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席慕容:如歌的行板及赏析
席慕容:如歌的行板及赏析
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不能了解的
不然 草木怎么都会
循序生长
而侯鸟都能飞回故乡
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无能无力的
不然 日与夜怎么交替得
那样快 所有的时刻
都已错过 忧伤蚀我心怀
一定有些什么 在叶落之后
是我所必须放弃的
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
还是 我藏了一生的
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 秘密
赏析:
席慕容的《如歌的行板》,三句“一定有一些什么”,“不能了解的”,“无能为力的”,“必须放弃的”,表达着人生在生命成长中的无奈和理想在命运,生活面前的脆弱,但是,当所有的不悦与无奈碰上席慕容的时候,一切归于释然后的平静。席慕容最让我欣赏的地方便是她的女人味,甜而不腻,没有小家碧玉的小家子气,身上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注定了她还有着草原的宽广,蒙古族的坚韧,这是一种怎样的融合,席慕容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将两者和谐地融于一身,朴素和和谐是草原的内涵,是席慕容的内涵。对待爱情,她有着梦幻般的纯洁,对待生命,她有圣洁的崇敬,对待生活,她有着质朴的感恩,她是知足的,善良的,在平凡的日子里认真生活的人,是幸福的。席慕容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始终带着纯净的心在希望,带着感恩的心在生活,带着坦然的心对待生命,有了这些,再多的无能为力又有何惧。
看完《如歌的行板》,突然想到一句话:生命如歌。
席慕容,一首可以读一辈子的诗。
2、席慕容:独木及赏析
席慕容:独木及赏析
喜欢坐火车,喜欢一站一站的慢慢南下或者北上,喜欢在旅途中间的我。
只因为,在旅途的中间,
我就可以不属于起点或者终点,不属于任何地方和任何人,在这个单独的时刻里,我只需要属于我自己就够了。
所有该尽的义务,该背负的责任,
所有该去争夺或是退让的事物,
所有人世间的牵牵绊绊都被隔在铁轨的两端,
而我,在车厢里的我是无所欲求的。
在那个时刻里,我唯一要做也唯一可做的事,
只是安静地坐在窗边,观看着窗外景物的交换而已。
窗外景物不断在变换,山峦与河谷绵延而过,
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为了争取阳光,它们用尽一切委婉的方法来生长。
走过一大片稻田,在田野的中间,我也看见了一棵孤独的树,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长得象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
在现实生活里,我知道,我应该学习迁就与忍让,就象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
可是,在心灵的原野上,请让我,让我能长在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
我也知道,在这之前,我必须先要学习独立,在心灵最深处,学习着不向任何人寻求依附
赏析部分: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对比和类比,以自我剖析的方法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渴望自由的空间、渴望自由的舒展
席慕容先是以火车上的自己为引子,引出所见的独木。
其中,火车则是作者心中无人打扰的空间的象征。喜欢在火车上,实则是喜爱独自一人的清净自在。
在诗的前几句,作者花少量的笔墨刻画了这样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为的是在读者心中留下印象。
随后以群木和独木的对比,写社会和理想的对比。
至此,那个“空间”的概念成功地转换为“理念”的概念也就是从一个自在的空间,到对自由本质的向往。
文中用委婉的方法来生长一句,说的是社会。
不仅如此,它也做了一个铺垫——为什么要委婉生长?是因为要获得阳光。
随后一个转折,跳到那一株独木——自由地生长得如蓬如伞——最重要的,仍然能获得阳光。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自身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单纯的自在是不足的。不仅自在、还要舒适地生活。所以说,作者所求的自在,是一种不受束缚的生活方式。
这无疑是现实中不可能的,所以作者笔锋一转、再点群木。
通过这样的一次迂回,作者从中引出做人的道理——要自由、先要妥协;要舒畅、先要学会在社会中独立。这种独立不是特异独行,而是在不得不依附“群木”的时候,在内心深处做一棵独木
3、席慕容:贝壳及赏析
席慕容:贝壳及赏析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迥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的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中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赏析: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着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着和单纯的意思。
4、席慕容:青春及赏析
席慕容:青春及赏析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赏析:
作者所欲传达的信息,无非是无怨的青春与无暇的美丽。但何以获得呢?尤其,当人在彼是已然怨了,爱上已然有了瑕疵了,如何复无暇?与此我们并非无路可寻,而正可以经由事后的省思、觉悟,而重征彼时本有的纯洁晶莹,真的,往事本来纯净,而所有的瑕疵只是人自己“莫须有”的妄加。正如在《入歌的行板》中,我们憬悟永恒。是的,那永恒已经铸成,所欠的,也只有读者的心领神会了。
岁月的流逝,青春不再,在陷落的惊悸中,人需得却破解着亘古的谜题。但爱的力量造就了种种不朽,雨夜里凄冷的流泪,开晴世界里激奋的乞求,一切可爱的,不都源于这人类满怀冲动的时节——青春。
春天怜爱小草,造就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天地;夏天钟爱蝉儿,成全了那朴实短暂的丝丝绵绵;秋天痴爱落叶,终结了从容淡漠的不悔精神;冬天恋爱孤雁,留下了那无法追忆的似水年华??????
是的,我们不该吝啬青春。
纵使她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是否也应该细细品味;纵使她是一颗没有年轮的书我们是否也应该让她永不老去。
或许是吧,无怨的青春,无悔的青春,我们又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