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励志故事:玫瑰不着急绽放
励志故事:玫瑰不着急绽放
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一个玫瑰花的励志故事。讲的明明是玫瑰花,可指的却是一位好比玫瑰那样绽放的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暗暗发誓:二十五岁要在社会上立足,二十八岁要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有一席之地,三十岁要让双亲过上舒适的生活,三十五岁要有自己的公司,并逐渐将事业做大……毕业五年了,他干过报社记者,做过广告方案,甚至做过一段时间化妆品营销,可是不仅离成功遥遥无期,他甚至连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打拼出来。
有一次,他回老家,给父母买了昂贵的保健品,俨然成功人士衣锦还乡。乡亲们都跑来祝贺,穷了半辈子的父母乐得合不拢嘴。离家的时候,母亲出门送他,从衣襟里掏出皱巴巴的贰佰块钱,嘱咐他去买件秋衣,好好吃饭,不要苦了自己。他低头一看,已磨得不成样子的内衣袖口不小心露了出来。他羞愧难过得几乎要落下泪来。
回城之后,他越发像一头寻找出路的困兽,可越是着急越是处处碰壁。高楼一幢一幢林立着,可是没有一平方米是属于他的;马路上的汽车像游鱼一样,动不动就把这河流一样的街道,塞得满满当当,但是同样的,全部与他无关。他那时候正在一个文化公司里,负责删改校样,工作琐碎得不能再琐碎,并且看上去再干十年和现在也不可能会有太大区别。
有一天他散步到公司后的一个街道花园。正是5月,花园里姹紫嫣红,一个老花工正弯着腰给那些花儿草儿施肥松土。
他在一个条凳上坐下来,看老人自得其乐地忙活。
那些花他认识一些,如月季、郁金香、栀子、海棠、茉莉,拥挤地在那里开着。花香混杂,在5月的风里,他像一只蝴蝶一样迷失了方向。突然,老人神情诡秘地向他招手,他疑惑地走到老人身边,老人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指着他身边的一丛花,问他说:小伙子,你看这花俊不俊?
那是几朵红玫瑰,有的已经完全绽开,露出嫩黄的花蕊,有的刚刚打起圆嘟嘟的花苞。这就是那用来象征爱情的花,确实美得让人心服口服,娇艳的花瓣色泽鲜亮,像盛放的一束火焰,他感到自己干涩的双眼都被点燃了。老人又说:小伙子,你再闻闻。
他低下头去闻了闻,一股幽幽的芳香,正随着花瓣的绽放一波一波飘出来,很淡,很幽暗,却让人一阵欣喜。
那位老人怜爱地拂去花枝上的残叶,神色迷醉,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他说:原先大家来看花,我让他们看这株玫瑰,都说,嗨,这就是玫瑰啊,看上去跟月季没什么两样啊……那时它还没开花嘛。刚打春的时候,迎春开了,黄灿灿的;(励志名言 )接着蔷薇也开了,小白花好看得不得了;然后栀子啊,茉莉啊,海棠啊,都开了,就是这玫瑰还沉得住气……
说起玫瑰,老人就像说起自己的女儿一样收不住话。
老人接着说:我就想它不能不开嘛。你看我给它松了多少遍土,施了多少肥——可不是化肥,都是庄稼肥。
小伙子想,这样美艳的花竟然也是用大粪滋养的,真是不可思议。老人看他神情迷惑,用钩子钩底肥,然后又对他说:那些用速效化肥供起来的花不但花期短,而且开得还不好看,还是庄稼肥养花……好看的花从来急不得,玫瑰自己也从来不急,这花那花都争先恐后地开了,它慢慢地打苞,慢慢地开,一开之后谁比它好看呢?开得急的注定成不了大气候,积攒的力量大了,开起来才有气势。
只要说到心爱的玫瑰,老人就一脸得意。是啊,转过年来,先是迎春,再是蔷薇,然后是栀子,茉莉,海棠……都争先恐后地往前赶,玫瑰不着急,可是你看它如今开得多么恣意多么忘乎所以。在满满一园子花中,它的娇艳美丽无与伦比。
这么美丽的花儿,象征热烈爱情的花儿,竟是在最粗蠢的粪肥中植根,然后才捧出让人心花怒放的花瓣和芳香。它吸足了基肥的营养,天地的雨露精华,它有信心,有底气,不着急。玫瑰都不急,他还浮躁什么呢?
他听完了老人的这番话,就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跑回了公司,他踏踏实实地从最底层干起,一有空就去图书馆看书,工作只要看到谁的优点,就暗暗记在心里,两年的时间他慢慢升到助理、主管,后来又成为分公司的经理。
五年之后,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也越来越忙碌。但在他的办公室里总有一盆盆栽的玫瑰。熟悉他的员工都知道,每逢要做重大决策时,他都低下头闻闻玫瑰,对那些焦急等待的下属说,玫瑰都不着急,你们急什么?他还喜欢喝玫瑰花茶,看一朵朵干涩的玫瑰花骨朵在热水的浸泡中,慢慢绽放,仿佛无数朵玫瑰开在了杯中,艳姿摇曳,芳香袭人。想玫瑰这一生,枝芽细弱的时候,它耐心等待,不急于开花;当花苞鼓胀的时候,它拼尽生命的光华,去盛开,去香艳;到花瓣凋谢的时候,它仍是坦然自若的——它已经好好地开过了。即使还是一朵半开的花苞时就被人粗暴地从枝头摘下,它也不着急,只要经得住沸水的冲泡和几番沉浮,仍然会有第二次绽放的机会。大器注定晚成,好花常常晚开,只要你真是一朵玫瑰,有什么好着急的?
人们都觉得玫瑰花是拿来送女士的,从来很少人会去研究玫瑰花生长的历程。玫瑰花之所以高贵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生长时的安详和淡定,成长时的辛苦和兼容。做人也是一样的,不吃苦,哪有蓓蕾盛放呢?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励志故事:一根铁钉的启示] [励志故事:竹篓里的螃蟹]
2、励志故事:大鱼的故事
励志故事:大鱼的故事
一个水手的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第一次随大人上船去玩。
他伏在甲板上看海,忽然他看见在船后有一条很大的鱼。他指给别人看那一条大鱼,但奇怪的是没有人看见这条鱼。
大家想起来一个传说,说海里有一种怪物形状像鱼,一般人看不见。如果一个人能看见它,这个人将因它而死。
从此这个人不敢再到海上,也不敢再乘船。
但他经常到海边,每次他走到海边,都能看见这条鱼在海里出现。有时他走在桥上,就看见这条鱼游向桥下。他渐渐习惯了看到这条鱼,但是他从不敢接近这条鱼。就这样他度过了一生。
在他年老面临死亡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到鱼那里去,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他坐上一条小船,划向海里的大鱼。
他问大鱼:“你一直跟着我,到底想干什么?”大鱼回答:“我想送给你珍宝。”他看到了大量的珍宝。他说:“晚了,我已经要死了。”
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死在了他的小船上。
用心理学来分析,这里的海是潜意识的象征,海像潜意识一样,浩瀚无边又深不可测,隐藏着无数的奥秘。大鱼就是大海的奥秘,是潜意识中的精神的象征,直觉的象征。
如果一个人进入了自己的潜意识,他就注定不能过一般人的生活。进入潜意识中是有危险的。如果你的潜意识里存在着心理矛盾,而你无力解决这样的矛盾,又贸然介入太深,你的心理平衡就会受到威胁。
但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固然有危险的成分,有时也不尽然。如果那个看到鱼的人较早鼓足勇气,勇敢的冒险接近它,他也许已经是百万富翁了,但他却错过了这种机遇。
一次,有人问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一个不冒任何风险的人,只有什么也不做,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他们回避受苦和悲伤,但他们不能学习、改变、感受、成长、爱和生活。他们被自己的态度所捆绑,是丧失了自由的奴隶。
不愿意冒风险的人,不敢笑,因为他们怕冒愚蠢的风险;他们不敢哭,因为害怕冒别人耻笑的风险;他们不敢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因为要冒被牵连的风险;他们不敢暴露感情,因为要冒露出真实面目的风险;他们不敢爱,因为要冒不被爱的风险;他们不敢希望,为要冒失望的风险;他们不敢尝试,因为要冒失败的风险……
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冒险,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
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行掩耳盗铃之举,把自己的头藏在沙土中获得心灵上的解脱。我们成年之后,虽然知道好多事情不能躲避,必须要坚强面对,要冒风险,我们还是在心底存留着那种逃避和找寻安慰的想法。其实,困难和风险也是欺软怕硬的,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要时刻记得,最困苦的时候,没有时间去流泪;最危急的时候,没有时间去犹豫。冒险则意味着你更有可能成功。
人生箴言:
承受风险的心理素质与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是在不断承受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3、激发斗志的励志歌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演唱:田震
一切美好 只是昨日沉醉
淡淡苦涩 才是今天滋味
想想明天 又是日晒风吹
再苦再累 无惧无畏
身上的痛 让我难以入睡
脚下的路 还有更多的累
追逐梦想 总是百转千回
无怨无悔 从容面对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再多忧伤 再多痛苦 自己去背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纵横四海 笑傲天涯 永不后退
思绪飘飞 带着梦想去追
我行我素 做人要敢作敢为
人生苦短 哪能半途而废
不气不馁 无惧无畏
桃李争辉 飒爽英姿斗艳
成功失败 总是欢乐伤悲
红颜娇媚 承受雨打风吹
拔剑扬眉 豪情快慰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芳心似水 激情如火 梦想鼎沸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纵横四海 笑傲天涯 风情壮美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再多忧伤 再多痛苦 自己去背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纵横四海 笑傲天涯 永不后退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芳心似水 激情如火 梦想鼎沸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
纵横四海 笑傲天涯 风情壮美
4、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玫瑰的故事读后感(一)
总觉得悲剧应当放在夜深人静时体会,大概是因为黑夜和寂静最能触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就像开头:in the very beginning ,there should be love.
她是漂亮可爱、无忧无虑、不食人间烟火的玫瑰。一路被宠,被疼,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尽情享受随处可得的爱。也许这些太容易得到,所以她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体会自己以外其他人的感受。玫瑰的生活看起来是那么丰富多彩,男友和活动不断,但“充实”对于她来说却相差太远,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个得到过她的心。
毫无疑问,玫瑰是渴望真正的爱情的。于她,那就是童话中幸福的结尾,她不过是在绚烂的梦幻中一边玩耍,一边憧憬着结局而已。然而事实哪能尽遂人愿,当有一天她走到一直若隐若现的终点时,才发现这场她真正付出的爱情,原来不过是粉碎了她童话世界的另一个开始罢了。玫瑰离开香港去法国,因为她的心已碎,不过心碎或许并不完全因为那段痛苦的感情。她所有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香港,现在已被击成满地碎片,不敢面对曾经的美好,她选择逃避。
只是,刚刚梦醒的的她无力去想,这样的离去,对一直视她为全部的哥哥振华是一种多大的伤害。兄妹俩父母早逝,只留下庞大的遗产,虽然玫瑰缺少父母的爱,但她从不缺少家庭的温暖,因为哥哥倾尽全力,像捧一朵带着露珠的玫瑰一样爱护她,几乎对她百依百顺。她也同样爱哥哥,但仅此而。或许亲情一样太容易得到,哥哥为了妹妹的快乐懂得放手,她却没有为了哥哥的牵挂懂得留下,也无法明白哥哥的一滴泪中包含了多少情感,更观察不到哥哥皱眉时究竟强忍了身体上多大的痛苦。
在巴黎,玫瑰的确成长许多。她学会用功读书,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挂记远方的哥哥,然而她还没学会如何忘记。哥哥远赴重洋来看望她,她告诉哥哥自己想结婚。那一刻,周润发饰演的哥哥眼里闪过了多少情感:震惊,不舍,矛盾,无奈……为了妹妹,他有什么不可以牺牲,但妹妹将要结婚的对象不过是一个只会吹嘘自己且缺乏教养的普通人,不仅配不上玫瑰,而且他看得出玫瑰根本就不爱他——她没有忘记上一段感情,谈何再次付出真爱。无奈,无奈,除了无奈哥哥还能怎样?他没有理由反对,只能眼看妹妹走进一段不快乐的婚姻,从此定居巴黎,与自己水天相隔。这时的玫瑰还有理由任性,还可以不够成熟,因为她还有哥哥,即使不在身边,他也一定会为她撑起一片天空。
一切可能就这样归于平淡,玫瑰结婚生子,不算幸福却也平静。可惜世事难测,哥哥病魔缠身多年,就算为了不让她担心而一直隐瞒,离别之时还是要无情地到来。那封哥哥弥留之际写下的信,一字一句,质朴无华,却字字泣血,让听者垂泪:
“玫瑰,原谅我这么久没给你写信。我知道爱情的事是不可以勉强的,但哥哥一直看得出,你对方协文是没有爱情的。你要同他结婚,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对你好。哥哥也没理由反对,但哥哥不忍心看到一段不快乐的婚姻。自从爸爸妈妈去世后,我都不知道我对你的爱护方法是否正确。不过,我对你的爱护是始终不会变的。哥哥一直没同你讲,近年来我身体一直都不好,我走了之后,你要回香港一次,把大屋和银行的事情整理一下,其他的事,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你开心。 哥哥 ”
每每读到最后一句,心就像被撕扯一样痛。这种无私的付出让玫瑰知道她被爱,也让她知道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当这种爱失去后又是怎样的痛苦。她离婚,带着孩子回到香港。曾经熟悉的留有她最快乐时光的家仍在,但已是物是人非。她依然漂亮,却变得冷艳。有人说张曼玉演的冷艳太过于做作,但我觉得,做作的不是演员,而是玫瑰。她原本是多么开朗的女孩,但失去哥哥的打击让她下意识地封闭自我,她是在用冷漠掩饰自己内心想再次被爱的渴望。
爱情真的又一次到来,她遇到了傅家明,这个与哥哥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电影中,这两个角色都由周润发饰演,但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种巧合的。我所能想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哥哥是玫瑰前半生中最爱她的人,也是玫瑰刻骨铭心爱过的亲人。哥哥在玫瑰的心中已经成为真爱的象征,这种爱超越亲情和爱情的界限,是一种双方都愿意为对方无私付出的情感,是爱与被爱完美的的结合。所以她对家明的爱,并非简单的是对哥哥的怀念亦或是恋兄情结,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它来自内心。相比之下,十年前那段让她心灰意冷的感情是如此幼稚,虽然还无法彻底忘怀,但她已成熟,懂得反省自己,选择听从内心,同家明在一起,再次走进婚姻殿堂。
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有多么美好。她已懂得了爱,也找到了终身的托付,有情人终成眷属。正在试穿婚纱的玫瑰,脸上难掩微笑,家明也是拎着礼服,满面春风,一路小跑赶往教堂。但不幸往往在人最幸福的时候露出它凶残的一面,家明过马路时,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被车撞倒在地。也许是觉得故事还不够残忍,家明看起来毫发未伤,从地上爬起,甚至还微笑着摸摸小女孩的脸蛋,留下一句:没事的,我赶时间!又匆匆开车赶往玫瑰的身边。只是整个胸腔早已被幸福快乐填满的他,如何还能感受到重创带来的内伤。一边开车,鲜血一边不知不觉顺着家明的嘴角和鼻孔流出,最终车子失去控制,冲向前方的墙壁……
我不敢想像还穿着婚纱的玫瑰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电话里只剩一阵忙音。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一幕我都久久无法释怀。玫瑰还算年轻,她还有女儿,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所以她必须要面对,必须要接受。我无法预测玫瑰的故事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成长,得到,失去,她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或许爱情会再一次发生,或许不会,那她便将一直周旋与各种男人之间,有一天她的容颜终究会逝去。但是她得到过爱,也付出过爱,她曾幼稚过,也经历了成长,玫瑰这一生的故事都会因此而不再寂寞。
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我觉得真正的爱情难求,因它的条件太过苛刻,两人要都明白,爱与被爱同时发生从来都是幸福爱情的必要条件。即使这样,在命运面前人还是太渺小,经不得它开的玩笑。所以当你发现已经得到这种人间最美的礼物时,请千万珍惜,不要失去时再后悔,要给自己的故事写下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玫瑰的故事读后感(二)
其实,我很想把玫瑰的故事一口气看完的,心里老是惦记着故事的结局,《玫瑰的故事》读后感。今天一天过得很平淡,没有刻意的去思念谁,也不觉得生活很无聊,也许是心里有了个寄托,那就是看小说,期待故事情节的发展。 后来的黄玫瑰终于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只是也许她真的是只花蝴蝶吧,不知不觉伤害了很多人,但是自己却是个色盲。只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这么美丽的女人,美到那样的让人惊心动魄。也许只是虚构的一个女子,或者是亦舒自己心里的影子。其实,每一个女子在年轻的时候都做过这样的梦。又何止是年轻的时候,每一个女人都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只是黄振华不懂罢了。很多男人真的需要学习。其实女人要的很少,只是一个爱自己的人,一个自己爱的人。只是现实是很残酷的,也许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也许是时间的错误,还是自己意识的错误。年轻时候的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爱。很长一段时间为他伤身,其实就连自己也分不清楚爱他是事实还是一种不舍,也许只是像小说情节里的一段美好的回忆,只是自己19岁时候的一个梦。还是那种身体的接触,那种拥抱,那种炽热,还是一种孤独太久之后的宣泄。而,玫瑰不同。从小身边不缺少关爱,不缺少男人,而她一生都在犯桃花。 只是她很幸运,幸运在于她有着有目共睹的美,那才是一种真正的美,或者是一种经受过感情创伤之后的一种美,美得很彷徨,美得不自信,美得太优雅或者是美得生活在回忆中。那是一种伤心过后的重生,就想失去他之后的那种焕然一新。只是她又能轻易的放弃所有,寻找到知音。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这种过程必然是很长的。我不是习惯拒绝别人走进我的心门,只是懂我心事的太少太少。明说总有人是不会走正门的,要是不走正门,我怎么能放心呢,但是有人不走正门也好,只是我又何时知道走进来的是谁。也许我应该开心的等着那个人的到来吧。其实我不喜欢小玫瑰,也许缺少的是一种历练,还是终究她不是个至情至性的人。玫瑰终究是玫瑰,也许这样的女人一个世纪也就只有一个吧。爱情永远使人痛苦,但是在一起的快乐足以让人的痛苦一下子消失,这不是一种魔力,这只是一种本能。单纯的本能。我喜欢玫瑰,喜欢她的传奇故事。
玫瑰的故事读后感(三)
“玫瑰是一朵玫瑰。”()他答我似莎士比亚,我回他巴尔扎克:“但是,这一朵玫瑰,像所有的玫瑰,只开一个上午。”
亦舒《玫瑰的故事》
爱情是极之奢华的一件事。
亦舒一直这样认为。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爱情,有些人一生也只能恋爱一次,就已经很幸运。
玫瑰?玫瑰当然是不同的,《玫瑰的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朝露般的爱情故事。
她用一支任性的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过于理想的,充满了情感和梦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男女主人公爱得淋漓尽致,生得动人,死得感人。他们自在地笑,自在地哭,潇洒地来,潇洒地去。
亦舒为读者设立了一个忘我的封闭的环境,让他们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困扰,在那个似乎也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痛痛快快地爱一次,恨一次,笑一次,哭一次,生一次,死一次,无所顾忌。
按照柏拉图的理论,《玫瑰的故事》已和真像隔了三层,那么我们再读这本小说,离真像就又隔了三层。所以,我们尽可以怀疑亦舒在撒谎——哪里有玫瑰这样的人?但我们却不能够怀疑,不管是谁,都会渴望爱情。爱,将永远存在。
如果把亦舒言情小说系列比作是一串风铃,《玫瑰的故事》就是轻敲风铃的微风,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如同静止的风铃,寂寞无比。
《玫瑰的故事》同时又是一支美丽的爱情梦幻曲。也许它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社会历史阶段现实的反映,但它会成为一个时代某种阶层人物的。动态反映,他们想用自己的努力把世界变为一个纯净的爱的伊甸园。
虽然注定要失败,但这份努力是感人的,因为作为这一阶层的代表,亦舒以坦诚的态度诉说理想的人生。即使苍白,即使不深刻,她也心安理得。
倪匡就曾说,《玫瑰的故事》是一部“情爱宝鉴”,全书所写的,全是各种各样男女的情爱,各种不同性格的男女,对情爱的处理态度。
男女之间的情爱,是所有正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至极,是一个人的生活之必须,重要程度与人需要空气、食物和水相吉。一部写男男女女情爱的小说,也就是一部写人生的小说,切勿等闲视之。如果轻视情爱,就等于轻视生命。
但尽管爱情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但它却并非是透明的字眼。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是个包含多层意义的词汇。对于一对已婚的夫妇,有无爱情常常是衡量他们是否幸福的标准,在这个层次上,爱情取得了有别于婚姻的意义。
很奇怪,在这部作品里,亦舒写爱情总写得曲折跌宕,惊心动魄,可一写到婚姻,便让人感到索然无趣。
即便是玫瑰伪婚姻,也没有多少看头。
玫瑰的第一次婚姻,是在异国缔结的。那个时候,她遭遇了爱情的“滑铁卢”——她的初恋情人结婚去了,新娘不是她。
美丽的玫瑰在含苞待放的时刻便几乎凋谢。她在失恋之后,自暴自弃,不再为自己着想,随便抓住身边关心她的人,便结婚生女。
那时的玫瑰,因为心灵伤势太重,已毫不在意她选择的是什么人,反正都不是庄国栋,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段婚姻维持了十年,玫瑰用一个女人十年最好的时光悼念她的初恋,其间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滋味。
她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四十岁之后,本以为无风无浪,生活平实可人,却又再重逢庄国栋,平淡的婚姻生活再起波澜。
婚姻越是平淡,才越显现出爱情的强烈。
与婚姻有别的爱情,是两性之间除婚姻这一生物性——社会性关系外,还必须具有的某种情感上的一致和契合。而真正的爱情无疑是指爱情中的一种理想状态。
玫瑰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中才焕发出生命的最璀灿的光芒的。
生活中多的是平淡,美丽的玫瑰却很难平静地生活。
红颜并不是祸水,周士辉与庄国栋的沉沦与他人无关。
玫瑰说得好:“我不是破坏他们家庭的罪人,远在周士辉的眼光落在我身上之时,他们的婚姻已经破裂,即使周士辉以后若无其事活下去,他们的婚姻也名存实亡。”
她的爱情是在婚姻之外,甚至是在与婚姻的冲突中,超越了社会理性的约束,升华到自然的、性灵的境界,还原了爱情的独特精神:任性,自由,来去无踪。
如白朗宁夫人吟哦的:
如果你一心要爱我,那就别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爱才爱我。
不需要接触了解,不需要追求考验,玫瑰对庄国栋,对博家明,都没有像世俗般地一点点发展爱情,他们一开始就仿佛是被某种奇异的原始感情抓住:不是爱慕,不是喜欢,而是全身心地相互认同,通过所爱的人来更真实、更深入地了解自身。
在西方传统中,男女之爱,大多含有精神之含义,把女性视为人格的补足者,灵魂赖以上升者,直至为形而上境界之一种象征。
杨周翰指出:“从但丁开始,西方就有一派爱情观,把男女之爱看作通向上帝爱的第一层阶梯。”爱具有某种神性。
在玫瑰身上,亦舒的爱情神性论显现无遗。她要爱就去爱,尽管这种爱有时候会伤害到别人,她甚至为了爱放弃了对女儿的抚养。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也是玫瑰和小玫瑰最不同的地方。
弗洛姆认为,爱主要的不是和具体对象相联系,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取向。爱决定了个体和整个世界的联系。“如果一个人爱的只是另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的话,那么他的爱就不是爱,而只是一种共性依恋,或是一种放大了的自由主义。”
在这意义上,玫瑰的确是一种放大了的自由主义。但是,人的博爱并非生而具有或上帝所赋,没有对自我的深刻体验和焦灼关怀,没有对一个具体对象一片情深,对所有人的爱就无从谈起。爱首先是有一个你,一个对象。
因此,玫瑰并不相信爱会随死而结束,傅家明死了,她悲伤却不歇斯底里。
亦舒如此写道:
玫瑰似乎负起了安慰众人的责任,她对于死亡,毫无恐惧,她接受这项事实,就犹如接受她作为一个美丽的女人般。
玫瑰仍然令人心悸地美丽,并没有为家明穿孝服,她不在乎这种表面的世俗利法,照旧穿着彩色缤纷的时髦服装。
她就是这么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不顾及一切的爱情也许是难以接受的,如同我们很难承受塞外草原强烈而又生机勃勃的大风一样。
然而,“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当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底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罗曼·罗兰语)
在玫瑰面前,其他人的爱情关系显得多么萎靡苍白软弱无力啊。
苏更生本来已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女子。当傅家明单恋上玫瑰,感慨地说:原来世界上真有爱情这件事。她答得多好:“是。一种瘟疫,足以致命,别忘记罗密欧与梁山泊。”
她知道黄振华看中她,不外乎是她比一般的女郎略过精彩,因为黄振华是不能忍受2+2=4或3+5=8这类女人的。而她呢,她是(ga+ sb—— za)+ sb,他于是满意了,“他认为自己是微积分”。
这么一对夫妻,依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恋爱婚姻的典型版本,比较平静、稳定,大同小异,现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