的志愿。所以,志愿的主体应该是考生本人。考生在面对志愿时,应以主动的姿态来对待,有自己的想法、意见,有自己对大学未来的规划和设计,结合其他人的建议,来最终确定志愿。( https://)前惠普ceo奥菲丽娜说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剔除枝叶,走向主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枝枝叶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因此就要不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心中的“太阳”。只有找对了人生的前进方向,再大的惊涛骇浪,再艰难的航程,我们都能克服。”正如一位考生所说的,“当生活要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出眼下自己认为最好的决定,然后勇敢地去承担它所带来的后果。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样,对于那些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考生,一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但我们也要承认,自己对所想的所看到的大学、专业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把握也不一定正确,也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完善自己的志愿。

    在填报高考志愿中,考生是第一位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同时也要倾听并参考家长、老师、朋友的建议。这样最后选定的志愿录取的成功率可能要大得多。

三、 填报志愿要有超前意识和逆向思维

    克服从众心理敢于逆向思维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织麻鞋,他的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不要去。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披头散发,从不戴帽子。你们擅长的技术,在越国派不上用场,能不失败吗?”可鲁人并没有改变初衷,几年后,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一般来说,做鞋帽生意,当然是应该去有鞋帽需求的地区,但鲁人却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为就是因为越人不穿鞋不戴帽,那里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销售潜力,只要改变了越人的粗陋习惯,越国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鞋帽市场。鲁人成功的秘密就在这里,逆向思维帮了他的大忙。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如果恰当运用逆向思维,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某省理科考生徐沛,2008年高考分数是671,高出当地一本省控线78分。一本第一平行志愿填报中国政法大学,依次报考的是法学、法学(法学实验班)、公共管理类专业。第二平行志愿没有填报。徐沛很顺利地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录取。

    徐沛本想报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类专业。可他母亲认为:北邮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比较多,有84个,很多考生都以为报考招生计划数越多的院校被录取的可能性越大,于是都去报考,从而抬高该校的录取分数,以徐沛的成绩就可能落榜;而中国政法大学理科在当地的招生计划只有28个,很多考生觉得报考该校风险较大,不敢填报,可能造成该校录取分数相对会偏低,徐沛被录取的把握会更大。就这样,徐沛在其母亲的指导下,报考了该校的法学专业。

    不要以为某院校招生多就跟着别人一起报,也不要以为某校招生少就不敢报;不要以为去年招生分数高就不敢报,也不要以为去年招生分数低就一窝蜂报;不要因为是广州、深圳的高校就一定报,也不要因为是内地的高校就不想报。

    克服盲从培养超前意识

    由于考生一窝蜂地报考所谓的“时髦专业”“热门专业”,到毕业时面对相对有限的社会需求,就业就会遇到麻烦,因此近几年来,不少热门专业热得快,冷得也快。金融财经类专业就是比较明显的一例。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有一点“超前意识”。不要只盯着哪些专业报考的人多,而要重视对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如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科研实力就很强,拥有十多位博导,又是国家重点学科,就业情况也很好。如果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有了“超前意识”,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在以志向定志愿的前提下,克服一味随大流,追“热门”的倾向。否则,哪怕考上了热门专业,等毕业时,大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热门也可能成了冷门。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用投资的心态填报高考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应具备的战略思想]

4、填报志愿:如何理性看待二本院校

填报志愿:如何理性看待二本院校 

二本大学要分层填报志愿莫大意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王从昭老师认为:其实有许多二本大学无论学生素质还是师资力量都接近一本大学。而且许多二本大学因为特色明显、地理位置优越,甚至录取分数还超过当地的一本线!

      拿吉林省来说,2007年报考热度最高的10所二本院校是南京审计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上海金融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印刷学院。这些学校有以下几个相同的特点:地理位置好,都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专业优势强,以时下的热门专业为主;口碑好,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具备这些特点的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机会、深造机会都好于那些不具备以上特点的二本大学毕业生,因此,同是二本大学,它们的分数线会拉开许多,形成了明显的层次。

      上述所提到的那些录取分数接近一本线的二本院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许多省份已经放在一本招生。考虑报考二本院校的时候,必须仔细掂量,不要觉得这些学校是放在二本招生就麻痹大意,大笔一挥随意填写志愿。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报考这些热门二本院校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地选择专业,最好能知道近几年的专业详细报考分数(可参看《求学》每年的高考招生录取专刊)。这些学校的某些热门专业可能高出录取分数线许多,比肩许多一本大学。对待这样的情况,考生可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避免因为“挤车”而丧失被录取的机会。

      天津商学院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进而成功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该校在全国许多省份招生的录取分数线都接近或者超过一本线,更名之后更是吸引了多方关注,海南省教育厅专程组织相关领导来这里直接招聘、寻访人才。

专业选择需慎重追本溯源是关键

      东北师范大学高考研究专家陈爽教授表示,其实能够被放进“二本”就是对学校办学育人的一种肯定,“二本”这个批次里的大部分高校也是具备一定办学历史、有一定办学经验的公立高校。

      在选二本高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这一点可以从学校的办学历史中寻找答案。比如上海金融学院,曾经是人民银行在上海的银行学校,在银行实务方面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台州学院的师范学科是该校比较强的专业,其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台州师专,办学源头可上溯至1907年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在浙东地区还是比较有影响的。了解学校的历史可以很好地把握大学发展的脉络,以及什么专业强什么专业弱,根据这些线索再询问招生办老师就能更好地了解学校了。有些同学以很高的分数被国际贸易、对外汉语等专业录取,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校其实是以师范、机械、化工等专业为特色的,大失所望。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考生入学之后可能会产生失望情绪,影响四年的学习。

      北华大学是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在师范、医学、林学等方面很有特色。辽宁科技大学的前身是鞍山钢铁学院,鞍钢曾经是北方最大的钢铁基地,在钢铁专业方面很有名气。渤海大学前身是锦州师范学院,在中文、历史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当然,许多高校发展很快,形成了许多新的特色。比如长春大学,是在吉林科技大学、长春外语专科学校等基础上组建的,原本在冶金、机械等方面有学科上的历史渊源,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等教育视障资源中心等科研前沿阵地,在食品工程、残疾人教育方面有了自己的新特色。

就业地域要考虑未来方向更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老师提醒大家,在权衡各种因素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以及长远计划来作选择。

      如果想直接在本科后就业,则需要考虑地域的因素。选择东部、南部经济发达省份的高校或者大城市的高校,对未来就业更有利。如果这些地方的二本院校分数太高,可以在周边省份先打好“埋伏”。比如想在北京就业,可以选择天津、河北的高校;如向往上海,则要在江苏、浙江的院校上动脑筋;如果想到广东,可以考虑湖北、湖南的高校,它们一向有“南下”的传统。这些都要认真考虑周全。

      不过要提的一点是,现在大学生都普遍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因此本科院校“一锤定终身”的说法并不可靠,学生可以通过在四年后努力考研得到更优秀大学深造的机会,或者还可以考虑出国攻读学位。( https://)本科阶段只是打基础,很大程度上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用功程度。如果考上了理想的研究生,则本科就成了过渡阶段,因此学风好、重基础的二本院校则是上上之选。许多重点高校很排斥某些地区的某几个二本大学中的“考研大户”,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学校的确是在学生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去引导推动。

      两位老师都表示,“二本”这个称呼对有些同学是遗憾、无奈之选,而对很多同学是首要目标。其实学校并无“一”、“二”之分,只要你认真学习,在哪里都可以获得发展。同学们报考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追求大学排名,更重要的是听取多方意见,多从历史渊源、专业特色、社会评价等方面去了解,最后根据自己的分数来报考。不要一提二本就皱眉头,填志愿时垂头丧气,全不知这些学校也有许多精彩之处。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志愿填报:不可忽视的二次高考] [平行志愿填报:如何规避风险]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