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思右想造句](http://www.wenzidahui.com/tu/135.jpg)
1、左思右想造句
左思右想造句
1、学生,工人,不适合我来登台表演!我左思右想,在上海已经没有我的红运,要另寻生路。
2、在左思右想以后,我有了一些针对这些怀疑我以前想法的想法。
3、他左思右想,就是不想同情她,但却愿意起点作用。
4、小丽左思右想,忽然回忆起被抢那一幕,原来是歹徒胆大包天,竟然给她打来了电话。
5、为了使驰骋沙场、鞍马劳碌的大王有个健壮的身体,厨子们左思右想。
6、正当我左思右想时,耳畔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
7、他左思右想,就是不想同情她,但却愿意起点作用。他一点都激动不起来。
8、我左思右想,不禁对这种可能性愈来愈感到一种病态的迷恋。
9、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个办法,最后她烦恼得不愿再想下去了。
10、记者经常在受理点看到,卖房的市民在报价时,非常茫然,往往左思右想后就随意出了个价。
11、没有道理让你几个月都没有照相机,而你的朋友还在左思右想要不要赔。
12、我们左思右想,想了许多的理由。最后我们还是做出了决定,只是在一小时或一天之后,又一次改变了主意。
13、当天夜里,我左思右想,也弄不清失败的原因。
14、蜜蜂左思右想半于后,对天神说:我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你就送我一根一刺就能把人刺死的毒针吧。
15、她躺在床上左思右想,一夜也没合眼。
16、不要费时间左思右想了,马上接受这个机会吧。
17、伊夫琳左思右想了一阵之后,终于为她的书想出了几个好名字。
18、他那个神情仿佛有点儿为难似的,就站在那里,一边胳膊上搭着的海报随风飘动,一边在左思右想,眉头紧皱。
19、倘若他今年冬天不回来,我就用不着左思右想了。六个月里会有多少变动啊。
20、他左思右想,到底想出了一个办法。
21、十二点的时候,我几乎要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去赴约会了,最后我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来挣脱这个使我窒息的束缚。
22、我左思右想,还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此谨对于各位的隆情厚谊表示感激与道别之意。
23、开车出来,他左思右想,亏他还算聪明,表示要去加油,否则跑不了多远就会抛锚。
24、他就左思右想起来,没多久,他便说:“不要紧,我有啦。
25、到了星期二,她仍是左思右想举起不定。前一天的失败经历使她无心无绪,并不急于出去找工作。但是她责备自己前一天太畏首畏尾了。
26、她在这个问题上左思右想,陷入了逻辑混乱的迷宫,()实在找不到一条出路,于是她就干脆不去再想。
27、他害怕了,连忙反省自己,心想自己准是犯了罪,触奴了上帝,但左思右想都不知道那儿犯了罪。
28、话刚落音,同学们都埋头写开了,只有小丽还咬着钢笔左思右想怎么也写不出一个字。
29、我左思右想,掂前量后,还是要买-为了向祖国献礼,再难学也要学电脑。
30、似乎一眨眼的工夫,当初为是否同意去中国工作而左思右想的一幕已经过去快三年了。
31、温斯顿左思右想,是不是给奥吉尔维同志一个功勋勋章。到头来他决定不给,这又该闹出些没必要的核对检查啦。
32、吉明左思右想在心里下了这个结论,吉明本来是个坚强自信的青年,他有了结论,便要进一步去想个解决的办法。
33、她左思右想,不知该不该当一个和我们在一起的佛。
34、艾布纳花了几分钟功夫左思右想,好不容易把这种新奇的主张拼凑出一个概念。
35、他回到家中,盘起双腿坐在工作台上左思右想此事如何办理。
36、这事来得蹊跷,她躺在床上,左思右想,仍是想不明白。
37、决定到底谁去之前还有个小插曲,左思右想到底要不要邀请智去,弄得我前去买票的那晚两三点才睡着。
2、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咏史·郁郁涧底松》
作者: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1、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2、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3、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4、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5、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聂):履、登。
6、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7、“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8、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9、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
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凭它径寸之苗,
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
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
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
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
可就因为出身微寒,
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赏析: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3、左思名言
左思名言
1、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左思
2、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
3、充内形外之谓美。——左思
4、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左思
5、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被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左思
6、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左思
7、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左思
8、死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左思
9、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左思
10、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
11、美物者,贯依其本。——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