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是屌丝,就要做精英_屌丝,我们缺的是什么?

1、没人是屌丝,就要做精英

没人是屌丝,就要做精英

——给每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

病了三天,事情耽搁不少。本来有些话题,都是打算趁着答辩完到入职前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专门写一点东西的,但是现在想来,如果每个都展开长篇大论,一则我没有那个驾驭文字的能力,二则也太耗心神。晚上在网上闲逛我又多少犯起了挑剔的臭毛病,索性一并写来。说的不对的,请包涵。

1、即便人生是长跑,你也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

过去老听人说这句,人生是长跑,不在一时一刻的输赢。很久以前我以为这个看法挺客观,是啊,那么多对手,不一定哪时哪刻谁在你前头,赢到最后的才算赢。

现在我觉得,这句话也有很大问题。

人生的过程尽管充满了竞争,但是其目的绝对不是竞争。我们辛苦地学习、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最终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超过别人多少,而是应当为了达成自己心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这活儿你喜欢做,愿意做,那就多花时间和精力,砸多少都值得,最后迎来多少收获,自己心中有秤;这事儿你不那么喜欢,斟酌其重要程度,投相应精力时间,最后做成多少成绩,也是因果使然,完全不必和他人比较。人有优劣之分,不必为自己比谁人在那件事情上强出半头觉得沾沾自喜,也不必因为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差人半步就无地自容。管好自己即可。人的精力何其有限,天资差异何其大,若能舍弃细枝末节,抓住极关键的几点,已是难能;要是能除却争竞的心态,只是平心静气运用天资和相应的勤奋去处理,才是可贵。

很多时候,大家怨天尤人,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人生就算是长跑,也只是一场没有对手的长跑,如果有对手也只是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即可。

2、no pay,no gain

在我目前还不算太长的人生经历中,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许多普通人对于“捷径”的追求实在是让我难以苟同。

从逃票、插队这种占小便宜的到不愿起早挂号又闲医院号难挂的,从永远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到古玩市场期待捡漏的,诸此种种,说白了都是在以小博大,甚至是不劳而获。

我所能想象的任何一种情形,我们付出的辛劳成本和获得的实质性的收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注意我说的是实质性的收益,靠威胁导师要自杀最后混个学位那种不算)。也许两者的比例有差异,但这更多是因为我们处于利益链条的不同等级。当我们都还在极低的等级时就开始幻想付出极少的成本去获得极大的收益这确实是件非常荒诞的事情。

十二岁的时候我希望找一个工作能够让我在三十岁之前赚够足够花的钱,然后三十岁退休,之后每天花钱玩儿。念了几年中学我就明白这个愿望是多么傻x了。到了现在,我认为找到一件我喜欢的工作,一直在这件工作上倾注心血直到我和工作之间有一方不再需要另一方为止,这是极其幸福的事情,中间换来的必要的钱财和名誉,只是附属品;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东西和你的兴趣和时间无法兼顾。反过来讲,一个小孩儿上来就想找一个轻松、赚钱、受尊重、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轻松一辈子,这其实也非常扯淡。

很简单,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颠扑不破的真理,至少在我这里是。

3、群体和自我的认同

这个事情早也想说,我的中学是陕西省中学中每年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算是最多的,时不时蹦出个状元。我在中学的时候,时常会因为这种数据觉得自我膨胀,觉得自己是这个学校的成员,所以特别牛,看其他学校学生都感觉高人一头。

上了大学我立马明白,自己中学那状态简直如小丑一般。

我必须承认群体和群体相比,是有优劣之分的。但是决定一个群体优劣的根源还是个体。一个大学之所以出色,是因为有大师或者曾经有大师,假设一个名牌大学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不再出大师,不再出翘楚,那所谓名牌实已外强中干,甚至只是被后人当做资本炫耀和招摇。(清华和北大今年的招生过程中的种种被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难辨真假,但若是真,这两个学校已故的那些大师非得气活再气死)

我们总是习惯用所在的相对优秀的群体来标记自己,仿佛算是某种认同,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的单位,好像有了这种群体的认同自己就变得很安全,很有质量保障,好像只要是这个群体出去的,我就一定是素质过硬业务精熟。其实,因果倒置了。( 成功)你最初能跻身这一群体,是因为最初你努力了,提高了,在阶段转换的时候才能跳入相对优秀的群体,如果进来之后就放纵就开始颓废,即便被打上标签也只是残次品了。

对于那些始终努力人们,我很尊敬他们。我想这些人不会在乎自己被扣上了什么标签,而只是在乎自己的努力。只要没停下,就一定会继续做大做强自己。如果有一天,现在的群体已经容纳不下自己,已经不能为自己提供足够广阔的舞台,没关系,他们会进入新的更加优秀的群体中去。

这些人,不看重群体的认同,只需要认同自己的努力。

4、没人是屌丝,就要做精英

最开始的时候,我和很多协和八年制的学生一样不喜欢学校培养计划中说要把我们培养成精英的提法,觉得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太不一致了;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中庸的地方,旗帜鲜明地喊出精英很容易遭人嫉恨和攻击,枪打出头鸟嘛。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直到近期d丝文化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争着说自己是d丝。我觉得反而需要提一提精英这俩字了。

一个人,不管他聪明程度有多少,只要是足够踏实和努力,把本职的工作踏实做到自己能做的极致,在我看来那就算是精英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拉面师傅、做馍馍的老汉,他们喜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到最好,他们就是精英。从这种意义上说,没人应该是d丝。也许你会说这是大家的玩笑话,心里还是要努力的。我也希望是这样的。我惧怕的是,大家相互影响你说自己d丝他说自己无能我说自己二,最后全是给懈怠给混找理由,好像因为有什么先天不足所以萎靡一点就很有道理一样。

这个真心是扯淡。大胆吼一句,我要把手里的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很困难吗?会觉得很假很装逼吗?

我不会,我就是要尽我努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如果这是精英的表现,那我就要做精英!

5、写给临床轮转的同学

这是我个人看法,也许很多人不同意,大家参考。

在病房我们会有许多体验,欢乐悲苦,生离死别,大家有感触想在网络上公开表达自然是好的。需要注意的是,保护病人隐私,保护自己和医院,谨言慎行。

事实的真相很多时候并不如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世间的险恶很多时候又往往超越我们的想象。

先辈的话没有错,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前,现在,到未来,一直将会是这样,这也是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最后,用一句长久以来我非常喜欢但不知道出自哪里的话来结尾,每次我累了烦了想偷个懒的时候,看见这句话,总能再挺个一年半载的:

曾经我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我连努力的边都没看到。

与诸位共勉。

2、屌丝,我们缺的是什么?

屌丝,我们缺的是什么?

文/我和赵鹏

那天晚上给浪哥打电话,我竟然无意中预测出一个普通男和北京男30岁前几乎所有的生活轨迹,包括大学、工作、感情、生活,或许你看完会觉得压抑沉重消极悲观,大姨妈大姨父翻滚来袭,可我还是要讲,你们感受一下。

普通男:中国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是非常传统的思维观念和教育,性格内向。

北京男:北京家庭的普通孩子。

普通男高中3年埋头苦读,18岁高考500多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北京男上的就是这所大学的附中,分数400多(或更低)也上了这个学校,两人分在一个院系一个班里。下面是两人的生活轨迹:

大学:普通男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思维和教育,大学报道前他妈就说:“咱村就你们几个大学生,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准谈恋爱,多听老师话。”普通男大学4年继续像高中埋头苦读,每年不是一等就是二等奖学金,性格还是像高中一样内向,不爱说话,更不爱跟女生说话,不看课外书,不抽烟不喝酒,不唱k,不找女朋友,班级集体活动和社团也不参加,经常自己一个人吃饭,跟院里系里寝室里的人关系都一般,只是跟高中一个学校考过来的几个老乡关系不错,每周固定时间给家里打电话。

北京男,性格外向,见多识广,又是在北京上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熏陶和资源。开学第一天,外地来的学生都对北京充满了好奇,有人知道他是北京的,就叽叽喳喳的问北京哪好吃哪好喝哪好玩哪好乐,故宫和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天上人间在什么地方,北京男也热情好客,出手大方,带着同学们吃喝玩乐,在班里人缘极好,当上班长很正常,认识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上班级或是宿舍的联谊,他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或许能混个学生会副主席,大学4年吃喝玩乐,抽烟喝酒谈恋爱,考绩得过且过,逍遥自在,好不痛快。

工作:普通男22岁大学毕业后跟多数大学生一样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生生的找了2个月工作,才找了个跟专业勉强相关的小公司,3500/月,累死累活,经常加班,跟同事交流很少,只是埋头干活。在这家公司呆到2年的时候,他看到身边同学好多成绩没他好的,一跳槽工资都翻了好多,他怯怯的给家里打电话说有想换工作的想法,他妈说:“什么?你想换工作?多好的公司还要辞职,一月3500还挑什么,看看多少人都找不到工作?别老看别人,干好自己的活,别管别人的事。”他迫于老妈的压力,加上自己确实没有魄力裸辞去找工作,而且也不能保证下份工作就比这份好,所以一干就是3年,25岁,工资4000/月。

北京男22岁大学毕业先玩了好几个月,他爸一个电话或是请人吃个饭,就把孩子介绍到一个事业单位,终身编制,工作清闲,工资不高,福利超好。北京男从小见多了这种事业单位嘴脸的人,刚毕业也是血气方刚,虽不喜欢这种风气,但起码表面上跟同事过的去聊的来混的开,八面玲珑,见上牛鬼蛇神都能说上话,头脑灵活,知识面广,加上有关系,混的不说风生水起,起码滋润惬意,3年后提成主管,买了辆20w的车,家里给了15w,自己攒了2w,又凑了3w,也是25岁。

感情:普通男高中3年大学4年都没谈过恋爱,感情空白,跟女生说个话都脸红,更别提知道女生在想什么了。大学时,有小师妹或同班女生佩服他学习好,所以主动过来请教问题,并不时羞涩一笑,可木讷的普通男不知道类似这样的小细节代表什么,对女生来说,碰到喜欢的男生,男的不主动,她们宁愿错过。再加上普通男仅仅只是给人讲题答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或许毕业后2年,会有一些心地善良的女生看他还是单身,感觉他很踏实很实在,会把自己身边单身的女同事或女闺蜜介绍给他,可我预计恋爱时间最多不超过半年,一般连3个月都不到,原因是:对于工作几年想嫁人的多数女生来说,要不看上你的钱,要不看上你的人,普通男在北京没车没房没户口,又木讷内向不浪漫,更不会骗小女孩开心,所以感情连3个月的门槛期都过不了。所以,到25岁,只会有1-2次短时间且失败的恋爱。面对家里屡次催他结婚的电话,他晚上只能一个人唉声叹气,暗自神伤。

北京男:18岁开车,16岁破处,25岁时不固定炮友3-7个,大学时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宾馆开了一间又一间。加上是事业单位,终身编制,又是北京人,家还2套房子,想跟他套近乎的女生很多,可他能狡猾的看出那些女人心里在想什么,玩弄女人于鼓掌之间,慢慢的玩着,他一点都不着急,北京男30岁以后才考虑结婚。

生活:普通男生活节俭,住在五环外,每天上班先倒公交再坐地铁,每月扣过五险一金和税,到手没多少钱了,房租还是付三压一,晚上下班回来自己做饭,手机用的还是大学时勤工俭学买的低端国产智能机,他要省吃俭用,家里有一个要上大学的妹妹或弟弟,或是上面有一个身体不好的爸爸,都需要用钱。平常下了班就回家,或许回来还在很努力的看考研或公务员的书,从来不去酒吧夜店,别人谈起时,自己也不听,也插不上话,周末一般就宅在家里,因为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一出门就要花钱。

北京男下了班,生活好像才刚刚开始,开着车酒吧夜店下馆子,几乎每天不重样,朋友一大堆,这个局那个局的,交际花一样的存在,混的风生水起。北京男因为物质基础丰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喜欢尝试,苹果手机1234 4s全有,之前感觉5不好看,就买了个note2,现在又在考虑换个iphone 5s。北京男平常上班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吃住都在家里,衣食无忧,而且从来不攒钱,不够家里还给,毕竟是独生子。

这样的日子再过3-4年,两人已经都快30,普通男中间换了份工作,工资5000-5500/月,辛苦攒的钱也是杯水车薪,至今没有女朋友。北京男生活丰富多彩,高潮迭起,正想着跟某某局长的女儿去国外度假。如果这时普通男和北京男见面了,普通男会有两种反应:一是他的价值观会受到严重怀疑:我这么努力这么踏实这么辛苦,为什么那些成绩没我好没我努力的人现在都比我混的好?社会怎么这么不公平?二是如果他想的开,他会反思:或许是他不适合北京,他在考虑回家,可现实是:如果回到家里,他的生活又会回到起点,他不甘心。所以,一个近三十而立的男人陷入了深深痛苦的纠结中…

好了,这是前戏,让我们换个体位,直奔高潮。

我并不是想把故事归结到家庭环境的好坏,因为对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来说,父母给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了;对北京人来说,北京男的生活也是正常的,谁让北京是首都呢?我更多的想把普通男不得志的原因归结到思维上。

他大学毕业几年,其实思维上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力有所提高。人有时候思维是应该主动改变的。比如:他性格内向,如果他试着多跟同学同事们聊聊天,即使刚开始大家说的东西他不懂,起码可以听个大概,下来自己去了解,下回就有共同话题了。就像iphone,你可以不买,也可以不用,甚至可以bs,但起码你要知道最近在ios平台上哪些应用或是小游戏是最火的,大家都在讨论iphone的什么话题,没要你去研究那些专业的问题,只需稍稍了解一点就好。也像夜店酒吧ktv这种地方,你可以不去,但并不代表你的经理不去,你起码要了解酒吧里大家一般都点什么酒,哪些酒好喝,起码要知道现在ktv那些公主们200块钱可以摸300块钱随便摸500块钱带回家,即使你不摸,可你要知道。起码这样大家说话聊天的时候,你能插上话,说上话大家才会注意你认识你了解你,夸赞你的优点,指出你的缺点,你经过努力,然后大家才会欣赏你,这样你认识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才会越来越多,人脉和资源才会越来越多,这样你才能越来越进步,或许他的媳妇和下份好工作都跟这些人有关。就用victor几年前说的:这个社会,一个人的努力实在是太微小了。

如果还是抱着传统的思维观念:大学不能谈恋爱,上班就是各顾各,同事不能当朋友,少说话多干活,你注定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领导怎么能注意到你?或许普通男瞧不起那些在公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可有时社会真的需要这种人,你可以bs,可以骂他们流氓,可最好不要表现出你的清高和不屑,起码基本的礼貌和说话还得过的去,说不定哪天你反感的人就成了你的领导。所以,有时不是你不喜欢什么,就能不做什么。就像女孩都不喜欢来大姨妈一样,可要真不来就都着急了。

人有时候要主动改变一下固定的思维和想法,试着去尝试一些新东西。试着去没去过的地方逛逛,试着多接触些女孩子,试着跟其他部门的同事多聊聊天,试着体验下3g信号,试着玩下ipad mini,玩别人的也行,试着玩下大战僵尸2或天天爱消除,试着吃下西餐或穿下西服,试着跟好长时间没联系的同学打打电话,试着…这样,见多识广才不至于少见多怪。说两个我自己的故事。

原来团购刚出来的时候,因为同属互联网行业,我不太认可这种模式,感觉会死的很快,带着不屑,即使它真的很便宜,我只团过一次电影,体验还很差。直到我身边团购的人越来越多,团购也越来越火,当然死的也越来越快时,我试着团了一个98原价198元的双人餐,当我俩人吃的肚子滚圆出来时,我说:啊,团购真好。然后又团了两次台球,体验依然很不错。如果我不尝试一下,我现在依然对团购有着误解。

我没来这家公司上班的时候,打少打车,其实是没钱不舍得打车。来这家后每月有一些打车补助,不打白不打,反正公司报销。打一两次不觉得什么,打的多了,发现确实很方便,很有成就感,有时感觉北京的天都变蓝了,然后我就自恋的习以为常了,甚至变态的感觉打车好像让我的阶级提高了。如果不是公司有打车补,我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人要主动的试着做一些改变,也要有一些预见性,比如你一月4000的时候,可以去做一些一月6000才会去做的事,用当时andrew在咖啡厅里跟我说的话就是:多接触些新鲜事物,这样你才会wider and wider。

如果一个有钱人给了victor、我、普通男一人20w,看下我们3个人的反应。victor现在就在创业,给他20w,他能赚到40w;我比较没出息,给我20w,我会用10w保底,起码不上班生活能有个保障,然后用剩下的10w跟媳妇去国外旅游;给普通男20w,他或许会把18w在银行存成死期。所以,同样是20w,给到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可是给普通男,他的生活不会有任何变化,他不是缺钱,而是缺少驾驭钱和白富美的能力。

我不佩服那些有能力没底限的人,即使他们赚了好多钱,我佩服那些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限,遵守法律和道德,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依然能赚好多钱(即使没有前者赚的多),用赚来的钱做自己喜欢做和有意义的事情。

上学时我不信命,可在社会上时间越长,接触的人和事多了,我有些信命了,但我想试着多努力一下,多挣扎一下,因为我不想年纪轻轻就认命,也不想因为没努力却自甘平庸,却对自己的女儿说:人呐,活着心态最重要,平平淡淡才是真。最后,以一段话共勉,祝我们这些普通男都能从屌丝变得很屌,逆袭成为高富帅!

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努力与否,结果会很不一样的。在我过去的体验中,只要越努力,找到的东西就越好。当我得到时,会感觉一切好似注定。可是若不努力争取,你拿到的可能就是另一样东西,那个结果也似注定。——《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3、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

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

我是奥普拉电视节目的忠实观众,而且是铁粉。我十三岁就已经迷上《奥普拉脱口秀》,我决定写信给我的偶像,之后也收到了印有“奥普拉专用信笺”字样的正式回函,外加一张亲笔签名照。信的内容在下一页。

我喜欢奥普拉在信中提到的:“虽然因忙碌无法一一回答你的问题。”

我只能说当时的我就像个小记者一样,什么事情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总之,“信之,便能成之”是奥普拉的名言,但她其实也是从作家马娅?安杰卢那儿听来的。这是我最钟爱的人生哲学, 我衷心相信:凡事只要相信,就能在你身上降临!

我从奥普拉身上学会了付出、倾听与全力以赴。从年轻时看她的节目开始,奥普拉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随着年龄增长, 她愈来愈像是我努力的目标。

把事情写下来本身就是一件充满力量的事情。加利福尼亚多米尼克大学教授盖尔?马修斯(gail matthews)博士研究发现, 把事情写下来,最后能做到的概率,会提高33%。

这规则适用于大大小小的事情。小至鲜奶没了要去补货,大到找工作或跟家人和解,清单都能让你处于更佳的状态去面对种种挑战,你会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你会更有条理,更有动力去冲破难关。另外很棒的一点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清单的好处都不会打折扣,以下就来看看清单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帮助。

1.列清单可以减轻焦虑

你是不是常对自己说:“事情这么多,我实在忙不过来!”

这样的担忧每个人都会有,而要减轻这种焦虑的办法,就是清单在手。只要开始把事情写下来(或输入手机),你就可以暂时把连带的事情从易失存储器中删除,这样你大脑的运算压力就会减轻。

是人就会忘记事情。我没骗你:即便是成年人,平均也只能维持注意力十五到二十分钟,所以偶尔丢三落四不仅正常,而且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当然,这是在没有清单的情况下啦。要避免忘性大发,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想到重要的事情,就记下来放在显眼的地方。用磁铁压在冰箱门上,用便利贴粘在办公桌前,寄电子邮件给自己,甚至输入自己的手机里都行。我自己则是只要脑中一闪过事情,就一定立刻写下来,否则轰的一声,我脑中又会闪过别的事情,前面的事情就被盖过去了。只要坚持强迫自己花几秒钟把灵感写下来,你事后就可以省下很多苦思和煎熬。

2.列清单可以提升脑力

列清单可以让你运动到平常少用的大脑“肌肉”。所以列清单不但是一种生活的规划,也是一种脑力的锻炼,列清单的小孩不会变笨。记忆专家辛西亚?格林(cynthia green)博士曾受邀在我的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谈论列清单为何可以拯救我们的思考能力。按照她的说法:“记忆的工具,包括清单,会强迫我们凝聚更多精神在我们必须记住的信息上,记忆工具会提供一个组织架构,会赋予信息坐标乃至于意义。”

3.列清单可让人变专心

把清单当成导航地图使用,你便能专心致志地朝着目标迈进。而专心有助于提高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效率。一整天下来你会发现自己愈专心,做事情就愈有效率,一旦该做的事情可以提早做完,你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日子愈忙碌,人就愈不容易专心。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验吧?本来坐下来准备写封电子邮件给客户或朋友,结果正要敲下键盘时,一封邮件冒了出来,于是你搁下第一封信,开始准备回第二封信,没想到你第二封信还没开始回,电话又响了,这次是你的老板或是小孩,抑或是快递要跟你确认地址……啊(拉长音)!你懂我在说什么吧?

如果有清单在手,你就不用怕工作被打断,因为就算遇到急事需要插进来先处理,做完后也容易回归刚才的中断处。如果你正在回电子邮件给约翰,而老板突然打电话来,正确的做法就是在清单上写下“电子邮件约翰”。你我都知道的,跟老板一通完电话,电话还没有挂掉,就会有新的事情向你招手,所以把刚刚的事情做到哪里写下来才是最保险的。把事情写下来感觉很简单、很基本,甚至很无脑,但效果也是出奇地好。

4.列清单可强化自尊心

对我来说,把事情从清单上画掉是一大乐趣,而且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有时候我甚至会把原本不在清单上的工作追加上去,只是为了我能再把它画掉!一笔画下去,人的自尊与自信就会跃一级,然后做起事情来又会更有动力与效率。光是知道自己可以把工作搞定,就会有股力量推着你继续前进。格林博士认为,清单可以让人感觉对生活更有掌控力,而一旦我们对生活更能积极参与,无力感就会化为无形。完成的事情愈多,我们就愈能发挥潜力,愈相信自己。

5.列清单可厘清你的思绪

偶尔遇到事情不好决定或计划去哪儿旅行的时候,我会把思绪全数写在纸上。各种想法列在清单上,我就可以一步一步去构思如何把步骤跟结果连起来。这会让我面对事情觉得胸有成竹得多。你也可以试着把想法“卸货”,放在纸上并写成清单,这样你的内存就会变得清爽,你大脑的处理器就可以跑得更顺,思考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会卡。

6.列清单教会你预则立

美国女童军的官方座右铭“凡事做好准备”(be prepared.) 是句相当有分量的话语。我倒是没当过女童军,但还是把这句金玉良言谨记在心。我手边永远都会准备好零食、纸和笔,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需要这三样东西!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也适用:我们凡事都应该做好准备。不论是要租房子、找房子,还是要换工作,我们都应该用清单来随时掌握事情的轻重缓急。

4、销售精英获奖感言

销售精英获奖感言

在跨入2011年之际,能被评为公司2010年度“销售精英”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感谢领导对我的关爱与指导,感谢同事们对我的认可和支持。

时光飞逝,自2006年入司以来,今年已是我在公司第5个年头了,在此期间,从一个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到随后经历科技成都分公司、科技上海分公司、科技业务部、神舟销售部等销售部门的锤炼和洗礼,如今的我已成为带领一个业务部门为公司贡献销量的部门长。经历了这5年多的工作生活后,无论是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还是我个人待人接物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且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面对哪项工作,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争取为公司的销售业绩多做贡献。

历 练

从2009年11月份进入神舟销售部,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学习,吸取经验教训,总结不足,在不断的改进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2010年是我重生的一年,从配件diy领域切入整机销售,我只能算一个新兵。从最初的死记硬背记配置,到现在对产品的深刻了解。从当初开单发货的笨拙、屡犯错误,到如今开单的驾轻就熟。从年初对渠道打法地摸不着头脑,到今天带领销售部门达成销售任务,这一年的收获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刚开始,对销售部流程的不熟悉,对整机配置的陌生,对渠道的难以掌控,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使我难以招架,畏难情绪在滋长。但是公司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和销售部门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使我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抓紧时间补缺补漏。流程不熟悉,就用最土的办法记在本子上;对配置不理解,就用死记硬背的办法,每天背诵3-5个机型,积少成多;别人开单5分钟,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比别人快10秒,因为节省10秒钟说不定就能多卖出1台机器。经过1整年的锻炼与实践,我已经完成了从菜鸟到熟手的转变,回首历练的过程,收获大于付出,很值得,也很珍贵。

抗 压

销售工作的核心是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涉及到抗压的能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凡在销售部门呆过的人都知道,在销售部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因为销售的基因和使命感告诉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销售是条苦行之路,不经历前期痛苦的沉淀和积累,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抗压能力,迎难而上。

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一切:在山里有一块大石头,后来被运到了城里并分成了两半,一半被雕成了一尊石佛,另一半被做成了石阶,石阶就在石佛脚下。一天晚上石阶对石佛说:“同样是石头,凭什么你受千人膜拜,而我受万人践踏。”石佛说:“我们一开始都是石头,可别忘了,你只被砍了六刀,而我被千刀万剐。”这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要想未来潇洒,先被“千刀万剐”!成为一位优秀销售员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成功的规律,承受不了被“千刀万剐”,无法脱胎换骨,承受不了压力的人,无法化压力为动力,不能抗压前行的人,是无法胜任优秀销售员的使命的。

成 长

关于成长,很多人认为当上分公司经理,能够签字就是成熟的标志,就成长了,其实不然,当你面对电脑城换约拿不到店面而伤神、面对经销商不配合转样机而郁闷、面对装修公司居高不下的装修报价单而发愁时,你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翅膀还是如此的稚嫩。成长的道路上,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有几点是重要的,第一是自我学习能力,人的水平就像一个漏水的桶,如果你想让水满起来,你加的水必须比漏出的水多,即你的学到的要比你使用的多;第二离不开领导的指点和同事们的协助,一个好汉还需三个帮,一个人的成功是要有前辈的指点为支撑的,执行力是导向成长的内力所在,正确的指引加上良好的执行力是获得成长的关键因素;第三是勤奋,成长之路好比拉力赛,爆发力不是决定因素,持续的加速度才是制胜的法宝。勤奋地工作,勤奋地出差,勤奋地开店,你换回的奖赏有形的是公司付出的奖金,无形的就是你自身的成长。

团 队

这次我虽然得到了“销售精英”的荣誉,但我认为我们部门的每一名员工更有资格得到这份荣誉,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销售精英,我只是代表你们领了这个奖。在此我要再次感谢我的战友们的支持,每笔订单的成交和每次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执着的努力,你们是最可爱的,当然也是最优秀的,谢谢你们!

感 恩

感谢神舟,感谢吴海军董事长,感谢张曦常务副总裁,感谢王志国副总裁及其他关心我、支持我、教育我的领导们和同事们,愿新的一年,神舟长红,辉煌依然!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