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的诗意
清明的诗意
《清明》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2、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3、借问:请问。
诗意: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2、清明见闻
清明见闻(一)
文/双髻事权
清明节,巡完我父母的风水之后,大伙儿一起往家回,路过的地方,再见当年不少旧事,趣事。
比如,山下,新宅仁坝子旁,上高中的时候,常常在回家半路歇息的桉树,现如今不仅没有了树,一棵也没有,连原先树们所赖以生存的小块平整的松黄平地都没了,别说随时给供水的水沟。只有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过了新宅仁坝子,走上高坝边一小段的旱田,依然是田,这个时候少水,田里种上了花生,正在拔芽。我指着切成几小块的花生田告诉女儿:这是咱生产队所有田里最大的一丘,哦,对,现在不叫生产队了,叫组,这丘好象是两亩八,时人称大丘。那时我们插秧,总是低头弯腰插了一会儿就抬起头伸腰回望,瞧了一瞧,看到头了没有。毕竟,整天耕作,腰酸腿疼的,谁都盼望着早早插完。顺便解释一下:丘,在这里权作块,闽南话,可能还是老家的唯一量词,一块,一片;一块最恰当,一片还得强调大的一块,非几块连成的片。
上了荒坡,一群正在巡风水人里的一位黑衫白发者招呼:“抽烟啊!”相互招呼之后,并没停下来,我们还有任务。大哥边走边介绍他们。经他一介绍,我隐约能想起当年的一点印象,那时我走读,有时走的公路,可瞧见他衣着整齐骑着单车来去匆匆,名字和职业也还记得,问大哥核实,没错。据说,我们还是同族亲人呢!
到了太爷的坟前,见到许多人已在场。大多多少见过面,但没几个认真招呼和说话的。凤叔,老再,安基……说上话的几句寒暄,便做事。有一两熟人,几乎见面不寒暄,不说话。我不知道为什么,问大哥,大哥说,你不知道啊,他读初中,你当校长,分数不够,照样得交三十元,跟灿辉一样。难怪。灿辉是我侄儿,大哥还记得呢。当校长的我,小女读重点班照样交100元,当时统一规定的,谁免得了?记得曾经上边检查收费,检查我所在学校,想罚款,结果发现我的孩子照样交款,很是想不通,也很佩服,终于放了我校一马:校长与群众一样,那是我当校长的准则。
再后来,巡了两个奶奶的,都觉得周边的厂子不仁义,你把坟周边搞得脏乱差,包括上百个的酒瓶,成堆的垃圾。告与大哥:“这个人不道义。他们若是需要,应该跟我们商量,死人让活人也应该呀,我们搬迁,但不能这般不仗义啊。”大哥感叹:“是啊。有的人不懂事。过后我找他们说说。”懂得赚钱,就首先要懂得做人懂得处事。
后来,表侄来电话,说是知道我回家,要过来聊,雨天,我不是很赞同。他不容你分说,过来,还带来一只宰了的鸡。既然来之,依然感谢他的亲情。
在就南中学值班的侄女婿过来,说是我回家,得来看我,陪我喝一杯。结果,害得我们继续留下,还吃晚饭,喝了几瓶啤酒。没有午休,有点晕。最近身体不适,少喝,中午在大哥家喝了几小杯红酒,有点累,不想多喝,况且还得冒雨回家,所以我们约定只喝啤酒,限量。
感谢他们的盛情。
清明见闻(二)
文/朱喆煊
今天是清明节,一大早,明媚的阳光叫醒了我。我们不用去扫墓,因为我没有回老家,所以,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江滩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一听要去江滩玩,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而且我们还要坐船去呢!我们来到中华路码头,刚上船,就听见一声“呜”的长鸣,开动啦!轮渡在行驶的时候,周围溅起了一朵朵白色的浪花,我们站在甲板上,看见长江两岸高楼林立,雄伟的长江大桥横跨两岸。武汉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一到江滩,我们就听到了孩子们的笑声,男女老少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微笑,蓝蓝的天上还有数不清的风筝呢!爸爸也给我买了一个巨大的、上面还有“熊出没”的风筝!爸爸让我把风筝举着,自己跑了一段,风筝慢悠悠地飞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我们高兴极了!这时,意外发生了,爸爸的风筝竟然和一位叔叔的风筝“相亲相爱”了!这下可急坏了爸爸,没办法,爸爸只好把风筝降下来。不过,在我和爸爸的齐心协力下,风筝很快又向天空进发了!
玩了一会儿,居然碰到了我的好朋友——马子轩呢!我和马子轩一起找到了许多小石子儿,然后把小石子儿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江面好像有些怕痒,“啪”的一声就笑出一个小酒窝。不过,怎么弹弓不听我的话呢?我让它射这里,它却偏要射那里。嘻嘻,是不是技术不好?
今天的江滩之行,让我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光的明媚。一阵阵温暖的春风吹在我们脸上,同时也把我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清明见闻(三)
文/敔鑫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奶奶、姑姑、弟弟一起约好去十二桥扫墓,我们乘车来到文化公园。
来到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开始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不屑一顾,很快地跑了过去。当发现奶奶和姑姑没有跟上来时,我和弟弟赶忙跑回去寻找,才发现奶奶和姑姑正久久的注视着一块碑,顺着眼神望去,只见碑上镶嵌着一个花环,花环下方有几个大字;“十二桥烈士殉难地”顿时,我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惭愧。我开始竟然丝毫没有注意到这片神圣的土地,
我们进入了文化公园,我们首先买了一束菊花然后顺着路标的指引来到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的周围种满了松柏,郁郁葱葱。在松柏的掩映下,36座烈士墓碑矗立在那里,在它们的后方有一座大型长方形浮雕,奶奶告诉我这就是“成都十二桥烈士纪念墙浮雕”.上面刻画着36个人,有的被关押在牢房里,有的在大声歌唱……浮雕背后镌刻着烈士简介。
在烈士墓的前方,是一尊塑像,一个妈妈一手抱着鲜花,一手扶着孩子,孩子正向先烈敬着队礼。母亲仿佛在告诉女儿:是烈士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要珍惜!我看到一群小学生列队敬献花圈,一些刚入党的大哥哥大姐姐每人手捧一束菊花,向着先烈们庄严宣誓……我们快步来到墓碑前,把菊花放在墓前默哀了一分钟,这个一分钟就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我脑子里就想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共产党员的场面,想起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场面,默哀完毕,把我从想像拉回了现实。
无数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发誓要珍惜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努力成才,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3、清明祭祀
清明祭祀(一)
文/老鬼章郎
今天是清明。
清明本是农家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后,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点瓜种豆的好机会,所以农家人喜欢清明。
清明如果逢着三月初三,在南方一些地方,又是情人们郊游唱山歌,表白爱慕之情的好时光,所以年轻人喜欢清明时节。
今年清明恰逢三月初三,而三月初三据说又是华夏之祖黄帝的出生日,成为祭祖拜宗祠的最好理由,所以老人和权势者喜欢。
在清明祭祖,让祭祖仪式成为一种例行的活动,那就演变成为清明节了,既然是节日,就会有很多的活动内容,什么扫墓、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对山歌、飘灯笼,什么射柳、插柳、戴柳、柳串固饼(固,应该是食字旁,加个固字,但电脑打不出此字,见谅)……等等等等。
可惜现代人(不是历史教科书的概念,指生活在当今现下之人)已经把清明和清明节、三月三混为一谈了,更为糟糕的是,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把清明和寒食混为一谈,把清明节和寒食节也混为一谈,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现在的人,过清明就是扫墓了。但也有不愿意去扫墓的,我的一位博友就专门写了不去扫墓的理由,不管其理由成不成立,还是另有原因,但清明不去扫墓的人绝不在少数,我父母就从来不去,这是习俗观念和家庭习惯问题,我当时给博友的回复说:
不去也行
心中自有天国的墓
去也无妨
眼里还有人间的情
我的意思无非是说:去有去的理由,不去也一定有不去的理由,所以,去不去都没关系,但必须具备怀念先人之心。
我今天去了。
我岳母是丹阳人,近几年我都陪伴岳父母去祖坟祭扫,成了习惯。大清早出发,六点不到,天刚蒙蒙亮,路上果然不挤,但车辆也已经不少。九点刚过,就到了珥陵镇珥城村,把车停在村委会,见了岳母的侄儿侄媳,闲聊几句,就直奔村口西北方向的坟地而去。
坟地是村民的,散落在一条小河的南岸,村委会早就说要迁,为了开阔河道,但至今未迁,据说是河道开阔了不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就搁置了。
坟地的风水很好,面临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背靠潺潺的小河,人来船往。岳母家的坟地,因为有侄儿在照料者,倒也整整齐齐,清明时节,正是油菜花开的好时节,一片黄灿灿的,多年前栽种的两棵松树,在墓碑的两侧也生长得郁郁葱葱,远远望去,煞是引人注目。
祭奠很简单,摆上供品,倒上酒,磕头,烧纸,难免说些什么,也就结束了。
清明祭祖原本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在感觉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可走可不走的形式,这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家途中,返程的车辆排成了几公里长队,上海段的收费处为了加快车流速度,只能是光收路卡不收钱。忽然想起几天前写给博友的一首《清明祭祀》(和杜牧《清明》),用来结尾正好。
清明时节人纷纷
上坟车流惊英魂
一年一度家祭日
满腹心酸奈何村。
清明祭祀(二)
今天是清明节,伤感的日子。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晨五点整,我们一家三口收拾妥当准备去公墓。今日无雨无风,怎么也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感觉,少了意境却少不了内心安静汹涌着的情怀。
不到六点钟,山上已经来了很多祭祀的人们。车流伴着人流往山上涌,坐车没有走步快,焚烧处大门口,焚烧处里面(貌似银行的地方),挂着红布条的小松树站在这里迎接我们墓地的路口也悬挂着标语,也没有欲断魂的感觉啊。如今人们走到哪里,就会把垃圾带到那里。丈夫在细心的为父母剥桂圆。儿子给爷爷奶奶叩首。每年我们都会手捧鲜花,来到这里缅怀我们的亲人,寄托我们的哀思,保佑我们平安顺利、发家致富的同时也顺便感慨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和丈夫已经给儿子定下遗嘱,我们百年之后,就把骨灰撒到鸭绿江里,毕竟我们是喝着这儿的水长大的,()那个小盒就不再是我们永久的家了。
清明节是一种很难说清的情绪……
清明祭祀(三)
记忆中,清明节祭祀是父亲心目中仅次于春节的大事,每到节前,父亲总是三翻五次打电话,询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祭祖。祭祀烧的纸钱是他按风俗起早印制的,其他的物品也是早早的准备好的,单等儿孙回家出席他心目中的重大的仪式。父亲对她的祖母感情很深,每年祭拜时,他总是告诫我们,她祖母的坟墓埋葬的风水极好,我们家族的儿孙全靠这位老人家在阴间照应着,他在我们叩拜的时候,还要在一旁向老祖母禀告一声,乞求老人保佑我们万事顺利,步步高升,那情形是十分严肃和神圣的。父亲虔诚的态度令我们动容。
4月4日清明节,天下着雨,我们上山给父亲扫墓。想起过去的一幕,我心里很是难受。
清明祭祀
感谢国家修改了节假日,清明学校也放假,这样可以带着孩子去祭祀祖先而不用担心耽搁课程。
每年的清明祭祀,大家都回老家,坐在“生我养我”的空地或老房子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带着孩子走在田埂上晒晒太阳,讲述着陈年往事,有说有笑,是一种带着孩子回老家的春游吧。
清明祭祀,原来为的是念宗认祖,远走他乡的或在城里工作生活的人这时节都带着家小回到老家问候着健在的老人与亲戚,即使是嬉戏玩耍的孩子们也都知道这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
清明祭祀,更是健在的亲人们互相问候,眷顾亲情的好时节。祭祀了祖先后,我们就应该想想活着的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
清明节日,最感念的是娘家母亲的舒怀和大弟弟弟媳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最担心的是小弟的锋芒,最慈悲的是他因没尝过被人疼的滋味而拒绝进入唾手可得的更高一层社会。
4、清明散文
清明散文(一)
文/榴梿
又是清明时分,
天空的雨飘落在我的脸上,
那是不是苍天落下的泪珠,
敲打着我追忆母亲的心房?
妈妈,
流逝的时光,
冲不淡孩儿怀念您的惆怅,
恍惚之中,
好像您就在我的身旁,
借着灯光,
为即将远行的游子,
默默地准备着行囊。
仿佛又一次看到您开心的笑容,
当我把博士帽戴上,
仿佛又一次听到您的笑声朗朗,
当您把起刚出世的孙儿捧在手上。
您那勤奋操劳的身影,
总在我的眼前晃动,
您那坚强的性格,
永远在我的血液之中流淌。
仿佛又看到您那坚定而安详的目光,
当医生诉说着病情的真相,
仿佛又回到您与病魔搏斗的病房,
听医生护士说起“山东老奶奶”的豁达与倔强。
再一次来到您安息的地方,
这里绿树葱葱,
这里鸟语花香,
我抬起头,
雨已停,
天空挂着一道彩虹,
我知道,
那是妈妈在祝福我们幸福安康!
清明散文(二)
湘西的四月,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清明节这一天,不知什么时候,迷蒙的苍穹里,已经飘起了如烟如雾的丝雨,那漫空飞舞的晶莹,似在轻呼着初夏的暖意。于是远天滚过一阵轻雷,象是一串串跳跃的音符;林间的布谷鸟也开始了歌唱,把绿色的嘱托挂上树梢;旷野的草叶上,渐渐地生出了一滴滴晶莹的水珠,悄悄地润湿了初夏的歌喉。
清明的雨裹着初夏,踩着芬芳的山风,温柔地向我们走来。那淅淅沥沥的丝雨,象是九天玄女拖地的长裙,眷恋着碧绿的大地,又象是巧夺天工的画笔,勾勒出旷野神奇的意境。雨中的旷野,仿佛是一幅刚刚完成的水粉画,散发出浓郁的诗情画意。农舍里那些毛绒绒的小鸭子,似乎也经不住这清明雨的诱惑,一小跑而来,蹦入那泛着涟漪的水田里,开始寻觅起初夏的故事。
出来踏青的人们,不知该有多少。赤脚走在旷野的小路上,色彩斑斓的雨伞一支支地撑起,象是夏日的荷叶撑起一颗颗圆润的露珠那般的安逸。空蒙的远方景色依稀,被盈耳的雨声呼唤成了朦胧的画屏。人在画中行走,雨在伞边滑动,一颗颗雨珠滴落在草地上,而后又化作袅娜的雨雾,悠闲地飘向远方。
清明,确是一个缀满梦想和希望的日子啊!这潇潇的雨,这甜甜的风,漫山遍野地下着吹着,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蓬勃的生机啊!人说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清明的雨,就已经报告了夏天的消息。我们盼望着夏天盼望着成长,是相信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稚嫩就会走向成熟,弱小就会走向强大,缺陷就会走向完美。倘若先祖和亲人九泉有知,这漫山遍野的绿啊,就应该是他们欣慰的微笑。
待到来年清明日,这鲜花,这树林,这旷野,这世界,该不会重又沐浴今天的雨吧?
期待着,我深深地期待着。
清明散文(三)
文\杨车车
村头大叔从不睁眼。那天他掐着指节,口吐真言:命犯桃花。从此,我不敢静静注视一朵桃花,它的纯净多情照得出我潜藏的暗。
杏太涩,李太酸。小时候惹我与弟妹垂涎的,最是桃果。
老屋前种有一株桃树,一株杏树。东风吹得杏花艳,等得满树一串一串的白,引我们欢喜,却是桃花要开。
难懂桃花的心事,做不成赏花爱花人。只喜桃花红艳得亮眼,一如隔壁阿姐摸我头时的笑脸。三月的阿姐,头上插一枝桃花,赤脚做农活,裤脚高高,上衣束腰。我们心里暗暗欣喜,仿佛闻到夏日里桃香的味道。
怀春的桃树娇贵。刀刻一道痕,就成一道难愈的伤。常年吐粘稠的汁液,细细滋养。如女人倾诉艰难抬手抹去的泪。这种晶莹而多弹性的体液,给我们很多喜悦,成为儿时的爱物。它如露珠晶亮而凝形,如滑脂柔软而粘物。采集它粘蜂蚁、甲虫,一粒粒润圆似琥珀般稀罕。
一树桃花一树梦。我们总挂牵它早日挂果。暮春桃瓣落,就急着踩落花去数孕成的幼桃,竟无半点伤悲!四月,隔壁阿姐远嫁山里,我们不记得她那天落泪的眼,只是高兴地比数着抢来的喜糖。夜晚,仍旧做甜甜的梦。
结果的桃树特别惹蚊虫。蚂蚁排着队伍上树下树忙碌,红头苍蝇喜在细长的桃叶上产卵拉屎。蚊虫厮混叶上,晒着暖暖的阳光。我们摘不得桃叶吹尖利的叶哨,看得直跺脚。对昆虫的爱憎即由此而生。
桃树不施肥,不洒药。开花多,挂果少。一场风雨,落果无数。看着地上萎谢的幼果,伤心得泪眼汪汪。小脚的奶奶紧紧搂住我,用方格子手帕揩我的眼,安慰道:乖,桃树公公留最大的桃,给我的大宝崽。
六月,熟透的桃高高挂在枝头,()阳光照见白嫩水灵的皮上,长一层细细的绒毛。鼓胀的果实,着实诱惑一颗欣喜激动的心。感谢鸟雀的慈悯,树上尚留有十数颗熟桃。最大的几颗早有美食的虫子安家。我爬上虬枝,将它们一一采摘,与树下仰头欢跳的弟妹们分食。
裂口与虫蛀的桃,最甜。
每当怀抱自私与贪婪,面对一片桃花,细数悲喜计较与虫鸟争食的日子,感念曾经以生命的光华,明亮我的世界的人。心瞬间清明,一种感激夺眶而出。
既已命犯桃花,注定难逃罪罚。岁月,留给我一座空城。经年行路,风霜中最愧疚的竟是一株老桃树。几番清明回故里,与我缔结初梦的人早已儿女成行,最牵挂的人已作风中飘摇的垄头青草。只有三月的桃林接纳我,以如火的亮色,一朵朵细细烘暖我湿漉漉的魂灵。
谨以此文,怀念远隔的姐妹,怀念分别已久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