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盗书歇后语_关于一的歇后语

1、蒋干盗书歇后语

蒋干盗书歇后语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有太多的计谋,所有奇才谋士都在设计让对方中计,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大都是成功设计他人中计的例子。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计外有计,并非所有的计谋都以成功收场。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一则歇后语讲的就是自己设计反被他人设计的例子哦: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蒋干盗书成语信息

解释: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事例:蒋干盗书的故事不能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中计

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2、蒋干盗书的故事

(1)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2)起因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3)经过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4)计谋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这幅画上,正是蒋干盗书的情景。

3、蒋干这个人

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这可能是曹操派遣他去游说周瑜的一个原因。再是蒋干这人很有口才,《江表传》称其有仪容,以才辩见称,在江、淮之间独一无二。曹操手下人才济济,独挑选蒋干去游说周瑜,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没能如愿。

4、相关的史料

蒋干游说周瑜的基本史实就是这样,()问题在于蒋干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周瑜的,《江表传》没有明确记载,于是出现了三种说法。

一说在赤壁之战后。《资治通鉴》将此事记载为建安十四(公元209年)年冬十二月,即公元210年之初。此时的周瑜,已攻下江陵,屯据南郡,领东吴南郡太守。所以,蒋干游说周瑜,就是周瑜在荆州之时。一些书籍也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将此事放在周瑜领南郡太守之时,如《诸葛亮评传》(柳春藩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此书叙说,赤壁之战后,曹操在政治上采取分化瓦解敌人的策略,于是派周瑜故旧九江人蒋干去见周瑜进行策反,结果被周瑜拒绝。一说在赤壁之战前。如刘逸生《三国小札》所说。刘先生认为司马光《资治通鉴》把蒋干游说周瑜这件事放在建安十四年冬,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时周瑜已立下大功,成为东吴第一号人物,绝不是曹操一个说客能打动的,曹操也不至于在赤壁大败之后向周瑜劝说归降。果真如此,曹操便真是个大傻瓜了。这是刘逸生先生的看法。再就是《三国演义》所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大战之时。这跟《江表传》的记载显然相违,只是小说家移花接木的艺术手法而已。《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时 “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段文字,源于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也不全是罗贯中的发明创造。罗贯中只是对《平话》作了一番加工改造,使故事既生动传神,又显得合理。《平话》里的蒋干是个仙长,曹操拜其为师,派他去游说周瑜,结果反中了周瑜之计。《演义》把仙长、拜师这些去掉了,又对故事精心修饰,使“群英会蒋干中计” 这个回目花团锦簇,十分好看,而蒋干也就成了书卷气十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丑式人物,如戏剧《群英会》中所表演的那样。

2、关于一的歇后语

关于一的歇后语

肮脏他娘哭一夜——肮脏死啦

八亩地里一棵谷——就这一

八字写一撇——少一半

百家姓不念第一个字——开口就是钱(比喻眼睛里只有钱。)

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

半个月绣不出一朵花——真(针)差

包子馒头做一笼——大家都争气

高字边上加一手——你想搞哈

拍一下肩膀屁股痛——浑身是病

拍一下脑壳脚底动——灵透了

皮球上戳了一刀——泄了气

屁股上捅一刀——背后整人

婆婆一个说了算——没公理

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谁也不让谁

你给我个初一,我给你个十五——互不相让;谁也不让谁

捏着一分钱能攥出汗来——会过日子

磕一个头放三个屁——行好没有作孽多

筷子的一生——吃了就睡

七个矮人睡一头——低三下四

七根扁担丢一旁——横三竖四

七根笛子一起吹——一个音

千日拜佛,一朝添丁——善有善报

前面挨一枪,后面挨一刀——腹背受敌

墙上一棵草——两边倒

外面得了一块板,屋里丢了双扇门——得不偿失

万顷黄沙一棵草——不显眼

乌鸦一字飞——一溜黑货

北极的另一端——难(南)极

背后施一礼——没人领情

并列第一——不相上下

二十钱一双乌拉——贱皮子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

二下五去一——错打了算盘

二一添作五——一半对一半;平分

风地里的一盏灯——不知啥时候灭(比喻老人风烛残年,不知啥时死去。)

腹中容不得一根毛——肚量小

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

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自行其是

软面包一块——随人捏

五百铜钱串一处——半吊子

五朵梅花开一朵——四肢(枝)无力

鸡群里闯进一只鹅——就你脖子长

讲课还是老一套——屡教不改

井里长了一棵树来——根子深

九寸加一寸——得寸进尺

九牛失一毛——不在乎;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无关大局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九死一生的幸运儿——死去活来

俊姑娘脸上一块疤——美中不足

太平洋里一滴水——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天山顶上一棵草——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同一个马鞍上的人——走的是一个方向

同一只鞋楦的鞋——一模一样;没什么两样

头发胡子一把抓——理不清

头上砍一刀——伤脑筋

兔子群里一只虎——庞然大物

腿肚子上捅一刀——离心远着哪;离心远哩

驼子跛子睡一床——七拱八翘

鲜鱼烂虾一锅煮——不知好歹;好歹不分

炒了一盆麻雀脑袋——多嘴多舌(比喻不该说而说了)

吃了一包回形针——一肚子委屈(曲)

吃了一堆烂芝麻——满肚子坏点子

吃一升米的饭,管一斗米的事——管得宽

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

初一吃十五的饭——前吃后空

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从一算起——接二连三

蚂蚁脖子戳一刀——不是出血的筒子

蚂蚁身上砍一刀——浑身是伤

蚂蚁头上砍一刀——没血肉

忙中拾得一包针——谁顾得数你

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煤粉石灰搀一起——黑白不分;混淆黑白

篾匠赶场担一担——前后为难(篮)

蜡烛的一生——照亮别人,毁了自己

老两口埋在一个坟里——死活一对

老鼠挨一百棒——面不改色

老相识见面鞠一躬——有礼

俩兽医抬一头驴——没法治;没治了

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

绣花枕头一包糠——外光里不光;表匾光

袖筒里伸出一只脚——夸大手

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恰到好处;正好;恰好;刚好

粘牙的烧饼一——面生

正月初一过生日——双喜临门

正月初一见明月——机会难得

正月初一卖门神——过时货;没人过问

正月初一捧元宵——只只好;个个好

猪尿脬上扎一刀——气消了()

俩哑巴睡一头——好得没法说;无话可说

粮库里头一颗谷——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想(响)到一块了

3、有关一样的歇后语

有关一样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一个半斤,一个五两---没两样

三十晚上无月亮---年年都是一样

天下乌鸦--- 一般黑

瓦罐子和土坯子---一窑货

乌龟笑鳖爬---彼此一样

乌龟莫笑鳖---都在泥中歇

乌鸦落在猪背上---黑对黑

半斤对五两 --- 一样的

羊屎落地---颗颗一样大

老和尚念经---千篇一律

同池塘的水---一样咸淡

张飞找李逵---黑对黑

房上的瓦---翻一半,覆一半

狐狸莫笑猫---彼此差不多

姐妹俩生孩子---对添

城隍庙里的鼓槌--- 一对

歪嘴巴吹海螺---两将就

歪锅配歪灶---两将就()

烧窑的卖瓦的---都是一路货

狼心狗肺--- 一个样

绣花枕头--- 一对

黄瓜炒丝瓜---一样色

猴子笑兔子没尾巴---彼此一样

4、关于蒋干盗书歇后语

关于蒋干盗书歇后语

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成语信息

解释: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事例:——的故事不能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中计

2、蒋干盗书的故事

(1)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2)起因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3)经过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4)计谋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这幅画上,正是蒋干盗书的情景。

3、蒋干这个人

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这可能是曹操派遣他去游说周瑜的一个原因。再是蒋干这人很有口才,《江表传》称其有仪容,以才辩见称,在江、淮之间独一无二。曹操手下人才济济,独挑选蒋干去游说周瑜,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没能如愿。

4、相关的史料()

蒋干游说周瑜的基本史实就是这样,问题在于蒋干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周瑜的,《江表传》没有明确记载,于是出现了三种说法。

一说在赤壁之战后。《资治通鉴》将此事记载为建安十四(公元209年)年冬十二月,即公元210年之初。此时的周瑜,已攻下江陵,屯据南郡,领东吴南郡太守。所以,蒋干游说周瑜,就是周瑜在荆州之时。一些书籍也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将此事放在周瑜领南郡太守之时,如《诸葛亮评传》(柳春藩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此书叙说,赤壁之战后,曹操在政治上采取分化瓦解敌人的策略,于是派周瑜故旧九江人蒋干去见周瑜进行策反,结果被周瑜拒绝。一说在赤壁之战前。如刘逸生《三国小札》所说。刘先生认为司马光《资治通鉴》把蒋干游说周瑜这件事放在建安十四年冬,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时周瑜已立下大功,成为东吴第一号人物,绝不是曹操一个说客能打动的,曹操也不至于在赤壁大败之后向周瑜劝说归降。果真如此,曹操便真是个大傻瓜了。这是刘逸生先生的看法。再就是《三国演义》所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大战之时。这跟《江表传》的记载显然相违,只是小说家移花接木的艺术手法而已。《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时 “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段文字,源于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也不全是罗贯中的发明创造。罗贯中只是对《平话》作了一番加工改造,使故事既生动传神,又显得合理。《平话》里的蒋干是个仙长,曹操拜其为师,派他去游说周瑜,结果反中了周瑜之计。《演义》把仙长、拜师这些去掉了,又对故事精心修饰,使“群英会蒋干中计” 这个回目花团锦簇,十分好看,而蒋干也就成了书卷气十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丑式人物,如戏剧《群英会》中所表演的那样。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