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刘墉:看谁耐得住
刘墉:看谁耐得住
要听现场三万人的演唱会吗?
请先别喝水!
“我们要占百分之七十。”美国代表麦克才坐下来,就斩钉截铁地说。
“那就没什么好谈了嘛!”方副总扯了扯周总的袖子。
“不不不!可以谈。”周总只当没听到,对麦克笑笑,打开手上的资料,推了过去:“您看看,将来的市场,单单在我这边就有多少,而且还在成长。”指指资料上的一页:“再说,运费贵,我们这边人工又便宜得多,何必舍近求远呢?”
那麦克,居然连资料都没瞧一眼,就还是那句话:
“百分之七十,少一分都不成,这不是我的想法,是我公司的底线。”
“问题是……”方副总看看周总,对麦克说:“我们的底线也是百分之七十。”
麦克突然把手上的文件夹一合,又把椅子往后挪了挪:“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接着把脖子伸长,盯着周、方二人:“喂!你是用我的品牌弛!”
‘好!好!好!”周总把方副总一挡:“第一次合作,我让!我占百分之六十,一下子减少一成。行了吧?”
“不行!”麦克哼了一声,低头翻他自己的文件,找出一页,也推过桌子中间:“你们二位看看,这是上次你们来美国,大家开会的备忘录。”
“不错不错!”周总笑道,一边作样子翻了两页:“可是您要知道,今天我们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此一时、彼一时嘛!”
麦克沉吟了一下:“东南亚,你保证销多少?”
方副总立刻叫了起来:“奇怪了!你为什么没看我们传给你的资料呢?”
“看了!”麦克重复了一遍:“看了!”又低头翻他手上的东西,突然抬起头:“好吧!我让,我们要百分之六十。”
周总没吭气,方副总把脸望向窗外,天已经暗了,看看表,快六点了。
“先吃饭吧!”周总说。
肚子填饱,两边的语气好多了,不过那冷战的气氛还在,双方的部属,虽然在另一桌,也都安安静静。
“继续谈吧!”周总伸伸手:“已经很有进展了!”
麦克想了想,又去跟他的副手咬咬耳朵,回来说:“好吧!谈不成也没办法,明天我们非走不可。”
挑灯夜战,一个大长桌,双方二十多人,只听见文件翻动和咖啡杯碰到碟子的声音,居然僵在那儿,连交谈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总算双方都有了妥协,降到各坚持百分之五十五。
“我已经让步太多了,让了百分之十五了。”麦克搓着手,又看看表:“看样子,没希望了。”
“有希望!有希望!”周总居然还是笑嘻嘻地说:“继续讨论嘛!”话没说完,方副总插话进来:
“周总,您是怎么啦?已经让到五十五了吨!”
夜深了,可以感觉外面街上变得安安静静,偶尔有救护车开过的声音。
两边人都在打呵欠,却又都捂着嘴,不让人看见。
上厕所的人也多了,还有人出去抽烟。只有周总和麦克,还各自一页一页地翻资料。
那些文件他们早看过几百次了,这看,是真看?还是装样子?没人知道。
麦克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用眼神示意一下随员,一起站起来。再跟周总、方副总握了握手,耸耸肩:“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两批人往门外走,周总突然拍拍麦克,小声说:“糟糕,我忘了讲,最近澳洲有人来过,他们也打算下单。”
“噢?”麦克苦笑一下:“那又能下多少?”
“未来难说哟!”周总拍拍麦克:“再谈谈吧!”
麦克迟疑了,僵在大门口。
往外一步,两边就吹了;往里一步,难道十一点半,还要继续?
方副总也过来鞠个躬,伸长了胳膊,请麦克留步。
麦克深深吸了口气,隔了半分钟:“好吧!就百分之五十吧!希望我们作最大的让步,能换来以后更大的成功。”
真是“柳暗花明”,事情突然变得出奇顺利,深夜十二点半,周总已经把麦克送回旅馆,才回到车上,就一个电话打去董事长家:
“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居然谈成了咄,各占百分之五十。”
就听那边一片欢呼声,原来董事会几个“大头”都在那儿。
这边麦克才进房间,也拨了越洋电话:
“太成功了!太成功了!硬是没被他们吃定,硬是谈成了——百分之五十!”
{有话好说}
如果你初入社会,一定会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可能?两边原来都坚持百分之七十,最后居然会双双让步,谈成百分之五十。要让也不可能这么让嘛!”
但是如果你在商场和外交圈久了,一定就能了解,什么叫做“谈判”,什么又叫“折冲尊俎。”谈判就是把原来不可能谈成的事谈成。“折冲尊俎”就是把几乎已经撕破的脸,变成笑脸。当然这“谈判”与“折冲”,也就是说话的最高艺术了。
先进两步。再退一步
看政治和外交的新闻,你一定常会骂:“奇怪了!为什么双方都要那么坚持?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等到峰回路转,双双作了让步,你又可能骂:
“早知道后来会让,何不一开始就别坚持?”如果你这么说,就是太外行了。要知道,谈判好比两国争疆界,双方一定都往对方那里划线,然后一点一点退、一点一点让,最后终于达成共识。要是你一开始,就很“礼让”,就很“君子”,把线画在中间。对不起!对方一定得寸进尺,最后把那条线画到你的国土上。
现在你就可以了解,前面故事里,其实双方都在演、都在熬、都在耗,耗到最后的底线。在那耗的过程中,任何一边松口,对方就占了便宜。
耗到你不行
“耗”是门很大的学问。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个笑话——
有个书商找推销员,挨家挨户去销他们的新书。
每个来应征的都能说会道,只有一个,居然是严重的结巴。
“你行吗?”书商问。
“x……i……ng……行……”那结巴花了五秒钟才答一个字。
“好好好!”书商笑起来:“你就试一天吧!”
一天过去,大家都回来交成绩。
居然结巴卖得比谁都多。
“为什么?”大家不信。
“因……因……因……为……我……每到……一……家……,就……就……打……开……开…….书书书书……说……我……我……念……念……”
笑话说到这儿,你看懂了吗?
结巴成功,因为他会“耗”!当初那书商用他,不也是受不了他说话的速度吗?只怕他的同事也受不了他的答案,他才讲一半,大家就说听懂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也呈现一个事实——
慢慢熬、’慢慢耗、慢慢谈,许多原本谈不成的事,都能谈成。
疲劳轰炸的战术
人有个毛病,就是禁不住疲劳轰炸。
譬如一个人去选家具,他看了这样看那样,逛完这家逛那家,比比这比比那,最后听累了、走累了,很可能莫名其妙地选了他最后看到的那一样。
那一样真是最好的吗?只怕不是!
但是他已经倦了,早完早好,他只想把事情办完,于是作了决定。
仔细想想,公司里许多会议、立法院许多议案,不是都拖来拖去,拖到最后一分钟,“散会”和“休会”之前,“挑灯夜战”才通过吗?
那些决定,都是最深思熟虑的结果吗?抑或只因为大家都太累了?
设下谈判的陷阱
再让我们回到故事里的百分之七十这件事。
要知道,会推销的人,除了会先占地盘,再一点一点退的技术,还会使用“陷阱”。
举个例子,一个房地产掮客,他可能带你看几十户房子。那些房子不是太旧就是太贵。当你发现原来房子这么难找,正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他突然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个才推出的房子,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被你碰上了。”
他带你去,果然!样样都合,你立刻买了,心想:“唉!早知道看这一户就成了,前面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
你岂知道,他带你看那几十户,就是为了要你买这一户啊!他先把你的锐气挫到最低,再给你豁然开朗。这就好比前一个礼拜医生说你恐怕有“大毛病”,这个礼拜检查报告出来,又告诉你“没问题”一样,使你在大失之后有了大得的喜悦。
请你随我来
那掮客的技巧,处处可用——
譬如你要请女朋友看电影,你知道她想看《绿女郎》,可是你实在受不了那种爱情文艺,你想看的是《绿侠客》。你能问女孩子:“要看《绿女郎》还是《绿侠客》吗?”
当然不会!于是你可以问她“有好几部电影给你挑,有《黑武士》,很残酷,有砍头的镜头。”
“恶心!不要!”她喊。
“还有《黑蜘蛛》,是恐怖片,保险你尖叫。”
“我才不要呢!”她又喊。
“对了!还有一部《绿侠客》,动作加爱情……”
“就看这部吧!”
于是你成功了,因为你设了陷阱,让她比较,然后作了“你满意”的选择。
对比的艺术
说话讲究气氛、讲求环境。而那气氛与环境则
包括了最重要的“对比”。
如同你结婚请伴()娘,不会请一堆比你艳丽高挑的,最起码你会找与你差不多的(甚至比你丑多了的)。这样对比之下,才不使你失色。
谈判也一样,那是一连串的“暗地较劲”,你必须把自己的阵势布好。随时暗示你的底线,随时让他比较各种条件,认识“你”,也认识“他自己”,你更可以把他有的选择摊在他面前,用对比的方式,把他带到你要的方向。
最后,我要引用一句外交界常说的话:
“如果有绝对谈不成的事,就不叫外交了。”
面对那么大的冲突,你都要学前面故事中的那位周总,笑笑:“可以谈,有希望!”
然后,把事情谈成。
2、只要你,耐得住寂寞
只要你,耐得住寂寞
一份工作,一种专长,一项本业,做得好, 都少不了一样东西:专注力。只要你耐得住寂寞,加以时日,会有很多机会。
我曾经带过一个下属,出身名校,英语八级,聪明,能干,学习能力强,对很多新事物和新知识保有浓厚的兴趣。我招他入公司的时候,他毕业尚不足一年,已经连续跳过两家公司了。当时,我觉得他可能不会很稳定,但实在是太爱才了,所以就将他留了下来,放在了工程师的位置上。
果不其然,他干了不到五个月,就提出了辞职。临离开前,因为觉得我对他还不错,教了他不少东西,所以向我坦露心迹。他说,他觉得在以前待过的公司里,他的素质、能力都不差,在一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手下干活,心有不甘,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机会。这次来,以为能很快升任主管,但几个月观察下来,他的上司们都很稳定,离职的可能性很小。而我给他增设与主管同职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不如及早离开,领觅新路。
我说: 以你六个月的表现来看,你的成长速度已经算很快了, 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一定能独当一面。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毕竟,专业这东西,不是大学里学过,理论上知道就行的,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慢慢沉淀才行。有些东西,你只有经历过,失败过,成功过,才能从更深层面理解。现在,很多东西你都还没有经历过,就想去做主管,太急于求成了些。只要你耐得住寂寞,加以时日,会有很多机会。
但他实在等不了了。他感谢我对他的信任与坦白,但他认为另外的路更好走。于是,就这样,毅然决然离去。我觉得很惋惜。但既然这是他的选择,我只有尊重他,并为他祝福。
离开后,他时不时会打个电话给我。在断断续续的通话中,我听到他的行踪飘忽不断,足迹几乎遍及了珠三角的大部分角落。在电话中,他时有抱怨世事之不公,上司有眼不识英才。但更多的,是对新公司新职位的渴望。听他不断辗转的消息,有时候我也忍不住问自己一下:难道是我老了,观念太陈旧,太没有冲劲了?但很快,我又摇头。
三年后,我离开原公司,去了新公司。这家新公司成长很快,员工膨胀得很快。在我接手后,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我所管辖的部门由50人,迅速增加到400人。如此一来,管理和培训都变成了很大的挑战,一些重要岗位上,人才更是变得奇缺。那时候,实验室进口了很多仪器,原实验室负责人开不动设备,因压力太大,申请辞职。我在部门内选了好久,选不出继任人选,而行政部,也很久找不到合适人选。正在焦灼中,我忽然想到了三年前辞职的那位下属。我觉得他是块璞玉,只是缺乏雕琢,也许,经历过这样一段历程,能成长突破也说不定。于是打电话给他,他听了很激动,立即就答应过来了。
在这份新职位上,他干得很投入,进步速度很快。他每日伏案翻译资料到深夜,白天不停调整测试程序。不久,实验室所有设备都有序地开动了。而后,他又对所有的作业文件进行了梳理,重新进行了修改,增订。他的勤奋和用功,也引起了同事们的注意,都对他称赞有加。(励志文章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也许给他这么一个宽松的环境,提供一个让他充分发挥才华与干劲的岗位,他可能会真正超越,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去。
但是,好景还是没能持续太久。入职的同事,甚至那些条件跟比他差很多的人,如今,好多都已经在这个行业中展露头角,完全跃升到另外一个层次去了,而他却还在为十年前最初想实现的梦打拼。真是可惜了。
趁着青春好年华,好好经历,好好争取,好好成长,我赞成。但是,我们也得明白另外一件事情:光有机会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舍弃。某些看似更好的机会,更大的权,更多的利,其实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美好。甚至有很多陷阱。很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是因为缺少才华,没有机会。而我这位老下属则恰好相反,因为其在智力与学历上的先天条件,所面临的问题是:机会太多。结果,机会变成了他的灾难。一个个很好的机会,要么没能把握住,要么没能坚持住。更可惜的是,当一个个机会摆在他面前,没被好好善用之后,又变成了一个个机会泡沫,而他就这样,沦成了机会孤儿——反而失去了成长机会。
一份工作,一种专长,一项本业,做得好, 都少不了一样东西:专注力。所谓专注力,就是在工作上,事业上,生意上,能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只有全身心投入去做了,才能超越常人,能别人之不能。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别只看到别人抛头露面的风光,也要明白,在台下,另有你不曾看见过的十年孤寂、隐忍、修炼、磨炼,以及坚持。
3、耐得住寂寞才会赢
耐得住寂寞才会赢
文/王慧敏
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就,就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依然跟着凑热闹。
多年前,看过一篇小说,题目和作者已记不清了,故事情节却难以忘怀:
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年轻人在京郊的一个村子里插队。在那个年月,下乡知青干活很累,收了工大家都倒头大睡。他却在土炕上铺上“马粪纸”,画些花鸟鱼虫。这与那个时代的要求不符,有人就反映到了县里。谁知他因祸得福,县文化馆美术组正缺人,便把他调来“接受再教育”。
他依然不知疲倦地画他的花鸟鱼虫。画室的窗玻璃被大风刮碎,他用破报纸一糊就是8年,从来没向别人说起过。涨工资时,全馆的人都在背后告状、搞小动作,他没有半点动静,果然工资就没有涨上,但他依然神态自若,跟没事的人一样。
当别人都热衷于铺天盖地般“闹腾”时,他总是选择看家。看家时,他总是画着那两尾小鱼、几根水草、一串小气泡。他在文化馆就这样无声无息过了许多年,春夏秋冬,无穷往复,是痛是痒,没人理会。
若干年后,真正的艺术再次被社会重视,市里搞起了美术展,人们在首次美术展上,竟看到他的三幅画,都是小金鱼吐泡泡。后来,他名扬全城……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不少人往往耐不住寂寞,时常被潮流裹挟,看别人怎么着,也马上跟着模仿。一辈子几乎所有的热闹都要参与,任何时髦的事都不放过,到了暮年他会发现:这辈子其实一事无成!
每个人由于出身的环境、天生的资质不一样,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擅长,所以,往一个门里挤,其实是作践自己。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看了杀鸡都头晕的文弱书生,看了几本武侠书就要统领千军万马去攻城拔寨,能成功吗?从政也是如此,连与周围几个同事的关系都搞得一塌糊涂,听到一点飞短流长就坐卧不宁,想当市长、省长,能行吗?同样,连“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水则资车,旱则资舟”这样的基本经济学原理都不懂,却幻想着纵横商海,不赔得精光才怪!
4、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寂寞是一节无人相伴的旅程,是一方没有星光的夜空,是一段没有歌声的时光。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思想丰富的人,可以凭借寂寞的空旷与历史对话,携灵魂遨游,接灵感入怀。
人,无论是高尚的龌龊的优秀的猥琐的睿智的愚钝的,身处寂寞的境遇,不等于陷入寂寞的窘迫。环境似云,有聚的热烈,有散的寡落;心静如水,有静的轻柔,有动的汹涌。人无非生活在这两片天地里,以不断变换的角色,把各个不同的命运演示。
许多人都怕寂寞,无论对于谁,寂寞与否,取决于有无所依的心境。
一个人时,百无聊赖,情无所寄,便会寂寞。这说明他生活的贫乏。
一个人时,心驰神往,思物念友,感情一片亮色,便不会寂寞,因为他有一个温馨的自设之境。
一个人时,文思泉涌,佳构特书,笔走龙蛇,也绝不会觉得寂寞因为他沉浸在创作的欢愉之中。
高雅的人,独处静隅,或赏文或聆曲,则又是一番清逸的享受;(励志文章 )等而下之者,一卷在手,读些演绎故事,藉以消遣,也不至于为寂寞所恼。
人生在世,路,还要自己走。在命运的航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可能有的人会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会坎坎坷坷。一帆风顺者,如碧海泛舟,难有心旌猎猎的动魄之喜;一旦生活之舟搁浅,寂寞的难堪便会长驱直入,衍化成无数的噬齿之情。坎坷多桀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心未已,一路方卉虉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他已咀嚼了人生,踏碎了寂寞。
或许,人为了不寂寞,才成家交友。然而,轻易成婚,完成了人生一大任务,却背上了同床异梦的不幸,值得吗?泛泛而交,虽然拥聚着新朋旧友,却感觉不到切近心脉的挚情,会不会更加落寞?
或许,人是为了事业不寂寞才追求自我价值i的实现。真心修道的人,苦心励志,耽于寂寞之隅,义无反顾,始有成功;虚情掩饰的人,附庸风雅,浮心燥气,终见陋于大方。
寂寞是漫撒人生的清辉,是滴进情感的夜露。所以,真正体验了寂寞的人,才会更加诊视生活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