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扩写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1、青玉案元夕扩写

青玉案元夕扩写(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东风仿佛使几千棵树的花朵在一夜间盛开,又如将空中的烟花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风萧和玉壶流光飞舞,整个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空中翻腾。女子的头上戴着亮丽的饰物,装扮地晶莹多彩,在人群中走动。她们微笑,她们低语,美丽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只留下暗暗的香气。我寻找"她"千百次,都没有见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惊喜地发现她正站立在灯光微弱的地方。

青玉案元夕扩写(二)

是一年元夕,这么多年了,再也没进入过官场,在江西生活倒也平静,却总是寻不见她。

阵阵东风迎面扑来,这东风,还未来得及催开百花,倒是先吹放了元夕节大街上挂着的花灯,多的像千树开花一般,炫彩迷人。不但如此,仿佛还吹落了夜空中的繁星——从街上放起的烟火直冲上云霄,又从深邃的夜空中落下,如雨的彩星,像一阵阵流星雨。

街上人流涌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大街上来来往往,时不时闻到弥漫在整个街上的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悦耳动听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听之如凤萧声穿梭在大街小巷,更如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再加上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像连玉龙都来为这天庆祝来了,好不繁华热闹,确实是令人目不暇接。

这么多年在寻找,却一直没有觅到。这么繁华热闹的街市,处处莺歌燕舞,我却没有感到一丝的愉悦。街上的这些女子,一个个都是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和雪柳,这些盛妆的女子们在街上游荡,玩乐,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每一个从我眼前走过的,却只留下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么多美丽的人,却都不是我意中关切之人,一个个都是轻浮的女子,没有经历过政治上失意,一个个与世俗同流合污,就是想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与我相同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人——都去总是踪影皆无。

这希望又一次将要落空了么?再这样向前走,也不会寻到佳人的吧。刚转身,猛然间,双眼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站着一位女子,轻尘脱俗,那寂寞的身影,与我是多么的相像!是她!即使是在这等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在这种会被世人冷落的地方,也是这么的突出,这么引人注目!她也还没有归去,还没有离开这喧闹的街市,好像在等待着什么——难道是与我一样,寻觅着脱俗之人?

这一瞬间,正是我自己内在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恩铭篆,是永世难忘的记忆!正是这一瞬间,使我感悟,这街上的灯,天上的月,空中的烟火,弥漫的笙笛声以及这社舞所交织成的元夕的欢腾,那一群群惹人眼花缭乱的美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这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今日无此人在,那这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天意!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着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3、贺铸:青玉案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注释:

1、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2、横塘:古堤,在苏州西南。

3、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4、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5、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蘅即杜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6、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7、彩笔:比喻词藻富丽的文笔。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8、冉冉:流动的样子。

9、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期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赏析:

你轻柔的脚步没有走过这江南的横塘,

我只有在你身后默默地目送你纤秀的行踪。

不知谁能有幸,与你共度着花样的年华?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隐秘世界。

天上飞云在空中淡淡的拂过,

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已去,满眼空芜,

我用华美的文笔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时节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这无端无谓的忧愁能有几多?

就像一片原野上隐现在风烟雾气中的青草。

就像满城中随风飘飞的柳絮。

就像梅子黄了的季节里无休无止的雨滴。

赏析:

此词为抒写相思失落,幽居惆怅之作。起首二句艳丽:偶见丽人,翩若惊鸿。次四句芳思:揣想谁人天赐艳福,得与其人花前月下、朱户雕窗、共度华年。再二句赋词:无端逗起多情,久伫蘅皋,思绪缭乱,提笔摅怀。末四句闲愁:以反问呼起,以系列比喻自答,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迷茫无边、连绵不休形容曲尽,且切合时序,衬映心境,情景浑融,语意精新,故成绝唱。

全词因果相承,情景互换,融情入景,设喻新奇。贺方回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

1、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2、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4、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5、凤箫:箫的名称。

6、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

7、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8、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9、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10、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11、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12、千百度:千百遍。

13、蓦然:突然,猛然。

14、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翻译: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

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

玉壶的灯光流转着,

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

有的插满蛾儿,

有的戴着雪柳,

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

她们面带微笑,

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

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

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赏析:

这首词大约写在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全词着力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先写灯会的壮观,东风吹落了满天施放的焰火,像天空里的流星雨。接写观众之多,前来看花灯的人,男的骑着高头大马,女的乘着雕花豪华车,男男女女都衣服熏了香,怀里揣着香袋,过路的人多了,连路也是香的。这是从各个角度描写场面之热闹。凤箫声韵悠扬,明月清光流转,整夜里鱼龙灯盏随风飘舞。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头戴蛾儿、雪柳,身缀金黄色丝缕,在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金光铄铄,她们成群结队,欢声笑语,眼波流盼,巧笑盈盈,幽香四溢地从人们身旁走过。“元夕”的热闹与欢乐占全词十二句中七句。“众里”一句方始出现主人公活动。“那人”赏灯却不是“宝马雕车”,也不在“笑语盈盈”列中,她远离众人,为遗世独立,久寻不着,原来竟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全词用的是对比和以宾衬主的手法,烘云托月地推出这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独、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么?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