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偷咖啡的孩子
偷咖啡的孩子
文/郭克秀
1961年的那个冬天,对他来说很寒冷,当卡车司机的父亲出了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从此要拄着拐杖走路。这就意味着父亲失去了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每天的餐桌上,都是母亲捡来的菜叶和打折处理的咖啡,餐餐都难以下咽。
失去工作的父亲,一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每日借酒消愁,变成了一个酒鬼。只要他稍不听话,便大发雷霆,挨打就像是家常便饭。
12岁那年的圣诞夜,家家灯火璀璨,美食飘香。唯有他的母亲因借不到钱而愁眉不展,父亲大发雷霆,骂他们都是笨蛋。无奈的母亲,只得驱赶他们到街上玩。肚子饿的咕咕叫的三个孩子,发现一家商场门口的促销商品琳琅满目。一个念头瞬间在内心产生,他让弟弟妹妹先回家,而自己一直注视着那包装精美的咖啡,他太想让父亲开心一下了。
瞅准时机,他快速拿起那罐咖啡塞到棉衣里,却不巧被店主看到。店主大声喊着抓小偷,他撒腿就跑,跑的足够快,以为甩掉了店主,回家将咖啡送给了父亲。父亲很开心,打开那罐咖啡,香浓的气息飘逸而出。还没来得及品尝,店主追到了家里,事情败露之后,他遭到一顿毒打。
这个圣诞节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后来他进入了北密歇根大学,为了节省路费,上学期间他从没回过家,所有的节假日都在打工。
那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想他了,想见他,他从没想到父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当时正忙着和一个客户谈判,于是他拒绝了母亲。两个星期后回家,才得知父亲已经过世了。后来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咖啡桶,他认得那是十二岁那年偷的那罐咖啡。盖上有父亲的字迹:儿子送的礼物,1964年圣诞节。里面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我很失败,没能提供给你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也有梦想,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咖啡屋,悠闲的为你们研磨冲泡香浓的咖啡。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了,我希望儿子你能拥有这样的幸福。”
昔日的打骂成了珍贵记忆,悲伤顿时占据了整个心灵。妻子雪莉鼓励他说:“既然父亲的愿望是开间咖啡厅,那么我们就替他完成愿望吧!”凑巧的是,西雅图有个咖啡商想要转让,他毅然辞去年薪7.5万美元的职位,承包下那家咖啡馆,并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跨国公司。
这就是日后驰名全球的星巴克,而他就是用那个行动买梦想的穷孩子舒尔茨。(励志故事)
2、等一个人咖啡读后感
等一个人咖啡读后感(一)
在等一个人咖啡里,似乎每一个人,都在等着一位特别的人。
这本出自九把刀的小说,依旧带着独特的台湾风味和看似老套的情节。故事围绕一间叫“等一个人”的咖啡店和几位年轻人展开。女主角思萤,高三便开始在这咖啡店打工,偶然机会下,帮助了一位刚失恋的男生阿拓,后来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而在这咖啡店,思萤也遇见了她的梦中情人——泽于学长。而百佳,漂亮的万人迷,是思萤上大学后的好朋友,有着金子般的心,喜欢着阿拓……还有那性格酷毙的拉拉阿不思和为了追求阿不思每天来苦思冥想出怪名堂咖啡的“乱点王”,当然还有一直在等一个人而命名这咖啡店的老板娘。
故事最耐人寻味的,是四位主角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人生。泽于,一个外形讨好的资优生,一直都被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称道。然而,一次带同学们到家里玩的经历,“有钱人家子弟”成了他的唯一标签,他的努力,他的成绩,全被抹杀了。因此他为了摆脱“有家境无实力”的偏见,证明自己能做到不被世俗所染,是一个有涵养和学识的人,尽力地去做一个面面俱到的完美人。一个如此完美的男生,正因为要达到“好”的期望,主动地迎合对方的喜好而无法做真正的自己,导致频繁更换女友的局面。呵,看来,完美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快乐,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我们想得那么唾手可得,相反,他们背着相当沉重的包袱。
别看帅哥似乎滥情,但未必能拥有心中所希望的真正平凡的爱情,这对于美女,同样是无奈。百佳,一如我们定义的“万人迷”——漂亮温柔、追求者众。然而,她并非很享受众星捧月的生活,她没有异性朋友,所有结识她、约她去玩的男生,无一不是对她有好感的。因此她很羡慕思萤和阿拓的单纯友情:就因为电影好看而毫无顾忌地一起看,而非暧昧的一句“看电影在乎的是和谁一起看的心情”。没有谁真正了解过她,她也没有机会真正去了解谁。直到读思萤写的故事,寻找到阿拓的身影,她的芳心,才渐渐地被这个憨厚、真诚、勇敢的男生所吸引。可是,单纯的阿拓却又不会仅仅因为百佳的美丽而受打动……唉,这就是人生,充满着事与愿违。事情也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美女就一定不寂寞?一定无法靠近?其实,人与人之间,无论是谁,都需要用心,才能发现和了解真正的彼此。
不要拒绝和人交心的机会,或许某天,你就会发现你等的那个人,一直就在你身边。阿拓和思萤,这对无拘无束的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吃小吃,朋友圈一致,爱好也一致。他们之间可谓没有秘密。百佳说过,由友情发展起来的爱情,才最坚实。可谁会想到,一直在两人间生根发芽的,原来是爱情?那天,他们被黑社会恐吓,看着阿拓紧握刀柄、青筋突起的手,思萤流的泪,是感激,还是感动呢?直到有天,阿拓要去非洲,而这天,泽于学长向思萤表白,正是她,能给他最自由最舒服的自己。当思萤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幸福时,却被不自觉的泪水惊醒:她,最离不开的,是阿拓。
故事的最后,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老板娘等到了她的人,咖啡店被乱点王顶了,思萤和阿不思继续在咖啡店里工作,“等一个人”咖啡店继续人来人去,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两年后,阿拓终于回来了,而思萤的爱情故事,才算刚刚开始……
这淡淡的结局,也许正是幸福的真谛——你等的人,其实一直都在你的身边。
等一个人咖啡读后感(二)
我在九把刀中,看到这本「等一个人咖啡」,一开始看觉得还好,不过之後越看越起劲。尤其当我看到:老板娘笑着,没有眼泪,也没有一丝悲伤。我哭了。我不知道该怎麽开口问,「他」最後怎麽了。但我知道菜单上为什麽有一道老板娘特调。这就够了……
书中我喜欢阿拓的纯真,如果我是思萤我第一个选择阿拓,不过,泽宇也不错,就像现实中所谓的白马王子吧!看完这本书,()再次让我爱上九把刀的字句,幽默又令人感动。冒着被迷昏的危险跟发春的维士比让我噗哧大笑,手猛拍沙发。
南寮的烟火和飞来的仙草蜜那感觉顿时沦陷到自己的甜蜜回忆。
看完了我终於了解,为什麽九把刀的作品会如此的受欢迎,因为他作品里都会有个故事。是爱情的也好,是亲情的也好,是让人感动的也好,看完了会叫人回味无穷的也罢。而且九把刀所写的小说,有好多好多都被拿来拍成电影甚至偶像剧呢。
那种平易近人的文笔,直接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主角或是配角的心情,然後写出各种不同特色的故事人物!浅显易懂,没用太多的文言文,完全是以最白话,就像我们平常交谈那种方式来写出一个令人回味的作品。
等一个人咖啡店里有许多人都在等待适合自己的人。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在等一个人,但相同的是都不知道在等谁,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去等待。咖啡店老板娘在等待能够不管刮风下雨,或发生什麽事都要到咖啡店喝老板娘每日一杯「老板娘特调咖啡」、顾客泽宇和阿拓等待着接受自己的人、店员思萤等待着适合自己的人,咖啡店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等待一个人。虽然都不知道是在等谁,
但终究还是会等到自己等待的那一个人。当一个平凡无奇的人可以牵连出一段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证明了人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因为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这本书所写的每个人看起来都像配角,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是这本书里面最特别的人物,假如这本书少了其中一个人,这本书便会像未完成的缺页书,故事整体很奇妙,从来没有想过故事可以这样的写法,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方向。
老板娘也有个算是浪漫的悲伤过去,而这过去,转变成她开这等一个人咖啡店的动力。这家等一个人咖啡,让她等一个能陪她过往後每一个幸福又甜蜜的未来。不管是在等一个人咖啡店里,还是在某个角落,每个人都在等一个人,但他们不只是等待,除了等待,他们也活出了人生的色彩。
阿拓,这本书的男主角,他的前女友是被一个同性恋给追走的,而那个抢走他女朋友的人,就是冷面笑匠,阿不思,突然的,想到一句话:「这世界是多麽的小呀!」而阿拓也因为女朋友被同性恋追走这件事,被朋友笑了好多年,但阿拓被自己朋友嘲笑时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反驳,感觉他好像是个懦夫,要不是思萤跳出来帮他,或许他到现在还是在被朋友嘲笑,也还交不到女朋友吧!但看到後面有一段阿拓对思萤说的话:「从很小的时候我就习惯用十年後的自己来看当下,所以很多事我其实都不在乎,例如店员找错钱给我或是服务生送错了菜这种小事,十年後的我根本就不会在意,所以现在的我何必要生气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神啊。」看完阿拓说的这一句话後我才明白,阿拓对人生自有一套哲学。
女主角,思萤,我觉得她是一个很努力的人,故事的开头是说思萤暗恋着一个到等一个人咖啡店喝「肯亚」咖啡的男配角泽宇,思萤一直很努力的追求属於她的幸福,希望自己能多靠近泽宇一点,可是後来泽宇向思萤告白了,也亲了思萤,原本以为故事就这样要结局了,但剧情却突然来个意想不到的大逆转,思萤终於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晚了点,不过她还是来的及把握住自己的幸福。每个人只要能明白自己的心意,一定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的。
等一个人咖啡读后感(三)
一直有种成见,衡量一部言情小说的优与劣,能否猜得到开始与结局并不重要,关键还在于它能否吸引你读下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体会到被感动。以此衡量,九把刀的这部言情小说有望成为近年来言情小说里的翘楚。因为,它竟然在一个早已厌倦了读小说的中年人那里比较轻松地实现了以上关键。
开头的感觉是亦舒的,那个自我评价中样貌平常的叙述者,口气像极了《独身女人》里的林展翘;接下来白先勇的味道若隐若现,对着咖啡店慵懒的老板娘莫名其妙就想到了《孤恋花》,真是“青春枞谁人爱,变成落叶相思裁”;最后,等老板娘讲完她的爱情故事,有好奇结局的听众问:“然后呢”老板娘答,“然后,我就在这里,等一个人。”古龙的名字立刻自记忆深处跳将出来。那种言在意外、回味多重,非古龙莫属。你可以理解为老板娘在这家名为“等一个人”的咖啡店里,可以理解为老板娘正在等一个人,也可以理解为老板娘因铭心刻骨的往事而开设了这家名为“等一个人”的咖啡店并且在这里等一个人。
随后,阿拓带思萤去洗衣店、去看电影、去做家教,他一干朋友的出场方式及行状,无一不是古龙式的。虽然绝大多数武侠小说里都少不掉言情的成分,可想象一部现代时尚言情剧居然可以把古龙的意笔融汇进去,当真是趣味盎然之事。
前半部分更见才情,后半部分落入平常言情剧的窠臼,好在结尾部分设置得还算耐人寻味,尽管属预料之中的石破天惊,一一验证下来,依然能体会到别具一格的小感动。
听说已拍成了电影,预计暑假期间上映,而且请到了曾经的玉女周慧敏来演绎老板娘,有点期待,希望能拍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种水准,而不是如同《海角七号》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那么乱糟糟。
似乎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就存了拍成电影的心思,叙述往事的时候、交代人物结局的时候,影像感都非常鲜明。
台式国语里口语化语言运用比较多,台湾男生女生的形象因此跃然纸上。台式国语令男生显得较温和,放狠话时都似在虚张声势;台式国语里的女生似乎格外擅长撒娇,所以,即便缺少林志玲那样的花容月貌,对她的疼惜都没勇气减轻分毫。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若参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标准,语法错误相当地多,可是,到底是语法规则重要还是文字最终所实现的效果重要?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然,生命力这东西,是足以对抗所有规则的。
3、别把人生过成速溶咖啡
别把人生过成速溶咖啡
文/王秀华
晚高峰时的北京实在没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一号线和十号线换乘的那一段路程,好像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天天上演着春运的戏码。还有大望路一带的几个公交总站,排队的队伍长得看不到尽头。而走在路上的人,也都是行色匆匆,人人脸上都挂着急事。曾经在路上听一个女孩跟她身边的朋友说,在北京3年,她从来不知道上班的路上有哪些风景。我也知道有的人在北京多年,每天上班都路过北海公园,但是从来都没有进去过。
这个城市到处都是急行军一样的人,而它每一天都在变化,不停地有高楼拔地而起,有的地方一年不去,再去时已经变得像是不属于这个城市。其实这个城市本来的气质与它现在的速度与节奏完全不搭,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座适合奋斗的城市,相反,它应该属于慢生活。这个城市的旧时光里有提笼架鸟的闲人,有划过蓝天的鸽哨,有缓慢流淌的光阴。他们曾经是这座城市最美的画卷,构成了城市的底色和灵魂。
它现在的节奏与它的气质自相矛盾,一个曾经情致盎然的城市就这样毁于速度和节奏。
这个世界流行一切都要超前,小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要听音乐接受教育,每个人都在往前跑,生怕落于人后。但这个世界上跑在后面的人永远存在,每个人所想的只是落在后面的那个人不是自己就好。
当然,这个世界是如此不同,不是每个人都选择了这样的节奏。放眼望去,这世界上仍然有那么多懂得享受时间的人,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二郎寿司的纪录片,是一个美国人拍的。二郎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寿司。从到鱼市场挑鱼,到后期的加工,到米饭的火候,甚至是盛米饭的器具,二郎都极其讲究。他的小店只能坐下10个人,来吃的人需要提前一年预约。他的寿司里卷进了时光的味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精心制作,所以它成为米其林三星级餐厅,据说去过的人吃一次就忘不了二郎寿司的味道。这样的店在今天的中国是开不下去的,时间是如此奢侈,人们恨不得一分钟当成一个小时来用,磨工夫出细活的事没人愿意干了。
在旅行的路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辞了职上路的人。有的时候会不理解,觉得荒废了赚钱的大好时光,但是之后又会觉得很有道理,等你不缺钱的时候,你还有力气做自己想做的事吗?这永远是一个矛盾体,只是当你有能力去抉择的时候,还是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吧!
近几年,身边不停地有人在奔跑之后选择慢下来,放弃赚钱的机会,静下心来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甚至是生一个孩子。没有什么事情是停不下来的,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用最好的时光去换取。如果在某一个时刻,你想坐在阳光下,静静地听花开的声音,那么就去做好了。多年后你会发现,或许你并不很羡慕那些跑得飞快的人,重要的是,你应该过你想要并且能够达到的生活。
4、一杯咖啡,三种价格
一杯咖啡,三种价格
文/孙梦叶
因工作需要,我去了一趟法国。刚到没多久,一个在法国的老朋友就邀请我去一家咖啡店叙旧。我欣然受邀,连忙赶到了咖啡店。这是一间不论外表还是招牌都很普通的咖啡店,名叫“席拉的小店”。虽然整个空间装潢简洁,但充满了温馨的格调,顾客们纷至沓来,生意很火的样子。
还未点咖啡,就被法国人的热情奔放所震动。旁边一位胖胖的男士刚一入座便毫无征兆地去拥抱邻桌一位女士,那位女士也很开心地迎了上去。随即,那位胖男士点了一杯咖啡便坐了下来,我亲眼看到服务员过来只收了他1.4欧元。一杯咖啡居然这么便宜,难怪这家店生意这么红火,我惊讶于这家普通的咖啡店竟然有这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
待朋友进来后,我径直走到服务台点咖啡,用并不流利的法语对服务生说:“我要一杯咖啡。”服务生略显惊奇地看了看我,问了一句:“麻烦您再重复一下刚才的话,好吗?”我以为我蹩脚的法语他没有听懂,便又怯怯地重复了一遍,“我要一杯咖啡”。这次,服务生没有再说什么,迅速地递给了我一杯咖啡,并告诉我说:“这杯咖啡7欧元,女士。”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确认还是7欧元后,虽然对刚才那个胖男士的咖啡价格耿耿于怀,但终究不好意思追问,只好无奈地付了7欧元。
回到座位上,我就跟朋友抱怨起来:“这怎么回事?为什么同样一杯咖啡只收刚才那位男士1.4欧元,却收了我7欧元?这不公平!”朋友笑得很狡猾,说我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优雅的女士,对服务员说:“请给我准备一杯咖啡好吗?”服务员马上递给了她一杯香浓的咖啡,收了她4.25欧元。我特别注意了她点的也是和我一模一样的咖啡,难道说这家店看人收费?可是刚才那位男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陆陆续续地,我发现同样一杯咖啡,竟然有1.4欧元、4.25欧元和7欧元三种不同的价格!我心里开始对受到7欧元的不公正待遇愤愤不平起来。
这时朋友哈哈大笑了起来,说出了真相:“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对服务生说的话呢?如果你只是对他们说:‘来杯咖啡!’价钱就是7欧元;你若说:‘请给我一杯咖啡。’价钱就是4.25欧元;但是你要是说:‘你好,请给我一杯咖啡好吗?’甚至给陌生人一个拥抱的话,咖啡就是1.4欧元的价格。”
听完她的解释,我顿时恍然大悟,感慨于这家咖啡店独特的创意。习惯了在国内对服务员“招手即来,挥手即走”式的点餐,回想到自己刚才对服务生不客气的语言,我不禁有些羞愧难当。
她接着说:“在电报刚兴起的时候,法国人就一个‘请’字就浪费了将近200万欧元。即使这样,法国人也没有放弃发电报不说‘请’字。由此,法国人对礼貌待人的执着追求可见一斑。”
我想,以咖啡价格的不同来提醒人们注意礼貌,真是一个不错的构思。这家名叫“席拉的小店”的咖啡店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告诉了人们应该以礼貌待人,以优雅的方式与人相处。一杯“礼貌咖啡”,既给大家带来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又巧妙地让大家体会到了“礼貌”的乐趣,一个民族的优雅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手记
同一家咖啡店,一杯一模一样的咖啡,因礼貌用语不同而让其价格相去甚远。这个有趣的现象,却把植根于法国人心中对文明礼貌的态度和要求,彰显得淋漓尽致。也许,语言的功能与魅力,并非止于传递一种信息或者诉求,更传递心与心的交流、人对人的态度。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在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这样一家咖啡店,因我们的文明程度、礼貌态度不同而价格不同,会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呢?——答案在你我心中,在你我的言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