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往往只在于一件事_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

1、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往往只在于一件事

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往往只在于一件事

文/燕麦小姐

有个朋友给我留言,说生活总是忙碌。希拉里传记在桌上躺了很久,一直都没有看。想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总是那么矛盾。

没错,我们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年代。

每时每刻,无数琐事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就在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的客户又打进一个电话。那边的房租就要到期,下个月的英语考试近在眼前。淘宝京东的购物节,又占据了你一个晚上。

一边奔波于眼前的苟且,一边梦想着远方的田野。而你的手机里,还躺着未曾追完的电视剧。周末的舞蹈班和演讲班,一样都不能落下。仿佛只有这样用力地生活,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

然而忙碌并没有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反而让一切更糟。大部分人的碌碌无为,并不是因为做得太少,而恰恰是因为做得太多。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我曾经也是个忙忙碌碌的人,四处涉猎从不停息。工作中的完美主义让我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经意的纰漏,就会显示自己的无能。

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很多我们孜孜以求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着名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大部分人的主要成就,都来自于那些少数的重要事情。

我们部门去年招了一个新人,负责产品的采购计划和执行。然而没到两个月,她就提出了离职。原因是这份工作实在太累,她天天加班,已经没有了个人生活。

这个说法让我们惊讶不已。她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大,又怎么会天天加班呢?

后来这份工作由一位管理培训生接手。他做起来轻松自如,毫不费力。

问起原因,他说,之前那个天天加班的人,是个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每一封非正式的邮件,都要反复推敲。这样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不累才怪。

而这位管理培训生,经过专业的考量和分析后,用大部分时间去做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给公司节省了200万美金。他也因此获得了年度贡献奖。

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往往只在于一件事。优秀的人能把这一件事做好,而平庸的人做了太多事情却依然碌碌无为。

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一件事。你是否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决定了你能够走多远。肯德基做好了一份食谱,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乔布斯做好了一款手机,颠覆了这个时代的传播方式。

在这个混乱而充满诱惑的时代里,我们并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你就能找到撬动整个地球的支点。

想做的事太多,应该做的事也太多。然而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

借用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的一句名言:“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会领先于这个世界。”

多米诺骨牌的起点

我的前同事杨小姐,曾经是一位胖妞,感情和工作都不如意。2014年的春天,她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减肥。

从130斤减到100斤,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体重的变化带来精神面貌的改变,她成功跳槽到一家跨国公司,做了自己想做的工作。紧接着遇见一位同样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男人,他们在一起了。

我的另一位朋友汤先生,曾经一度在人生的低谷。丢了工作,和女友分手,社交圈狭小,处处碰壁。越是如此,越是不甘心。当他混迹于各种俱乐部想要寻找新女友的时候,我给了他一个建议。

从此他不再混迹于俱乐部,也不再急着寻找新女友,而是全力以赴地开始做一件事情:工作。

如今,他已是一名高级项目经理,年薪40万,身边的女友亦是才貌双全。

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你做成了一件事情之后,其它各种好事都会接连而来,人生就会有奇遇。

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找到那个多米诺骨牌的起点,从这里开始,带动你的整个人生。

还有一个圈子里人尽皆知的故事。

深圳的一个上班族,开了个微信公众号,在过去的一年里专心写文,积累了几十万粉丝。然而就凭这一件事情,她认识了很多人,获得很多机会,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还有我的朋友小乙,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只培养了一个爱好,那就是跳舞。因为跳舞,他养成了出色的气质。因为跳舞,他成为了公司的焦点。因为跳舞,他还成为了一个舞蹈学校的股东。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这不只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个人生智慧。到处涉猎往往一事无成。做好一件事情,却能带你走向更宽阔的世界。

就像奇妙的多米诺骨牌,从一张小小的牌开始,带来的联动力量能够推倒整幢大楼。

而你的那张牌,又在哪里?

做了这件事,其它的事都变得简单或不那么重要了

曾经有人反驳我说,她去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专心怀孕,结果没有怀上,浪费了一年。

我笑。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但也不能拉到篮子里就是菜啊。

于是有人问我,最重要的事情,究竟应该是哪一件?

我想,以下这些方法,也许能帮你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首先,这件事必须和你的人生宏图息息相关。如果只做一件事情,让你觉得自己没有白活,你会做哪件事情?

第二,这件事情有明确的描述。宽泛的画画、写作、旅行,并不能成为一件事情。还必须有明确的描述。

所以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只做一件事情,能够成为一个旅行家,你会做哪件事情?

也许,你开了一个博客,专门写不同地方的美食以及人们对于食物的不同态度。这将会成为你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第三,做了这件事,其他的事都变得简单或不那么重要了。

你去了很多城市旅行,悉心研究了不同地方的食物和风土人情。由于角度新颖,渐渐获得了一些关注。于是有人来聘请你做导游,有人请你给餐厅或旅行社写广告软文,还有人约你写一本关于旅行与美食的书。

你的业务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忙,渐渐地没有时间再写博客。那么,在这么多事情当中,只要做了哪件事情,就会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或不那么重要了?

博客是你的宣传平台,导游或软文只是一些额外收益,而写一本书,能让你有更多的成长。同时,书的内容还能转化成你的博客文章。

于是,写好一本书,就成了那件最重要的事情。

这是一个普通人逆袭的故事。

也许隐含了光荣和梦想。也许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在里面。

但是于万千事情之中,你总能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专心做好这件事,是成功的唯一法则。

人生太短,我们没有时间为太多不相干的事情分心。人生其实也挺长,足够你把一件事情做好。

不时地问问自己,只做哪一件事情,能够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只做哪一件事情,能够让我的工作获得提升?只做哪一件事情,能够让爱情升温,让家庭和睦?

纷杂世界里,并不需要做太多,只做一点点就好。不怀疑,不慌张。才能从容看世界到地老天荒。

2、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

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

讲起不合群,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一定会有这样的场景:寝室有一学霸,每天7点准时起床去自习,早出晚归。寝室有来串门的同学一起聊天,他基本都不加入。即使我们聊天的时候谈笑很大声,他也好像不为所动,只在干自己的事情。

而也曾经有一个宿舍,宿舍里面6个人。每当宿舍6个人都凑齐的时候,寝室长总会组织大家打牌,或者有时候就大家一起开黑打dota。更多时候,大家是相约好一起聚在寝室而非赶巧。

然后,一晚上就这样过去了。

然后,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然后,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大家一定会想,这6个人,大抵都不会混得太好。

但事实往往是一定有1-2个是混得非常好的,他们只是在该融入的时候融入。相比那种极端的书呆子,他们更有自己的策略——所谓融入策略。

合群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即大家在干什么,我也就跟着。寂寞和不安往往会驱使人们这样做。但你以为你大学四年不孤单,当你毕业没有工作时,没有老婆的日子你会更孤单。

所以,从根本上而言,你并没有了解自己,并为自己设立一个较远期的目标,导致你的合群仅仅是短视的行为。而融入策略将使你合群于尽可能符合自己目标的事情。举个例子,如果你室友在看综艺节目,你是选择看还是不看?如果你未来也希望从事节目、活动策划之类的工作,那么和他们一起看能让你做更多准备,能让大家的气氛更high,你也能有所收获。这事情说起来比较容易,但实际上很多人想不通。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外国老师m先生,他已经来到中国大约10年了,主要专业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看上去非常厉害的样子。然而有一天,我得知他在中国的十年中完全没有学习中文,最多只能听懂部分对话,而自己是不会说中文的。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奇,因为在一个国家定居10年却不学习当地语言,不是人们常见的选择。

“为什么来中国这么多年依然不学习中文呢?如果你会中文,岂不是对工作很有帮助?”

他表示,他觉得自己可以用学中文的时间做其他更喜欢的事情,比如研究经济问题和搞乐队之类的。比起学习中文,做其他事情收获更大。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以前一直觉得来到一个新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融入当地生活。融入的方式包括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本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吃当地的食物等等。但现在想来,不尝试融入也有不尝试融入的生活方法,这也许是有道理的。

再仔细想想,这侧面说明经济学的主流都是在西方体系下的,而大多数中国的顶尖学者也热衷于在英文期刊发表文章,这才是他不融入策略的基本出发点。

除了兴趣爱好的狭窄,人们的不融入往往也有素质的缺陷或自制力的问题。比如有人天生不喝酒或者性格孤僻,那这时候,选择不参加酒局或者集体活动也会让他自得其乐,无可厚非。

但更多时候,人们的不融入发生在时间效率的计算上。很多人不参加或者不进行某项行为源于他认为,这段时间我可以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中国人在国外通常学习理工科,这其实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全都数学好。和世界上所有人种一样,中国人有人擅长理科,但也有人擅长文科,并不是同质化的。但是中国人为什么出国后更多地学习理工科呢?根本原因还是理工科的融入成本低。数学的世界里,全世界的符号体系都一样。但是涉及到人文领域,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距就太大了,国人想要融入外国文化难度很高,如果不融入又很艰难,所以还是学理工科好。

更多的时候,人们的时间浪费在了无所事事或者做白日梦中。他拒绝了别人的邀请,并认为自己会去自习,结果在自习的过程中聊天打游戏看视频,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而恶性循环下,他会变得更不愿意参加他人的活动,并以此往复。

3、励志文章:杰出与平庸区别在于有无目标

励志文章:杰出与平庸区别在于有无目标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随他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到磨坊去见朋友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雪山,西域的奇珍异宝,异国的民俗风情……那些神话般的世界,让驴子大开眼界。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走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照着目标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只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1900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大约10岁的黑发小男孩在伦敦各大剧院的后门外等待。他看上去十分饥饿,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却透着坚定。他能歌善舞。尽管自己的童年过得痛苦艰辛,他却懂得如何让别人欢笑。30岁时,他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喜剧演员,受到了国王般的礼遇。(励志名言 )人人都想和他相见,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还有丘吉尔、爱因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名人。他就是世界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

在法国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快要不行了。临终前,牧师来到他的身边。布店老板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其实,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和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可是,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为何有如此的天壤之别呢?

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卡耐基曾对世界上1万名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起色,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的人,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轨迹走下去。

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那匹马和那头驴子,尽管都在前进,一个远行万里,一个却在原地打转转。卓别林在成功后说:“即使我在孤儿院或沿街要饭果腹的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那位布店老板因放弃了当一名杰出音乐家的目标,只好在临终前向牧师忏悔。

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只要你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你定会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4、原本优秀的我们是怎样滑向平庸的

原本优秀的我们是怎样滑向平庸的

有这样一个试验: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个人实力并不如你。结果,这个运动员轻松地跑了个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另外一个10人小组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跑了个第一名。再后来,这个运动员又参加了20人小组的比赛,教练说,你只要战胜其中的一个人,你就会胜利。结果,比赛中,他紧跟着教练说的那个运动员,并在最后冲刺时,又取得了第一名。

后来重换一个地方。赛前,关于其他运动员的情况,教练并没和他沟通过。在5人小组的比赛中,他勉强拿了一个第一名;后来在10人小组的比赛中,他滑到了第2名;20人小组的比赛中,他仅仅拿了一个第5名。

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次各个组的其他参赛运动员与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上学的故事来了。

在小学的时候,自己是班里的佼佼者,觉得第一非自己莫属。升到了初中之后,人多了,觉得自己能考前10名就不错,于是一旦考到了前10名,便沾沾自喜。高中之后,定的目标更低,即便考试稍有出入,也会安慰自己道:高手这么多,已经不错了。(励志歌曲 )就这样,我们一步步从优秀走向了平庸。

是的,生活中,不会永远有人告诉我们,竞争对手的实力和能力。于是面对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我们开始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妄自菲薄,主动地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这也许是前进的路上许多人要走的一条路。

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人才,他的自信力恒久不衰。是啊,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缺乏自信力,不论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淋漓尽致地施展出来。即便自己曾经是一块金子,缺乏自信心,也会让自己黯然褪色为一块铁,甚至甘心堕落为一粒沙子,长久地淹没在沙土里,不被外人发现。

我们原本是优秀的。只不过,是我们缺乏自信力的内心,一步一步把我们从优秀的高地上拉下来,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平庸,是人生的一场灾难,也是人生的悲剧。

只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导演了这场灾难和悲剧。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