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爱迪生看成功的决定因素
人们常说,托马斯·爱迪生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历史上只有为数有限的几个人像第一盏电灯的发明者一样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当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称他是“一位发明的神灵”、“一位能生产的天才”,而把他列为世界伟人的时候,他感到心神不安,他甚至对天才二字感到憎恶。他说:“将自然界的奥秘取出来运用在为人类谋求快乐上——当我们在今世最短促的时光中,我不知道有比这样更好的服务。”
他又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流汗。”他对那些称赞他是天才的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我的发明是靠实践得来的,绝不是什么天才。”【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爱迪生在谈到他的创造发明说:“倘若一个人过去没有成绩,不足以表扬自己,那末,请他埋头工作,不要多开他的尊口。我深信实事求是不空谈的人。”他还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这是度过我们短暂一生的最好方式。”当有人问起爱迪生的成功秘诀时,他说:“要干,一直干到底,不成功决不罢休,要有毅力才行。”这些话,既表达了他从事创造发明的目的,同时也反映出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付出了何等艰巨的劳动。为了找到一种既能发光又不会立即被烧毁的灯丝,爱迪生到图书馆翻阅了数百种技术资料,做了200多本资料摘要。与此同时,他对各种有可能被用作灯丝的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实验。
年轻时的爱迪生一心埋头工作。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计算:“五十年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或工厂里,每星期的6天,甚至7天,常平均有18小时的日常工作。以多数人每日8小时的工作计算起来,他在建设的工作上所贡献的时间,普通人要费125年的劳力。”一位跟随他多年的人描写初次见到爱迪生的情形:他无异于普通青年,油垢满身,好像工匠一样,蓬首粗服,仿佛是个流浪汉,但是心胸深广,一见到他,就令人油然起敬。”由于他对科学发明入了迷,所以闹出了不少笑话。
“一天早晨,仆人送早点来时,他正昏昏的睡着,仆人不敢去惊动他。但这时,他的助手已吃完了早餐,趁着片刻的休闲,有心愚弄他一次——他把鸡蛋火腿等空碟子放在爱迪生面前,等他醒来,看见这些空碟子,喝干了的咖啡杯子,和满桌的面包屑,他怀疑地擦了擦眼睛,思想了一下,以为他确已用过早餐,于是,他照例吸完一枝香烟后开始工作了!直到他的助手们哈哈大笑以后他才知道是被作弄了!”
1871年圣诞节,是爱迪生同玛丽小姐结婚的日子。他做起实验来竟把这个日子忘了,一直工作到深夜,而让新娘一人在洞房里空等着他。
又如,在他钻研电报技术时,忘记了交税,税务局催促他,说如果再不来交,就要增抽12%。于是,爱迪生匆匆地跑去了。那里,队排得很长,他只好等着。可是,当他挤到窗口的时候,竟把自己的名字忘了。
爱迪生总是专心致志,完全不管时间,埋头钻研和实验。据说他终身未带手表,所以,爱迪生的生活,不为时间所束缚。
爱迪生是一个不尚空谈,持之以恒的实干家。1914年,爱迪生的实验所失火焚毁了,损失达400万美元。这一重大打击并没有使他停顿下来。他说:“我已67岁,但还不算太老,我要重新做起。”
1924年5月,美国投票选举国内最伟大的人。爱迪生得票最多,光荣当选。美利坚合众国授给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这是国家的最高奖赏。这时爱迪生已经77岁,还是照样“一天干两班”,从来没有想到要退休。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
凡是和爱迪生接触过的人,对于他不尚空谈这一点深有感触。我国一位总工程师曾于1925年考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和爱迪生有过一些接触,他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在我几次和爱迪生的接触中,感到他不尚空谈,重视实际。有一次爱迪生又来工厂,看到我们这群大学生,说要考考我们。他拿起一个灯泡对我们说,‘请你们计算一下它的容积是多少?’我们忙拿起纸和笔,有的用积分去算,有的用微分去算……算了很久,还未算清楚。爱迪生边看边笑地说,你们已很有点学者的样子,但是这样太麻烦了。其实求它的容积很简单,只要在杯子里盛满水,灯泡放进去溢出多少水来,这就是它的容积,说得我们恍然大悟。这一次的谈话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使我一辈子都牢记,搞科学要讲究实际效果,不能空谈理论。”
爱迪生有独创的推理力,更重要的还有实验的态度。他在要做一种研究以前,第一步必先准备充分的预备知识,先去调查前人关于此事项已有过何等造诣,他对前人所已获的成果并不即信,还须运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施行种种实验。因之常发现新结果。
“爱迪生与人走着同一的路,结果常会到别人未曾涉足过的荒地里去。”他有一个多年的助手曾这样说:这个助手曾费了许多心力想制某种化合物,终于不成,可是爱迪生却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很满意的结果。
爱迪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常抱相当的自信,别人对于他的研究,任凭怎样批评,一概不睬。当他研究用铁筋土造建筑物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铁筋土中所加的小石子必将在柔软的水门汀底沉聚,决难成功的。可是他却照了自己的方案好好地成功了。他常先把既定的事实摆在脑子里,然后再去运用他的丰富的独创力。
他必须把自己研究的结果一一留记于笔记簿,把所笔记的交给助手,叫助手再把实验的结果一一记入,每日报告他一次或数次,他终日巡回实验所中的各室,指导监督,记忆力很强,全体助手所做的实验,他都能一一记得,宛如自己去实验一样,实验用的笔记簿每册厚约200页,从门罗公园时代以来,已要以千数来计算了。这许多的笔记簿中,保存着他数十年的想法、设计、图稿等等的成绩,以及部下所进行的无数的实验。
在研究工作中,爱迪生对于实用性非常重视,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抽象的数学推导和繁难的计算中。美国着名科普作家艾·阿西莫夫写道:“抽象的知识很少能引起爱迪生的关心,他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兴趣在于把别人一些抽象的发现联系起来,做出实际有用的装置。”有一次,他让助手设计发电机中线圈的绕法,这位助手拉了好几天,还无结果。爱迪生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叫工人做几个模型呢?你可以用绳子在模型上绕来绕去地试,用这种方法决定绕圈怎样绕最合理,而不必再在纸上画那些凭空想象的线条。”助手反对说:“可是,您说的这种做法在书本上是找不到根据的呀!”爱迪生却说:“如果的确能用,你又何必去管它呢!”助手按他说的去试,马上发现这个方法既简便又实用。
爱迪生不仅不尚空谈,而且还能持之以恒,直到离开人世间的最后一刻。当爱迪生77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退休呢?”他回答:在出殡的那天!84岁了,他还说必须至少再做15年工作,必须勤奋工作,在退休之前完成所想到的一切。还有一次,有人问他是否同意“为科学十年休假”,他回答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过的亿万年间,它于每分钟都工作,并且或要如此继续地工作下去。”
1931年8月1日,爱迪生在西奥兰治研究所工作时,突然倒地不起。这个新闻震惊了全世界。他的病况严重,但稍微好些的时候,却仍念念不忘地说:“我希望快到研究所去。”
爱迪生的大量发明,固然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但是,他那严肃认真和重视实践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和勤奋工作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关于爱迪生的作文
关于爱迪生的作文
珍惜时间就是增加生命的长度,这是爱迪生用他毕生的经历告诉我的人生哲理。
爱迪生出生贫寒,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从12岁当报童时开始,他就利用卖报的机会,一直进行着孜孜不倦的自我学习和不懈的实验,从16岁发明电话自动拨号机开始到去世时,竟有100多项发明创造。在工作时,他常常废寝忘食,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天一夜。爱迪生常对助手说:“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他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8个小时以上,如果用平常人的一生的工作时间来衡量,他的生命早就成倍地增长了。因此,在79岁生日那天,他风趣的说:“我已经有135岁了!”他说过:“停止就意味着生锈。必须经常有收获,而不能一生中只收获一次。”有时,采访者会问他准备何时退休。爱迪生回答:“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葬礼之前’;其二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时’。”这样的回答正好解释了爱迪生曾经说过的那名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只是个凡人,不能像爱迪生那样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我却可以像他那样珍惜时间,抓住今天,绝不做个乞求明天的懦夫。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李自强 | 作者年龄 | 12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5班 |
性格特点 | 和气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划船 | 平均成绩 | 110分 |
指导老师 | 曹曦月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成功源于自信细节决定成败
成功源于自信细节决定成败
自信人生二百年 , 会当击水三千里 。 毛泽东曾云。诗中可见一个人的胸襟与他的成就成正比。 期期艾艾的人即使满腹才华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中国人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说个什么配不配,但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也应该不会这么说。试想一下我们历史中成功的人应该都是有自信的人。无论是从陈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滔天气势到千百年后五四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任何人可以对未来做出定量地的结果。未来是未知的,也是充满变化的。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可能创造出不同的未来,只要你愿意 。你要走下去,走下去你才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人生,你还会看到别人所不曾看见到。成功是什么,是信恋.是拼搏。 温州人一个商业群体,他们的财富被很多人所羡慕,乃至嫉恨。但别人的财富是怎么来的?是靠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生活一步一步积累来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自己成功要靠自己去拼搏,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明天有信心。困难地时候信心比金子更重要i
细节决定成败 , 国人什么都不缺 ,缺的是对自己的要求,对产品的要求。一个民族的精神不应该是 随便 ,随便的惰性一旦养成后患无穷。中国百余年来积贫积弱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要挨打。无论出于自己还是祖国都因用自己的良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祖国便会朝好的方面发展,爱国从小做下去。
成功源于自信 细节决定成败 。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仁者向前。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松桂坊 | 作者年龄 | 13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蓝田县工业园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8班 |
性格特点 | 富有朝气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减肥 | 平均成绩 | 111分 |
指导老师 | 梅妍凌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细节决定成功作文900字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往往会被人们忽视,认为它微不足道,却不知细节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中的小细节,因为它“细”,它“小”,人们常常看不起,而不屑去做。然而,“汪洋大海汇聚于小溪”的道理却是人人皆知的。可惜的是不少人并没有懂得细节的重要性,才导致他们与成功擦肩而过。
细节也许只是一颗图钉。当两个才华相当的人去同一家公司面试,公司对这两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中举棋不定。一颗小小的被放在走廊上的图钉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一个人路过,望一眼小心翼翼地绕着走了过去,另一个弯下腰捡起来放进垃圾桶。结果,这位注重细节的人成功当上了公司的职员。
细节也许只在于你的签名。这也是在两个年轻人中角逐的。一个版面设计师的位置,有两个人待定,结果选了第一个人,因为他在填表时自己的名字是用艺术体写的。
就生活中这些事来看,可见细节是多么重要。即使是受万人敬仰的爱因斯坦也是一个极注重细作文节的人。
爱因斯坦的天才造就了相对论,这无人否认。但当人们翻开他的手稿时,发现那儿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微积分,只有上万次看似普通的计算、推理和证明。每一次的计算、推理或证明本身很微小,但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促成了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突破和飞跃。没有细节就不会有成功!在美国,阿波罗号的发射失败给众人敲响了一个警钟。一个外环的裂开,却带来如此之大的灾难;一粒小小的沙子却能让运动员与金牌失之交臂!细节是构成金字塔的一块块方石,是铺就铁路时自甘居下的一条条枕木。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演绎细节,才能把握人生和命运;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现出光彩;细节是时间的圣使,使飘逝的化为永恒;细节,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注重细节吧!它能使你变得更加完美,使你的生活不再漏洞百出,使你走向成功的道路愈加平坦。朋友,不要一心渴望成功、追求成功,而忽略了细节,成功只会了无踪影;如果你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就会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所以让我们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因为注重细节才能获得成功!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谭旭光 | 作者年龄 | 14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重庆市蜀都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二5班 |
性格特点 | 开朗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减肥 | 平均成绩 | 110分 |
指导老师 | 李伯荣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5、另类思维决定另类成功
100多年前,美国加州因发现金矿而吸引了大批淘金者加盟,犹太人莱维?施特劳斯也是这批淘金者之一,却每天以失望告终。
一天,莱维和一位疲惫不堪的矿工坐在一起休息,这位矿工抱怨说:“唉,我们一整天拼命地挖啊挖,裤子破了也顾不上补。这鬼地方裤子破得特别快。”
莱维眼前一亮,帆布不正是耐磨的布料吗?不久,第一条牛仔裤的前身 工装裤就这样诞生了,并从加州迅速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莱维也由当初的贫困淘金者一跃而变成“牛仔裤大王”。
其实,成功就是这样简单,换个想法,避开竞争焦点的锋芒,迅速抢占潜藏的市场就可以了。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调整思维,准确地判断出潜在机遇的。
《飞得更高 孙正义传》正是通过网络传奇人物 孙正义的成功经历,教给我们怎样把握机遇,发现潜在商机,从而让成功变得简单起来的一本好书。
孙正义今天的成绩,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比如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对一项事业的把握越大,取得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但孙正义却不这么想。
他说,如果非得等到有九成或九成五的胜算,才愿意采取行动的话,我的事业绝不会像现在那么成功。过于慎重,可能会错过许多战胜的机会,所瞄准的目标,容易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因此,非得有九成胜算才行动的人,会被以七成胜算为行动依据的人打败。
以概率来说,九成胜算当然要比七成胜算理想,但孙正义告诉我们,在实战上,情形刚好相反,前者更容易失败。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都本基 | 作者年龄 | 13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石佛寺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直爽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逛论坛 | 平均成绩 | 120分 |
指导老师 | 孙章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