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你对自己没有信心_没有上进心的男人比穷更可怕

1、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文/孙庆丰

1

调入新部门后没多久,带我的师傅就提升当了领导,他负责的业务全部交给了我。

我原来做的大都是贯彻执行的工作,新岗位更侧重顶层设计,不仅要求熟悉现有业务,同时还需要有总体思维和创新思路。所以开工后我感到压力山大,总觉得自己这匹小马拉不动这辆大车。

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去年春节后刚上班,我就接到任务要做一个设计方案。这个方案是新岗位的核心业务,师傅提升后自然是由我来负责。我翻看了前些年的资料,类似的设计方案全部用excel表格来实现,一共由120余个工作表组成,每个工作表之间都用公式勾连。而要弄懂这些公式,必须逐项熟悉现行的所有政策规定。

面对这个担心已久又突如其来的任务,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局促与紧张。数字是我的弱项,excel表格原来用的也不多,对政策规定的了解还只是粗枝大叶……

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左勾右连的公式,我深切感受到了“没文化真可怕”的无助,在心里悄悄打起了退堂鼓,预想如果实在担不起来,就和领导申请调整一下岗位,别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耽误了大事。

师傅看出了我的窘态,笑着对我说:“做方案确实是件复杂的事,但也没那么可怕。事情都是人做的,只要你认真一点,多下点功夫,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师傅耐心地帮我理了头绪、教了方法,我慢慢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琢磨,一处一处研究,两个月下来,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拿出了初步的方案,后经师傅检查修订,最后竟然很顺利地通过了审查。

任务结束后,我长出了一口气,没想到曾经感觉遥不可及的事,就这样完成了。师傅给我讲的,不是用来安慰人的大道理,那是这么多年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在心里无限放大了事情的难度,而忽略了自己身上除了现有的本事,还有学习的能力。

2

三年前回老家时,堂姐说家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两个儿子眼看都要读大学了,学费是个问题。

堂姐的两个儿子都在学校寄宿。看到她平时在家事情不多,我建议她来北京找找工作。堂姐是个手脚麻利的人,做什么活都干净利索,但就是大半辈子都扎在农村里,年逾五十的她连省城都没去过几次,一听说来京城心里就更打怵。她说自己没啥文化,又这么大年纪了,工作也不好找,出门连路都不认得……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她都在心里盘算了个遍。

但听说能赚到几倍于老家收入的工资,堂姐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来了北京。她年轻时做过裁缝,来北京就找了一个相对熟悉一点的行当,在一家洗衣店当熨烫工。进城后,她慢慢学着融入城市的生活,没多久换了一个智能手机,闲暇时出门,跟着工友们一起坐地铁,刷小黄车。

最近堂姐周末来家里坐,和我说她是坐几路车倒几号线地铁过来的,一站一站,说起来比我这个在北京待了十几年的人都清楚。她说她是洗衣店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但干起活来不比那些年轻姑娘小伙子差。堂姐干农活出身,虽说年纪略大但体力尚好,相比其他人这是优势。加上经济压力在身,所以她工作起来更是格外卖力,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没有的。

因为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堂姐得到了老板的特殊关照,工资也慢慢调整为工友里最高的一个,每次开会几乎都被经理提及,让大家多向她学习。就这样,两三年的时间,原来在农村里养猪种菜的五十岁大姐,成了京城一家大洗衣店里的领头雁。

堂姐把手机里的工资条展示给我看,告诉我这个月她熨烫了多少件,拿了多少绩效,幸福的微笑绽放在她并不年轻的脸上。

从偏僻的山窝窝到车水马龙的京城,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到每天打卡上班的日子,从当初的一年收入万八块到现在每月工资六七千,堂姐说她原来做梦都不敢想,来北京之后才发现,进城也没有那么可怕,早知道这样前几年就从老家出来了。

堂姐原来最担心的是自己年纪大了、没有文化。其实,比年龄更是问题的,是心先老了,渐渐没了改变的念头;比没有文化更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了向前冲的自信和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眼前的困难吓住了,就像小马过河一样,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没有试一试的胆量。

3

生活中,我们常期盼日子越过越好;工作上,我们也希望业绩更上层楼。可我们又常常钟情于结果,止步于改变,成了理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改变现状很难,攻关突破很难,其实最难的,是改变对自己的认识。

认为自己学历不高、水平不够、能力不强,结果什么都不敢尝试,那么,每一件事就都成了永远办不成的难事。

人与人相比,有的聪慧一些,有的愚钝一点。但除了特殊情况,人和人之间生来没有太大差距。

一些人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为此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就像师傅所说,认真一点,多下点功夫,这就是护佑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宝。

这个法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带上这个法宝,我们就可以通往人生的高处。

有句俗语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有时候,我们总说自己是门外汉,但等有一天进了门,才发现门里门外只是一步之遥。

有时候,我们总感慨隔行如隔山,可一旦弄清了门道,才知道中间或许只是一层窗户纸。

要跨过门槛,关键是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要捅破窗户纸,关键是要先伸出手指头。

开了头,走下去,就会发现车到山前必有路,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也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行的路上,一路风景,一路芬芳。

来源:公众号瞭夕客 id:bjsqingfeng

2、没有上进心的男人比穷更可怕

没有上进心的男人比穷更可怕

文/斐言斐语

当有一天,我离开你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你没有钱,也不是因为我移情别恋了,而是因为你真的没有一点上进心。哪怕你努力一点点,我都会心存希望,和你坚持走下去!这世界上最可怕的是跟着你,却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更可怕的是明知道穷了,你还一个劲地为穷找脱词。

前几天回家,带小的去复查。司机大姐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很健谈。一路跟我从孩子谈到家庭。她说当初怀老二的时候,家里人劝她去查一下孩子的性别,说第一个女孩,如果这胎检查是女孩的话,就可以选择终止怀孕。她说当时她完全没这想法,觉得不管是男是女,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然后每次她的姐妹跟她说起的时候,她都很严肃地一口回绝。

没有上进心的男人比穷更可怕

有一天,她跟自己的丈夫说起这事的时候,她丈夫说:“男孩女孩都一样,如果是个女孩,也挺好的,以后有两个女儿,我就不用这么操劳了,可以天天喝着小酒,翘着二郎腿,享清福了。”

她说,当时我一听我老公这么一说,就觉得完蛋了,如果是个女孩,他就没有一点上进心了,她想这可不行,一定要生个儿子,让她有点压力。(在南方,绝大部分父母其实一辈子都会为儿子打拼,为儿子攒够造房子与娶媳妇的钱。如果没有房子,就没人来你家提亲。至今,在我们那里,也还是一样)然后第二天,她没有跟任何人说,就一个人跑去医院做检查,做人流。

当时她的话让我愣了一会,我说你真够狠的,五个月的宝宝已经会有感知了。怎么下得了手?

她说:没办法,要是生下来女儿,我老公就缺失了上进心。如果有了儿子,他就会不一样,他就会有责任去努力,去拼搏,去赚钱。

听她这么说,突然感觉一股寒意从背脊渗过每寸肌肤穿透全身。一个女人狠到这种境界,可见一个男人的上进心对女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她说,最后才知道,当初是误会了她老公的意思。她老公说这话无非就是宽慰她,让她不要有压力。

不管这位大姐是误会还是扭解了她丈夫原来的本意,但结果就是一个女人如果为了要一个有上进心的老公,下多大的血本都毫不犹豫,做任何事也都绝不手软。所以有时候一个女人狠起来,连自己的至亲骨肉都可以弃下。就如这位司机大姐。理由很简单,我可以什么都不要,但绝不能要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人同我一起生活。

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对另一伴的要求少了,底线低了,而致使你的男人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

有些人工作几年,照样拿着当初的工资,也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即使时间多的烂了去,也只会一屁股坐在电脑前旁,为了打小怪兽,整个身体都扭动着,嘴上还不忘一直念叨着:杀,杀,杀……一旦女人对他有所要求,他就会找一大堆的理由来搪塞你,反驳你。确实,那些理由听起来没有一句是无道理的。但往往就是这些貌似冠冕堂皇的事实背后,却是一滩滩覆以难收的死水。

通过朋友的介绍,我认识了一个有着两个宝宝的妈妈。大的四岁,小的一周不到。她跟我说大儿子生病住院,奶粉尿布湿,全部她一个人自费。不光这一点,凡是她自己的,孩子的,甚至包括家庭的日常开支,全部都是她一个人在支撑。前段时间,她托朋友从海外代购了一箱奶粉,千把来块,她让老公付钱。而她老公竟以这款奶粉不好为由而拒绝付款。为此两个人大干了一场。

我说那你老公挣的钱呢?

她说他那几千块的工资,除了还车贷,交车险,也所剩无几。

她哭诉地说:我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我承担了孩子的一切开销,甚至帮他还债。我只愿他能有一点点上进心,为这个家付出一点点努力,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她说:我现在的脾气是越来越大,心情也是越来越烦躁……

她说:他宁愿有空的时候开着车去山里沟钓鱼,也从不吝啬他的他扶她一把;她说他宁愿一个人在楼上玩游戏到通宵,也可以任凭孩子一个人在楼下大声地哭闹。

她说:哪怕他帮我一点点,我就有多一点点时间去做点手工,多干点活,也好多挣点钱。哪怕他对我有一点点同情心,我都感激不尽。

她说:当初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就知道他没钱。但我想如果两个人够努力,怎么样都能撑的起这个家。

都说男孩子成熟的晚,我想等有了孩子,他就会好起来。她说的每一句虽很平淡,但却句句刺痛着她的心。

她说:每过一天,我就越坚决告诉自己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离开他。他不仅仅是在消耗他自己的青春,更是在磨灭我对生活的意志。

穷,真的一点不可怕。太多太多白手起家的案例供我们参考。可怕的是明知道穷了,还一个尽地允许自己懒惰下去。这就不仅仅是穷的问题了。没有上进心的男人,跟年龄与成熟度,没有一点狗屁关系。要是以后有人拿这种荒唐地理由来劝说你的时候,让ta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女人的要求有时真的很简单,不需要什么大富大贵,要的无非就是两个人一起努力经营好属于自己的小家。如果不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女人是绝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另一伴的。

一旦遇到这等没有上进心的人,女人真的是宁愿在宝马里坐着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哭。有时不要说女人物质,女人市侩,当你在说女人物质的时候,先要打量下自己值不值得女人为你付出。任何有仇富的人,都有着一个无法打开的自卑门。

我当初义无反顾地选择跟着你,现在也可以绝然不顾地选择离开你。

作者简介:斐言斐语,百货连锁品牌买手,爱在深夜写故事,不鸡汤,不装逼,有的只是好奇心。兴趣广泛,却无一精通。走更多的路,见更多的人和事,写更接地气的故事温暖每个与我相遇的人。微信公众号/aifei19831121,微信号/haifeiying1983。

3、没有压力和规划的大学生活是很可怕的

没有压力和规划的大学生活是很可怕的

现在的我们都还很年轻,或许正因为年轻,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欠缺一种前瞻性的眼光,欠缺一种出于对未来的长远考虑。正如前辈所说的:现在二十多岁的我们,只会想着明天去哪里吃好吃的美食,哪里又新开了一家小吃店,哪个专业的美女多,最近又上映了哪部电影,热播着哪部电视剧,这个假期去哪里旅游…

二十岁的我们,关注更多的是眼前,很少有人会想着我要怎样学好我的专业课,很少有人从大一就开始着手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常常上一些招聘网看一些工作岗位要求,了解自己需要增强哪些技能,很少有人现在就开始规划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也少有人意识到现在做的每件事都会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所以很少有人会很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件事,包括上好每节课,完成每次作业,认真对待每次考试,做好每次社会实践。很少有人现在就思考着要给父母一个怎样的未来,很少有人现在就会常常上一些房产网,了解自己喜欢的城市的房价,很少有人会现在就下决心五年后我要在哪里买一套房子给自己和爸爸妈妈。也很少人会想着大学里就要为未来的职业做铺垫了,做些兼职或创业什么的。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正青春着,就应该让自己惬意地享受这美好的青春时光,而不应该给自己太多世俗的压力。那些工作什么的可以毕业后再去想,再去找,现在不是还没毕业吗?有的是时间,以后再慢慢找,慢慢想。房子之类的现在想也未免太早了,更何况家里不是有房子吗,虽然是户主是爸爸妈妈,但毕业后工作后,老爸老妈又不会把自己扫地出门,不是可以继续住在家里吗?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青春稍纵即逝,如果我们只懂得享受这美好的青春年华,而不懂得居安思危和规划未来,那么未来我们或许会失去很多东西,也会面临很多残酷的现实。

更何况我们以后或许不会回到我们出生成长的城市工作生活,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或许会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打拼。当工作不如意,疲惫时,雨夜里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看着万千亮着的灯火,你或许就会想起你的父母,羡慕着那些此时正在温馨地吃着晚饭其乐融融的一家人。那时你或许会厌倦回到空无一人、冰冷的出租屋。那时的你或许就会想着,想着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有个属于自己的家。然后把爸爸妈妈接过来,晚上下班回家后,能吃到妈妈做的热腾腾的饭菜。或许现在的你不会有这样的心境和感触,因为你现在还没经历过背井离乡,在外辛苦工作的疲惫生活。但总有一天,你会出现这样的心境和感触的。

现在我们也有很多师兄师姐已经毕业了,有的正在求职中,有很多师兄师姐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想好职业规划,没认真思考过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就抱着赶快找一份工作以解决目前经济窘境的心态,广撒网式地投简历,根本没有深入了解招聘公司的状况,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环境。所以匆匆入职,导致很多师兄师姐都抱怨目前的工作不好,想辞职。()有的师兄师姐毕业不到一年便换了三四份工作了。

我想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没有安全感且迷惘的生活吧。没有人会喜欢那种被时间和现实拖着鼻子走,且毫无方向感可言的生活吧。所以说现在就开始考虑工作,家庭这些,一点都不早,相反或许相对某些人来说,你已经比别人迟了一步。更何况工作,家庭,这些一点都不算是世俗压力。这些在未来的范畴里都是占有很重要位置的一环节,而且考虑这些又不是叫你追名逐利,又不是叫你一定要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而是希望你追求一定的安全感,以至于在面临人生苦难的时候,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和心境去面对,不至于感到孤独无助。希望未来能过上有保障的生活。并且让你的父母过上有保障的生活,成为你家里坚强的依靠,成为你父母晚年的依靠。以后不用和你的父母分隔两地,能在你父母年迈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

所以我们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想事情尽量想得长远点,想得全面点。为了避免我们以后面对迷惘且不知所措的生活,现在的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快人一步,想问题时快人一步,行动时快人一步,我们在大学里就不要得过且过,不要过着整天追剧打机或者花前月下的生活。我们可以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提升一些其他的技能,或者出去找些兼职,和老师做一些项目,参加一些关于组织什么的,总之就是要让我们的大学过得有意义,且要为我们的未来做一些铺垫。

 

4、胡适:没有胃口与信心浅薄

胡适:没有胃口与信心浅薄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最普遍的死症,医书上还没有名字,我姑且叫他做“没有胃口”。无论什么好东西,到了我们嘴里,舌头一舔,刚觉有味,才吞下肚去,就要作呕了。胃口不好,什么美味都只能“浅尝而止”,终不能下咽,所以我们天天皱起眉头,做出苦样子来,说:没有好东西吃!这个病症,看上去很平常,其实是死症。

前些年,大家都承认中国需要科学;然而科学还没有进口,早就听见一班妄人高唱“科学破产”了;不久又听见一班妄人高唱“打倒科学”了。前些年,大家又都承认中国需要民主宪政;然而宪政还没有人门,国会只召集过一个,早就听见一班“学者”高唱“议会政治破产”“民主宪政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了。

更奇怪的是今日大家对于教育的不信任。我做小孩子的时候,常听见人说这类的话:“普鲁士战胜法兰西,不在战场上而在小学校里。”“英国的国旗从日出处飘到日人处,其原因要在英国学堂的足球场上去寻找。”那时的中国人真迷信教育的万能!山东有一个乞丐武训,他终身讨饭,积下钱来就去办小学堂;他开了好几个小学堂,当时全国人都知道“义丐武训”的大名。这个故事,最可以表示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教育的狂热。民国初元,范源濂等人极力提倡师范教育,他们的见解虽然太偏重“普及”而忽略了“提高”的方面,然而他们还是向来迷信教育救国的一派的代表。民国六年以后,蔡元培等人注意大学教育,他们的弊病恰和前一派相反,他们用全力去做“提高”的事业,却又忽略了教育“普及”的方面。但无论如何,范蔡清人都还绝对信仰教育是救国的惟一路子。民八至民九,杜威博士在中国各地讲演新教育的原理与方法,也很引起了全国人的注意。那时阎锡山在娘子关内也正在计划山西的普及教育,太原的种种补充小学师资的速成训练班正在极热烈的猛进时期,当时到太原游览参观的人都不能不深刻的感觉山西的一班领袖对于普及教育的狂热。

曾几何时,全国人对于教育好像忽然都冷淡了!渐渐的有人厌恶教育了,渐渐的有人高喊“教育破产”了。

从狂热的迷信教育,变到冷淡的怀疑教育,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第一是教育界自己毁坏他们在国中的信用:自从民八双十节以后北京教育界抬出了“索薪”的大旗来替代了“造新文化”‘的运动,甚至于不恤教员罢课至一年以上以求达到索薪的目的,从此以后,我们真不能怪国人瞧不起教育界了。第二是这十年来教育的政治化,使教育变空虚了;往往学校所认为最不满意的人,可以不读书,不做学问,而仅仅靠着活动的能力取得禄位与权力;学校本身又因为政治的不安定,时时发生令人厌恶的风潮。第三,这十几年来(直到最近时期),教育行政的当局无力管理教育,就使私立中学与大学尽量的营业化;往往失业的大学生与留学生,不用什么图书仪器的设备,就可以挂起中学或大学的招牌来招收学生;野难学校越多,教育的信用当然越低落了。第四,这十几年来,所谓高等教育的机关,添设太快了,国内人才实在不够分配,所以大学地位与程度都降低了,这也是教育招人轻视的一个原因。第五,粗制滥造的毕业生骤然增多了,而社会上的事业不能有同样速度的发展,政府机关又不肯充分采用考试任官的方法,于是“粥少僧多”的现象就成为今日的严重问题,做父兄的,担负了十多年的教育费,眼见子弟拿着文凭寻不到饭碗,当然要埋怨教育本身的失败了。

这许多原因(当然不限于这些),我们都不否认。但我要指出,这种种原因都不够证成教育的破产。事实上,我们今日还只是刚开始试办教育,还只是刚起了一个头,离那现代国家应该有的教育真是去题万里!本来还没有“教育”可说,怎么谈得到“教育破产”?产还没有置,有什么可破?今日高唱“教育破产”的妄人,都只是害了我在上文说的“没有胃口”的病症。他们在一个时代也曾跟着别人喊着要教育,等到刚尝着教育的味儿,他们早就皱起眉头来说教育是吃不得的了!我们只能学耶稣的话来对这种人说:“啊!你们这班信心浅薄的人啊!”

我要很诚恳的对全国人诉说:今日中国教育的一切毛病,都由于我们对教育太没有信心,太不注意,太不肯花钱。教育所以“破产”,都因为教育太少了,太不够了。教育的失败,正因为我们今日还不曾真正有教育。

为什么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不肯回到田间去帮他x 母做工呢?并不是小学教育毁了他。第一,是因为田间小孩子能读完小学的人数太少了,他觉得他进了一种特殊阶级,所以不屑种田学手艺了。第二,是因为那班种田做手艺的人也连小学都没有进过,本来也就不欢迎这个认得几担大字的小学生。第三,他的父兄花钱送他进学堂,心眼里本来也就指望他做一个特殊阶级,可以夸耀邻里,本来也就最不指望他做块“回乡豆腐干”重回到田间来。

对于这三个根本原因,一切所谓“生活教育”“职业教育”,都不是有效的救济。根本的救济在于教育普及,使个个学龄儿童都得受义务的(不用父母花钱的)小学教育;使人人都感觉那一点点的小学教育并不是某种特殊阶级的表记,不过是个个“人”必需的东西,——和吃饭睡觉呼吸空气一样的必需的东西。人人都受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自然不会做游民了。

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许多怪现状,也不全是教育本身的毛病,也往往是这个过渡时期(从没有教育过渡到刚开始有教育的时期)不可避免的现状。因为教育太稀有,太贵;因为小学教育太不普及,所以中等教育便成了极少数人家子弟的专有品,大学教育更不用说了。今日大多数升学的青年,不一定都是应该升学的,只因为他们的父兄有送子弟升学的财力,或者因为他们的父兄存了“将本求利”的心思勉力借贷供给他们升学的。中学毕业要贴报条向亲戚报喜,大学毕业要在祠堂前竖旗杆,这都不是今日已绝迹的事。这样稀有的宝贝(今日在初中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一千分之一;在高中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四千分之一;在专科以上学校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一万分之一!)当然要高自位置,不屑回到内地去,宁作都市的失业者而不肯做农村的尊师了。

今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所以还办不好,基本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的来源太狭,在于下层的教育基础太窄太小,(十九年度全国高中普通科毕业生数不满八千人,而二十年度专科以上学校一年级新生有一万五千多人!)来学的多数是为熬资格而来,不是为求学问而来。因为要的是资格,所以只要学校肯给文凭便有学生。因为要的是资格,所以教员越不负责任,越受欢迎,而严格负责的训练管理往往反可以引起风潮;学问是可以牺牲的,资格和文凭是不可以牺牲的。

欲要救济教育的失败,根本的方法只有用全力扩大那个下层的基础,就是要下决心在最短年限内做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与社会在今日必须排命扩充初等义务教育,然后可以用助学金和免费的制度,从那绝大多数的青年学生里,选拔那些真有求高等知识的天才的人去升学。受教育的人多了,单有文凭上的资格就不够用了,多数人自然会要求真正的知识与技能了。

这当然是绝大的财政负担,其经费数目的伟大可以骇死今日中央和地方天天叫穷的财政家。但这不是绝不可能的事。在七八年前,谁敢相信中国政府每年能担负四万万元的军费?然而这个巨大的军费数目在今日久已是我们看惯毫不惊讶的事实了!

所以今日最可虑的还不是没有钱,只是我们全国人对于教育没有信心。我们今日必须坚决的信仰:五千万失学儿童的救济比五千架飞机的功效至少要大五万倍!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