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作者:严蕊
原文: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翻译:
说是梨花,但不是
说是杏花,也不是
颜色红白相间,
此花的风韵别具一格,超凡脱俗!
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
(这就是《桃花源记》武陵源的桃花阿!)
赏析: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着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着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着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2、扩写如梦令
扩写如梦令(一)
那是一个神清气爽的黄昏,夕阳西下,我在西亭游览观光,周围的小池里到处是荷花,我看看这朵,又看看那朵,迷人而又醉人,数不胜数的荷花都各有特色,就是碧绿色的荷叶,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也十分的引人注目,置身于西亭的小池,我仿佛置身于荷花海,我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正在微风中与周围其他的荷花荷叶一起翩翩起舞呢!
我观赏着荷花,畅游着西亭,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夕阳的光辉撒到池面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也准备划船回家了,于是,我往东边看看,又往西边看看,可是夜色茫茫,而且我对这里又极不熟悉,所以甚至都有些不知所措了,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湖面,夜色也渐渐浓了起来,我划着船四处游晃着,这是怎么回事?
我调转了方向,用力地向前划着,可是,还是又绕了一个大圈子,没办法,我又改变了方向,但这一次,我却划入了藕花的深处。这下,我可着急起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朝前方划起桨来。就在我慌乱紧张的时候,突然,眼前黑乎乎的一片,原来是沙洲中的一些鸥鹭,它们虽然早已栖息,但是听到我们发出的巨大声音,这一群鸥鹭都受了惊吓似的,扑腾腾地飞了起来。
在茫茫的夜色里,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它们翱翔盘旋,有的还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询问我们的去处,又好像在猜测我们的目的。
扩写如梦令(二)
我常常想起,那一次日暮时分在溪亭里饮宴。
那一次,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在溪亭里聊天,我们聊得甚欢,于是便拿了一壶美酒。我们一边开怀畅饮,一边开心地聊着。不知不觉,时光飞逝,红彤彤的太阳渐渐沉了下去,几只鸟儿飞向了大树,准备度夜。我们已是醉意笼罩,朋友都说我脸红得像抹了霞似的,大家开心地嬉笑着。因为喝得太多,以至于回家的路都分不清在哪里了。直到尽了兴致,夜幕降临,我们才调转船头准备回家。
船伴着迷人的夜色,在水中缓行着,可是,走着走着却发现搞错了方向,船儿竟闯入了藕塘深处。这是一片茂盛的藕塘,圆圆长长的叶儿一片挨着一片,在微风中轻摇着,藕花也乘着夜色,伴着萤火虫儿悄然开放,风儿传送着一股清香,伴着我前行,这并不使我感到惊慌,而使醉意未尽的我感到惬意。月牙儿倒映在塘中,鱼儿轻轻在塘中游动,藕荷、藕叶在风中轻摇。呵!好一派荷塘月色的景象!我沉醉其中。
醉意渐去,见身处于这茫茫花与叶的海洋中,我们不禁慌乱无主,怎样穿过这“迷海”,我用木浆轻轻拍着塘面。夜,只有虫鸣和哗哗水声,涟漪在舟边扩散。瞬间,十几只白鹭被惊飞,白羽映银月,伴着翅膀扇动的声音,飞向远处。月牙儿给这静寂中的藕塘织上银色的花边,萤火虫舞,花儿摇,清香飘。
扩写如梦令(三)
常常回想起在溪边的亭子里游玩时的那些美好时光,我和一些好朋友在一起喝着酒,赏着美景吟诗作对,再请些歌女在一边载歌载舞,那真是其乐无穷。
时光飞快地逝去,渐渐地,夕阳慢慢地西沉,它洒下最后一抹余晖,给溪亭镀上了一层金红色,()周围一片艳红,连湖面也被夕阳映得泛起了红光,好似一个天真烂漫羞红了脸的孩童,再加上一丛一簇的荷花,分外的柔美!
玩了一天的游人都渐渐归去,只有李清照和朋友们还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迟迟不肯离去,直到天渐渐晚了,她们才记起要回家了。
刚畅饮过美酒,酒意未消,她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眼前这迷人的美景,于是驾着小舟回航,湖面上娇艳的荷花亭亭玉立,完全开放了,争相斗艳。微风拂面,推动着清照的小船儿,她用力荡起双桨,向前划去,一不小心误闯进了荷花密集之处,同伴们高声道:“错了,错了,应该往这边划。”声音把正在栖息的欧鹭吓得飞走了。李清照转舵往另一边划去,桨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浪花又惊走了三只欧鹭,一阵“扑棱棱”的响起,李清照不禁哑然失笑,对朋友说道:“看你干得好事,哈哈。”朋友出跟着笑了,她们唱着歌,在这欢声笑语中回航,轻快地划着船,赏着美景回家了。
3、如梦令改写
如梦令改写(一)
夕阳西斜,那太阳仍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好似一只大红灯笼挂在西边的天上,连周围原本洁白的云朵,也被它的光焰所点燃了。
在夕阳柔光的照耀下,小溪变得波光粼粼,好像千万条银鱼在跳动;小溪旁的亭子,把朱红的倒影镶入小溪,颇有画意。
“哈哈哈!”“呵呵!”是谁在笑啊?原来是前来郊游的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正在亭子里饮酒聊天呢!
这时,李清照已经倚酒三分醉,靠在亭柱上,说:“看,这天色已晚,我们不如驶只小舟,到那溪里去玩一玩,赏一赏水上风光,你们看,如何?”“好啊!”“不错,不错。”
李清照刚说完,便又举起酒杯,喝光了酒,此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朋友很快借来了一只船,让李清照来驾船。
小船驶过之处泛起涟漪,河里的荷叶绿得要滴出绿汁来,远望一片碧绿。那荷叶也正值观赏时节,有的还是个花骨朵儿,饱涨得像要裂开似的;有的张开两三片花瓣儿,透出一点花蕊儿;还有的全部绽放了,向人们展示着黄金雕琢似的花蕊和像擦抹过胭脂的花瓣儿。这些荷花粉似云霞,甚至把太阳和天空都染成粉红色的了。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李清照被酒所醉,被景所醉,却一不小心驶进了荷花丛中,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走了。朋友们也着急了,让李清照用力地划船,却没注意到正在觅食的沙鸥和白鹭。一个浪打下来,先是几只反应快的立刻腾飞了起来,过了一眨眼时间满塘的白色水鸟都扑腾着翅膀,叫着、唤着飞向天空,如同千百个洁白的小天使一样,返回属于他们的世界。
如梦令改写(二)
我坐在溪亭里观赏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只觉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荷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荷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莲蓬却依然挺立在荷叶中,莲蓬上嵌满了绿宝石似的碧绿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望上去,一株荷花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夏日荷花图》。
看着这美妙绝伦的景象,我深深陶醉其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株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坐在溪亭里一边观赏着这只有天上人间才有的美景,一边品尝着千年陈酿。没想到我如此不胜酒力,才喝了几杯,就酩酊大醉了,坐也坐不稳,只觉得自己的身子飘飘悠悠,仿佛自己来到了人间仙境。我又觉得自己真是快活似神仙呀!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渐渐暗淡了下来,直到自己的兴致被时间的流逝给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想起自己该回家了。我摇摇摆摆的走上小舟。可这时,我还有些醉意,早就把回家的路线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只好凭着自己朦胧的记忆前进。可是自己摇橹的手不听指挥,你让它往北摇,可是它偏偏和你作对,把橹往南摇;你让它把橹往南摇,可它却往北摇。行的船跌跌撞撞,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一样。没想到,我竟然把小舟给摇到了藕花的深处。
此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顿时酒也醒了,看到自己身处在藕花的深处,四周都被荷花给笼罩着。我顿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我拼命的摇着船橹,可这荷花比我人还要高,怎么划也无济于事。可我摇橹的声音却惊动了荷叶丛中一群水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直上云霄。
我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瘫在了船舱里,在这种无人之境的环境中我该如何是好呀!最终,我只得在船舱中度过了这漫长的一夜。
那一夜以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
如梦令改写(三)
常常回忆起那一次日暮时分在溪边的亭子里的事情。
我们坐在临溪的亭子里,台子上摆着纸和酒。我和朋友们在杯中斟上香甜的美酒,饮酒作赋。我望着亭子外,已是“为霞尚满天”。西天成了一匹绚丽的锦缎,这是匹上好的料子,无需绣饰,却绽出繁花。
我突然有了灵感,随手题下一首小词。“好词!好词!”朋友们拍手叫道,那银铃莺啼般的笑声仿佛在水面荡开了。
夕阳的余晖照在我们的面上,再加了刚喝了酒,每个人脸上都现出了一层红晕。我们解开小舟,在池上轻渡。却在不经意间入了一片莲花中,那朵朵粉莲也似乎醉了,或是依着私语,或是互相玩耍,也有的轻倚绿荷叶,似是酒醉的贵妃浅浅入眠。那水中的草在风中凌乱了,却如女子不经意解下的青丝。
光顾着欣赏,却不知早已迷路。我们划动船桨,小舟胡乱地在莲花丛中行进,在水面的浮萍上划出一道道浅痕。也许是这声音太大了,惊动了在浅滩中休憩的白鹭。它们朴棱棱地飞起来,同伴们不禁“呀”地叫出声来,却见是一只只白鹭,又嘻嘻地笑开了。
4、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作者:严蕊
原文: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注释:
1、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2、前缘:前世的因缘。
3、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翻译:
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
之所以沦落风尘,
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
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
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比喻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
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
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
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
我若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
如果有朝一日,
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
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
那就不必问我的归宿了。
赏析:
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无奈。“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首句开门见山,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对她们的看法。作者因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淫荡的风尘女子了。因此,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次句却出语和缓,用不定之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作者既不认为自己贪恋风尘,又不可能认识使自己沉沦的真正根源,无可奈何,之后只好归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似”字似字乍看若不经意若不经意,实耐寻味。它不自觉地反映出作者对“前缘”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的复杂感情。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两句借自然现象喻自身命运,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比喻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这是妓女命运的真实写照。其中既有深沉的自伤,也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但话说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于“赖”字中隐隐传出。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下阕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营妓队伍中放出;住,指仍留乐营为妓。离开风尘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却迂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意思是说,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言外之意是,既“终须去”,何不早日脱离苦海呢?
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假如重新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足此意,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将自己不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
歇拍单承“去”字集中表了他渴望自由的心情:“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山花插满头,是到山野农村过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借代性表述。两句是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那就不必问她的归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妇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向往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归宿,别的什么都不再考虑了。两句回应篇首“不是爱风尘”清楚地,表明了对俭朴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语留有余地。“若得”云云,就是承上“总赖东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由于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