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小猫杜威》一书有感
读《小猫杜威》一书有感(一)
在美国的衣阿华州,每个人都知道有一只小猫。每每想起它,总会觉得暖暖的,是这只小猫,让每个人衣阿华州的人们感受到一种平凡的感动。而它的名气,从一个小镇传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最终闻名世界。
它叫杜威,不再只是一个朋友,它成为了人们的骄傲,成了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感动。
它热情、诚实、可爱、谦逊、乐观,它会懂得你的快乐,想与你一起分享;它也知道你心里难受,会与你形影不离,用肢体语言安慰你;它也知道你什么时候想静一静,就会默默的离开。但它也调皮、会闯祸,它只喜欢有樟脑草的玩具;它喜欢吃会吃坏肚子的的橡皮筋;它也喜欢在书架上踱步,然后突然出现吓坏人们;它还会偷偷逃离图书馆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最后却灰头土脸的被人们在汽车底找到。
图书馆里的每个人都还记得杜威刚被遗弃却又很快的融入了图书馆这个温暖的新环境中的那一份乐观;馆长薇奇一定还记得在她伏案到半夜的时候,杜威用脑袋顶开了书桌上的笔。在杜威身上,我们看不见烦恼与不快,而正是它的乐观与体贴让每个人都深深的喜欢着它,被如此小小的生命而感动着。当杜威老了,却仍然履行着它在图书馆惯常的任务,体贴的穿梭与人群中间,然后精疲力尽的累倒在睡榻上时,爱它和了解它的馆员感动而又心疼的凝视着它――“杜威。谢谢你,不管你在哪里。”我想,多年以后,每个人的心中还会有一只小猫,它就是一颗爱的种子,深深的在每个人发芽然后开花结果。
“找到你的位置,满足于你拥有的东西,善待每一个人,过一种好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这是小猫杜威教会我们每个人的东西――感动。
放下书,看看周遭的一切,会发现原来感动是那么平凡而真实的在我们的身边。
没有人会忘记地震时父母给了孩子生的希望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底下,用双臂紧紧的环住孩子,搭筑他生命的空间,给了他活下去的机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无私,向来都是默默的站在孩子的背后看着他们的成长。在我们的成长中,父母微笑着,却也苍老着,看着他们日益增多的白发,看着他们额上愈发多起来的皱纹,我们感动了,一种源于世间最伟大的爱。
没有人会忘记有多少年轻人为了救下淘气的溺水的孩子而丢了自己的性命。那些没有名字的人,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什么,来自哪里,却都被他们打动,他们用自己也同样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更小的生命,自己却精疲力尽的永远躺在了悄无声息的地方。我们被这样的高尚而感动,一种源于舍己救人的爱与伟大。
没有人会忘记那些来到献血站,挽起衣袖,只为救活更多素不相识的生命的陌生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职业,但都怀着同样赤诚的心,然后目光坚定的让鲜血流淌过生命的传输管。我们被那么多匆匆而过的陌生人而感动,一种源于社会的支撑与关爱。
这些都如同小猫杜威的故事般平凡而简单,却也带来了生命的感动,轻轻的扣着每个人的心弦,余音缭绕。原来感动竟是那么容易,就在我们的身边,细微而又崇高。
这就是一种彼此感动着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如同鲜艳的鲜花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即使烙上了时间的印记,也无法夺走那久久镌刻在人们心中的爱。一只小猫用它有限也平凡的生命,深深感动了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而身边更多的人却谱出了生命最绚烂的乐章,用爱的明灯为我们导航,用爱的旋律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读《小猫杜威》一书有感(二)
“一只动物会有多大影响力?一只猫能感动多少人?一只遭遗弃的小猫,如何能改变一个小图书馆,拯救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最终闻名世界?”
看着写在书皮上的问题,我买下了这本《小猫杜威》,想要一探究竟……
这本书讲了一个简单而温暖的故事:一年的一个晚上,小猫杜威出生只有几周,就被丢进斯潘塞图书馆的还书箱。图书馆馆长薇奇·麦仑是单身妈妈,以前的丈夫是个酒鬼,遭受着自家农场的破产和罹患乳腺癌的痛苦,但仍然坚强地生活着。
第二天早晨,她发现了小猫杜威。小猫杜威获救后勉强撑起一瘸一拐的腿脚,以充满感激和爱的姿势,磨蹭每一只抚摸它的手,赢得了薇奇的心,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
在随后的十九年里,杜威用热情、温暖、谦虚和敏锐的第六感(杜威总是知道谁最需要它),感动着这个小镇的居民……直到永远的永远……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总是想,每个人都总是会说自己养的猫咪与众不同,但其实还不是一样吵闹、一样惹人厌?但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认识到杜威到底特别在哪里了。正如书中所说:杜威特别,不是因为它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而是因为它本身就不同寻常。它就像那些人,看上去普普通通,但你一旦了解,就会觉得他们出类拔萃。他们从不懈怠工作,从不抱怨,从不提出份外的要求。他们是那些优秀的图书馆员、汽车销售商、女招待员,根据惯例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超出自己的职责,因为他们对工作有()一份激情。他们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要做什么,他们做得非常出色。
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杜威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比如……爱。可能有人会说,学习爱?算了吧。但我们从杜威身上学到的爱应该是:找到你的位置。满足于你拥有的东西。善待每一个人。过一种好的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爱,永远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就是爱的故事。
2、读《追风筝的人》一书有感
读《追风筝的人》一书有感
文/游佳明
前几天在办公室偶得《追风筝的人》一书,怀着好奇,信手拈来,随意翻阅,不想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一口气看完全书,读完之后唏嘘不已。书中内容叙述的是一对生活在阿富汗的少年阿米尔和哈桑在成长过程中曲折的情感纠葛和长大后的国家动荡带给生活的变故。书的内涵却是通过这段情感叙述揭露了阿富汗这个国家在经历内乱和外族入侵后人民安逸恬静的生活被破坏,美好家园变成断壁残垣,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痛苦过程。
虽然书的名称叫“追风筝的人”,但本书对真正去追寻风筝只有两次描写,第一次说哈桑为使朋友阿米尔在风筝比赛中胜利得最完美,在追逐一只风筝的过程中,惨遭阿塞夫的凌辱。哈桑宁愿自身受辱,也不放弃对阿米尔的承诺,拿回了那只风筝。恰恰阿米尔目睹了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面对哈桑的险境,他却做了懦夫,背弃了友谊,选择了逃跑。哈桑受到了伤害。可是对于阿米尔来说,无论他走到哪里,哈桑受到的伤害都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霾,像蚂蚁啃噬一样刺痛心灵。第二次追逐风筝却是20年以后,阿米尔为解救哈桑的遗孤索拉博,孤身闯回阿富汗,舍命相搏,把索拉博带到美国,完成对自身的救赎。达成心愿后,为了索拉博更好的未来又一次去追逐风筝。
作者用了很细腻的方法把阿米尔的内心变化呈现给读者。对于阿米尔的内心成长的变化,我读后没有太多的感慨,因为人性的变化需要经历和教训,需要成长的过程,对一个当时只有12岁的孩子,我们不能奢求太多,面对意外突发的遭遇,对于他当时的抉择,我们绝对不赞同,但也不能过多地批判,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甚至不只是年少时,成年后的我们一样会犯未曾想到的错误。关键是我们对错误的反思和在意,只要意识到问题并且能勇于改正问题,这就足够了。阿米尔做到了,他意识到自己的懦弱带给朋友的伤害,他的背叛带给友谊的亵渎是他一生无法忍受和忘却的,他最终选择勇敢面对自己,直面困难,完成对自己精神的救赎,成长自我,战胜自我,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阿富汗这个国家的经历,在30年前的时候,阿富汗还是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安静国度,却因为内乱和外敌入侵彻底改变,人民流离失所,无辜的生命被轻视和杀戮,包括作者在内的许多人经历种种非人的磨难流落在世界各地,回家成为一种奢望。多么悲惨的遭遇!联想到最近三岁利比亚难民浮尸在土耳其海滩那让人心碎的画面,深深地告诫人们内乱和战争对国家的伤害有多么沉重,痛彻心扉!
风筝在这本书里寓意着一种希望和目标,是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无论人生如何成长、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无论国家如何改变,都阻挡不了人们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了目标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追求下去!()
以史为鉴,以邻为镜。我们国家现在国泰民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丰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特别珍惜。对内,我们要时刻警惕极少数暴恐分子对我们社会幸福生活的骚扰;对外,我们要时刻防范敌对势力对我们国家的围堵挑衅。我们要避免内乱和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我们国家建设得强大起来,做到国富民强!只要我们国家的人民万众一心,精诚团结,所有的困难和波折都会成为历史长河的一丝小波浪。我们要把中国梦化作一只大风筝,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自由飞翔,我们每个人都奔向这只大风筝,最终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心中那只风筝……
3、读《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一书有感
读《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一书有感
文/魏方
李老师这样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李镇西老师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例,以爱心、民主和尊重为核心家教理念,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挫折的超越、善良人格的塑造、坚强意志的磨炼、青春期教育、“代沟”的化解、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李老师的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李老师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做法,对于千千万万孩子和家长是极好的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成大器!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也是幸福,。
读李老师的这本教养女儿手记,我懂得如何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我赞同“家长也是教育者”的道理;知道孩子的学习生活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要一路和孩子摸爬滚打,相互理解,一起挺过;在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学会倾听孩子的申辩。
李镇西老师说:写这本书是让以后长大了的女儿感受到父母之爱。这也是一种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最好的素材。写孩子成长日记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的过程。”在成长日记中,李镇西老师诠释了他的爱心教育,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自己,爱一切值得爱的人和生命教育,即让孩子理解成长的艰难,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以及家长的反思教育。
看了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做个合格的家长,也帮助我学会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个更能理解孩子的老师。
4、读《智能商业》一书有感
读《智能商业》一书有感
文/徐舜
《智能商业》一书的作者是曾鸣,一位大牛,阿里巴巴集团前参谋长,在此不作介绍。对这位大牛的认识有二,其一是本书,其二是领导推荐的一篇推文,推文题目“优秀是卓越最大的敌人”,也有一本书名为《从优秀到卓越》(作者为吉姆·柯林斯),虽然这本书没有看过,但是从书名和“优秀是卓越最大的敌人”给我的启发就足够多了。
关于“优秀”和“卓越”的思考,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是高校招生圈的名人,身为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委员,作为专家参加北大自主招生无主题面试时,他悲哀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就如同按照一个模子修理过一般,削得整整齐齐,没有个性。
毫无疑问,能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学生肯定是优秀的,但这些所谓的“优秀”会埋葬未来的“卓越”。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优秀的人才千篇一律,卓越的智者难寻一二。
优秀既是成为卓越的垫脚石,
也是成为卓越的绊脚石。
拥抱优秀,需要积累;
迈向卓越,需要勇气,需要自我革命。
简单说完其二,接下来说一下其一。
很多书的逻辑感特别差,这本书的逻辑线条很好、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