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考前容易出现的“十大误区”和对策

1、高三学生考前容易出现的“十大误区”和对策

高三学生考前容易出现的“十大误区”和对策

 

      现在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了,也就是说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已经进入了正常的复习轨道,一切按计划在顺利进行当中。但也不排除仍然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未能把握后期复习的特点、目标和重点所在,所以难免出现以下种种误区:

      1.大局已定,随便应付一下就算了;(对策:认真把握最后阶段,考前每一天对考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只要把精力用在点子上,仍然有进步的空间)

      2.时间不多了,必须争分夺秒,经常挑灯夜战,累得疲劳不堪;(对策:后期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能平稳过渡)

      3.见题就做,练字当头,把资料和课本丢在一边;(对策:不要走极端,要将看和练结合起来)

      4.只看书,不做题;或只做题,不反思。屡败屡战,就像老黄牛一样,只管拉车不看路;(对策:要把做题和练后反思结合起来。反思有利于及时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5.喜新厌旧,重课外轻课内;只看对的,不看错的;(对策:要高度重视对过去错题的回顾,要善于挖掘和发现课本中隐含的可能考点)

      6.面面俱到,没有复习重点,好像什么都放不下;(对策:有舍才有得,抓住最基础的和常错的就差不多了)

      7.对以往的细节错误从来不当一回事,每次考试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https://)(对策: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性的错误不再错的话,其实就是为自己增分)

      8.缺乏计划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策:认真制订后期复习的日计划,每天完成后做个记号。一来有充实感,二来也有一种心安理得的自我欣慰)

      9.心存侥幸,偏信于所谓的高考信息,无法安心下来搞好后期复习;(对策: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充实自己才是上策)

      10.过分自信,开始有所放松和出现浮躁。(对策:平稳、沉静、积极、进取。能动能静,坚持就是胜利)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三学生:进入四月以来成绩下滑该怎么办] [高三学生怎样才能从睡眠敏感中走出来]

2、高考志愿选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四大误区

高考志愿选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四大误区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考生也都想读一所无论名望还是口碑等各方面都不错的大学。追求美好的事物无可厚非,可也正是这种心态容易使我们在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的时候不懂变通,陷入误区。本文将和大家共同探讨在选择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几种误区。

一、 望名识大学

    在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往往是从一个学校的名称、地理位置、录取分数甚至以往的名声上去决定报考与否,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比如交通大学,有人一听“交通”就觉得一定与公路、铁路等相关;而一谈起“师范”,或许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就会认为凡是从这个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未来就必须当老师。尤其近几年兴起了高校“改名热”,叫了几十年的名字一下子就改了,改得那么“大气”——校名大气本身不是件坏事,但校名是好听了,却把考生和家长搞迷糊了。本来还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名,改名之后,也搞不清楚这究竟是一所以何为专长的院校。所以,搞清楚近几年的高校改名情况,也十分重要。

    另外一种“误读校名所在地”的情况在填报志愿时也比较普遍。比如有同学想考到北京,填报了“中国医科大学”,没想到学校却在沈阳;有的同学想去上海读大学,报考了“东华理工学院”,没想到学校却在江西抚州;还有一位河北的考生,想到省会石家庄读大学,而选择了“河北大学”,可收到录取通知书才发现,河北大学不在石家庄,而在保定。

    提醒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务必在填报志愿之前,到心仪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将学校的“内在”,如办学历史及其沿革、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就业方向等方面,对该校做更深入的了解,以免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尴尬局面。

以“中国”冠名却不在北京的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中央司法警官学校:河北保定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

中国矿业大学:一部在江苏徐州,一部在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合肥

中国石油大学:一部在山东东营,一部在北京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中国地质大学:一部在湖北武汉,一部在北京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二、 盲目轻信“排行榜”

    高考志愿是考生依据个人高考成绩、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和对未来职业的期望等种种因素对院校和专业进行个性化选择,而“排行榜”是由发布单位按照各自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对大学综合实力作出的评价,其目的是在一定意义上对国内高校进行位次排列,两者根本不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的工作。因此绝不能将一些所谓的来源不明的“排行榜”作为“标准化”参考系。如果盲目按照大学“排行榜”来选择志愿,无疑将导致考生以学校排名先后做取舍,而忽视了这所院校的具体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即使依据“排行榜”提供的专业排名选择志愿,也同样容易陷入“专业优劣”的误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排名靠前的专业当做好专业,而轻视排名居后的专业。另一方面,如果考生在某种因素引导下不约而同地“扎堆”、“撞车”,那必然导致部分院校志愿拥挤和部分院校生源拮据,最终受伤的还是考生自己。

三、 以批次定优劣

    很多考生和家长片面理解招生批次,以批次定优劣,认为本二院校就一定比本一院校差。其实,在过去,高校的招生批次曾经是院校管理体制的明确标签。如本一批次是部委属重点院校,本二批次是地方一般高校,专一批次是部省属专科,专二批次是市属专科院校。但经过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批次在今天的意义更多的是体现在招生环节上,而不是院校优劣高低的标准。比如说,有的高校就分别在本一、本二、本三甚至专科都有招生计划;而且批次也是变动的,原先在本二批次的院校到本一批次了,曾经的本三院校进入本二批次招生了,还有院校有的专业放在本二有的专业放在本一,甚至有些热门本二院校的分数线年年超过冷门本一院校,等等,这些情况都很常见。

    从高校来说,在什么批次招生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它拥有理想的生源;而对考生来说,批次实际上就是不同的入学机会,也是拉开院校志愿档次的选项。

    考生和家长们想要彻底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从权威部门的网站查看今年的招生计划、招生章程等政策;(2)了解过去三年相关高校在当地的录取线,倘若该信息难以收集,则可以与该校招生办公室取得联系,进行详细咨询;(3)对招生院校和所招专业情况进行了解。

四、 忽略了拥有重点学科的非重点院校

    在志愿填报时,有的考生和家长固执地认准重点院校,抱有“非重点院校不上”的心态。事实上,在教育部批准开设的重点学科名单中,有少数开设重点学科的院校并非重点高校。作为非重点院校,或许他们不能得到普遍的青睐,然而他们的重点学科却有着非凡的实力,同样是各大高校同类专业中的“佼佼者”。

拥有一级重点学科的非重点院校: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

    长春理工大学的“光学工程”历史悠久、实力较强。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长春理工大学特色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光电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四个本科专业,( https://)并开设有光机电一体化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二学历教育课程,学院拥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光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该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历经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次变迁和数次更名,拥有70多年办学历史。2007年,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林业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森林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和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198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林业工程一级学科1998年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2007年9月,河南农大作物学成为教育部首次设立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设在省属高校的农学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河南农大作物学学科自2001年以来,承担和完成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及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学方面成就颇丰,著名的中医学教师张廷模主张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提出了中药药性“三性说”、“一物二气说”、“配伍的相对性”等一系列药性理论观点,并对重要功效记述的完整性和术语的规范,做了大量工作。

    此外,还有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都属于非重点院校中的一级重点学科。

    而像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扬州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海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则属于拥有二级重点学科的部分非重点院校。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三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高考志愿:如何综合考虑分数、学校与专业]

3、选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四大误区

选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四大误区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也都想读一所无论名望还是口碑等各方面都不错的大学。追求美好的事物无可厚非,可也正是这种心态容易使我们在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的时候不懂变通,存在误区。本文将和大家共同探讨在选择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心态。

一、切忌望名识大学

      面对如此众多的高校,考生和家长往往容易挑花了眼,而且因为对这些高校并不了解,也往往容易望名识大学。在填报志愿之前,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些高校的历史与实力,于是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即首先从校名上给学校“下一个定义”。就像前面讲到的“交通”大学,有人一听交通就觉得一定与公路、铁路等相关;而一谈起“师范”,或许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就会认为凡是从这个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未来就必须当老师。这其实是一个个的误区。

      如果在大一新生中做一个小调查,问问他们学校的历史、学术优势、特色专业等有哪些,恐怕能够回答出一两个问题就算不错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考生报考一所学校,往往更多的是从一个学校的名称、地理位置、录取分数、甚至以往的名声上去决定的,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近几年兴起了高校“改名热”,叫了几十年的名字一下子就改了,改的那么“大气”。校名大气本身是件好事,这样有利于学生未来找工作。哪有不愿意要名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呢?校名是好听了,但是却把考生和家长搞迷糊了。本来校名确实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所在,而改名之后,也搞不清楚这究竟是所以何为专长的院校。所以,搞清楚近几年的高校改名情况,也十分重要。

      另外一种“误读校名所在地”的情况在填报志愿时也比较普遍。比如有同学想考到北京,填报了“中国医科大学”,没想到学校却在沈阳;有的同学想去上海读大学,报考了“东华理工学院”,没想到学校却在江西抚州;还有一位河北的考生,想到省会石家庄读大学,结果选择了“河北大学”,可收到录取通知书才发现,河北大学不在石家庄,而在保定。

      每个学校都有其发展的历史沿革,提醒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务必在填报志愿之前,到心仪学校的官方网站上认真研读学校的简介、概况,以对该学校做更深入的了解,以免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尴尬局面。

      以“中国”冠名却不在北京的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中央司法警官学校:河北保定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

中国矿业大学:一部在江苏徐州,一部在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合肥

中国石油大学:一部在山东东营,一部在北京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中国地质大学:,一部在湖北武汉,一部在北京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二、名牌不是唯一

      有的考生,在对大学的选择上,很看重学校的排名,甚至有的考生产生非名牌或非重点高校不读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只有读了那些排名靠前的、公认的名牌大学,今后才有更大的发展。

      实际上,考生有名校情节本不是什么坏事。倘若这种情节是在高三最后冲刺时,或许能够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因为他有了一个目标,他希望去读名校,所以他更加刻苦。但如果是高考结束,分数出来之后还有强烈的名校情节,那情况可就不妙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名牌的。

      理想和现实总是会有差距。211工程大学纵然有一百多所,但是具体分配到各省的招生指标就屈指可数,而有千军万马来争夺这些本不多的名额,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于是水涨船高,分数也高得令人乍舌。冷静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数在竞争的时候确有实力吗?

      如果单纯的让考生在名校和普通高校之间做一个抉择,那么这很简单。但如果让考生在名校之间做抉择,这就变得难多了。很多考生就相信各类的排行榜,觉得就应该按照排行榜的名次进行选择。实际上,如果不是政府部门权威的排行榜数据,那么其他的任何排行榜也只能作为志愿报考时的参考资料,切不可完全相信。

      高考在自己人生中或许只有一次,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开玩笑。千万不能因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让自己后悔终身。

三、以批次定优劣

      很多考生和家长片面理解招生批次,以批次定优劣,认为本二院校就一定比本一院校差。事实上,有些热门本二院校的分数线年年超过冷门本一院校。( https://)家长们想要彻底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从权威部门的网站查看今年的招生计划,招生章程等政策;(2)要了解过去三年相关高校在当地的录取线,倘若该信息难以收集,则可以与该校招生办公室取得联系,进行详细咨询;(3)对招生院校和所招专业情况进行了解。

四、忽略了拥有重点学科的非重点院校

      在志愿填报时也有的考生和家长固执地认准重点院校,抱有“非重点院校不上”的心态。事实上,在教育部批准开设的重点学科名单中,有少数开设重点学科的院校并非重点高校。作为非重点院校,或许他们并不能得到普遍的青睐,然而他们的重点学科却有着非凡的实力,同样是各大高校同类专业中的“佼佼者”。

拥有一级重点学科的非重点院校: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

      长春理工大学的“光学工程”历史悠久、实力较强。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长春理工大学特色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光电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并开设有光机电一体化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二学历教育课程,学院拥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光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该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历经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次变迁和数次更名,拥有70多年办学历史。2007年,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林业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森林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和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198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林业工程一级学科1998年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2007年9月,河南农大作物学成为教育部首次设立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设在省属高校的农学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河南农大作物学学科2001年来,承担和完成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及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学方面成就颇丰,著名的中医学教师张廷模主张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提出了中药药性“三性说”、“一物二气说”、“配伍的相对性”等一系列药性理论观点,并对重要功效记述的完整性和术语的规范,做了大量工作。

      此外,还有成都理工大学的地址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都属于非重点院校中的一级重点学科。

      而像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扬州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海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则属于拥有二级重点学科的部分非重点院校。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一些容易误解的专业名称] [填高考志愿不选热门专业的六大警告]

4、高三学生考前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高三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因为压力的增大,学习活动的反复、单一,高三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那究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呢?

在经常接待高三年级学生咨询的心理指导老师处得知:学生说的最多的就是这样一些话:老师,我最近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出现情绪低潮,看谁都不顺眼,谁都不想理;或者就是老师,我老感觉莫名的烦恼,觉得高三过得特“郁闷”。 

从这些同学的说法上看,好象都是情绪的调节出了问题。但是问题仅仅出在情绪的调节上吗?大家可以好好反思一下。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它的表面,那是无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的。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经常表现出情绪问题,这就意味着的他的内心是不平衡,不稳定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三年级的同学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大家也可以对照以下的数据,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了这些问题,或者还没出现,但是需要提前注意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

1、4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进步不大,老是原地踏步,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逃避考试的想法和行为。这样一些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带给学生的是学习效率低下,思维呆滞,心态疲懒,将会严重影响了学习进步,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发挥失利或落榜。(高三的学习特点是把原来的知识点串连成线,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原来习惯的单元式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不错,但是面对综合知识量大'点多的高考模式考卷时,常常感到时间不够,思路不清,以至紧张,急躁.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解压,告诉他大家可能都面临很多同样的问题,随着各种练习试卷的不断增加,学生会逐步适应的.)

2、65%的学生感觉平时复习时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精力容易涣散,比如说正做着数学题,忽然又想着外语要赶紧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到底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https://)有的把学习看作是一个负担,提不起兴趣,学习时如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甘。(茶水丫头有一个时期这个问题尤其明显,总是感到有很多要复习的东西,一会儿数学,一会儿生物,最后发现效率很低.她自己感到总是找不到高三学习的正确方法,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当时我建议她多和同学交流,从同学的经验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后来,丫头制定了详细的复习时间表,按计划去做,给弱项相对多一点时间.避免了学习时的随意性.)

3、50%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浮躁心理,表现为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心,总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比如迷信一些预测考题啦,一些学习秘诀,或者干脆希望父母来替自己解决考大学的问题等等,可往往“欲速则不达”。(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其他孩子什么自主招生有加分啦,哪个学生能保送啦,哪个孩子万一考不好家长准备给送到国外等等话题,这些都会扰乱孩子的情绪,并且有些比较偏激的孩子心里可能会对家长不满,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本事,不能给自己找门路.高三复习是一个相对漫长'枯燥的过程,家长应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4、75%的学生在考试时有焦虑感,无论考试前和考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手心出汗、头昏脑胀,平时很容易做出的题目这时做不出,遇到没见过的难题就更心慌,考完之后总认为没发挥出应有的正常水平。(高考对学生及家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孩子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们知道每次测试可能都会影响家长的心情,可能每一次的成绩都是对信心的积累.正是因为太重视,所以才紧张.茶水丫头说即使是平时最不以为然的孩子在高三考试时都会紧张.丫头自己就是哪怕旁边的学生撂笔的声音她听了都紧张----怎么人家做得那么快!现在想起来有时孩子没考好时对她的责难都会后悔不已,孩子本身压力很大了,家长应在家庭里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总的来说,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动机不正确,意志力不强,考试焦虑过度这样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家所谓的“郁闷”的感觉。

此外,在了解这组数据后,我们大家还要明确的是,不论学习成绩处于哪个层次的学生,哪怕是最拔尖的学生,都可能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说这些问题是你自己独有的。既然大家都会出现同样的状况,那么你就不用觉得害怕,用积极的平常心对待这些问题就可以了。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以下文章:

[高考前学生减缓心理压力] [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