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_赖斯成长回忆录读后感

1、《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一)

真正读完全书时,却不知道从何下笔写读后感,思绪多时,逐渐清晰起来,从《野心优雅》中我看到了“三种炮弹”:逆境生存,家的温情,责任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但是磨难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却千差万别。逆境生存,人生的挑战,迈过坎的往往只有那些意志坚定的人。逆境,不应该单指生活的自然环境,而应该指广义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生存是第一。在求生存的时候,主要是和自然环境的较量。人的自然属性,为了求生,展示了巨大的适应潜能。人又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做为构成社会的个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除了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人身攻击,言论攻击,冲突不止。如何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逆境生存。就不得不是每个人值得深思考虑的事情了。 家,是社会构成最小组织,亲情,永远是最伟大的。父母的爱是无私而真诚的。然而,现实的残酷,生活的无奈,还是逃避,总之,缺失了最真诚的爱。 家,最安全,最温馨的地方,离多聚少。常回家看看,常常成了慰藉心灵的说辞。我们忽略了最应该值得珍惜的东西,逐渐的变得冷漠了。

责任,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坚强的活下去是负责任的首要表现。做为个体,对生命负责。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家庭的成员,社会的建设者。对家庭,对社会也要负责任。 做好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 摘抄文中的几段,分享一下,也以此勉励自己。 “没有人知道,逆境遭殃或自认为的磨难经历,会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什么影响。但我知道,不管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受到什么的不公平,经历什么样的艰苦磨难,都必须认真的正视,抱怨并不会给人带来任何收益,而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并努力征服困难,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必将会终生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一生无疑受益于这段许多人都不可能获取的经历。”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会让人不得不去适应,只要你不甘心于默默接受,只要你在试图战胜自己,那么就一定能适应不得不生产的环境。” “人的一生中也许会遇到各种的情况。如果你能将生活中每一次磨练都当成一次学习机会,求深求精,也许以后的哪一天,这种经历与经验就像一件宝贝,会让你永远处于比别人更领先的地位。珍惜而不浪费每次的机会,总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责任不分性别,一个心智健全的男人尤其不能逃避责任。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二)

任志强的回忆录,很详尽的向大家描绘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一生。厚厚的一本回忆录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任大炮,一个许多人又爱又恨的公众人物背后的故事。

整本书读完任志强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很真诚,很率真,有一说一绝不藏着掖着。由一个人们所谓的红二代,在经历了文革的洗礼,经历了当兵的磨练,经历了在国企中蒙冤入狱,最后成功帮助企业力挽狂澜,在企业上市成功后功成身退。颠荡起伏的一生,虽然没有大波澜但也绝对精彩。

任志强回忆录中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他百事孝为先,对父母非常尊敬,甚至别人问他为何一生奉献给一个国家企业却不自己出来闯一番天地时,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的母亲希望我在国家体系里,在国企里做贡献。母亲的愿望决定了他的一生,虽然可能错过了像潘石屹那样成为亿万富翁,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信任他的人就足够了。

任志强另外一个最鲜明的个性就是直,做人正直,说话更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不因为对方是国家领导干部,或者对方职位辈分比他高就阿谀奉承,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他坚决扞卫,对于错误的想法他坚决提出,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最后事实证明一切,反而让对方更为之钦佩。书中一个有趣的桥段潘石屹和任志强同时被北京市住建部部长召见,潘石屹非常紧张重视,特别准备和梳妆打扮一番,任志强却穿着个休闲裤轻松赴会,因为他做人正直,他敢于和领导据理力争,所以他心里坦荡,无所畏惧。

此外任志强的一个特点就是责任心强,当华远被华润间接控制时,任志强想到的是怎样为公司股东和员工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背靠了大企业后就安于现状,而正是这种责任心导致最后华远和华润的分手,在分手后任志强想到的就是怎样让华远集团独立上市,为此他不断努力争取,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成功上市。

书中任志强还提到了许许多多国企的弊端,以及国家对经济过渡控制的不满。这也是今天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建议加快国企私有化和放开市场竞争的根源。书中当然少不了也提到了对中国房价的看法,任志强是最早提出要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人,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低端人士的住房问题,同时他认为国家应该放开土地供应限制,这样政府既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同时又让高收入人群充分融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自由竞争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房价的上升。也正因为看到这些原因,他才不断的坚持房价上涨观点,也才会成为全民公敌。

其实中国就应该多几个像任志强这样的人,敢说真话,敢点出国家的不足,这样大家才会进步,社会才会与时俱进。记得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说过的一句话:”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确实一种危险。“所以中国应该多几个任大炮这样的人对各种问题和不足勇敢的开炮,无所畏惧!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三)

在当当网购了任总的回忆录《野心优雅》,签名版,新书捧在手里,很欢喜,但又觉得沉重,因为翻开她,我将看到华远30 年的点点滴滴,跌宕起伏,辛酸与微笑。

书的自序——《小家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我非常喜欢这个题目,总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民族,最近几十年走过,在血泪中得出的真理。那个年代虽然我从没经历过,至今也无法看到那段历史的真实还原,但从各方支离破碎的信息中,仍然可以得出那个年代的人民只知道有国而不知有家。只有失去过才知道珍惜!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任总,正因他失去过家,才能由衷发出感慨,如果没有了家又哪里会有国?小时候的我一直生活在平安、幸福的大家庭中,如今的我从家庭中走出来融入社会,我的小家安定的权利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环境来保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任总对他自己曾经的思考,得到了解答和升华。

喜欢的一段摘抄如下:

”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责任感,是每个人都不再将自己当作旁观者,而共同投身于争取社会进步的潮流之中的时代。民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财富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想有所收获必须努力地耕耘,从播下理想的种子开始,辛勤地浇水施肥,这个社会才会在共同的奋斗之中有所变化。()

幼儿时的教育让我们只知道有国而不知道有家。“文革”与插队让我们真的失去了家时,才知道家比国更重要。如果没有了家,又哪里会有国呢?国只有在对外抵抗侵略时才是第一位的。于是从国家到个人,形成了一种人性的回归。当有了个人、家的初步安定之后,又发现如果要争取到真正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时,仅仅有个人和家的安定是不够的,还要从家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之中,推动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而是这个小家的暂时安定却没有一个最终的权利保护,必须让整个国家的制度发生根本的改变。“

2、赖斯成长回忆录读后感

赖斯成长回忆录读后感

赖斯是前美国国务院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

书名:非同寻常“中的”非“字别有深意,因为暗含着赖斯非裔美国人的身份。

她是父母的独女,也深受父母的熏陶和影响,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代表美国力量、仁慈和风度的国务卿。

我几乎没有花多余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因为我的期待值并不高,只是把它放到车上,老公开车时,我就看书,谁知却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直到我含着眼泪看完赖斯对父母的怀念和追忆,才合上书,整理心情,今天特意分享给大家。

所有为人父母、即将为人父母和想要为人父母的朋友都应该看一下。我一直相信: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懂得: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才真正明白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一、赖斯的父母深信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也是有突出天赋的。

无论赖斯学钢琴、练习溜冰,还是学俄语和法语,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甚至是在赖斯学校的老师对她有所质疑的时候,父母会据理力争,呵护孩子的信念。

前几天看到李静采访贾乃亮的对话,也很受触动,贾乃亮说自己原来连想都没敢想过自己能当演员,后来受同学影响才去尝试申请艺校,结果在申请受挫之后回到家中,却引来母亲对她的强烈支持。言之灼灼地说:”我儿子这么优秀!他们居然不懂得欣赏!“后来又跑到学校那里去争取,最后换来儿子的入学资格!

二、赖斯的父母对自身事业的不断尝试和追求。

赖斯的父亲从一位牧师开始,不断地奋斗和学习,后来成为丹佛大学的副校长,热心各种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在平衡各种人际关系、解决他人困惑的过程中,给予赖斯巨大的影响。

赖斯的母亲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也尝试过教数学等其他学科,也积极组织学生们的各种文艺活动。所以,赖斯才会弹的一手好钢琴,甚至在步入社会之初,一直靠当钢琴教师为生。后来,母亲面对癌症的打击,顽强坚韧的言行让赖斯获得无形的能量。

如果因为有了孩子,就松懈自己对事业的追求,无论你多么贴心地照料孩子、严格监管孩子的学习,都无法弥补榜样力量的空缺。孩子心里会始终萦绕一个问题,而且会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日渐响亮,那就是:你都没努力,凭什么要求我努力?!

所以,越是有了孩子,才越该有理由奋斗,当然,自从有了孩子,你的精力和心思就是要付出更多。这个毋庸置疑,但不能成为放弃自己的借口。

三、赖斯的父母深爱着对方,即使赖斯成人后住进宿舍,依然保持着持续紧密的沟通,这让赖斯有了一个无比健康、积极明媚的心态。

父母对彼此的爱在孩子的眼中无比重要,你们不爱了,对孩子心灵的破坏是很难用语言量化的。

我曾经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母亲无数次和我一起去接父亲下班,接到父亲后,母亲脸上的表情就变得特别幸福和单纯。母亲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父亲推着,我后面跟着跑着……

虽然他们的爱让我多跑了两步,但是想想还是好甜蜜、好怀念!

四、赖斯的父母非常尊重赖斯的意见。

他们经常会开家庭会议,很多事情会征询赖斯的意见,这种尊重让赖斯有存在感、有家庭的参与感,更有归属感。

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父母,孩子就应该听你的,那么,你的孩子会永远只是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果决的主见就很难形成。

赖斯小时候有很多玩具,后来遭到同学们的妒忌,没人跟她玩儿。()结果她悄悄瞄准那些走过来的同学,然后迅速把玩具摆在草坪上,自己假装给玩具们上课!(她想让同学们知道:她有玩具,她不需要那些同学,这是一种孩子独有的报复行为。)

父亲看在眼里,却也尊重她的行为方式,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一旁认真且小心翼翼地观察。

我突然想起韩寒在他书中说过的一个观点,他说:我会放手让女儿自由追求她自己的梦想,更会给女儿编制一张无形的保护网,避免她跌落健康、法律和道德等的低谷。

这种父母的心态多么可爱和科学!

当然,赖斯的成长也和她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

1、能够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其中包括哈佛和斯坦福大学,不可能仅仅是运气和家庭影响;

2、能够在斯坦福留校任教并被授予终身教授的称号,也是要靠自己的学术功底和教学手段;

3、能够被小布什总统认可,甚至产生暧昧的情感,也是”非同寻常“的魅力!

3、任志强经典语句

任志强经典语句

1、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要有阳光般的心态。

2、你很难给生命增加时间,但可以给时间增加生命力。

3、用对的方法想问题,问题很简单;换个角度看事情,处事很容易;换个心态看人生,人生就精彩;将心比心待他人,生活更美丽;懂得变通来处事,生活才随意。

4、可以因为梦想而忙碌,可别因为忙碌而失去梦想。

5、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灾难,是灾后无援;最拿手的不是专业,是旁观;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自家;最难听的不是脏话,是无言;最宽广的不是大海,是人心;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6、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

7、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朋友需要真情的换取,只有时间才能检验出真诚,不记路途的遥远,彼此都需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朋友就是彼此牵挂,彼此相助,彼此关心和爱护。这份相知、相思、相助、相契,就是人间最温柔,最动听,最美好的意境。

9、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10、时间是生命的长度,越用越短;视野是生命的宽度,越看越宽;理想是生命的高度,越想越高;胸怀是生命的厚度,越堆越厚;沉淀是生命的密度,越积越密;把握这人生的五度,快乐生活一生!

11、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周遭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看不开、忘不了、放不下,把自己囚禁在灰暗的记忆里;不敢想、不自信、不行动,把自己局限在固定的空间里……如果不能打破心的禁锢,即使给你整个天空,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12、人有三件事不能等。(1)、贫穷,贫穷不能等,因为一但时间久了,你将习惯贫穷,忘记梦想,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2)、梦想,梦想不能等,趁年轻时就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然老了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家人,家人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遗憾!

13、人生不如意常十八九,要让自己快乐,就必须给自己减压,减压的好方法就是学会忘记,人生需要能拿得起,有时候放得下更重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4、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我们要学会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也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这就需要经营日子。尘世中有太多的喜怒,太多的悲欢,太多的烦恼和痛苦。惟其如此,要活得简单才快乐。

15、避免把幸运的成功习惯性地归因于自己的聪明与智谋。

16、公开房屋成本,就如同让开发商公开自己老婆的胸部有多大。

17、幸福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以为就在咫尺,转眼却还在天涯。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喝起来淡而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暇才让我们的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18、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担得起责任;提得起精神。

19、人生如水,既有踏着水顺流而上的人,也有逆水行舟的人,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人的一生是曲折坎坷的,人的一生坦坦荡荡,人的一生却碌碌无为。有人是逆水而上,()走出自己的一片天,走出去,才知天之广,地之阔。

20、解释往往是多余的,懂你的人不需要,不懂你的人更不需要。

21、不能自控的人,很容易被人控制。

22、平衡,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生态平衡了,就会风调雨顺;营养平衡了,身体健康就能得到保障;而劳逸的平衡,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的平衡,让人舒坦愉快……平衡需要一种胸怀,学会平衡,就能站立起来。

23、要想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将过去的错误、失误通通忘记,不要沉湎于懊恼、悔恨之中,要一直往前看;时光一去就不复返,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要使过去的错误、失误成为明天的包袱。

24、要是没有人生的航向,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不是顺风。

25、强大内心的4个心理暗示。(1)、无论做什么,记得是为自己而做,就毫无怨言。(2)、面对困境不要悲观厌世。(3)、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相对公平的。在一个天平秤上,你得到的越多,也必须比别人承受得更多。(4)、任何时候都不怕重头再来,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

26、修身有三点:安静一点,慈善一点,沉稳一点;养生有三点:均衡一点,节制一点,清淡一点;处世有三点:博学一点,诚信一点,负责一点;家庭有三点:高兴一点,幽默一点,体贴一点;幸福有三点: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27、哭的时候没人哄,于是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于是学会了勇敢;烦的时候没人问,于是学会了承受;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于是学会了自立。一个人,如果不坚强,软弱给谁看。

4、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一)

偶然知道了木心这个人,木心在大陆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但在港台的读者中早已闻名。在网上看了木心追思会的视频后,就买了他的几本书。他的《文学回忆录》一书,读起来真的令人爱不释手。

《文学回忆录》本来是讲文学史的,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文学史可以用他这样的方式来讲,和一般学院派的文学史截然不同。他讲的文学史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是自己对文学史上杰出的作者及他们的作品的理解和看法。虽然他讲的课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观点更加鲜明,更有味道。其实,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理解和看法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何止是文学作品,对所以的社会现象也应该是这样。

这本书对文学史实的罗列用了最为精简的语言,而这正是和其它文学史最大的区别,大量的篇幅是在阐述作者的精彩见解和对文学深沉的热爱。书中最为精彩的是作者时不时迸发出的对人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真是妙语连珠,处处看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读起来让人时不时发出会心一笑,时不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文学回忆录》与其说是在讲文学史,还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哲学,书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书中的精彩警句随处可见,其观点之鲜明,见解之深刻让人佩服。

木心的一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他选择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他一生没有结婚,而是选择和艺术为伴,并陶醉其中。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我相信他一定觉得生活得很幸福。书中用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这句话是对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二)

从大年三十到初七,用了8天一口气看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上下册,同时摘抄了一些精辟的语句,十来页笔记。感动还是感动。

陈丹青在后记中说:“真的,这本书,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他们的人。”

这本书映照了木心的一生,一个恳切的生命用一生所感受到的。在对世界文学作品的研读过程中,木心在艺术的陪伴下度过了他的一生,从艺术中获得生命的救赎。对于宇宙而言,生命可能没有意义,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或是瞬间的。对于一个人的自身,生命是个人全部意义的依托。

木心讲:“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最后一课中的一句话,现实中为艺术的牺牲更加沉重一些。()真理就在那里,无法实现。或如书里所述:真理不存在,宇宙虚空。

看到最后几课,特别是后记,充满悲情、怜惜和感动。木心像一种植物,在宇宙中静静的生动开放。

我想他的一生是圆满的,他认真的对待自己,毕生与艺术为伴,如此虔诚,如此纯粹,有所得,有所乐。

艺术家必须真诚的面对艺术。如果一个人追求真,自然能多看清一些事,少上一些当,多识破些骗局,少受些迷惑。无论对错,我赞同认识真,真的东西有意义,假的东西没有意义,宅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的意义,现实中说真话的朋友极少,人们不愿意谈论思想,观点,目标,理想,梦想。木心提到“后门通,前门不通”。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木心逃到自己的世界里。

木心提倡做“文艺复兴的个体户”。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认真对待自己,心存希望,不枉此行。我想世界上有无数的木心,至少在人生的一些阶段。

新年假期,一口气读完了《木心回忆录》上下册,读到这么多真话,人生的警句,痛快!想来,在海外,木心对着一群中国画家讲世界文学史,历时5年,也是一种奇迹。人的一生中总有些经历,那些照亮生命的片段宛如奇迹。希望每个人都能抓住生命中偶然发生的奇迹,或者能将发生在生命中的一些事视为奇迹,那是一种奇妙力量。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三)

两大本的《文学回忆录》终于读完了,长长舒一口气,我像走完了一场文学征途,内心思绪不已。

这里既有木心这样的高人,也有陈丹青这样的幸运儿,此刻我多向往自己也有机会围坐木心先生身旁,听他畅谈文学史,若如此,此身定不负遗憾!但我依然能想象他们当年的情景,七八人围坐客厅,先生开讲,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堪比孔子讲学,千载之下令人神往。

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对此殊多羡慕,可惜自己连出国这个基本条件都无法办到。我在心里抱怨这个党、这个政府,说一套做一套,流氓十足;但与此同时,脑海里闪出书中的那句话“在你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实在佩服木心、陈丹青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冲破高墙,呼吸这个时代本该有的自由空气。而我呢,想得多,做得少,思想的巨人算不上,但行动的矮子确实十足。

回思自己,好好看书也已好几年,与木心和文学史上的那些巨人根本是没法比的,但自己对文学的一片热爱之心还是有的;我虽没那份才气和侍奉文学坚毅,但细水长流、点点滴滴的爱好也还是有的;读书,唯求一“乐”字,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以此为知己。

骨子里我是一个不愿放弃世俗享受又想以读书为乐、偶尔风雅一下的这么一个人,木心的侍奉艺术我做不到,那份才智与意志我也没有,但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文学大师的形象,他的丰采令我倾倒,我能做的就是在有时拿起书本时,能想到有这么一位先生,然后就可以安心踏实的继续读下去!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