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http://www.wenzidahui.com/tu/464.jpg)
1、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
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一)
前段时间读了一篇文章叫《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读完了很生气。
东郭先生是个心地善良的读书人,在狼的哀求下,害怕猎人把狼打死,就撒谎把狼给救了,可是这狼真没有良心,又要把东郭先生给吃了,幸亏老农赶巧路过,设计把狼打死,东郭先生才得以获救。
从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受到了启发。心地善良帮助别人本身是个美德,但是不要为此而做错事。例如有的人帮助坏人逃脱,这样就纵容了坏人,坏人还会不知悔改继续做坏事。我们要从东郭先生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人要做好事,人要善良,但是不能为此没有原则的做所谓的“善事”,这样不仅做不了善事,反倒是帮坏人做了恶事。所以我们凡事要分清是非,讲究分寸。如果凡事黑白不分,一味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就有可能帮了坏人的忙,而让好人糟了秧。
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东郭先生与狼》,里面的东郭先生救了一只狼,没想到这只狼竟然恩将仇报,朝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是一个好人,有仁慈之心。同时,他又是一个愚蠢的人,分不清自己面对的对象是好人还是坏人,滥用自己的同情心。我也曾经当过一次“东郭先生”。一年暑假,我去乡下玩,见到一户人家门前用一根绳子绑着一条狗,那小狗眼巴巴地望着我,样子非常可怜。于是,我没事就和小狗玩,渐渐地跟它成了“好朋友”,我看着它被拴着挺可怜的,就解开绳子。可是这只狗一看我已经把绳子解开了,就不那么温顺了,我才摸了它几下,它就怒气冲冲地追着我“汪汪”大叫起来。我只好拼命地跑,幸亏我跑得快,要不然早就被咬伤了。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像东郭先生一样好心,但不要像东郭先生一样滥用自己的好心。
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三)
想必《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天我又重读了它,仍感觉受益匪浅。
这故事讲述的是,东郭先生在狼遇到危险的时候救了它。而狼却恩将仇报要吃了东郭先生,正在这时,一个老农民从这里经过,在了解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老农民让狼从新钻进口袋并打死了狼。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故事。在愤恨狼的可恶的同时,更多的想到了这位老农民。他的临危不乱,聪明果断,善恶分明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看见狼之后,没有慌张,很快的想出了办法打死了狼。他让我明白,对凶狠的敌人不能盲目的仁慈,否则就会像东郭先生一样遭到被当作食物的命运,()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善良和仁慈一定要有原则,看清楚对象,分清敌友,不要做东郭先生似的糊涂好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能像愚昧的东郭先生那样死读书,要让书本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善良,要看清坏人的本质,要像老农民一样善恶分明,机智勇敢!
2、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一)
读汪曾琪写的《金岳霖先生》后,一个知识渊博却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老顽童形象马上在我脑海里形成,但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么一个情节:在林徽因死后多年,金先生忽在北京饭店请客,在众人的纳闷下,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初次知道金先生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缘于徐志摩,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激烈的爱,进而了解到还有这么一个男人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是脉脉含情的,相比徐的爱,金先生的爱更让我动容,金先生把林徽因当作是女来看待,排除了肉体的爱,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恐怕是天底下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求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使知道不会有结果,却任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也许有许多的人会为这场恋情叹息,感到遗憾,但是这样对金先生而言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其实金先生并非没机会与林徽因结合,有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可能同时爱上他和金先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梁思成就告诉林徽因他可以自由选择,即使林选择的是金他也会祝福他们的,后来林把这件事告诉了金先生,金先生的回答是: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于是就这样,为了林徽因的幸福,他选择了放弃。
对以金先生这种付出了不奢求回报的痴情的爱,我本人是非常钦佩和羡慕的。在我们这个商业化的时代,爱情也就像是一种商品。像金先生这种愿做“亏本生意”的人便有如恐龙一样,绝种了。更多的是斤斤计较的“商人”,在他们的眼中看来,爱了就一定要得到回报,绝不能在爱情这场生意上赔本,他们甚至奢求双倍或多倍的回报。这是一种可怕的爱。其实爱一个人是一种自由,付出如求回报那边是一种交易;在感情的付出上想得很多那倒不是纯粹的爱情了。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二)
文/赵赞
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写人记事类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栩栩如生,在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时,细节描写也恰到好处,作者运用这些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笔者今天作一下探讨,希望批评指正。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像场景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最突出的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文章第二节写金先生的外貌,“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他的眼睛怕阳光,因此它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直是黑的。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这一段外貌上的细节描写,
是写金先生穿戴上的“怪”,他的“怪”是独特、不从众,不随俗,有个性,体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去读下文,这样的一个怪人会做什么事呢?我们心里很纳闷,迫不及待的去读下文。
接着写金先生语言上的细节,比如他上课提问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来回答问题”提问别出心裁,让所有穿红衣服的女同学都很紧张,()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成绩也遥遥领先。他上课时学生可以随便提问题让他回答,学生提的问题稀奇古怪,他就稀奇古怪的回答,弄得学生当场傻了,这种自由对话式的教学把枯燥的学术变得通俗易懂,学生非常高兴,师生之间感情十分真挚,课堂气氛十分融洽,也表现了金先生幽默、率真、可爱的性格,真是个怪老师,这样的老师真难得,怎能不让学生喜欢。
金先生动作上的细节更让人捧腹大笑,与众不同,比如他做讲座时,忽然停了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这时的金先生不仅知识渊博,态度严谨,还是个风趣幽默的老玩童,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讲到这儿,我顺势追问学生:“如果是你,会不会为从脖颈中捉出了跳蚤而得意?如果你的同桌从身上捉出了跳蚤来,你会不会觉得他可爱、率真?”学生陷入了思考,经过探讨得出结论:因为金先生是一位很有学问,天真浪漫的大哲学家,所以我们爱屋及乌,能带着善意去欣赏其名士风流。这一说法反映出学生对人物的了解还处于表面阶段,要提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力,就需要教师搭建渠道,唤起并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更好地体会文本。经过我反复给学生讲解,学生最终理解了这位与众不同的人物。
金岳霖先生在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言行、事情,赞美了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他的确是一位为人师表、循循善诱、率真可爱的学者,从他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三)
《金岳霖先生》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音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音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音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多年前我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刹那哽咽。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感情十分珍惜爱护,爱一个人大约便是长远的,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爱得慎重,却恒久。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而如今多见的,却是那等付出一丝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男子。发出一定要有回报。计算爱情,一如计算基金汇率,赔本生意,谁肯做。若自觉有些许吃亏,一定加倍讨要回来。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再看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候那样动人心魄长远的爱,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3、南郭先生续写
南郭先生续写(一)
自从南郭先生从齐宣王的王宫里侥幸地逃出以后,他就决定认真学习吹竽,不再当滥竽充数的人。
他一路寻找着吹竽高手,但总不尽人意。终于有一天,他听到了一阵美妙的竽声:“这么美妙的声音,不就是我寻找多日的竽声吗?这到底是谁吹的?我一定要拜他为师!”
于是,南郭先生顺着声音来到了一座凉亭中。只见那里坐着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身穿一身雪白的儒衣,手持一个乌黑发亮的竽,神情专注地吹着。南郭先生不忍打断这优美动听的声音,耐心听老者吹完曲子。走上前去,诚恳的问:“老先生,您吹得太好了,我可以拜您为师吗?”“哈哈!”老者爽朗地笑着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回答对了,我才教你!”
“那就请您赐教!”“学吹竽是个艰苦的过程,每天都要练两个小时,需要练上一年才能炉火纯青,你知道这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时吗?”“今年是平年,有365天,那就一共需要练365×2=730(小时)。”南郭先生仔细地想了想后回答。
“不错,那我再问你:由于我今年时间有限,只能教你三个月,那你每天大约需要练多少个小时?”“三个月大约有90天,那我每天就需要练730÷90≈8(小时).”
“你回答得完全正确。可每天需要练8个小时,你吃得消吗?”老者担心地问道。“我可以,您不懂担心!”南郭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
就这样,南郭先生跟着老者开始了刻苦的学习。三个月后,老者离开了。南郭先生仍然每天坚持练习,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吹竽大师……
南郭先生续写(二)
话说南郭先生从宫中逃出来,心想:看来,没有真本事,迟早会露出马脚的!
齐湣王要让我们一个一个吹竽给他听,这样,他就可以分辨出好坏了。如果我真会吹竽,而且吹得好,说不定齐湣王还会给我封个高官呢。我一定要学会真本事!南郭先生暗暗发誓。
于是,南郭先生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向西方走,会走到一座紫云山,山顶上有一位仙人,这位仙人吹竽的技艺十分高超。
南郭先生带上干粮和水,向西方走去。一路上,南郭先生的经历可谓是九死一生,翻雪山,穿沙漠,过草地,跨大江,虎口脱险……每次危机,都被南郭先生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
南郭先生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紫云山。啊!这里真是一个极乐仙境,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南郭先生顾不上看这些,他急急忙忙爬上山顶,找到仙人,说明来意。仙人一听,说:“看你很有诚意,我就收你做徒弟吧,今天我先传你一首《歌颂大自然》。”仙人又指导他,这首曲子,首先要将身心融入大自然,然后将竽声也融入大自然,方可吹得出神入化。
南郭先生刻苦学吹竽三年,这时,他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了。南郭先生再次回到齐国,请求齐湣王考用他。
齐湣王想试试他的技艺,就让他吹吹试试。没想到,那竽声是如此动听。齐湣王大喜,立即封南郭先生为一级乐师。
当上了一级乐师后,南郭先生回想自己的过去,感慨地说:“看来,学到真本事,才是做人的根本。”
南郭先生续写(三)
自从南郭先生逃离皇宫之后,就一直呆在家里不敢出来,生怕人家笑话他。一天,南郭先生觉得每天呆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就决定去找一个吹竽的老师好好学习吹竽。南郭先生去找吹竽老师的路上,一匹受惊的马横冲直撞,把南郭先生撞成了重伤。一位老人看见了,把南郭先生救回家,让南郭先生在自己家养伤。经过老人的悉心照料,南郭先生的伤不几天就好了,他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他发现老人家里有一把竽,就问老人是不是喜欢吹竽?老人说:“是呀,吹了几十年了,你是不是想学呀?我正好有好多技法没人学呢。”()南郭先生一听,连忙跪拜老人为师。
每天,南郭先生起早贪黑地练习吹竽,不管寒冬与酷暑,老人看到南郭先生很努力,就把所有的技法都传授给了他……这一天,齐王又选拔皇家吹竽手,南郭先生几经周折终于报上了名,一曲《高山流水》打动了所有人,齐王决定让他当首席吹竽师。从此,每当皇宫举行盛大吹竽会的时候,都会请南郭先生演奏。
从南郭先生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虚心、努力学习,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4、续写南郭先生
续写南郭先生(一)
自从南郭先生从齐宣王的王宫里侥幸地逃出以后,他就决定认真学习吹竽,不再当滥竽充数的人。
他一路寻找着吹竽高手,但总不尽人意。终于有一天,他听到了一阵美妙的竽声:“这么美妙的声音,不就是我寻找多日的竽声吗?这到底是谁吹的?我一定要拜他为师!”
于是,南郭先生顺着声音来到了一座凉亭中。只见那里坐着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身穿一身雪白的儒衣,手持一个乌黑发亮的竽,神情专注地吹着。南郭先生不忍打断这优美动听的声音,耐心听老者吹完曲子。走上前去,诚恳的问:“老先生,您吹得太好了,我可以拜您为师吗?”“哈哈!”老者爽朗地笑着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回答对了,我才教你!”
“那就请您赐教!”“学吹竽是个艰苦的过程,每天都要练两个小时,需要练上一年才能炉火纯青,你知道这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时吗?”“今年是平年,有365天,那就一共需要练365×2=730(小时)。”南郭先生仔细地想了想后回答。
“不错,那我再问你:由于我今年时间有限,只能教你三个月,那你每天大约需要练多少个小时?”“三个月大约有90天,那我每天就需要练730÷90≈8(小时).”
“你回答得完全正确。可每天需要练8个小时,你吃得消吗?”老者担心地问道。“我可以,您不懂担心!”南郭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
就这样,南郭先生跟着老者开始了刻苦的学习。三个月后,老者离开了。南郭先生仍然每天坚持练习,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吹竽大师……
续写南郭先生(二)
话说南郭先生自知在齐湣王的吹竽队里是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了。由于他没有什么真本事,找了几个工作都干不了几天就露馅被辞退,由于逃跑时带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过的日子是越来越凄惨,只好到处流浪。
这一天,南郭先生流浪到一个离齐国很远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不认识他,他决定在此落脚。一段时间后他打听到这里的大王爱听一种叫“埙”的乐器,而且给吹埙的人待遇还不错,于是就学了点皮毛混入了吹埙队。开始几天日子过的很滋润,他暗暗佩服自己的聪明伶俐。然而大祸临头他却不知,因为这个大王对他的吹埙队员要求很严,经常突击考试,这次南郭先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逃跑都没机会,只好硬着头皮上考场,哆里哆嗦的捧着埙,吹出来的调可想而知,就如鬼哭狼嚎一般。
此大王以严酷闻名,那南郭先生的屁股被打的皮开肉绽,真是可怜啊!还好没有性命之忧,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渐渐恢复了身体。这一日,南郭先生看天气晴好,就一瘸一拐地出门想散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一所学堂。他正好走累了就在学堂前的土堆上坐下来,看着屋子里的孩子们背书。
四月的轻风吹着南郭先生很是惬意,突听“啪啪”几声脆响!南郭先生吓了一跳,自从被打屁股以后,他就怕听到这种声音,还好,不是打他,原来是学堂的先生在大声责罚学生:大胆小儿,竟敢滥竽充数,明明不会背文章却说会背,要不是让你亲自背给我听,你就蒙混过关了。今日打你九下是令你久久记住:凡事不可弄虚作假,否则会像那齐国的南郭先生一样没有好下场!
南郭先生一惊!原来我的坏名声已经传到这里来了,太丢人太丢人了,原以为这儿的人不知我的底细,看来这个地方我是也没脸呆下去了。南郭先生立马回去收拾东西,雇辆牛车离开了此地。
牛车晃晃悠悠得走着,南郭先生在车上开始反省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滥竽充数被迫离开,没真本事四处流浪,蒙混吹埙下场更惨,现在已是臭名远扬。唉!看来靠欺骗和混日子是长久不了的,我必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好好学一门技艺方才是正路啊!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南郭先生这回真的会接受教训、改邪归正吗?
续写南郭先生(三)
南郭先生听到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要吹竽队的三百人一个一个单独为他吹竽,南郭先生害怕自己被齐湣王发现在装腔作势,受到惩罚,所以便连夜逃走了。
第二天天亮了,他依然感觉有人在追他,还在拼命地跑啊,跑啊……。跑着跑着,突然他被一把耙子绊倒在地,有位农夫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
南郭先生心里的火其正没处发呢,他大吼一声:“故意绊我的吧?”()
“啊,南郭先生?啊……您是南郭先生?”农夫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叫起来。
南郭先生感到很惊异,他怎么认出我来了?于是,他就像农夫询问。那位农夫说:“我知道啊,你是给齐宣王吹竽的。”南郭先生更加惊奇了:“对呀!你怎么知道的?快点告诉我呀!”农夫说:“你没有看见吗?现在满大街都是官府贴的告示,正在悬赏抓你呢!”南郭先生一听,脸色灰白,连忙跪下磕头,说:“求求你,放过我吧?千万不要告官啊!我是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农夫说:“先生不用害怕,我不会去告官的,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是好人,我把你放了,不过你以后得好好学习吹竽了!这样,你去我家邻居那里学习吹竽吧,他吹竽很好的,你去学点真本领吧!”“放心,我的邻居也是好人!”农夫又补充道。
南郭先生想了一想,便跟着农夫去了一个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很偏僻,但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然后他们找到了邻居。其实这里真的是荒郊野岭,官兵是不会那么容易找到这里来的。
南郭先生从此以后开始了学习吹竽。他每天早上鸡没叫就起床吹竽,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跑到山上练习吹竽。他夜以继日地练习吹竽,废寝忘食地练习吹竽,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南郭先生在这里学习了三年,终于学成了吹竽的真本领。
南郭先生向农夫和师傅千恩万谢以后,回到了城里,城里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官府听到了南郭先生回城的消息,立刻下令抓捕他。而南郭先生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他心里有数,他会吹竽了,以后谁也不会再笑话他,讽刺他了。
回到王宫,齐湣王说:“让南郭先生给我吹竽听。”南郭先生胸有成竹地说:“可以!”南郭先生吹起了竽,那声音抑扬顿挫,婉转动听,齐湣王、在座的官员、吹竽的三百多人都深深陶醉了。齐湣王说:“这次不怪你,你可以参加吹竽队了。”
南郭先生兴奋极了,他不但没有被抓坐大牢,反而待遇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