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献给那些“无兴趣一族”的同学
献给那些“无兴趣一族”的同学
写在前面:
到了大二,班级之间、班级内部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两级分化的态势,有些同学已经开始走在自己向往人生的路上,不断的用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来完善充实自己,另外一些却迷失在大学这个自由的丛林里。游戏增多、缺课严重,除了学课本不知道做什么,觉得生活空虚、觉得有精力没处用等等等等,这里节选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中的一段(有部分修改),与大家共勉,希望能有一点点的帮助。
你是“没兴趣”,还是“感兴趣”
文/古典
你有没有发现,有这么一些人好像从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也没有什么特长,他们什么都一般般,没有太多激情,做的事情每天差不多,不会主动去寻找事情去做,经常借口不去参加一些活动,也有些会感觉有精力没处用,经常待在心灵的舒适区。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生活不就这样别,大学不久这样么?还能怎么样?
而另一些人,却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他们好像每天都刚刚出生一样,兴致勃勃,充满好奇;摄影、写作、跳舞、音乐、运动…他们尝试的很多事情都会很快进入觉角色,做得很好,也收获颇丰。这些人像上帝的宠儿,又好像刚从韩剧里面走出来的男女主角一样,优秀得让人绝望。
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让一些人拥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好奇心,什么都优秀。而我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做不好?也许下面这个故事会带你找到答案。
周日的郊外旅游,你走到一个没有路牌三条岔路口,只有一条能够到达你想去的峡谷,另外两条则通往不知名的地方。现在是中午,时间还算充裕,你的食物和水也足够,你会怎么走?
小明和小强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这个路口,他们都碰到这个问题。
小强选择的往前走试试看,他想即使走错路,也比呆着强啊,他快步向前走去。在一个小时以后,他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回到起点。但是小强很开心,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朋友们他在路上看到的美丽风景,也许下次他们可以往那边走。说完这一切,小强又开始尝试第二条路,他一路唱着歌,蹦蹦跳跳走去。
小明认为有2/3的机会走了也不会有收获的。如果没有确定的机会,还不如就在这里呆着吧,在原地无所事事,时而想想东、想想西,也许会有认路的人经过,告诉我确切的答案呢?小明这就这样等到时间很晚了,然后他觉得自己不能不走了,可是万一走了也是错路该怎么办?他慢慢吞吞的往前走,心里面一直想着迷路的种种状况,终于,在三小时后,他看到一条路的尽头被一条河流拦住。
“天,我早就应该想到的!没有搞清楚路就不要来!”小明很沮丧一屁股坐在河边,他连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小强和小明在一个月后的一次聚会上面碰到,小强在给他们的朋友讲他的一段“最奇妙的旅行经历”,小明听出来,那就是他去过的那条何。“你瞎扯,那是一条错路,而且一点也不好玩,除了一条大河挡住路,什么也没有,没意思。”小明说。
“不会吧?”小强说:“你没有看到河中间那些白鹭,那些莲花么?那是我犯过的最美丽的错误。”小明耸耸肩:“你这么一说,好像有吧,不过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兴趣。”
这个故事里面的人,哪一个像你?
我们身边有“没兴趣一族”小明,又有“感兴趣一族”小强。小明总是兴致勃勃的投入一个又一个冒险,他们经历丰富,收获很多,当然失败也更多。小强则总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有到不得不行动的时候,他们才被迫抱怨着进入,他们失败很少,也尝试得很少,因为他们觉得那个没有什么意思。
这些人都是不敢投入的“无兴趣一族”,他们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当下,他们从来没有感到过乐趣。他们总在思考“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处?”“万一做不好怎么办?”他们总用各种看似的理由去拒绝很多活动,这让他们无法从任何东西中间获得乐趣,自然也就无法对什么感兴趣。担忧之墙永远把你和乐趣隔离开来了。(励志电影 )你就好像一个糟糕的读者,每看一页小说都要翻到最后去看看结局,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我曾经跟一个网瘾的学生有过如下的对话: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呢?
在这个鬼大学,除了上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听说你挺喜欢读书的,为什么不去读读书呢?
因为,因为图书馆太远了,不方便。
我听说网吧好像比图书馆远一点点哦。
哦,是……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读书的。
那你还有什么兴趣呢?
我比较喜欢街舞。
原来是这样,我们听说学校的街舞队的培训不错的呢,很多外校学生都来这学,你为什么不去试试看?
街舞队我知道,不过每天晚上都练习太晚了,影响学习。
我听说你晚上经常上网到三点,好像比街舞晚一点吧。
……是的,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街舞。
那你喜欢什么?
在这个鬼大学里面,除了上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难怪有些人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害怕努力了也没有收获,他们根本就不投入!不投入和低投入的人没有乐趣,也很难得获得成果。心灵和外界都没有收获。他们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于是他们就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兴趣。——这总比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很糟糕”要好。
忙碌的丈夫对家务表现“不感兴趣”,可能是由于没有留出投入的时间,或者再怎么做也会被妻子数落;
你的母亲对如何用电脑“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用不好电脑,或者你让他们觉得他们太笨了;
老人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怎么做都年轻人没有年轻人好;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自己觉得没有学好的能力,或者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毕业生对工作“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没有能赚钱的本事,或者是害怕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心里的满意的目标;
朋友说对爱情“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害怕自己投入感情也会失败。
但是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热情投入!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敢于面对内心最赤裸的自己,做一个深刻的剖析,并且用坚实的行动不断鼓舞自己。走出心灵的舒适区,把自己放在风浪中去寻寻觅觅、上下求索。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但不管成不成功,投入能都能带来快乐,带来充实,引领你的人生。
dance as if nobody was watching. love as if you’ve never been hurt. work as if you didn’t need money.
写在后面:电影《little miss sunshine》中有段台词说:“什么叫做失败?真正失败的人,就是那种特别害怕不能成功,怕死了,连试都不敢试的人!”
2、高考毁不了我——献给即将高考的同学们
高考毁不了我——献给即将高考的同学们
文/鲁稚
1980年,参加高考的人似乎很多,因此搞了个预考,要筛掉大半。
以我的实力,预考不成问题,所以就在开考前一天,我还在太阳下打蓝球,满场撒欢。对于我来说,预考实在是小菜一碟,我的要求不高,上线就行了。考下来结果却出人意料,总分全片区(文科)第一,那可是由川西南几个地、市、县组成的片区啊,这个成绩被全市的文科考生引以为豪。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我被灿烂的光环所簇拥。校长看见我,笑容格外慈祥,间或还会拍拍我的肩膀,鼓励几句;远近的邻居也把孩子带到我家来取经;就连走在路上,都会有人指点着说:“她就是鲁稚!”
这一切我哪里消受得了,毕竟只有16岁,自己也开始飘飘然了。在一篇作文里,我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到北大去过年!”为了北大,我球也不打了,小说也不看了,成天埋头奋战,一个月时间飞逝而过。
终于到了正式高考的前一天,我莫明其妙兴奋异常,脑子里一直在飞快地做题。到了晚上熄灯的时候,兴奋还在继续,我有点担心了。
人就是怪,越怕睡不着,越是睡不着,夜越来越深,我渐渐焦躁起来。从1数到100,又倒着数回来,都不起作用,只好爬起来,走一阵,又做俯卧撑,企图把自己整累。但是累了以后还是睡不着,脑子里全是考题。
有一阵,突然冒出个作文题《号角》,而且鬼迷心窍地认为说不定明天的作文题就是它。念头一旦产生,便迅速进入角色,开始在心里写这篇《号角》,一时间激情澎湃,妙语连珠,有些句子直到今天都还回忆得起。作文写完了,又是假想的评卷老师给予我高度评价。这一来更是睡不着,只好又走,又做俯卧撑,如此反反复复,终于有了点睡意,猛然间发现天已经大亮了。
心情说不出的沮丧烦躁,泡一杯浓茶,喝下,惴惴不安走进考场。卷子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翻到作文,一看傻了眼,哪是什么《号角》,是达芬奇画蛋!
昏沉沉考下来,感觉更不好,到了晚上,又担心睡不着,就向父亲要安眠药,我们一家人都从来没吃过这玩艺儿,父亲说,万一吃了药白天也不清醒呢?想想也是,只好坚持着睡。接下来的情形与头天一模一样,如此整整三天,人都快疯了。直到全部考完,天一黑我就倒在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但已经无试可考了。
分数下来,勉强上线,北大是去不成了,老师们劝我第二年再考,但我觉得实在无脸回去复读,再加上痛恨数学,不想再上数学课,就填报了个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不久接到录取通知书,我的中学时代就这样彻底结束了。
现在事情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为了当年的三天失眠,我比那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多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更多艰辛,学业、分配、工作、待遇等等,在很多事情上,我无法和他们公平竞争。但我还是一步步走出来了,我在为当年的幼稚付出代价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
人生没有什么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事,一次考试可以改变人生的进程,却不能改变人生的方向,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没有什么能够毁掉我,除非我自我毁灭。从这种意义来说,人生犹如马拉松,哪一步快点慢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向前,坚持!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着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与孩子一起炼爱》《随心写出好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