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碎片万象,谁主沉浮?作文1000字
阳光熹微的周末午后,时光的脚步似乎亦轻缓了几分……
忽而一条消息打破了这份静谧。那是一条关于“fast望远镜的设计者——‘天眼之父’南仁东逝世”的新闻。我先是震惊,继而又感到无比地痛心;他的项目让人类穿过了几千光年看世界,但他的生命却不肯等他十天。我点进那条新闻,却发现鲜少有人问津,这件事竟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而榜单上却是另外一番风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娱乐明星们的八卦新闻上,热烈欢快地各抒己见、争抢热门评论的一席之地;此情此景,只得感叹道:“戏子家事天下知,将军孤坟无人问。”——便是如此这般悲凉。
这一切不由得令我思考:身处的碎片化的生活环境,那么碎片化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碎片化生活有缺憾之处。
碎片化的特点在于多、快、种类多。以碎片化信息作例,我们在用手机接受信息之时,来源于内容常是鱼龙混杂,很大一部分不知其所谓,读来意味不明,落得一头雾水;更有甚者混淆视听,信息真伪难辨,前一刻的事实竟变成了这一刻的幌子——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再者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事例,人们关注的焦点无非就是娱乐明星们的八卦资讯,“金童玉女终成眷属”、“结婚生子家庭美满幸福”之类的标题竟可以久居榜上,“三日不绝”;而在伟人的逝世或是举世瞩目成就的纪念日的话题中,关注度仅可谓“门可罗雀”。碎片化的信息顺应大势之所趋,却并不是志士之所好,碎片化的信息易于引发过度娱乐,以致主次颠倒,沉溺于浮华喧嚣之中而不自知。
对于碎片化的社交也是相似的道理,一条条弹窗消息似乎是有着难以估量的吸引力,令人不自觉地去回复一两句——一次碎片化的社交就这样完成了,时间极短;而这看似只有刹那光景的碎片化时间在循环往复的社交中积累作了庞大的时段——穿插在每个瞬间;因此,碎片化的社交,易使得效率低而难以自觉,神分散却难以自持。
造成如此缺憾的根本缘由在于碎片化与传统的差异性。碎片化的事物往往有片面性,无法将事物的方方面面完整地作文展现于眼前,就像是一幅拼图的其中一片,我们无法根据这一小片的信息推断出整体的面貌,并且碎片化的传播速度极快,可以使我们在分秒之间洞悉事件的发生,但与此同时,偏差也会由此产生;而以传统方式描述的事物,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可考性,前因后果较为完整,准确性更高。
转念一想,碎片化的生活虽有缺憾,但对于它的优势,也可圈可点。
碎片化生活有闪光之点。
同样是针对碎片化的特点:多、快、种类多;再以碎片化信息为例,善于利用的人会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时政、伟人生平,择其善者而“读”之以拓宽自我视野,而对于那些千篇一律、无关紧要的娱乐新闻多是一笑了之。
再说到碎片化社交,关键之处便是做到不滥用,以防占据时间而不得自我约束;而聪明人总是懂得这个道理,当碎片化社交作为“相距千里之友”沟通的桥梁时,“天涯若比邻”之感得以实现,即使地理位置相距千里之遥,思念与问候总是可以跨越千里之远。
碎片化生活的闪光点也可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微博全景化图片令人仿若身临其境;碎片化的购物方式使物品价廉物美;碎片化的阅读使人得以在短时间内饱读多本书籍中的精彩片段……
大家身处同样的碎片化生活环境,而碎片化的生活也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那么导致不同结果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缘由在乎于不同人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与态度。正是因为碎片化所包含的内容之丰富,我们更应该有选择性地接收,应当明了:碎片化是帮助自我以观瞬息万变,以应世事变迁之所在,主次分明。从而保留一份脱离碎片化之外的清醒,坚守自我的准则。
碎片化时代已经到来,正是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之丰富,我们更应该有选择性地接收,“去”其表面浮躁浅薄之“糟粕”,“取”其日新月异之“善”,明了碎片化之优劣,真正将碎片化生活的优点为己所用;在合宜之时化“碎”为“整”,或是令“整”为“碎”,灵活应用以彰其善。
碎片万象,谁主沉浮?
——自然是我们自己!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黄春燕 | 作者年龄 | 15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松原凯程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6班 |
性格特点 | 依赖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滑冰 | 平均成绩 | 105分 |
指导老师 | 韩万和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与世沉浮作文
花了很长时间来想现在不知是好是坏的生活,努力的找到一个词:与世沉浮!
有些事,已经忘记只是愿意想起!我总是细细的摩挲记忆的土壤,然后烘焙,再然后打上色彩鲜明的釉质,乐此不疲!有些情绪,在交错纷杂而又细碎的时光里微弱的喘息。试图让自己沉睡,可时间注视下的我总是不住的的打着哆嗦,战战兢兢。这样生命的状态让人有枯荣的破败感,于是很多东西不再滂沱,不再有山雨欲来的磅礴,不再残忍的迸裂,只是日渐空洞,不愠不火的在昏暗的咒符里打上慵懒凄迷的色调。于是我很自然的感到我们一开始那么傻,傻得可爱,而后傻得可笑,最后在那么辽阔的荒凉里不得不承认我们傻得可怜!
这样的生命决然不是一场庆典!
只是生活变得很透明!虽然我依然很稚嫩!
寒流如约而至,大雪突袭的午后,细心的看着雪花从空中滑落,留下颓败的线条。我曾幻想雪尽胡天的景象定会如远古洪荒般破败,可笑的是商院的雪景竟荒谬的雷同!黯淡的情绪开始变得丰盛,无限蔓延,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泛滥滔天。没有荣光,没有骄傲,规律的在雪地画下一个个省略号。雪作文后初晴,偶尔看的到武宿机场的飞机扬起巨大的机翼越换时间,我总诧异于它灵巧的不可思议,竟可以在时间里穿梭自由!惊愕到木然,再重重的垂下头!
我不知道是世界有些许混沌,还是我迷离的双眼看不透那么多不该有的清冷的消逝!粗糙的梦境被恬静的月色打磨的很是细致,午夜的阳光也真的很温暖。在同一轮明月下,真的会有不一样的天空。
又一次看到“乌托邦”这样的字眼,猛然间想到我曾一直信仰的香格里拉,还有对云南迪庆的无限向往。再然后心里突然又跳出很不和谐的字眼“失落的地平线”,希尔顿鲁莽的把那个圣地定义为失落的地平线,可是我们都还是愿意相信,香格里拉有着世外桃源的美好。因为不论是乌托邦也好,香格里拉也罢,那里都有一种所有人苦苦追寻的信仰!不知道该用那种物质或者修辞去解释时间,我只能感觉的到它的逝去带走了回忆的许多轮回,带走了数不清的支离破碎,带走了众多的迂回乃至倒退。而我带着残存的能力,故作坚强的迎接成长的洗礼。
一路跋涉而来,徒留了许多的懊悔和不舍,但依然相信不远的未来终究会草长莺飞,芳草天涯!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王培桓 | 作者年龄 | 17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沈阳市第11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三8班 |
性格特点 | 直爽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小说 | 平均成绩 | 106分 |
指导老师 | 爱出猫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3、“碎片”艺术作文1000字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碎片堆积充盈,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于我而言,一个大家之手的花瓶被摔成碎片连连,可却依然却充满美感,正如同碎片化的生活一样——
生活是碎片的艺术,而人需要完整地生而活。
唯物哲学告诉我们部分隶属于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在我看来,碎片只是完整对象的一个简洁缩影,在快节奏的今天时代,我们不需要冗余无谓的东西来挤压我们的心灵仓库。而这些碎片在大大缩小我们的空间占地之外,还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时间成本,这使得我们一天似乎多出一个小时来做更有意义的大事。
另外,碎片的采集与收集也是一门大学问。人的生活是各种各样有趣有意义内容的整合,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总会为你提供感兴趣,有话题的内容,而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就是内容整合的过程。无字不成句,无句不成章。当各种碎片以生活的名义绘制成一幅各种元素的浮雕,生活的美感应运而生。
这时候,我们便要思考一个问题,在碎片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作为有意识头脑的人来是否能够辨清碎片内容的好坏。随着作文网络和自媒体的发达运营,网络成为我们最好的传媒体,人人都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于时政的碎片话题,这就导致我们一旦接受内容不全面,我们的理解将走向反方向或与事实真相背离。这时这便思考了我们人类对于事实真相的深入探索与自我思维思考。碎片就像是一个又一个内容芯片,抑或病毒。在它们入侵的过程中,我们建起对抗的战斗场,在一场场好坏真伪对错的角逐中,我们终将形成自我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的人格。
其实,到底是碎片化人生,还是人为之碎片,就会是当下最大的讨论题。花瓶本是完美无缺怎会摔成碎片?这自然是有发展前进的规律在。我认为生活就是一个将内容打破,重理,整合,再反哺于生活,人生思想的一个过程。
有人说,碎片内容再怎样好,却依然只是居于浅层地位。始终逃离不了肤浅的名号。而我却想说,碎片只是载体,人永远是一个高度的接收者,总有人会因一个碎片而创造力大起,深度思考创造财富,同时必定会有人沉沦丧意。这不能怪这碎片,一切都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生活是碎片的艺术,人为之碎片,人完整地生而活。在碎片中找到一切可能性,人生路上便多了一片光明。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有发 | 作者年龄 | 12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柳州三十九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不善言谈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养鱼 | 平均成绩 | 107分 |
指导老师 | 湛亮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4、书香的碎片作文1000字
当时间不再是一段完整的片段,大段空白如初春残冰一般消融时;当阅读不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昏暗中的荧屏渲染孤寂时;当满足只是建立在时间偶尔暂停、荧屏偶尔暗淡的基础上时,你与时间之间与阅读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重视程度是不是在日益下降,或者说,是在正式归零。
追溯回记忆的彼岸,遥想小时的纯粹生活竟成了你我默默追寻的东西——是啊,小时候的快乐就只是一起在池塘边的树荫下捧着书本分享着阅读的乐趣,在快乐上建立起友情。那时候,我们的时间是多么简单啊,大块大块地缠绕着,编制出一块完美的梦。
但是现在不同了——
乘上地铁,蓦然间挤进拥挤的人潮,一种压抑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明明是这么喧嚣的城市,为何却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孤寂。观察在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无一不是在低着头呆呆地注视着眼前一块闪烁着的屏幕。他们是在利用碎片时间看“书”吧?可为何我却感受不到那一缕缕“书香”的味道?
第一次,走在熟悉道路上的我竟有了一种迷失的感觉……
我记得,小时候,不论在什么地方,看书的人一直都是很多的,他们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于读书,对他们而言,时间是怎么也用不完的。妈妈也总对我说,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要带着一本书,要利用点滴碎片时间来阅读。那时的我,自从听妈妈说过之后就一直带着书去任何地方。在作文候车室里,在公交车上,甚至是在等电梯的时候,我都会把书拿出来看,在阅读中,我收获了快乐和满满的书香。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身边的人们好像都不在看“书”了。在被分裂的时间里,他们诚然是在很好地利用着时间做正确的事。可是,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已经少了很多阅读的气息了,反倒是我,在他们间竟显得有些突兀。他们手肘低垂,手里拿着手机,一脸痴迷地看着,在上班路上看,在下班路上也看。他们在到底看什么?
他们看的,的确是一些编排成章的文字,只不过,这些文字已经没有它们原本的味道了。
哪怕是在电子阅读,手机的荧屏总是给人一种与书籍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正在用时间的碎片划破书卷的清香。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科技正在把一切事物碎片化,对于整个时代的经济而言,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这种科技也正在让使用它的每个人陷入一种无声的世界,让所有在碎片化时代中还在阅读的人品味不到书卷本身的的味道。有些时候,我们接受了碎片化,却也失去了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
所以,我想,有些时候,我们也应该走出碎片化的生活,去拾起那些过往的碎片,用心把他们再一个个拼凑起来,回顾那些已经被我们所放弃的过去,让一些我们现在很少能品尝到的味道,再次回归我们的心田。
让那些书香的碎片,也回到它原本的味道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周钧 | 作者年龄 | 13岁零2个月 |
---|---|---|---|
在读学校 | 江中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2班 |
性格特点 | 慷慨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十字绣 | 平均成绩 | 100分 |
指导老师 | 杨果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5、用碎片填满作文1000字
从甲骨竹简绢帛到纸张乃至屏幕,人们选择了更为轻便的阅读载体;从十八九世纪的长篇到尔后的中短篇乃至如今的一百四十字的微博,人们选择了更为简约的阅读篇幅,“碎片化阅读”,的确是一个潮流。
在纸张的问世之前,“汗牛充栋”用以形容家中藏书之丰富的确令人骄傲;而与之相对的,简牍的庞杂和绢帛的昂贵也拉大了普通人家与书籍之间的距离,因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伴随着纸张的出现得,是汉代教育的繁荣。与此类似,各种便捷的阅读终端的出现,为文字的热爱者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阅读渠道。我们不会再担心买一份报纸在拥挤的车厢中伸展不开,不会再烦恼旅途中一本厚重的小说太累赘,不会再无奈各类杂志到底应该放在书架的那一架。将浩繁卷帙收到一方屏幕上,将大千万象网罗到掌中,将阅读的快乐随身携带,碎片化阅读,你值得拥有。
也许你向往着勃朗特家族的女儿们,有着慵懒的下午四点钟,甜品与红茶,膝上摊开了一本书,细细阅读,也许你想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去咀嚼一本书。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非文字工作从事者,生活中充斥着琐碎的事情,生活节奏极快。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对文字的渴望,似乎只能在零碎的时间里得以慰藉。碎片化阅读,是我作文们再紧张的生活状态下、分秒之间,对文字向往的一种延伸与扩张。而一些端居象牙塔远离现实生活的人,要求人们抽出整块时间端坐桌前毕恭毕敬,未免过于苛责。是在等人的片刻,车厢的人潮、休憩的安宁之中,碎片化阅读充实舒缓了我们的头脑。
从另一个方面看,碎片化结构的文字,真的那么破碎零乱吗?从《论语》之中我们勾勒出那两千年前思想家沉思的面容,《理想国》为我们描绘了先哲头脑中奇妙的国度,而我们自身所接触的唐宋八大家的名著散文,又有哪篇是洋洋洒洒冗长繁复的呢?诚然,托尔斯泰令人高山仰止,巴尔扎克的法国社会百科全书包罗万象,但是请你想一想,你知道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编》,可你是否触摸过它的书脊?你知道普鲁特斯的《追忆似水流年》尽数流年,可你是否动心买下它?你知道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堪称意识流中流砥柱,但你可曾有半点信心去读完全本,你为那洋洋大观所震撼,却也因为那厚重与沉重而却步。碎片化阅读,让文字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它让文字变得平易近人,它卸下了文字繁复的武装,它让每个人,更亲近文字。
所以,当你下次坐在车厢中,百无聊赖地盯着站牌时,不妨拿出手机,去尝试下碎片化阅读,去体会下阅读的乐趣。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郝运 | 作者年龄 | 18岁零2个月 |
---|---|---|---|
在读学校 | 新疆华山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三3班 |
性格特点 | 迟缓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乒乓球 | 平均成绩 | 110分 |
指导老师 | 马泮艳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