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剧《塞罕长歌》观后感
话剧《塞罕长歌》观后感
文/聂建中
话剧《塞罕长歌》讲述的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三代垦荒者们半个多世纪来所坚守的这样一种精神。
今年根据塞罕坝故事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我看了两部。一部是央视综合频道于8月1日起在黄金时段播出的36集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毋庸置疑的是,口碑爆棚。
话剧《塞罕长歌》是我观演的第二部作品。说实话,之所以再次观演,是因为依然渴望那份由衷的激情和激励。也许是因为我和他们是同行,深知这个行业的许许多多艰辛和不易;又也许是因为虽然时代变了,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也不应该变的;更许是我们在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文艺作品宣传上还做的远远不够‘’解渴‘’。
感谢承德话剧团的艺术家们,感谢这部话剧的舞台呈现,感谢催生了这部话剧的塞罕坝人工林海和它所彰显的这种精神。
由于时长和篇幅所限,与电视剧不同,话剧是从林场接受林业部布置的阻止风沙向京津地区迁移任务两年后面临失败开始的。有人想离开了,有人在继续来。动摇,还是坚持?这样的矛盾冲突和选择性回答自始至终都在剧中不断出现。
‘’你们要走也得看完了《上甘岭》电影再走!‘’随着剧中场长一声铿锵有力的决定,舞美设计令人颇感意外地把电影屏幕连同镜头内容一起搬上了舞台。真是匠心独具啊!多媒体技术在这部话剧中的应用堪称大胆和出彩。塞罕坝的历史旧貌,林业部下达任务的历史文件,第一代塞罕坝人的集体影像,漫山遍野的鱼鳞坑,背苗上山的历史记载,直至当今塞罕坝的林海郁郁葱葱,都使得多媒体技术成为了这部舞台作品成功实现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段。此后电影《上甘岭》主题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在幕间响起并贯穿全剧,引发了观众们熟悉的共鸣,配合了故事的主人翁们在新的发展和艰难中继续着新的思考和选择。
生活是具体的,柴米油盐茶。困难也是具体的,吃喝拉撒睡。为完成国家任务而组织的马蹄坑会战、困难重重的3000亩造林任务、被父亲带上山嗷嗷待哺的婴儿、为护送苗木不幸牺牲的技术员、母亲病逝欠下的3000元债务、孤独和寂寞中的相依相恋、旱灾中倒下的十多万亩松林、夫妻俩没出过一次差错的望火楼、5岁了还不会与人交流的孩子、跟着林场职工一起种树的村民……,等等,没有豪言壮语式的说教,只有一个个对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紧凑的戏剧结构和简练的角色交流,一字不多一句不少,热烈饱满地烘托了剧中英雄们的真情和理性。
值!回忆往事和逝去的亲人,老一辈塞罕坝人告诉台下的观众们,他们不后悔。如今的塞罕坝林场,不但成为了国家森林公园,而且成功实现了上市,不但为我国在全球碳汇领域赢得了荣誉,而且吸引了慕名而来的观光旅游团络绎不绝。在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和社会生态的金山银山之间,塞罕坝的坐标系给出的解释是,它们的价值重合。
进场前,遇见一位女士,揣着女儿给她的一张票,站在剧场前面的广场上,向我打听要不要买。细细一问,原来是她想把票卖出去早点儿回家。听了我对塞罕坝的介绍后她改变了主意。当我在剧场里看到她正在寻找自己的座位,内心不禁涌起了一阵欣慰和感动……。
2、戏如人生—话剧《银婚》观后感
戏如人生—话剧《银婚》观后感
文/朱惠
看《银婚》剧情,一个家庭场景,围绕着事业成功的主人公齐东和而展开的情感生活,不免联想到《雷雨》的情节结构。所不同的是,《雷雨》以悲剧而告终,《银婚》则是讲述了第一批来日留学生齐东和一家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的故事,并启示我们如何面对今后的人生。我感觉到主人公齐东和的名字似乎隐喻着剧作者凌老师的心愿:齐心协力在东京和谐共赢!
如同《雷雨》剧组,《银婚》的大部分演员也不是话剧专业演员,但是通过凌老师的精心指导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展现在舞台上的成果,让曾经有过的外来担心和疑惑都烟消云散,尤其是初上话剧舞台的于晓红的表演更令人印象深刻。以往见到于晓红,不是优雅的旗袍倩影,就是潇洒的男装风姿。凌老师大胆启用,于晓红把齐东和的前妻瑞芬塑造得栩栩如生。
想起两个小插曲,在一次聚会上遇到穿戴旗袍披风的于晓红,她突然把小披风的商标给我看,竟然印着“瑞芬”二字,“我常买瑞芬这个牌子的衣服,没想到这次演的人物也叫瑞芬。”她兴奋地告诉我。又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凌老师又中了......我心里暗暗地说道。
在《银婚》公演的一个星期前,于晓红联系我:“11月15日的话剧想请妹妹来观看,我招待妹妹,感恩妹妹的一路支持与关照!”其实我早已经购好票了,但是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并感谢她的善意,于是约好去东中野取票。见面聊起《银婚》,于晓红兴致勃勃地递给我一本已经翻的发黄卷页的《银婚》剧本,让我念齐东和的对白,在我面前演起了瑞芬,她很快就入戏了,激情感染了我,也令我刮目相看。原来她真的有演艺天赋,被凌老师挖掘了出来,我对她说:“凌老师真是您的贵人!”
然后她带我走进她的服装间,满屋子色彩斑斓的旗袍,每一件都让我爱不释手。她却拎出两套有点儿土气的套装告诉我,她穿这两套上台。当晚的舞台上,这两套服装很好地体现了俗气落魄的瑞芬的形象,又与优雅知性的现任太太雅欣形成很好的对比,于晓红在剧中抛弃了自我,演活了角色,也再次证明了凌老师的知人善用。
话剧《银婚》告诉了我们做人要真诚、宽容、无私。恰巧,今年也是我的银婚纪念,“重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庭。”我也从中得到了感悟。感谢东京话剧艺术协会的公众号刊载出了我的真实感受!也期待东京话剧艺术协会在舞台上塑造出更多在日华人的新形象,更好地加深中日文化的交流。
3、话剧《麻醉师》观后感
话剧《麻醉师》观后感
文/杨子莹
5月30日晚,在闺蜜的邀约下,我们一起去观看了话剧《麻醉师》。
大剧院戏剧场内,伴随着演员的谢幕,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很多观众,热泪盈眶站起身,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对话剧《麻醉师》的赞颂,也表达着对那位叫陈绍洋的麻醉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深深敬意。
一束舞台追光,照向舞台上西京医院麻醉科办公室的布景。刚为一台手术做完麻醉的陈绍洋,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了办公室。没过几分钟,又有新的手术来找他,这就是麻醉师日常工作的缩影。大体能的消耗以及超负荷的工作,让这个在20余年间,已成功实施几万例手术的陈绍洋,最终昏倒在手术室。经化验检查,4个鸡蛋大小的肿瘤已经顶破了他的肝膜。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为他实施了肝移植手术,却还是没能帮他抵挡死神的召唤。
没有空虚编造,有的是真实人物形象,没有明星大腕的演出,有的是资深演员的用心表演,没有虚情假意,有的是真情实感。陈绍洋是一位真实的人物,他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麻醉师,然而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医生崇高的医德。话剧中通过强烈的对比,在我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感触,特别是陈绍洋和他老同学沈威的对比,一个是以病人为重的医生,一个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老同学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向他推销麻醉药品,让陈医师用不合格的药品去救人,却被陈医师拒绝了。陈医师和老同学宁可翻脸也不用老同学推销的麻醉药品,可老同学沈威却不以为然说:“如果有问题,那也是百分之一的概率,存在侥幸心理。”陈医师最后反驳他:“医生百分之一的医疗失误,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痛苦。
陈绍洋,一个朴朴实实的人,生活在这种浮躁功利的社会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他不为金钱,名利所麻醉,他不图纸醉金迷的生活,只想全心全意救治自己的患者,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全场的观众多次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给予演员的,也是给予时代的最强音。让我想起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麻醉师》这部话剧,通过麻醉师陈绍洋的形象塑造,展示了当今社会的正能量,像陈绍洋这样的麻醉师不被浮华所迷惑,不被金钱所麻醉,不为个人名利而逐利,敬仰他人生命,守护患者生命,燃烧自己生命,以英雄的离去,唤起一座城市的脊梁;一部话剧的落幕,唤醒人们对于社会话题的公民,收获无数赞誉。
4、话剧观后感
话剧观后感(一)
——《将话剧进行到底》观后感
周日晚上在“9和剧场”看的严肃荒诞剧《将话剧进行到底》,可能延续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噱头,不过宣传海报远没有实际表演那么吸引人,甚至都没有宣传出什么值得一看的内容,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搞明白严肃荒诞剧是个什么概念,但作为普通观众,倒很是欣赏里面一些难得真心道白,还有一个九曲十八弯衔接上的故事,荒诞归荒诞,大家笑后还是很有共鸣。
相较之杨立新先生的导演处女作《我的西南联大》,以人艺的班底还在学校的百年讲堂推出,但确实不怎么样。没有足够的戏剧冲突,没有鲜明地人物形象,甚至于让我们这些非历史的亲历者根本感受不到一点儿西南联大创造出171名两院院士的历史价值。据说杨某院士还是该剧的顾问,但我看完的感觉是从城东横贯来到学校,一路为了赶点狂奔的价值就在于我看完这个话剧,在毕业几近三年后还可以颇似浪漫地在湖边漫步,欣赏夜色静谧中波光粼粼的湖面,感受拂面而来的温柔春风。可以说因为有这部话剧倒为我重新回校找到一个不错的借口。
话剧不是哪个主题都可以触及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如果不能高度浓缩精华的话不如就这个主题而言改成以史实为基础的电视剧。别枉了话剧的虚名,本来清贫的话剧市场真的需要真正好的创意。
话剧观后感(二)
——《彩虹》观后感
文/洪慧玲
2013年9月25日上午,我们全校同学迎着朝阳,意气风发地坐上了开往闵行区的汽车?为什么大家如此高兴?因为我们要到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剧院观赏儿童剧啦!
我们所看的儿童剧名叫《彩虹》,它的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小学毕业前夕,为了让少年儿童到不同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分处城乡的两所学校举行了对口交流,规定双方各需安排一名学生到对方的家里进行交流学习。经过自荐和选举,住在城市里一名叫方磊的同学走进了云南乡下,住在山村里的山妹姑娘也踏上了去城市的寻亲之路。山妹为了寻找妈妈,走失在大都市的街头。无助的身影牵动着城里和山里所有孩子的心,城里的孩子通过高科技手段,运用网络搜索帮助山妹找到了妈妈。而山里的孩子狗剩凭着自己的冷静机智救出了被困在树上的方磊。两位同学在短短两个月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困难来袭时,他们都能团结一心,在一次次的互帮互助中战胜困难,共同分享悲喜,从而在假期生活中体验了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在这部话剧中,方磊是一个十足的富二代,他起初之所以选择了去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在我看来是因为想感受下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但是,当他到达农村,看到眼前农村的贫穷落后时,他逐渐改变了对农村人的思想偏见,并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中。从一位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变成了能够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刚强男子汉。这让我深受感动,因为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的孩子竟然能接受贫穷的生活。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相比,他卸下了身上的娇嗔之气,与山村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玩耍,这可真是华丽的蜕变啊!
话剧观后感(三)
——《老爸向前冲》观后感
徜徉在人生的旅途中,年少的我们爱追逐梦想,然而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却总有阻碍我们的磕磕绊绊,这时能否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是否有一颗勇于追求、有敢于拼搏的上进心。
这天,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去文化宫看了一场话剧,名字叫《老爸,向前冲!》,嬉笑吵闹间,这部话剧却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老爸!向前冲》主要讲述了一位叫陶胜利的父亲,单独带着儿子生活,他经常去相亲,想为儿子找个好母亲,可由于他没上过大学,所以总是被人嫌弃,而父亲为了儿子自己要考大学,并努力工作的故事。陶胜利在无数次失败后没有惧怕,而是继续为儿子找好母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之中,这是我们必备的精神,学习陶胜利的永不服输。一位好莱坞巨星在未成名前请求许多导演让他演电影,在被拒绝无数次后,一痊拒绝了他20次的导演同意让他尝试演电影,后来他拍的一部电视剧成为全国最高收视率的片子。如果没有这位好莱坞巨星不断的坚持,他现在说不定只是一个普普通能的人呢。
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小挫折,考试的失利、跟父母因观念不同的争论、朋友间的误会等等。()只要把这些看成生活中的小插曲,又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呢?这些并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只是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每一次考验每一次挫折,都磨砺着我们的心志,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追逐梦想的信心!
朱熹说过“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梦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指引人生的航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过:“我16岁时,就下决心要为国家服务。我以林肯总统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准备,抓紧各种机会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有一天,我问鼎白宫,实现了我当初的梦想。”因为有梦,无数的壮志青年张开了飞向成功的翅膀,创造了杰出的人生。当我们的人生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我们就要积蓄梦想,努力成长。梦想是创造、希望,是呼唤、追求,也是挑战,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梦想的滋润,人生的辉煌缺不了梦想的点缀……
追逐梦想,是为了远方胜利的曙光,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忽然想起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有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无梦想,无愿望的最伟大的人。”无论何时,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也许你只是一株幼稚的树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的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我们要心怀梦想,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