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家庭哪个重要?_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1、钱和家庭哪个重要?

钱和家庭哪个重要?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2、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

六、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七、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八、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九、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十一、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十二、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3、家庭教育中五个重要

家庭教育中五个重要

 

    1、成长比成功重要

——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现在的父母有个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我组织夏令营,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什么样?”“我们家鸡蛋是白的、软的,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所以别老预设结果,而要重视成长过程,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经历比名次重要  

——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无能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 https://)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3、付出比给予重要  

——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4、对话比对抗重要

——别跟孩子“较劲”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 https://)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5、激励比指责重要  

——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孩子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别瞧人家,大胆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站长推荐文章:[家庭教育的八个智慧] [家庭教育贵在有心无痕]

4、男友的家庭到底有多重要?

男友的家庭到底有多重要?

文/马贝格

你们有没有去过男朋友家?

以女朋友或者未来儿媳妇的身份,首次去男方家,绝对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战。

在我眼里,找男友和找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去男友家,其实相当于一次面试,只不过面试官不同而已。

放平心态,不要急于表现自己,把多余的精力,放在考察这家人上面,其实,对方也在考察着你。

选择一个人,其实是选择了一个家庭,我们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结合,发现原来世界上同一件事情,却有如此不同的呈现,在还没迈入婚姻之前,认真看看这个家庭,是不是和你合拍。

1、家庭氛围是否和谐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不仅仅在生活方式上,而且会渗透到各个方面。

一个人,来自充满爱的家庭,本身不会缺乏安全感,这便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单亲家庭出来的人的原因。

因为从小缺失某种爱,从小压抑在内心,在长大后,反而会释放出来,表现为多疑、自卑等。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后天努力也有关。

有的孩子,正是因为看多了自己父母的不和谐,反而更加知道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因为他切身体会过,一个坏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2、父母相处模式

这里谈到一个对婚姻的认知问题。举个例子,有的家庭是男人呵护女人,比如我家邻居,老公在外上班,老婆在家带孩子,老公回来还要做各种家务,早上起来上班前,还要做好早饭。

有的家庭,是男尊女卑,男人什么都不干,女人忙里忙外。这便是对于婚姻的认知,这种认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域。

所以,在多观察男友父母相处模式的时候,多看看他们的亲戚朋友,都是怎么相处的。如果认知存在着太大的差异,那就要考虑,是否要走进这个家庭。

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男友父亲对母亲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男友对你的态度。

3、家族疾病史或者遗传史

不论何时,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

在以前,媒人说媒时,女方或者男方都会派人偷偷去对方所住的附近,设法打听,对方家庭中是否存在家族病史,尤其是带有遗传性质的病。

虽然到了现在,想打听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多托人询问。爱情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4、家里有没有迷恋赌博、家暴等恶劣习惯的人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从家暴家庭长大的孩子,将来家暴的可能性,比从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大得多。

原因在于,前者家庭中的孩子,其实在内心深处,他更知道家暴的恶劣影响,但是在父母错误处理事情方式的引导下,关键是,遇到矛盾或者问题的时候,他没有正确处理的方法,家庭给予的反射是:出现问题——暴力解决。

选择男人的底线,是这个男人不能存在品质上的缺陷,比如赌博、暴力、吸毒等,这是最低的底线。

同样,观察这个家庭中,是否有恶劣习惯的人,家庭的环境和氛围实在是太重要,你总不想,一嫁过来,就面对一摊子烂事吧?

5、家庭的家风

我们之所以强调家风,是因为现代家庭中,讲究树立家风的越来越少了。但是即使具体的关于家风的规定不再,但是每个家都有不同的气质。要多观察这个家庭的气质,是否和你相符。

从浅显一点的层面上来说,就是这个家庭的很多价值观,是否和你的三观一致。

比如从男友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对女性的态度,是否是保持着尊重。

比如,对金钱的态度,是不是极其吝啬。比如,通过他们的言行,便能看到他们的素质和修养,是否偏离你的认知太多?

6、父母对儿子的态度

在平常生活中,能听到很多家长这样说:“我现在教会孩子很多生活方面的技能,比如做饭什么的,是为了当他将来有了媳妇,万一和媳妇吵了架,不至于没人做饭,起码不会饿肚子。可是,他学会做饭,可不是去给媳妇做饭的,做饭、家务这些事,就应该女方来干。”

同理,有女儿的家长,出此言的也不少。

把分担家务当成是一种额外的付出,哪怕多干一点点,都觉得自己家孩子吃亏,如果遇到持有这种观念的父母,那可要当心。

这时候,要多看看男友在家中的表现。如果一切都是听父母的,完全是个妈宝男,那我奉劝你,除非你想当妈,不然赶紧离开他。

如果他懂得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你一起分担琐碎的点滴,那只要将来和他父母不要住在一起,那还是很不错的。

7、父母是否尊重孩子的意见

男友在原生家庭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有没有主见,是不是完全听父母的,心理上有没有断奶,人格上是否完整,去了男友父母家,多观察父母与男友的互动,便能得知一二。

这一点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将来他在处理你和他父母关系时的分量。

如果他的父母比较尊重儿子的意见,比较开明,那万一将来某天,你和他父母存在意见不合,他能够独立做出判断,即使袒护你,也能得到父母的理解。

8、是不是特别重男轻女

我非常非常不赞成一个女孩嫁到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尤其是男友母亲特别重视男孩。

试想,作为女性,连自己的性别都不尊重,未来会尊重你吗?不会。

结婚与否,生育与否,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和权利,无人可以强迫,即使是亲生父母都不可以,何况是对方的父母。

听过有的人家嫌儿媳妇没有生儿子,便说:“要不生儿子,要不就离婚。”通常这样的家庭,儿子也是一样,重男轻女,所以和父母一起给你施加压力。

遇到这样的家庭,提早说不,越早越好。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