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重复着和高中一样的生活,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四点一线,这是他们的一天。他们每天做着课本上大家认为单调无趣的习题,啃着大家认为都落满灰尘的图书馆书籍,他们将课本知识学的得滚瓜烂熟。大家认为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就一个书呆子,没有一点乐趣;可是一到考试,他们便“成为焦点”成为其他同学眼中的“大神”,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总是花落他们家。他们喜欢做研究、做学问!毕业之后,顺利考上清华、北大、同济、浙大……的研究生。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学生会、社团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地方,他们做了干事、部长、主席,他们拿学生会当成锻炼个人能力的地方,每一个小小的机会,他们都为之付出许多许多。在学校里,他们是风云人物,每个学院、每个系的人他们也认识很多很多人,毕业之后朋友遍天下。就这样他们毕业了,毕业后他们继续着大学的激情,不错过任何机会,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或者进入公务员系统,不出几年略有名声……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忙于兼职、各种校园代理,将赚钱当成乐趣,将赚钱看成是一种本事,把接触不同的工作当成是每一个历练的机会,当然这些也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他们有时候也在思考:这样做值得吗。思考着思考着,就毕业了……他们活的很现实,也很充实,他们也确实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们在自己“工作”的时候已经慢慢的了解了社会的冷暖以及所谓的潜规则,他们也算早一步踏入了社会。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一开始,他们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学生会、社团、班委等等各种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他们看到了所谓的黑暗,或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打杂的,为了前途明智的“全身而退”,他们重新把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忙于专业学习,忙于gre、雅思、托福等等,他们准备着另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对待身边的种种大学生为之趋之若鹜的诱惑、荣誉不为所动。他们有的只是坚定的目标和为之而不懈奋斗的毅力。大学毕业后,他们去了美国、法国、英国……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按时上下课,按时吃饭,按时回宿舍,按时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参加学校以及学院硬性规定的事情。除此之外,学生工作、社团、兼职等等他们都不踏入一步,什么事情都与他们无关,闲暇之余在宿舍看看电影、看看小说,但是按时睡觉。也说不出他们哪儿不好,也说不出他们哪儿好。考试前他们也会熬夜看书,成绩不高不低,没有挂科也没有优秀。毕业时,他们忽然发现大学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就这样他们拿着毕业证书走出了校门。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认为来到了大学,就是来到了天堂,没有了父母“讨厌逆耳”的唠叨,没有了高中沉重的学业负担,大学就是他们“自由飞翔”的地方。宿舍是他们唯一活动的地方,一个豪华的网吧,电脑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cs、cf、dota、魔兽世界等等才是他们的最爱,课堂对他们来说变得那么陌生,甚至没有见过某些课程的老师一眼,挂科也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毕业的时候,他们两手空空走出大学之门-包括毕业证书。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来大学,为了摆脱寂寞、为了满足心理生理需求、为了找到一个共同奋斗的伴侣、为了……很自然、也很容易地找到一个伴侣。于是,情侣的事情成了他们的所有,他们每天黏在一起,做着别人“羡慕”“嫉妒”的事情,就这样两个人怀着美好的憧憬、梦想到了毕业的时候……当然在现实面前,很多时候,他们还是say goodbye了。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高中是那么的向往大学生活,可是真正地来到了大学,却发现大学不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个样,总是感觉自己被大学所欺骗,被生活所欺骗!就这样他们总是羡慕他的同学,羡慕别的大学,羡慕别的专业,其实他们连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就业前景都不知道,大学四年,就在这样羡慕着,自卑着完了……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为自己着想,没有班级这个概念,但是看到别的班搞活动或是拿到集体荣誉又总在抱怨自己的班级,羡慕其他班级,可自己班搞活动的时候总是以一种“who care it”的姿态去面对!一副年少轻狂的样子,于是乎他们成了“愤青”,毕业以后依然如此……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外省上学。每次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甚至双休日,看着室友是那么高调地回家,可是他们却默默的呆在被窝里,默默的默默的…他们不知道该是起床还是给某个远方的人打个电话,他们只是不断的翻着那熟悉的电话簿,却不知道打给谁。他们开始感觉自己很孤独、很寂寞……这个时候他们会觉得大学的朋友是那么的少,因为高中的时候不论什么时候都会有那么一群死党在一起!!
我的朋友,你又属于哪一群人呢?到底怎么样的大学生活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呢,或许我们都在羡慕别人的大学生活,可话又说回来,又会有多少人一直在羡慕我们的生活呢?可以说不论你属于哪一种人,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学就是这样一个让你亲自经历、亲自体会,一个让你从迷茫走向有自己奋斗方向的一个地方,一个让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
2、天空飞过一群鱼读后感
天空飞过一群鱼读后感
文/庞佳雨
在辽阔的天空中,一群五彩缤纷的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这不是鸟,是鱼!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我脑海中产生的幻象吗?不是。每当有雾的早晨的时候,我总是看到那群鱼在天空中飞过。奇怪了,鱼为什么不在池塘里生活,而要在天空中飞过呢?
于是,我来到了池塘边。天哪!池塘里满是垃圾,臭气熏天,触目惊心。像这样被垃圾包围的地方,人都不想生活,更不用说鱼儿了。是谁把垃圾丢弃在池塘里呢?
其实,这些“害群之马”就是人类自己。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发展、创造了文明,但没有注重环境保护。人类在没有环保意识的情况下过多地开垦放牧、开采矿产,以至于水土流失,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自己带来了伤痛和苦难。黄河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可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据统计,在近2000年间它竟决口了1500次,改道了26次。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而在我们的周围,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有些工厂的大烟囱会排出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有些工厂还会乱排废水、垃圾,使河流变浑浊、发臭,蓝藻暴发,鱼、虾等生物也会大量死亡。在爸爸老家的村子里,有一条小河,以前非常清澈,人们可以在那儿捣衣,小孩子还可以游泳呢!而现在,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垃圾、纸团、烟斗,什么垃圾都往河里扔,渐渐地,那条小河变得浑浊了,再也看不到河里捣衣、游泳,一派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了。
破坏还在继续,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人类最终会毁坏在自己的手中。据查,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也就是说水是20亿人生命之所系!而全世界每年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亡的儿童就有5000万人!这个数字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生命之源,人人有责,泽被人人。作为小学生,虽然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见到滴水的水龙头可以关掉;洗脸、洗菜水不要浪费,可以用来浇花、冲厕所;不乱扔垃圾,将垃圾进行分类和害化处理,减少对水的污染等。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节约的水资源数量也会十分惊人的。我们要向身边的人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道理,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共享。
水,是生命之源,是无价之宝,有了水才有一切。地球只有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关爱。让我们从举手之劳开始,还给世界万物一个家园,这样,天空就再也不会飞过一群无辜的鱼儿,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就不会是人类的眼泪!
3、总有一群人真诚地路过你的世界
总有一群人真诚地路过你的世界
文/川南先生
我们总是会这样不停地走,遇见不同的人。相互取暖、然后道别。但是,生命里总有一群人真诚地路过你的世界。
一
他叫小华,和我一起玩到大的一个搭档。大学毕业后,他独自一个人去了深圳。他应该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也是我这些好友当中,最为羡慕的一个。
原因得从我们高中时说起,那时他是我们全校数一数二的一个优等生。高中毕业,和一个同班同学女生恋爱。并携手爱情走过了漫长的七年,现在仍在继续着他们的幸福。这是我羡慕的地方。因为在我朋友圈再也找不到一对向他们这样的爱情,而且是异地恋。
小华是我好友当中最重哥们情义的一个人,也是至今认识他二十年来最为要好的一位朋友。一起走过小学,又历经高中,唯独大学分开。所以,我很珍惜一段这样的友情。
如今,我们都各自生活在一座不同的城市,背负生活的压力,为了梦想,为了未来,渐渐的少了联系。记得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去年的某日冬天,几年不见,他变了不少。发现他变胖了,酒量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买了两瓶酒,结果一瓶半是我喝下的。唯一没变的,就是当年的感情还在,不管是他对友情还是爱情。
和他聊天,他总能回想起那时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其中,有开心的、也有难过的;有不后悔的,也有后悔的;又疯狂过的,也有傻逼过的。至少有过一段这样至今还能忆起的青春记忆。
记得那天晚上和他聊了很多,聊曾经、聊现在、聊未来。第二天我临走的时候,不让他送,因为我不喜欢别人送我,我只说了一句:“多保重,我走了。”
其实,这句话我是不想说的,因为朋友即使不见,不常联系,但是他永远是我朋友。
二
我们总是会在最青春的时候对一个人鼓足勇气说出一大堆豪言壮语,说给听的那个人他也不嘲笑你,也不说你天真。他也会和你一样,谈天说地,聊志向,谈梦想。
他叫小张,一个我的大学室友,也是我大学生涯最好的朋友。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认识他的,也不知道他是从何时进入我生活的。那时,是基友二字最热潮的一年。所以别人都说我们是最好的一对基友。他年纪比我小,但他长了一副成熟男人的脸。所以我应该叫他大哥。
他是从外省过来的。我以前问过他:“为什么会只身一人来湖南读书?”他说:“年轻,总想逃离那个熟悉的地方。”
他和我一样喜欢到处走走,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于是,大学时,和他去了很多地方。就这样我的大学生活在这样的匆忙中一下子从我眼前就飞奔了过去。
在毕业时的最后一餐散伙饭上,你对我们在场的所有同学丢了一句话,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听着这句话,当时的我,就立马哽咽了。
与你分别时的前一天晚上,一起照常喝了一点白酒,第二天早上我就送你去了火车站,我不知道和你这一别是几月,几年,还是一世,可我知道,当时的你一定会走。临走时,你回头过头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但我知道在你转身进站的那一瞬间,眼睛突然变湿润了。
你是一个话不多的人,几年的相处,让我太了解你,就像我自己了解我自己一样。也许在友情里,你绝对算得上是我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不痛不痒情感,平平淡淡的经历,让我们在一起相处了几年。你走了,而你带走的那些其实也并不属于我。因为我明白,这几年下来,唯一属于我们的,就只有拍下来的那一张张筛选出来仅存的照片,留下的只有耳朵边所能聆听到你曾经说过一些片言碎语。
我们一起逃过课,一起通过宵,一起计划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做完这些事情后,当时的我觉得你是多么的给力,多么的痛快。你送给我的东西,我一直会保留着,因为有这些东西的存在,会更好的去证明你曾经来过我的世界,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或许摸不着的回忆,也就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渐渐的一点一点的变得模糊。
自从你离开后,许久的不联系,并不代表我不在乎,而只不过是想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再次遇见你的时候,我们依然还能回到最初相见的时光。不管是几年,还是数十年,我依然会把你想象成是我脑海中最真挚的一位朋友。而现在的我,并不想用现在的聊天方式,把这种美好的记忆给打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信任。
谢谢你。曾真诚地路过我的世界。
4、远离父母的我们,是一群失忆的人
远离父母的我们,是一群失忆的人
文/关东野客
25岁,80后,一个东北人在北京,在这里生活三年,却始终像一个局外人,旁观这座城市,似乎并没有融入这座城市,这里的感觉,快速、紧张、欺骗、拥堵、还有漫天的灰蒙,那并不是雾气,是比较大的浮沉颗粒而已,通常,一整天都难以见到太阳,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年。此时,却愈加的想念一千三百公里之外的故乡。
曾几何时,也曾希望过,农夫、山泉、有点田,这样的生活,后来发现,我并没有农业本领,虽是农村出身,却也丢了这技能,可能真的种田时,连草和苗都分不清,后来知道“理想”这个词,虽并不清楚,自己的理想究竟什么样子,但只知道,理想都在远方,所以,毅然决然的选择北上,整个80后的青年人,似乎都认为只有离开故土,才能成功,然后,离开故乡,寻找理想,但这个距离似乎太过遥远,在还没看清理想样子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似乎丢了些什么。
从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故乡,突然离开,似乎不舍和牵挂,并没有我想象中来的强烈,可随着时间的增加,曾经认为自己不会想念故乡,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改变了,如同北京的冬天,渐冷入骨,温度一点点的透入衣服、皮肤、血液、最后深入骨髓,似乎经常的会想起故乡,在饭店里吃的某一道菜,或是电视里,提到东北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驻足停留,几日前的感恩节,提到最多的是“失陪一族”我有些哑然,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竟也成了,媒体话题中的一员,想起此事时,却也发现,自己还真是不折不扣的失陪族。
在北京三年,回家的次数,竟没超过四次,虽然有网络可以沟通,但却少了坐在家里的熟悉和安稳,每次回家的时候,必是春节,经历一场战争一样的春运,到家后,我妈必然欢喜的很,买菜、买肉、买鱼。我也跟着去,我爸虽并未说什么,却也是总是,想着给我买儿时最爱吃的罐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记得起生活的味道,吃饭的时候,舌尖上的味蕾,似乎想留住嘴里的味道,就是因为太熟悉,下一次吃到的时又太久远,所以,我妈希望我多吃,而我想慢慢吃,虽然很好吃。
曾经在脑子里算过,假设我的父母能活到100岁,我平均每两周,回老家看他们一次,一共能看到1272次。对于漂泊在外的人,这个数字会更少。如果我一年回去一次,却只有53次,这似乎让我难以接受,所以,无论以后梦想和理想什么样子,要么把父母接到身边,要么买了票,回家。无论在异乡的城市为了理想付出多少,回到父母身边才是最终的选择。
我一直认为,远离故土的人,并不是在他乡生活,而仅仅是活着,只有当你踏上故乡的土地时,这里的气息、温度、以及你熟悉的一切才会瞬间进入你的大脑,才会让你觉得,自己真实的存在,这里有你熟悉的人,和你的童年,以及你的一切,就像失忆的人,突然记起所有往事,每一次回到家的时候,都经历这样的感觉,奇妙且伤感,而离开父母的我们,仅仅是一群失忆的人,早已忘了生活的本质。
现在有太多的人远离故土,却又不知道如何弥补亲人,认为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把对家里父母的关切和热情,都一起释放,买最好的礼品,最好的补品,最好的衣服,似乎只有这样才让心里好受一点,在城市的时候,每天为工作而辛苦,可能愿意跑半条街替领导买一杯咖啡,肯为自己的部门经理,亲自送一次报纸,却没有更多的时间,呆在父母的身边,做一次饭,或是买一次菜,当我们在网络里遇见熟人或者志趣相投的人,(感恩 )可以花大把的时间泡在网上,却很少顾及到身后的亲人,如今社会里的人,清楚的知道,亲人就像长在大树上的枝杈,无论多久相见,都是根深蒂固的亲人,在自己的浅思维里,认为并不需要维持什么,甚至认为,父母以及亲人对自己的付出,就是理所当然的。
当更多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别人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会的特定风气,人际关系就会异化,领导甚至都可以暂时放在其次,首当其冲的是现阶段对自己,最有用处的人,只要认为这个人有用,就会想尽办法对他好,逢年过节,对于亲人的祝福短信,大多是群发转发,真正有几人会亲自编写,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对自己最有用的人,精心构思,时间久了,社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圆圈,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更多的人会想爹亲娘亲,都不如对自己有用之人亲。
这些现象,是我在北京三年,遇见最多的,所以,我一直固执的相信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个喧嚣的城市,让自己坦然勇敢的活着,把最柔软的东西,放在心底,静谧生长。我相信他们都是善良的,为了理想,有时候必须妥协一些什么。我想他们都是那群失忆的人,远离故土太久,远离父母太久,走的远了,慢慢的丢了自己,我相信只要他们回到故乡,站在故乡的土地,站在父母面前,那个原本真实善良的自己,一定会重新回来。
无论我们为了什么理由出发,都不该在行走的时候,忘记出发的地点,或许我们在旅途中看到过许多我们未曾见过的景物,但我们应该,找一个时间,打一个电话,放下所有事情,奔赴故乡,无论多远,只要心里有牵挂,仅仅是一步之遥。
当所有的思念只能在照片里寻找的时候,即便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剩下的也只能是长久的惆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