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也创业:一年时间从3元到300万元

1、没钱也创业:一年时间从3元到300万元

没钱也创业:一年时间从3元到300万元

从3元钱到300万元,对于所有期望白手打天下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成真更是每一个创业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可是,通往梦想的道路又应该经过怎样的曲折?完全解读胥定国这个创业样本,给更多创业者一些启示,成为我写这篇文章的最直接的动机。也许他的创业成功不可复制,但是那些留在创业路上的迷茫、彷徨,艰难、困苦,那些智慧、才华,快乐、朝气、激情,每一个创业者都曾经有过。他就在你我中间,他的今天就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明天。

心若在梦就在。只剩3元钱创业的路也要走到头!

2002年3月的一天,我在《经营者》编辑部接到一个读者要刊登“蔬菜脱毒机”信息的电话。说来也巧,早在2001年9月,我曾编发过一条“蔬菜残留农药超标,市场急需蔬菜解毒机器”的信息,没想到这条信息引来了许多读者的电话。后来的一段时间,我都在留心寻找能提供蔬解毒机的可靠厂家,想不到现在有人带着机器主动找上门来。

要刊登蔬菜解毒机器信息的人就是胥定国。

我在电话中大概了解了他所说的蔬菜脱毒机器,知道是利用臭氧的原理。他跟我说了很多臭氧的知识(后来,我到网上查了资料,也对臭氧的功能有详细的了解),也谈到机器的种种好处。但我想眼见为实,于是跟他提出我要到厦门实地去看看他所说的一切。未了,我告诉他说,如果你所说的机器真像你说的那样,我们杂志可以为你免费宣传。

他爽快地答应了。接下来,我就等他来电话定下我去厦门采访的时间,可是总不见他有消息给我。就在我对他有了一丝怀疑的时候,他给我来了电话。于是,2002年4月的一天,我从重庆去了厦门。

在厦门机场第一眼见到胥定国的时候,他穿一件白色的风衣,年轻、俊朗、充满朝气。在出租车上,他告诉我,1999年他从上海来到厦门,他喜欢这里。在厦门的两天时间里,我对胥定国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说的“蔬菜脱毒机”有了全面认知。厦门之行,让我无意中走进一个创业者的生活,并有幸跟踪真实地记录了他的全部。

1975年胥定国出生在大巴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6岁开始上学时,为了给家里每天节约2角钱的渡船费,他天天绕道几十里山路到学校上学。胥定国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供他读书的钱却越来难以从泥土里刨出来了。1987年,一场突然的灾难降临胥家--爷爷患重病卧倒在床。为了省钱,爷爷无论如何也不到医院就诊,无可奈何的父母只好用传统的方法到山上扯草药为爷爷熬汤治玻这时,小学六年级的胥定国已经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他知道爷爷的病只有到医院才能治好,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超越年龄的方法--外出打工挣钱为爷爷治玻一个夏天的早晨,胥定国留下一封信,悄悄告别了家人。这一年他12岁,还是个发育未成熟的孩子。

怀揣着偷偷借来的100元钱,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上路了。凭着书本上的知识,他独自一人到了桂林,不辩方向的他在火车站广场转了一圈,身上的钱便被人洗劫一空,他只好步行去湛江,走了两天两夜之后,酷暑和饥饿将他击倒。一位拾荒人见他昏倒在街头,给了他一瓶水和捡来的半碗方便面,他才缓过了一口气。一个小孩子,个头也不高,没有哪一家工厂愿意用他。所幸的是,胥定国在湛江找到了一个卖盒饭的工作,5天下来,他赚了50元钱。但这样挣钱太慢,听人说去海南砍甘蔗能挣更多的钱,于是,他又去了海南。砍甘蔗真能挣钱,但却是成年人都不愿意干的苦活,半个月累下来,胥定国挣到了800元。砍完甘蔗,他又跟着大人们去割橡胶。

这个假期的第一次打工,胥定国挣到了1800元钱。当母亲接过儿子挣回来的钱,搂着又黑又瘦的儿子时,却忍不住掉下了心酸的眼泪。有了这笔钱,爷爷被送到了医院,等待着死神降临的爷爷,奇迹般地康复了,“12岁孙子打工挣钱救祖父”成为了一个最传奇的爱心故事。

凭着自己的微薄之力能改变家人的处境,小小的胥定国有着一种巨大的快乐和幸福。从此他认定了打工--挣钱--读书,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之路。以后的每一年暑假,胥定国都会外出打工,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火热的打工城市他几乎跑遍了。凭着打工挣来的钱,他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顺利地考上了中山大学经济管理系。

1997年胥定国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分配到家乡县城的工作来到上海,开始寻求自己人生新的起点。

在上海,他应聘到一家台资企业。在这家公司,胥定国受益非浅。3个月后,他被提升为人事部课长,在任职的半年多时间里,通过科学、创新的管理,他为公司节约了管理费100多万元。年底,他被提升为部长,老总为他的智慧奖励了25万元现金。

为自己打工,干一番事业,是胥定国的梦想。1999年,胥定国来到厦门,用打工积累的27万元资金独自创业。

第一笔生意,贩卖甲鱼。从越南运甲鱼到厦门,还没来得及卖,就被全部没收,17万元血本无归。事后他才明白,当初只听别人说在厦门卖甲鱼赚钱,他却连货物进出国门需检验、检疫等基本法规都不清楚。1999年底,他用剩下的10万元与厦门当地一个朋友合作成立了食品公司,生产鲜榨果汁饮料。虽是一个小投入的项目,却很快有了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可让人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年,合作者烧掉了公司的财务账本,也不肯退还胥定国的本钱。胥定国又一次铩羽而归。

27万元化为乌有,胥定国重又变得两手空空。

连连的失败,胥定国没有敢告诉怀有身孕的妻子。当初接她到厦门结婚时,妻子跟她家里人的曾劝他用一部分钱买一套房先安定下来,可是他执意租了房子,用这笔钱来创业。他曾经给妻子许诺在新居中迎接他们的孩子,现在也只能成为一个遗憾的谎言了。因为再过一个月,妻子就要分娩了。

2001年10月的一天晚上,胥定国和妻子一道去一位朋友家里做客。在去朋友家的路上,胥定国心里起了向朋友借钱的念头,可是,在朋友家整整5个小时,除了跟人谈笑风生,他就是没有将借钱的事说出口。晚上12点,从朋友家出来往回走时,突然下起了雨,因为太累,妻子再也不肯走路了,执意要坐出租车。胥定国为难了,他身上只剩下了3元钱,连坐一辆5元钱的摩托车也不够。妻子见他半天没动静,委屈得嘤嘤地哭了。她什么都明白了,流着泪对他说:连坐车的钱都没有了,你死要面子还硬撑,不好意思借钱就去打工吧。

妻子的眼泪让他心酸。男人活在世上就是为责任而活,为使命而活,他的责任是保护好妻儿,他的使命是干一番事业。下一步怎么走?找个地方打工能暂时缓解眼前的困窘,可是不到万不得已胥定国却不想再去打工。再次创业却没有资金,没有项目,没有方向,机会又在哪里?

思虑再三,他决定先借一笔钱,等妻子分娩后再作打算。

在厦门,胥定国有许多同乡生意做得不错,只要向他们开口,借点小钱是很容易的事。可是,他却不愿找他们借钱。想来想去,他想到房东。房东老伯是厦门客车总厂的工程师,为人和善,平时跟他很谈得来。第二天,胥定国到老伯住的地方找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老伯却告诉他说,他的一个亲戚,因吃了有农药的蔬菜中毒抢救不及时刚刚死亡。

胥定国安慰了老人一会,只好闷闷不乐地离开。走出门口,屋内的哀哭声还隐隐地传来刺痛着他的神经。就在这时,胥定国猛然一惊:他突然想起一个月前他看过的一张报纸,上面写到广东因农药蔬菜引起50多人中毒的事情。像是发疯一般,胥定国飞跑到附近的一个网吧,上网查寻有关“农药蔬菜”的信息。一条条信息让人触目惊心:--“农药蔬菜”除有造成急性中毒或死亡外,更为严重和可怕的是,农药为慢性中毒,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甚至会遗传危害后代(已得到科学公认),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国家质监总局对全国23个大中城市的蔬菜抽查结果表明:农药残量超标的“问题菜”高达47.5%,全国有将近一半的蔬菜属于不能食用的“农药蔬菜”。

--《中国工商时报》报道:对广州蔬菜市场连续5周监测152个样品表明,农药残留超标菜样93个,占总样品数的61.2%......胥定国心中一片光明:蔬菜脱毒机一定有市场!

几个月来,因失败而带来的焦虑、烦躁、惶恐、不安,在这一刻化为乌有。此时的他就像是一张久而未动重又拉满的弓箭,有了目标,待势而发。第二天,当他对朋友说了自己的发现时,没想到,朋友扔给他一本杂志,上面刊登了一篇广西农技员写的“开家蔬菜解毒配送店”的文章。胥定国一口气读完,当即决定,到广西南宁去考证。

在朋友那里借来车费,胥定国上路了。坐了火车又坐汽车,总算找到了那个农技员。在离南宁300公里的一个小县城见到他时,他正指挥着四五个工人忙着给蔬菜解毒配送,一片忙碌,看来文章中说一天配送2吨蔬菜并不虚假。胥定国跟他说明来意,问在哪里可以买到机器。(创业  )农技员拿出一张广东某厂给他的销售代理委托书说,自己在代理此厂生产的大型商用蔬菜解毒机,可以在他这里购买。进一步的合作可以,但需先交5万元钱。

没有钱,胥定国不能跟对方谈合作。

即使在今天写下这些已经成为事实的文字,我还在想一个问题:同样的机遇,同样的环境,要是换了别人,也许不一定会成功。可是在胥定国身上,这种成功的烙印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在他的身上,这是为什么呢?

我将这个疑问抛给胥定国,没想到他说:“如果一件事情你有了100%的把握再去做,你连入局的机会都没有了,有50%去做也许还有一半的机会,有30%就干,你应会有百分之百的机会。成功或失败全靠自己努力,它们各占一半。创业也好,干事也好,都需要冒险!我相信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于人!”

冒险!是的,从南宁回到厦门后,胥定国开始了创业的冒险。

妻子面临分娩了,为了放手一搏,胥定国说服妻子回到了湖南娘家生产。分别前,他满怀歉意地对妻子做出诚信的保证:半年以后,他在厦门以新的姿态迎接她们母子。在上海打工时,他与妻子小赵相识相恋,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小赵含泪点头,他理解他,也相信他。

2002年1月,胥定国在房东老伯处借了2万元钱,一头扎进了中国消毒市常第一站,他到了珠海的那个厂家,在和公司老总进行6次交谈后,他终于拿下了小型家用消毒机的全国销售代理,并按照市场细分原理,将以前工厂生产命名的消毒机,改名为蔬菜脱毒机。

代理权是谈下来了,可是签订合同却需要正规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而这时,胥定国是既没有钱也没有资金注册公司。他决定先借朋友的公司去签合同,然后再想办法注册公司。

朋友愿意帮忙借用公司签订合同,12万元一次付清的代理金,也被他说到先付8万元。可是8万元的代理金却成为了一座大山横亘在胥一国面前再也无法逾越,他只好3万5千地四处求借。拉下脸面分别找了20多个同学、朋友,筹到了6万元,剩下的2万元,在一个做货运的老乡处借到。

交了8万元,代理权顺利签了下来。产品怎么卖出去,又是一个难题。

其实,在决定拿销售代理权之前,胥定国的心中已经有了利用杂志做销售的方法,只是未经实践,他不能肯定有没有效果。于是,2002年3月的一天,他抱着侥幸的心理拨通了《经营者》杂志的电话。

2002年4月我到厦门时,胥定国丝毫没有一点负债者焦虑的流露,那时,他跟我谈得最多是蔬菜脱毒这个产品,他给我做现场演示,用金鱼和农药做试验,又带我到厦门几家大的净菜超市体会市场的潜在需求。他的自信、乐观、执着,让人相信他一定能将蔬菜脱毒做成一个事业。

果然,不出我们意料,2002年5月,杂志一出来后,反响强烈。一个月内,来了20个人要做代理。

2002年8月,我第二次到了厦门。这一次,是因为担心而去。因为,杂志的文章登出去以后,我陆续接到几个读者的电话,说他们交了钱,迟迟没有收到机器。虽然这些代理商都实地去看过了才交钱,但他们还是担心被骗。

我比他们更担心,急忙赶到厦门:电话不断,胥定国忙得乱成一团。在帮他接完几个咨询电话后,我问他是不是有代理商交了钱没发货,他回答说有,但是现在已发出去了。

我还是感到他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我想知道真相。胥定国并不回避我的问题,于是对我讲了这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

第一次我离开厦门后,胥定国便一边申办公司,一边忐忑不安的等待文章发表。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可更痛苦的事情还在等着他。5月初,当他跟厂家沟通发货时,具体经办的人告诉他:不交齐12万元,一件货也不能发货。胥定国一听,头都大了。无计可施的他只好硬着头皮再沟通,却没有结果。他急了,如果有了客户来,他拿不出机器给别人,岂不是等于自己作了一个我是骗子的广告?

胥定国只好再一次硬着头皮借钱。但是跑了近一个月,4万元钱还是没有着落。

那位经办人还告诉他,如果没有12万元,放在厂里的8万元也拿不走。事态已经严重到了最后一刻,跟厂家还没有开始合作就有了不愉快,虽然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以后呢?会不会有更多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想到这里,胥定国作出了一个更加大胆而冒险的决定:找一个家工厂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带来转机,半年赚取200万

臭氧技术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有了几十年的应用。在国内工业应用也较广泛,只是用于民用产品的不多。在国内有一些生产厂家生产消毒机,但没有确定的市场细分定位,所以很多也没有得到推广。在网上了解到相关信息后,胥定国立即通过朋友跟广东一家生产消毒机的厂家取得了联系。

让胥定国高兴的是,广东的这个厂家负责人李教授60多岁,是臭氧技术专家,拥有多部学术专著,他从事臭氧民用技术研究开发已多年,并在中山建有规范化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利用臭氧技术开发的民用健康产品一直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在和李老进行沟通交谈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优势互补,结成合作伙伴。共同生产“百事特果蔬脱毒机”。

与此同时,胥定国开始办理百事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了生产许可,办理质量、卫生、家电等相关检验证书。

就在他焦心的时候,6月22日,第一个代理商从台州来到了厦门。这个人叫余光华,曾在公安局当特警,后来辞职下海做生意。当他在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打过一次电话后,就直接到了厦门。了解了产品的性能以后,余光华当即交下了4万元钱,作为定金。胥定国充满歉意跟他解释说:因为要货的人多,厂家的产品要过一星期才能运到,今天不能及时发货。余光华很爽快地说:没关系,反正我还有4万元没有给你,我回到家后就给你寄来,你收到款了再给我发货。胥定国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放心我?就不怕我没有货发给你骗了你?余光华像老朋友一般拍着他的肩说:老弟,你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我看人很准,你不可能为了区区4万块钱而丢失全中国的市常更不可能因为4万元就卖掉人格。听了他的话,胥定国很是感动。

回家后,余光华很快汇来了4万元,一共8万元进货拿下台州市的代理权。拿到这8万元,胥定国松了一口气,他把它全部投进了工厂之中。

2、教您如何用10万元创业

教您如何用10万元创业

创业族能够把握3个经营技巧,具备两个创业应有的观念,小本经营仍旧可以以小博大,成就大事业。10万元创业资金较少,创业起来备感艰辛。但是创业族能够把握3个经营技巧,具备两个创业应有的观念,小本经营仍旧可以以小博大,成就大事业。

掌握3个经营方法,10万元就能创业

10万元创业由于是小额资本创业,创业的限制会因资金的短缺而随之变多。但是10万元创业只要能够掌握3个经营方法,大事业也可以从小资本做起。

方法一:专业技能重于设备。

10万元创业不可能花大钱添购设备,所以创业者必须以自己的专业技巧取胜。例如soho者投资设备可能只有10万元以下,先购计算机设备、打印机、传真机等简单设备就可以成立一间工作室,但是soho族必须拥有个人专业的技术,例如网站建设、动画设计、外语翻译、美术编辑、文字等,只有高超的专业能力才能让顾客满意,事业长久。

各种才艺培训班的创业者本身就要有英语、数学、美术、音乐或作文的能力才能够吸引家长带着他们的儿女上门求教。

网络开店或路边摊也不容忽视做功课这件事,这两个行业的设备加商品总投资额甚至只要1万~2万元就可以全部搞定,可是如果创业者对于商品的流行趋势、商圈的变化仍旧是外行的话,想要赚到钱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

方法二:资金调度要适当。

只有10万元创业的创业者在资金调配上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如果只有10万元的话,花6万~7万元在购买设备及原材料就好,最好保留2万~3万元当周转金。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创业是有风险的,创业者如果孤注一掷将所有资金投入在事业上,一旦事业面临挫折,创业者的生活将会陷入更糟糕的窘境。

许多资金不足的创业者会想向银行贷款,投资专家建议,创业者借贷金额不要太高,以免造成创业时莫大的压力。(经典语录  )自备金与借贷金最好不要超过比例1:1,也就是说创业者自己储存10万元,跟银行借贷最多不能超过10万元,如此一来创业者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可以运用,负债的压力也就没那么大。

方法三:利用花费较小的行销技巧。

10万元创业的创业者不太可能花大钱在广告、宣传上面,如果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对创业者来说又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所以只有10万元创业,可以利用一些小小行销技巧,不用花钱或花少少的钱一样能够宣传。如从事各种才艺培训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向邻居、家长提供自行印制的宣传单,贴在社区的公告栏上就可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两个观念扩张事业的第一步

创业者以小资本创业赚到利润后,要具备两个观念,才能从小本创业中扩大事业版图。

观念一:赚取利润后要追加投资。

小资本创业的创业者在赚得利润后,最好是再投资在设备上,例如soho族可以买更先进的设备,路边摊和网络开店可以朝实体店面的目标迈进。

观念二:眼光放远,朝永续经营迈进

许多10万元创业的人一开始可能会出现不正规经营或无法缴税金的情况,这些都只能是过渡期的短暂情况,创业者必须将眼光放远,朝合法、大型连锁的梦想前进。

3、马云创业:没钱也能创出大事业

马云创业:没钱也能创出大事业

没钱也能创出大事业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他们似乎又有一个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创业成功。可是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钱,同样可以创业,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马云有过三次创业经历,创业开始时都没什么钱。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

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

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总是有想法,却很少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然后就是马上行动。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吃了很多苦头。

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于是决定回国做互联网。

这次创业,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马云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创业  )说这种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

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账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坚持梦想。没钱,只要你有决心,肯努力,不要被困难吓倒,梦想的光辉一定会照进现实。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时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也精打细算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8年后的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看完马云的三次没钱的创业经历,再听了俞敏洪关于人生的论断,你还会为自己创业寻找“没钱”或是没有其他什么的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像马云那样,只要你付出所有的努力,世界上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其实创业之门随时为你敞开,走出第一步的时候,你便和马云在一条路上了。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跑出很远,而你刚刚起步。

先做好,而不是做大

研究发现,每个成长型的企业都会遇到成长中的痛苦,当一个企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创业者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开始大规模地冒进,而失去了踏踏实实地做好、做强、做大这个企业的兴趣,等到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与这些企业希望一上手就迅速做大做强不同,马云认为企业“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马云的创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经波折,于1999年创建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7年之后,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也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目前,阿里巴巴拥有中国3900多万小企业会员,掌握着品种多、信誉好的优质货源,2009年的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不仅如此,阿里巴巴旗下还拥有占据国内c2c市场70%份额的淘宝网、占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半壁江山的支付宝。

支付宝和淘宝网一样狂飙突进,在推出后短短几年内,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占有率已达48.2%,支持“支付宝”的银行也增至10家,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主流商业银行。除淘宝和阿里巴巴以外,支付宝已普及至20余万家网上商店使用,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最安全的网络支付工具。

2005年8月17日,雅虎宣布以10亿美元现金和雅虎中国全部资产为代价,换取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权,由此,雅虎中国正式纳入阿里巴巴体系,并使阿里巴巴一举跻身国内搜索市场第一阵营。

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雅虎中国,马云靠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四驾马车的爆发式增长,开始了网商时代的传奇故事。几年前,马云为阿里巴巴树立的目标是在2004年每天赢利100万元,2005年每天缴税100万元。在这两个目标已达成后,马云给阿里巴巴提出的新目标是:通过阿里巴巴(包括淘宝网)为社会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为1000万个中小企业创造生存发展的机会;通过阿里巴巴带动关联产业增加1000亿元的附加值。

马云认为,一个企业家和一个企业应该有一个梦想,而他自己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把阿里巴巴做好,踏踏实实地做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阿里巴巴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家102年的企业,在未来10年内进入全球三大顶级互联网公司的行列,同时成为一家财富500强企业。他说:“我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并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像通用电气、微软或ibm那样。”

阿里巴巴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在深圳举行的网商论坛上,马云回顾了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即使在目前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上,马云仍给阿里巴巴定位为“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的一家高速发展的小公司。”马云指出,首先要明白阿里巴巴是小公司,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如果将自己定位于跨国公司、非常厉害的公司,阿里巴巴真的会越走越狭窄。

有人问李嘉诚凭什么到处投资,做这个,做那个,基本都成功,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成功,你能成功?李嘉诚回答说,手头上一定要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都是挣钱的。因此,不一定做大,但一定要做好。星巴克咖啡卖两三百年,一万五千家店开到全世界。一定要有独特的想法,等你有独特的想法再推广也来得及。

由此可知,那些知名企业最初都有一个最擅长的领域,努力把品牌做强而后再做大。将品牌做好做强后自然有的是机会做大,而如果一开始就迅速做大的话,反而会落到迅速做大的陷阱里面去,最终导致失败。

在《赢在中国》现场点评参赛选手时,马云给创业者的意见就是建议他们不要贪大求多,重要的是做精做透。

马云说:“先把自己沉下来,踏踏实实做一个小公司。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问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要少开店、开好店,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样才能开更多的店。”

4、平凡人创业,从300元到150万

平凡人创业,从300元到150万

80后,这个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群体,在创业路上,会有着怎样的奇迹?他是怎样,从一个月薪300的农村小伙,赚到年薪150万?

我是个杭州城郊农民的儿子,家里也没啥背景,也没啥钱,我们那出名的就是古镇的名字-留下,和还算西湖龙井的茶叶。可惜偶们村离镇上都很远嘛,小时候绝对童年,幼儿园不上,培训班没有,游泳上树偷蕃薯样样擅长(估计偶们是最后一批,偶84年的)

1990年-2002年分别在村小、镇小、镇初中、镇高中上学,一笔带过。制度说的是18岁那年,知道不读好书就没有出路,所以感觉那一年自己在拼命读书啊,现在看是个误区,不过也特别感谢这个误区,18岁成年,18岁开始努力,起码让自己特别能吃得起苦啊。

2002年高考很郁闷,三本线,但是三本很贵,要16000一学年(比较出名的是浙大宁波理工、宁波万里,当时被称为贵族学校),当时家里盖房子钱紧张(当时还没租房子,也没土地开发这档子事情,更没啥小和山高教区,现在想想当初造房子还是很明智的)。于是报了当年的第四批嘉兴学院国际贸易专科,很倒霉因为那年这专业太热,又是跨档来的,也不知道实际是啥原因居然没录到。没的读了,实在没办法,跑去了东阳的一个职院-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只因为那里便宜,毕业承诺包分配工作,那就去吧。

到那第一年,咱这分数绝对的高分啊,分了个算是最好的班上,学的是工民建施工专业(因为有补贴)第一年一天上9节课那是小问题啊,读书都不要命了,自己不甘心,一定要升本,往上读啊。当年就拿奖学金哦,还是团委的副书记,那是多大的学生干部哦。第二年,不行了,看明白了,毕业分配看来就是招生的幌子,升本貌似意义也不是很大了,大学扩招啊,本科生都多得要死了,读书彻底就不是出路了啊。不能再这样死读书了啊。

于是第二年开始转型了。2003年,拉开转型的大幕哦,从傻小子的名词里解脱出来。大一的暑假,在东阳振兴路上摆地摊,卖的啥,音像产品是幌子,主要卖光盘,义乌去批来的,一个同学的舅舅干这个的,当时可以论斤算,卖出去就是十元三张,呵呵。赚了点小钱。开学了,地摊没舍得放下,白天上学课少(幸亏大一赚足了学分),晚上地摊。期间还兼职了复读机、学习机的市场推广,地方是金华地区。干的辛苦嘛,2个月才1000块,地摊倒是一个月能赚个800块,当时家里一个月给600生活费,600+800+500=1900哦,小日子蛮不错哦(包子是5毛一个啊).

期间遇到了很好的学姐,晚上有时候还会给我送点夜宵啥的,怀念那半夜里送来的炒饭啊,这次我的初恋啊,真美好啊。到现在我结婚了,我都觉得她是我最好的生活伴侣啊(不能让老婆听到)。大三,实习了,因为是民办学校,采用2+1教学的,最后一年可以一整年实习,也可以实习半年。我的职业生涯算开始了吧。

从学校回到杭州,黄龙体育场还没全部完工了,自己去找的,找了个浙江一建的工地,实习300一个月,工地在天目山路玉古路口,现代国际大厦。干基础啊,辛苦,天天在基坑下面泥堆里测水平啊,这个日子是干得真苦啊。2个月过去后,要求加工资了,被驳回,为什么别的同学实习都是600以上,我就是300?当时不知道啥编制不编制的,觉得我干得辛苦,我不该比同学少,项目经理也劝了,道理也讲了,反正一头蛮牛,不给600就走。

真的走了,第2个工地,广厦绿州芳草园,当时也是干基础,一个月能给600实习,又是广厦一建的,算是娘家人吧,那个苦啊,现在想想那时候劲头真好,钱多点就干,啥苦不苦的。干了半个月,同学推荐广厦道路桥梁公司,项目在苏州,能给1500,头也不回,不是说下有苏杭,苏在前嘛,走吧。到了苏州,发现是苏州的常熟,为全运会造个体育场,问我会不会放样?我说会,其实不怎么会,全站仪是高级玩意,学校不给碰的啊。(创业  )当时就跟着2个东北的师傅干,我还记得一个叫王恩庆,一个叫谢峰,实诚人啊,好人,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真的,那时候墨斗线弹得手都僵硬了啊。就是这样干了一年,还是干基础,那一年真苦啊,咬着牙干的啊。不过在工地的工棚里(蓝白的彩板房,比较有名的是雅致彩板房,行内应该都知道)啥都想过了,也算是想明白了。这一年,比读15年书想得还透彻啊。

2005年6月,通过了毕业设计,毕业证终于到手了,找工作吧,发现本科生找工作都难啊,留给我的岗位是啥,实习,销售,营销,储备干部啥的,因为没啥关系,连找了2个月没找到好工作,学姐也大了,想安定了,这份感情终于算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老师给了我条路走-东阳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现在叫海天建设),7月,捧着妈妈给准备的草席和被褥,坐着火车去了南京,那时候没啥农民工不农民工的想法,可不就是农民工嘛,时运不济,家里也没路数没关系,咋办呢?人总要靠自己的啊。

在南京,我算是有经验的人了,因为手脚勤快,马上不放样了,干上了施工员顺带干预算员,那时候是房地产最好的时候,我总想着我这次给别人盖房子,多崇高啊,好好干。项目经理答应了给4500的,叫我跟着他好好干来着。就这样又干了一年半,为什么离开呢?说起来是被耍了,项目经理答应了4500没用,最后老板给的是3500。郁闷嘛,熟悉行业的都知道,工地是发生活费的啊,一个月拿1500,年底结清。2007年1月,因为吃了哑巴亏,一怒之下,走了。因为是招聘来的,工地上也没啥关系,没想到项目经理根本和老板没沟通好,项目经理不响了,老板说项目经理没这个权力的。那时候很惨淡嘛,真的哭啊,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痛苦啊。为什么会这样对我呢?后来才知道,项目经理和老板有矛盾,项目经理其后就走了,老板以为我是项目经理的亲信,准备好了要我走的。在南京的2年,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发誓要干一点成绩出来的,走的前一天,我在玄武湖前面发呆很久。

2007年2月,回到杭州也算有点工作经验了,自己找了个工程软件研究所的工作,做技术支持。干了半年后,发现软件推广很难,而且北方的软件根本不是南方营销师的对手,软件推广很惨淡。庆幸的是,我那时候分析正确,2007年和家人商量,买房,我只有5万,家里拿了30万(盖了房子出租啊,那时候收入不错了,我拿本科换来的3间4层农民房啊)。另外和一个朋友合伙开了旅馆,开在下沙高沙社区(估计在下沙上学的朋友都知道那地方)。我就这么一边上班,一边开旅馆。

期间我发现,下沙的小旅馆简直是学生朋友腐化的温床嘛,瞎搞的学生真是多嘛,其实这是次要,我没那么高尚;主要是合伙人两口子常年在旅馆,一个小旅馆,哪里有那么多利润拿来分哦?何况是黑旅馆,城管还时不时来查下(想起就骂城管)。后来我撤了,不过钱撤出来是2008年的事情了。

2007年9月,我找到了我现在的职业,一个国企(貌似还隶属于国家电网),而我只是聘用人员,但是我有经验啊,领导看我还机灵的(也可能是要价比3年工作经验的人相对低吧,那时候搞工程是高薪行业了呢),去了宁波的一个工地。

我突然发现国企和私企的区别,国企机构配备齐全啊。我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很努力,1年我就加了两档工资,也被总部看中,期间还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2009年回到了杭州总部,为自己在杭州找了个岗位。

其实我心里很感谢我老婆,我很感谢她在我困难的时候也跟着我。现在我一直在总部,2010年,我还受委派国外参与招投标的工作。我在单位马上4年了,年年考核优秀,马上我要改变我的聘用身份了,能转个二类的事业编制,马上要签无固定期限工作合同,在这个物价飞速的时代里,收入不算特别高,也算维持在中高收入里,工资收入和市场投资以及接私活,一年也能混个15万吧,这4年里,我考了资格证书,升了本,现在是在职研究生了。现在有很多私企老板会向我抛橄榄枝,猎头公司也会找上我。

差一年,就10年了,走得不顺利啊,走得很辛苦啊。我承认在杭州我有好的基础,但是别以为杭州人是我的光环,我要感谢自己这10年来的努力,从18岁到28岁,现在我有车有房有老婆,孩子暂还没有,家里老人都有医保养老(一次性买断15年工龄),老有所养,我和老婆工作稳定,家里农民房还可以出租(不想以前那么多了,房子旧了等拆迁啊),虽然住远点,但是日子还是过得挺好的,如果不要去要求什么,就过日子而言,我知足了。

这是我10年的经历,我希望给跟我一样无权无势的孩子一点鼓励吧,在国家发展的趋势下,努力终有回报的,只要一心一意去干,总能干出成绩,机会总会垂青你的,造化常常弄人,就看你有没有强大的神经和勇气去面对。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起码我会尽力去经营好我的生活。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