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
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
在这个把回头看作软弱和耻辱的世界上。走德再远,也终究达不到想要的永远。走得再近,也终究回不到想要的梦境。人永远是一群被内心的遗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夹在生命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没有学不好的知识,只有不好学的知识;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不好做的事情。没有改不了的恶习,只有不愿改正的态度;没有垮不过去的门槛,只有不奋起的腿脚。
工作要像红色那样热烈,邻里需要蓝色那样温馨,爱情要像粉色那样迷人,做人要像白色那样纯洁,环境要像绿色那样环保,生活要像彩云那样多姿,生命要像花朵那样绚烂。如果你想博学些,就请勤奋些;如果你想尊严些,就请自强些;如果你想荣耀些,就请努力些;如果你想健康些,就请环保些;如果你想长寿些,就请宽心些。
要留住青春,最好的办法就是永葆年轻心态;要留住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锻炼身体;要保持快乐心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助人为乐;要保证不犯错,最好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我们缺欠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本领;我们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学而不厌的态度;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
如果你想快点成名,那么就得慢点睡觉;如果你想快点长智,那么就得慢点骄傲。如果你想慢点老化,那么你就得快点学习;()如果你想慢点淘汰,那么就得快点迈步。如果你能把做事当锻炼,把忙碌当享受,把挫折当成长,把吃亏当收获,把不幸当噩梦,把成功当往事,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感到无比宽慰,无比自在!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绚烂;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成功如灯火般辉煌;也许,只能是这样。攀缘却达不到峰顶;也许,只能是这样奔流却掀不起波浪。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简单的问题要用全面的思考来决策,当今的事情要用将来的目光来审视,遥远的理想要靠现实的努力来实现。生活可以没有鱼肉,但却不能没有创意;学习可以没有纸笔,但却不能没有思考;交友可以没有烟酒,但却不能没有真诚;赚钱可以没有利润,但却不能没有良心。
远处的青山氤氲在缭绕的烟波里,让人不禁想起那如诗如画如歌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烟雾弥漫的江上早已不见漂泊的渔船,而我的思绪还仍沉浸在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境里,不愿走出。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口渴了喝杯茶水润润喉,无聊时与朋友聊聊天,饥饿时买个面包填填肚,烦恼时听听音乐轻松轻松,疲倦时靠在椅上打个盹,失意时在公园散散步。
2、把握机遇方能成功
把握机遇方能成功
孩子最佳的入学时间是什么时候,是不是越早越好呢?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机遇绝对是重要因素。
加拿大曲棍球联赛中,1-3月份出生的球员比例为40%,4-6月份出生的球员比例为30%,7-9月份出生的球员比例为20%,10-12月份出生的球员比例为10%。为什么? 加拿大某曲棍球职业队中,25名球员中有17名出生在1-4月份。为什么?
事实上,1-3月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这种现象也和星座没有关系,道理很简单,在加拿大,曲棍球联赛法定的注册时间是1月1日;
某年英格兰超级联赛的所有本土注册球员中,有288名球员出生在9-11月份,而6-8月出生的球员只有136名。为什么相差这么多?
原因同样很简单:在英格兰足球联赛,球员注册的法定时间是9月1日。
为什么随意确定的注册时间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原因是当我们在球员年龄很小的时候便确定谁优秀谁差,从“平庸者”中选出“优秀者”,最终的机会我们会留给一小部分球员,他们的出生日期最接近法定注册时间。(作为成年人,31岁和32岁在体质、智力各方面相差无几。但同样是8岁的孩子,1月出生和12月出生却差将近1年,这会是巨大的差距。)
选出“佼佼者”之后,教练会为他们“开小灶”,他们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比赛,(https://)他们的水平将会越来越高,这就是马太效应的结果“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越是年龄偏大,越是有最好的教练,最科学的培养,最终,由于“累计效应”造成最后的结果。职业运动员也许在起点上,比同龄人只不过表现稍微好一点。但这一点让之后的区别越来越大。
以上这些都告诉我们,成功一开始就靠机遇惠顾(例如加拿大曲棍球运动员出生在1月,英格兰足球运动员出生在9月),虽然我们不能否定成功者的自身努力或天赋(至少在同样年龄中他们是最出色的),但这种机遇在他们的成功历程中还是发挥了关键角色。如果你还不认同,请看下面:
国际足联把锦标赛的注册时间调整为1月1日之后,夺得2007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亚军的捷克世青队的21名球员中,有15名出生在1-3月。
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曾对参加timss(每四年举行一次的针对全球青少年的数学和科学能力的测试)的青少年的出生日期和测试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中,同一年龄段出生最早的孩子比出生最晚的孩子,成绩高出4-12分。这样的区别甚至带到大学:在美国最好的高等院校中,每个年级中,出生较晚的学生(后三个月)只占总学生人数的11.6%
这个结果对中国人(包括我)最大的冲击是:不要让孩子早入学,也许是入学晚一点比较好。我个人深以为然!
推荐阅读:[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的人] [俞敏洪励志演讲:打扫卫生间背后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