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从众,才会出众
不从众,才会出众
文/柯玉升
葡萄籽成了无人要的垃圾。
葡萄籽外壳坚硬,牲畜不吃,沤粪不烂。甚至有厂家专门给种植户签订协议,只收葡萄,葡萄籽归种植户拉走。处理掉这些堆积如山的葡萄籽,厂家一年不知要“垫”进多少费用。
在北京发展的郑州女孩张丽雯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葡萄籽不是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既然是宝贝,那些堆积如山的葡萄籽,张丽雯都全要了。消息传出后,北京市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厂老板乐滋滋地找上门来,只要张丽雯收下一文不值的葡萄籽,都答应长期免费供应。
男朋友一时惊呆了!他万般阻挠,并骂张丽雯:“这是傻子才肯作出的决定。人家都弃之不要的废物,你却这样看好!”
“不从众,才会出众!越是别人不看好的葡萄籽,就越有商机。”张丽雯看着一脸焦急的男友,不忘幽默地开了一句玩笑:“这是商机!暂时保密!”
2009年8月,张丽雯说服男友,并一起筹资300万元从法国采购回来一套压榨设备,建起了“葡萄籽榨油厂”.
葡萄籽能榨油?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张丽雯所说的“宝贝”,原来是把葡萄籽加工成葡萄籽油。
原来拿到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的张丽雯,很快和在法国留学的同学取得了联系。在世界着名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地区打过工的同学告诉她:葡萄籽能榨油!听到这个爆炸性消息,张丽雯高兴得一夜未合眼。同学还告诉她,葡萄籽油内含有4%左右的花青素,花青素具有很好的美容养颜的作用。亚油酸含量在70%左右,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a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葡萄籽油甚至比花生油的价值还高,在国外广为销售。
2010年初,葡萄籽油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由于产品不愁销路,原料又不花钱,这一年张丽雯就赚了500多万元。
一下子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张丽雯,又遇到了新的麻烦——机器剥离出来的葡萄籽外皮渐渐地堆成了一座小山。相信葡萄籽不是垃圾的张丽雯,更不相信葡萄籽外皮成不了宝贝。男友又急了:别瞎折腾,葡萄籽外皮又榨不出什么油,把它当垃圾扔了吧!
谁说葡萄籽外皮是垃圾,它同样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不从众的张丽雯,又一次搬出了自己不一般的看法。这次,熟悉张丽雯的人,都等着看她的笑话:相信,张丽雯从葡萄籽外皮上再也折腾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来了!
用葡萄籽外皮和杏仁壳混合,经过高温炭化、活化后加工成活性炭,每吨活性炭市场价1.5万元。这是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替张丽雯支的招。一堆无人问津的葡萄籽外皮垃圾成了每吨1.5万元的活性炭!每一个人听了,都难以置信。张丽雯没有就此止步,她还要在活性炭上做文章。活性炭具有韧性强、不易变形的特点,将它压制成炭板后进行艺术加工,可成为市场上一个独特的卖点,每年仅炭雕艺术品一项就能卖到上百万元。
从葡萄籽到葡萄籽油,从葡萄籽外皮到活性炭以及炭雕艺术品的开发,葡萄籽的“油”可谓被张丽雯彻底“榨”干了。到2012年6月,短短的3年时间内,张丽雯从废弃的葡萄籽中挖掘出了2000多万元的惊人财富。有人问:一粒咬之不烂,吞之无味,弃之不惜的葡萄籽,你是如何看好它的开发前景的?张丽雯说:“不从众,才会出众!当所有的人把葡萄籽看成是垃圾时,我却说它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所以张丽雯成功了!(励志故事)
2、让孩子的记忆更出众
让孩子的记忆更出众
文/张媛
许多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记性不好,学过的东西记不住,或者平时也看到他们很用功地背单词背课文,可是一到考试就忘了。许多人认为,记忆力是天生的,是父母给的。其实,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的。记忆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擅长看(视觉型),有的人擅长听(听觉型),而有的人擅长用嘴和手(运动型)等等;比较常见的是混合型的记忆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最佳。
有位实验者曾经用这三种方法让三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记住10张画的内容。对第一组孩子,他只告诉他们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看画。对第二组孩子正好相反。只给他们看画,可是不再给他们讲每张画画了些什么。对第三组孩子是又让听又让看,实验者不但给他们讲解画的内容,而且同时给他们看那些画。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分别问这三组孩子记住了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60%;第二组稍多,记住了70%;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86%!这说明只听不看的孩子记得最少,只看不听的孩子记得稍多一点,又听又看的孩子记得最多。这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因此,如果帮助孩子把所有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
一、明确近期记忆目标
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诱惑着人,引导着人,使人步入更高的境界。同样,家长必须使孩子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目标的,这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确立记忆的近期目标呢?关键是要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达到了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信心,改进记忆效能,提高记忆速度。当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苦心积虑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而对长远目标的靠近,无疑会更强有力地刺激记忆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有的同学喜欢给自己定下宏伟目标,一个月背完一本初中英语词汇书,往往都是前三天能每天背100个单词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如果把长远目标分解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如每天学习10个单词,他就会感到这就简单多了,而且感到容易坚持,自信心便会随之增长,而自信心同时又鼓舞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二、精选记忆法
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怎么个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
大部分学生都问过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有的老师会说只有一个字“背”!在上一种方法中我们还提到了背单词,因为背单词是学英语的必经之路。那么是不是所有我们手头有的英文材料都背下来才好呢?当然不是!我们要有选择的去背实用的单词、实用的句子以及实用的文章。(励志文章 )比如一些经典的名人名言、电影电视中最精彩最地道句子都是学习的好材料。实用的句型更是重要,掌握了句型,不但可以掌握其中的词汇,而且可以掌握更多句子。
三、联想法记忆
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在外语单词里,有发音相似的,有意义相似的,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来帮助记忆。比如,在学到both这个词时,我们知道是“两者都”的意思,这时可以联想到“两者都不”是哪个词呢?对了,是neither。那么还有一个词either和neither又有什么区别呢?either…or和neither…nor不同又在哪里呢?
上述几中英语记忆的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达到满意的记忆效果,关键还得落在实处。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记忆方法,不同的记忆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记忆效果。所以,每个学生,每个希望学好英语的中学生,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坚持运用到英语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循序渐进,学以致用,天长日久,定有收获。
俗话说:说是一回事,而做是另一回事。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3、《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读后感
《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读后感
文/茶可载道
上个月陪小侄子逛书店,看到书店很醒目的地方排放着一本书《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看着书名,就闻到了浓浓的鸡汤味,随后就买回来准备好好拜读。
stand out or get out,内容如书名,每读完一个小故事,都感触颇深,特别是书的本书的前半部分,每个小标题,每个例子都可以往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映射(说明我还年轻,并且乐于奋斗,并且有相同的目标_^_)。
当读到本书的后三章,《好朋友是麻烦出来的》,《没有杂质的爱情》,《海的那边,你在何方》,不知是读了太多,精神已经麻木了,还是书中的故事的原因,不再有仔细品味的冲动,而是快读。个人感觉,后三章的标题太大,而每个标题的内容又太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庸余。
但纵观全书,写的还是挺不错,问中的一些话还是很富有哲理。
1. 在北上广这种繁华都市,搞费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2. 舒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
3. 人要有一颗愿意挑战的心,有一个喜欢探索的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尝试见一些没有见过的人,试着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4. 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的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
5. 宁可忙死,也不想闲死,只有一次青春,不拼了命,也就不能尽了兴。
6. 真正的知识,是需要长时间地深度总结,撰写,思考才能拥有。
7. 一个人会做减法,会删除无效的信息,一定是一个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
8. 对一个能赚一个亿的人来说,时间比钱更重要。
9. 和惧怕明天相同的另一个死敌就是后悔。真正有用的思维模式,应该是不后悔,既然事情发生了,既然无法挽回了,就应该去想想看接下来怎么逆转。
10. 你投资在爱情上,换来的是美满的婚姻;你投资在事业上,换来的是工作上的成就;你投资在焦虑上,换来的是无尽的恐慌;你投资在后悔上,换来的是持久的自卑。生命就是这样,因果关系明确,时间链条简单。每一分钟,都能在成长路上,扮演最好的自己。
11. 人不应该怕寂寞,而应该怕浪费了寂寞的时光。
12. 想旅行的时候,说走就走,想安心的时候,朝九晚五。
13. 上帝关了我一扇门,却给我开了一扇窗,打开那扇窗,外面的世界更大。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绝望,只是缺少在绝望时发现希望的眼睛,那双眼睛,能带你看到更广泛的世界。
14. 人越往上走,越没有参照物;越往高走,越只能一个人;越高,越容易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越亮,越容易蒙蔽双眼。
15. 其实很多人都在忙碌地上班,朝九晚五,精疲力尽。但下班后的时间是自己的,这些时间,只要学会积累,合理支配,一定能够打造一技之长,打造出自己专属的兴趣,坚持下来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16. 一个人下班的时间,决定了他的高度;一个人如何使用空闲时间,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4、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文/李尚龙
01
大学时期我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在进入赛场后,评委走来说:今年的赛制变了。
在此之前,比赛的逻辑很简单,你演讲结束,评委和嘉宾开始打分,按照分数高低去评判,每个人都在出分之前,不知道自己的名次。
可是那次,比赛规则全部变了。
评委的面前,只有两盏灯,一盏叫做通过,另一盏叫做离开。
没有中间选项,没有待定,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那次比赛之后,我仔细观察了许多电视节目,几乎都变成了这个模样,要么入选,要么淘汰。
观众看的简单,评委选的艰难,虽然形式各异,但是总体的趋势都变成了一个样子:yes or no,i want you或者i don’t want you。
我曾经问过一个电视人,为什么这么残忍,搞个待定让人舒服一点不行吗?非要这么残忍,直接就yes no了,搞得人那么下不了台?
他给我说了一句话,我永生难忘:难道生活不就是这样残酷吗?
02
这个世界其实真的很残酷,人就是这样,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没有中间选项。
而在中国总是多一些中庸的片段,让人能舒服一些,可是这些中庸的片段增加了我们生活的温和,同时也增加了复杂性,但揭开这些中庸背后的逻辑,背后从来都是残忍。
我的一个朋友来北京找工作时投了几家简历,他最喜欢的是一家做风投的公司,那次面试结束后,他听到对方说:你回家等消息吧。
他回到家,焦急的等待着,直到其他几家公司都给他发来了offer,希望他尽快入职,他依旧没有等到那家公司的邮件,他发邮件给那家公司,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回复,直到他在放弃发来offer那家公司前,他通过那个公司内部的朋友得知自己早就落选了。
他很生气的抱怨:为什么不给我发个邮件明确的告诉我被拒绝了?明确告诉我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拖着我?害我差点把别的公司拒了。
我想,这是大多数公司的逻辑,没有消息就是被拒绝了,可是,难道发一条拒绝的消息这么困难吗?难道说一句不好意思你出局了这么艰难吗?后来我发现,确实很艰难,在这个社会上,拒绝意味着敌意,敌意代表着树敌,所以,才在找工作这个领域上,除了出众和出局外,多了第三个选择:待定。
待定的逻辑,其实基本就是没戏了。这项选项本身不存在,但是因为怕得罪人,所以才给了被人这样的一线希望。
但这项希望背后,将有可能是更大的失望。
同样的逻辑还在恋爱中,这些年,我见过许多条件不错的男生女生都有备胎,备胎逻辑让我一直十分不解,对于一个被追求的男生或者女生,难道不应该时喜欢就答应,不喜欢就应该直接拒绝吗?
不是。
我们还有第三个逻辑,就是待定,我见过一个女生跟男生说:我不讨厌你,但你愿意等我玩儿够了再回来,我们就在一起。
天啊,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逻辑吗?
更诡异的是,那个男的还同意了,不仅同意了,还屁颠屁颠的接了盘,两个人结了婚。
我所得知的是,后来男人在结了婚之后的几个月就提出了离婚,理由是他也没玩儿够。
我所理解的爱情应该是简单的,要是喜欢,就奋勇直追,要是不喜欢,就别吊着别人,尽快拒绝。中间选项害人,让人上不去下不来,你明明可以改变情感导向去喜欢另一个姑娘,可是你一想,我的女神还给着我机会呢,我要好好表现,老实的等,当好备胎,不就能在一起了吗。
等着等着,等到了女神结婚的消息。
所以,真实的世界里,没有折中选项,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折中的选项,让世界变得复杂,甚至让人迷茫,你可以表达这种的思想,但你千万不要相信,你总要站一边,要不然就更迷茫。
就比如我曾经问一个朋友,你想吃什么,朋友说,随便。我说,那你想去吃肯德基吗,他说,肯德基有什么好吃的?我又问,那麦当劳可以吗?他说麦当劳有什么好吃的,我继续问,那你想吃什么,他说随便。
那么,这就不是随便。
你有想法,就要表达出来,就好比别人问我,李老师,您有什么忌口吗?我一定会说,不好意思,我不能吃辣。
我一定不会说,随便。
03
你可能说我极端,说我们就是在这个极端的世界里变坏的,所以,中庸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的确,看起来应该是这样,可是,我们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思维下变得迷茫的,变得里外不是人的。
比如我们晚上要加班,女朋友又闹着要一起吃饭,你到底应该选择什么?
中庸的逻辑就是你加班到十点,然后陪女朋友吃夜宵。
你以为两个人都不得罪,其实老板怪罪你,为什么其他人加班到十一点,你提前了一个小时走,女朋友抱怨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陪我。
其实我们真的可以跟女朋友说,不好意思,今天加班,明天我一定陪你;也可以跟老板说,我女朋友今天生日,她对我更重要一些,你随便扣钱吧。
看似得罪了一方,其实自己减少了很多痛苦,你完全可以协调的更好,注意,我没有否认中庸,只是当世界本身就极端时,你选择走中间的方向,路却是走的难了很多。
有时候,减少几个选项真的能帮助你很多忙,人就是一个不停纠结、不停选择的动物,年龄越大,越应该在生命中做减法:减少一些不走心的朋友,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信息,减少一点让自己不开心的生活方式。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你要学会去做选择,选择,能让你减少很多麻烦。
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条路,应该怎么选择。
许多人都在两条路上徘徊着,或者自己开辟了一条中间的路,走的累,走的慢,还走的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一条,勇敢的走,忘掉另一条呢?
要知道,最坏的选择就是不选择。
有人会问,如果两条路,非要选择一条,不让我走中间,走错了怎么办?
其实这就是人生,选择了就拼命往前,放弃了就不要后悔,何况,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有些路就算没有理想的结局,这条路周围的风景,也是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
所以在做这件事情之前,你必须暗示自己: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这样义无反顾的前行,才会有更好的收获。
04
再举一个例子。
曾经有许多学生问过我应该考研还是应该工作,而且他们问我的时间,往往是在10月份,要知道,12月份就要开始考研。
他们放弃不了不上不下的工作,也放弃不了已经迷糊复习两个月的考研,时间又很紧迫,于是,他们选择折中的方式: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白天工作疲惫不堪,晚上看书三心二意,到头来,被领导辞退,考研还失败。
许多人的思维就是这样,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又什么也不肯放弃,寻找着中间选项,然后唯唯诺诺的前行,这样的结果就是患得患失、不尽全力。
可是,你是否发现,当你最后几个月背水一战的决心考研,或者咬紧牙关放努力工作时,胜率自然就大了很多,当然你可以说,要是我这么做都失败了怎么办?
但至少你尽了全力,不后悔了,总结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擦亮武器,迎接下一次战斗。
另外,你这么年轻,为什么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大不了大器晚成。
所以,其实这就是年轻时最好的选择: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选择了就坚持,放弃了就别后悔,选择一条喜欢的路,义无反顾的走,哪怕遍体鳞伤,鼻青脸肿。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生活没有中间选项,没有捷径,就算有,也是你走到终点时,回头隐约看到的那条小路。
可是,无论路多么绕,路边的风景,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最美的经历。(微信公众号/龙影部落,id/lslmoviego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