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影评_让你此生难成大器的七宗罪

1、七宗罪影评

七宗罪影评(一)

《七宗罪》这部影片给观众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感不仅来源于影片的表现形式,更体现在它所蕴含的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部分。《七宗罪》并非一部简单的惊悚悬疑片,没有像日韩恐怖片中“贞子”形象的出现,也没有极具血腥,暴力镜头的出现,它以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把观众带向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从而让观众去品味背后蕴含着的对人性的深思与自省。影片《七宗罪》主要描述两位警官的办案经历,这不是一起寻常的案件,这案件之间的复杂程度让人难以捉摸,但是片尾的剧情让观众十分意外,给人以无限深思。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惊悚悬疑片的巨作,让人受益匪浅。

《七宗罪》这部影片的画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的开头,灰蒙蒙的天空,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拥挤的街道以及各种嘈杂的声音,似乎给了观众一个信号:一场不同寻常的事情将会在这里发生,从而勾起观众的强烈好奇心。这部影片的影调通片为暗调,似乎在昭示着一种恐怖神秘的罪恶之感,渲染了一种阴森荒凉的气氛,虽为一部彩色影片,但观众的感受却是一种没有色调的,灰沉的印象。本片也有一大亮点,就是极好的利用了手电筒灯光的视觉效果,与周围破旧阴森的环境形成极好的映照。在案发现场,手电筒的灯光无疑是观众的目光的缩影,观众只可以看到手电筒昏暗的灯光照到的地方,这一用以,能够很好地抓住观众的视觉,给人以一种压抑紧张的感觉。在米尔斯警官抓捕凶手的时候,影片大量使用跟镜头的拍摄形式,中间不是也贯穿一些主观镜头,能够让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自体会到抓捕枪战过程中凶险刺激的场面,调动观众的神经,吸引观众的眼球。

除了片中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片中的配乐也是一大特色。片中警笛声音一直贯穿整部影片,似乎从未中断过,渲染了紧张压抑的气氛,似乎这座城市是一个罪恶之城,犯罪行为充斥着这座都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本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更添一丝阴凉恐怖的气息。片中配乐虽不多,但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效果。

从整部影片的结构来看,整部影片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明线,是这七桩案件的发展顺序进行的,七桩案件,七种罪恶,暴食,懒惰,淫欲,贪婪,骄傲,愤怒,嫉妒在一个星期内接连发生。直至影片末尾,也就是周日,当年轻警官米尔斯意外收到妻子的头颅时,愤怒与嫉妒随之呈现在观众面前,至此,七种罪恶全部展现,七罪七罚,使观众深深地融入到了剧情之中。本片也有一条线索是暗线,这就是年轻警官米尔斯与即将退休的警官沙漠塞之间的情感变化,二人从最初的抵触到相互理解再到相互关爱。片中二人开始时互相冷漠,自以为是,独自试图把案件解决,直到米尔斯的妻子的一通电话把他们约到一起,两人最终才突破情感防线,开始了并肩作战,相互合作,这似乎给了观众一丝振奋与温馨,这更像是长辈带领晚辈共同迈入成功的终点,给人一种温情,一丝关怀与一种人性的美好。

总之,这部影片以天主教的七项罪名为脉络,通过一个变态及没有人性的杀人狂魔引以为豪的一系列杀人现场,深刻揭示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尽管它是虚构的,但以走进人们现实的思绪与情感中,让观众不由得进行反思与自省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良心。正像影片最后所说的一样:“这个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去奋斗,后半句话我同意。”最后的落脚点在奋斗与前行,黑暗之后必然带来光明,我们要不断前行,在黑暗中开拓一个明亮的世界!

七宗罪影评(二)

我们是人,人总会有弱点,总会犯错。看看这七宗罪,谁能说自己一个也没有犯,也没有看到别人犯过呢,“我们都该死”也许这才是每个人心里最阴暗的一句话。

如果我们真能克服这些弱点,恐怕我们都在天上长居了。但就连在天上长居的天神也不能避免犯这些罪行,最著名的一件便是耳熟能详的“金苹果”事件:三个女神为争夺“天下第一美”,互相嫉妒,勾心斗角。最后金苹果给了爱神阿芙洛狄忒,使另外两位女神: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嫉妒至极,也使随后的特洛伊战争一波三折。既然连天神,还要是智慧女神,也会犯这类人性的罪行,何况是我们这些凡人呢?我们只能尽量把我们的欲望所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减至最少了…

也许电影把一些东西夸张了,或者是写出了一些极端的事情。但是,电影就是造梦。经典的电影让90%的人喜欢,无论种族和国度。人的共性就是畏惧,怕死,怕失去,怕痛苦,怕可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人却喜欢看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发生在坏人的身上是罪有应得,观众的暴力心里得到释放,正义得到了伸张。发生在好人身上是痛苦,观众会为此而叹息落泪。电影不是哲学,只要在两三个小时里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了。

七宗罪的故事是阴暗的,在任何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社会里,在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是大的,大城市的犯罪率总是高的,发达的媒体对暴力的渲染总是过渡的,久而久之,人们产生了对抽象暴力概念的恐惧,也产生了对具体暴力程度的免疫。过去战争影片上英雄们中弹后挺胸伸腿手捂胸口之后倒地的情景现在真的让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不屑一顾。所以七宗罪里的血腥情节都是极其特别的,只有这样才能拨响观众恐惧心理那根筋。让人们细数这七宗罪

第一个是过度的享乐中的纵食;而贪婪也包括了贪污之类的,也就是新七宗罪里为了自己的生活使大多数人贫穷这一解释;懒惰则意思是碌碌无为的生活对生活没积极的态度;淫欲解释是通奸不过现在来说包括伦理上的不道德和自己对生活的不道德;傲慢解释是强势不过更多的解释是孤僻不能和群,以及反对或者鄙视周围的事物;暴怒则是暴力没有理智的行为;嫉妒是本身不能而望人之优,而做出的不理智的行为。七宗罪的行为不是意味一个人能做多少。这7点很普遍可以说人皆有之不能回避的缺点而已。只不过是个人的发挥而已7天大体对应上帝七天造人,揭示人皆有罪。我个人觉得是一种警醒人性的一种探讨就像七宗罪的电影最后本来最后那警官可以选择理智可是最终还是开枪了。也许就是对他另一种人性的诠释就是说他本身是善良的可是他容易暴怒但是他其实还是可以控制但是他在选择对妻子的爱和自己的以后生活上他选择了开枪。

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悲剧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因为悲剧让人思考。如果故事情节可信,主线完整并直接导致主人公的悲剧结局,那么观众就会越发痛苦地被bradpit影片最后枪杀罪犯的表情所打动。演员的表情是演员的一切,还记得那表情么:为什么要杀我老婆?!为什么要砍掉她的头?为什么我却不能杀了你?

开始我以为,他不会开枪,至少不会一腔杀死他,但是,他这样做了……也正因此,结局很震撼!一个无辜的人,一个充满正义,想伸张正义的人也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犯下罪。更何况别人。这就是对人性的一种探讨了:究竟,你,犯了几重罪?

七宗罪影评(三)

《七宗罪》是导演大卫·芬奇的电影事业走向风格稳定与个人化的初始标志。作为一部犯罪惊悚电影,《七宗罪》成功的营造出了一种不安定的氛围,阴郁、忧沉、哀伤的情绪像影片中永无止境的阴雨天一样,交织成一张网。当一桩又一桩匪夷所思却合情合理的谋杀案被镜头呈现出来的时候,观众不禁发现在主角的引领下,案件越发扑朔迷离跌宕起伏。截然不同的人因为这一桩谋杀案而聚集在一起,截然不同的信仰产生了摩擦,截然不同的结局早已经由他们选择完毕。导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说是极见功力。

由演技不凡的老牌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饰演的威廉·沙摩塞是推动影片发展的关键人物。每天环伺在身边的暴力颓靡令这位退休的老警官深感疲惫与悲哀,但是当面临天才凶手连环作案的时候,他还是选择帮助年轻的密尔斯追踪侦破这起案子。影片中每一个沙摩塞的脸部特写都能够透过他看似波澜不兴的双眸来传达出人物内心起伏的情感。这个睿智稳重的老警察多年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一己之力对抗着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以法律和智慧的力量维护着处于下风的良善。他是上帝派来人间主持正义的使者,是智慧与良知的完美结合体,同时又是不断重复的人间惨剧的见证人。

正如好莱坞大片的一贯经典路线,必要一动一静的两个主角来搭配着经历一系列事件。()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年轻警官大卫·密尔斯,在他身上集中了所有美好积极的一面,英俊的面容、健康的身体、起步的事业、幸福的家庭……然而,如此正面的人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冲动易怒、心高气傲。不屑沙摩塞的办案方式,粗暴地对待采访记者,搜寻证据毫无耐心,不顾沙摩塞阻拦破门追查……以上情节无一不体现出他的性格缺陷。正是由于这些细节作为伏线,才注定了他成为罪犯谋杀中的一环。他是个英雄,却是个悲剧的英雄,命运的反复给他留下了永远的精神创伤。

本片最为出彩的人物,是由凯文·史贝西所扮演的罪犯——自以为是上帝布道者的约翰·杜。这名罪犯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谋杀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去惩罚人们的罪恶、扫清不洁的欲望。他精心设计出了一套方法来挑战世界:以天主教七宗罪为原型,找到七个代表作为谋杀仪式的祭品,然后以毒攻毒将其置于死地。一个可以强迫人吃东西吃到胃破裂内出血的人,一个可以将人禁锢在小房间单人床上折磨一年的人,一个为了完美的执行谋杀不惜剥掉自己十指指纹的人……却是一个写满整间房笔记本的高智商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凯文将约翰的冷静、偏执、睿智、彬彬有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观众对这个影片后半段才露面的大反派越发印象深刻。作为代替上帝执行审判的刽子手,约翰甚至把自己也算了进去,在妒忌的祭坛上以身殉道。这一切都远远超越了同类型的影片人物设定,由此不难看出导演对这一人物的重视。

三大主演精到的演技以及导演得寸的把握,使得《七宗罪》的人物形象丰满而传神,同时又不落俗套。两个警察一个罪犯的故事成为了犯罪电影中的经典,而剧中的台词,如:“这是个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同意后半句。”“我树立了典范,世人将我的所作所为进行思索、研究和效仿——直到永远。”也因为人物的关系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经典。

2、让你此生难成大器的七宗罪

让你此生难成大器的七宗罪

是什么让你只是现在的自己,而不是你想要的自己?我猜最有可能是这七宗罪让你此生难成大器。

是,你没看错……说的就是你……说的就是你呢!

我此刻死盯着你的眼睛(好吧,也不是那么名副其实的“盯着”,因为你看到的是这篇文章不是我,但请想象,我现在正在死盯着你,我的镭射眼大概已经“看穿”你的脸了)告诉你,你一点儿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我肯定,如果你看完这文章的罪状还不觉得这是你的问题所在,那你就该发愁了。

其实你该愁死了才对。你该做的就是放下手头一切事情,深刻反省自己的存在有何意义。你该照面镜子,盯着自己的眼睛,举起手来给自己一个大耳刮子才是。

听明白了吗?没明白那就继续啪啪啪直到你醒悟过来!当你准备好了,再继续往下看吧。

这里我要说的是“真枪实弹”的实战技能!不是所谓的“多学少玩第一名”,也不是你那本价值万金的文凭宣称你身怀的“懒散逃课打游戏把妹照旧毕业”的绝技。

我说的是,起身出门、有所行动、干出点儿屁事来的技能!就是那一套搬出爸妈的房子、辞职再冲全世界吼一声“草泥马”然后真真正正干点儿事情的技能。那套人人都愿意为之付出学习代价的技能,那套已日渐消亡的技能。

如此技能自然不能在课堂上或课本中习得。要掌握如此技能,实践出真知是唯一方法,譬如出生鸟儿借从悬崖跳落之际习得飞翔技巧。

如此技能只有在一个人发现了真正自我之时才能学会。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真正处于危险之中或直面失败的时候,才能掌握。

如此技能,只有在你愿意付出一切只为做成一件大事的时候,才能习得。

如此技能,在此刻之前,你以为你已经掌握。

“简单说来,我要说的就是,在生活这个游戏里,你连门儿都没找着”。

第一宗罪:你失败得还不够。

因为你满足于平庸,因为你选择不去尝试。

因为只在嘴上说说学习一门新外语(或编程)比真正去学容易太多。

因为在你看来,每件事都是“太难”或者“太复杂”,所以你选择“等等看吧”或者“明天再做好了”。

即便你讨厌自己的工作,也不愿意换另一份,因为你觉得自己可以轻易拒绝“被拒绝”这件事。

但就在你一事无成、败于尝试之际,我正在尝试各种可能、哪怕失败,我正在挑战自我、学习新知识、如果失败,那么越早越好。

因为就算失败也是宝贵的一课,我会调整方向,保证自己一路向前。正如炼钢,烈火锤炼我已经历。一把磨得尖利的宝剑,必能把未经历练的你,切成两半。

第二宗罪:你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因为你要合群。

因为你坚信,与众不同的你,要跟大众一起用同样的方法与众不同,才算酷。

因为你害怕面对真正的自己,因为你害怕世界会对你另眼相看。就因为你会对别人评头论足,你非认为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

你在乎拥有的东西多过做过的事情。

但当你在不断买新衣、新车、光顾昂贵餐厅和各色酒吧之时,我正在不断投资自己。你在不断努力求得主流认可,而我将让主流认可我。

我会一窝蜂抛掉所有不安全感,让世界看见真正的我。你怎么看我,我不再在乎。我会只身受信念大潮的冲洗,怡然自得地看你与世俗联姻,而我却与超凡携手。

第三宗罪:你自觉十分聪明。

因为别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别人学什么你就学什么,别人读什么书你也依葫芦画瓢读同一本。

因为你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通过既定的考试又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

因为你觉得学习那是只发生在学校里的事。

但你读大学的时候,我正在学习人生;我选择不在教室里学习这个世界,而是真正闯进去,活在真实世界里,以此为我的课堂。

因为我懂的,远比任何一张文凭赋予的都多。因为聪明从来都不是学来的,聪明是从生活中来的。

也许我没有文凭,但我打赌,你找不出任何一个让我哑口无言的话题。

你的所谓考试,如果有必要去考,那我也能考过,但我所经历的生活的考试,你连一丁点儿通过的机会都没有。生活的考试,从不依据什么贝尔曲线、通过率来评分,生活的考试有且仅有那么一条评分依据:生存!

第四宗罪:你从不阅读。

因为你要么就是读些必读的书,要么就是根本连读都不读。

因为你觉得历史枯燥无味,哲学更是愚蠢可笑。

因为你宁可坐在那看八卦新闻、音乐台,也不愿意去学点新东西,不愿一头扎进其他人的思想里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你不愿承认,世界上所有的力量都源自先人的思想。你不愿承认你想要的所有东西,都能从那前人无数的思想里寻获,且在当下,寻获这些信息是前所未有的便捷。

你大概连这篇文章都看不完吧,即使你清楚自己应该从头到尾看一遍。

现在正在看这文章的人,都已经懂得这些道理。

而你,虽可引马到水边,却不能让马低头饮。

第五宗罪:你毫无好奇心。

因为就连你看的新闻,也全是从政府掌控的媒体上来的。

因为你连“如果这些全是假的怎么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愿意问,更别说接受如此假设成真的可能了,或许,主流媒体都是言听计从混淆大众的呢。

你说我“自以为无所不知”,却不肯承认自己一无所知。

我渴望知识,任何知识。

因为你在玩糖果粉碎传奇、在玩大富翁,我却在学习弦理论和量子力学。

因为你在看连续剧,我却在学习怎么编辑视频、建立网站和开发手机应用。

如果我们在一场辩论中针锋相对,那我必定会让你一败涂地。因为我首先会自己试着从所有能设想到的方面摧毁自己的论点,如此,我就能从你的角度,了解你有可能用来反驳我的所有观点。

我会去透彻了解论点的两个对立面,透彻到虽然我已打败了你,但如果我俩互换立场,我仍能辩胜。

第六宗罪:你问得太少。

因为你从不质问权威。

因为你从不质问自己。

因为你不明白正确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不懂礼貌的反对和在与自己意见相悖的人面前捍卫自己正确观点的力量几何。不能真正提出疑问,无疑等于被困在自我欺骗的牢笼里,以此为生存策略。

因为我知道,只要倾听,就能知道怎样可以摧毁你了。

因为我研究人类行为,而你,除了自己谁都不在乎。

因为我不但听你说话,而且看你说话,而你一开口就停不下来!

因为不是不停地说说说像是无药可治的多言癖并不能给你控制权,真正的控制权来源于合理提问。

你的论点的前提我已掌握,且我可以在你张口建立自己的论点之前就彻底摧毁你。

第七宗罪:你不能直面真相

因为你不愿承认你不懂的事情,你是真的不懂。

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篇网上的文章都不可能足以挽回你浪费了的时间。

因为就算我告诉你,明天一切都会改变,你也会等到明天才开始行动。

因为我对自己所处的形势很清楚,就算你不认可,这也是事实。

你觉得我之所以不肯定你,是因为我没有见过你。

但事实是,你埋头前行,对世界不闻不问。你满心欢喜地忽略就在眼前的真相,可是真相那么近,你只要探出舌头那么一次,就能尝到它的滋味,它美妙的滋味。

因为你会欲罢不能,无法将自己从真相的怀抱里拔出。最后你会明白你还未学会理解,然后你会发现,然后你会明白,让你止步不前难成大器的,只有你自己。

3、电影《七宗罪》1962观后感

电影《七宗罪》1962观后感

文/唐茜

天主教教义中的七种罪过,分别是愤怒,嫉妒,暴食,欲望,懒惰,傲慢,贪婪,这部电影通过讽刺夸张的生活短片将这七宗罪表现出来,由于七个故事讲述不同的“罪”,各自主题鲜明,简单直接的表达了影片的内涵,先分析一下导演设计剧本的思路。

愤怒从家庭分歧开始,宽容谦让的夫妻们由于一件小事引起纷争,愤怒让小事变大,互相埋怨到指责对方家庭弱点,打闹,屋子失火而崩塌,个体愤怒也进而会升级为国与国的战争,小与大,个体与集体,家庭还是国家,愤怒都会让形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嫉妒篇是年轻女服务员看不清自己年轻的美好,只嫉妒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最终得了金钱与尊贵,失了快乐与爱情。

暴食在于人心的空,无论遇见怎样的大事,他们首先想的是填饱自己的肚子,其实这是一种精神极度空虚的表现,内心深处并无爱心。

欲望也是精神萎靡的表现,把自己的快乐投射在别人身上,寻求的不只是欲望,还是深深地自卑与孤独。

懒惰据说是七罪之首,一般情况下懒惰造成了人的贫穷,此片导演却用懒惰形容男人因懒惰失去了欲望,也可说懒惰让人失去了所有需求,生命没有动力,活着如同死去。

傲慢中讲述了一位爱上别人,准备与人私奔的妻子在得知自以为深爱自己的老公出轨的事情后,为了自尊心留住老公而离开爱情,导演的意图大概是女人的傲慢与自尊心有关,与情绪有关,有时会误导她们忽略真实的内心。

贪婪片中表现女子以情色获利的贪婪,男子们为了美色赌博的贪婪。

人性是复杂的,编剧和导演在1962年设计的电影剧情,到今天看还是非常有思想和具有启发性的,如果让我来设计剧情,我会按如下设计:

愤怒篇我会以路上行人与车辆的纷争造成交通瘫痪来设计,最后喇叭齐响,人声鼎沸,造成空中的云都被吓得四处“逃散”啦!;

嫉妒在舞场剧院女孩子们化妆,服装和上台,期间发生的嫉妒引起大家化成了小丑妆,衣服连着衣服绊在一起,一台优美的舞蹈剧成了啼笑皆非的闹剧结束;

暴食会想到一群好吃的人去参加为期多天的野炊,野炊最大的好处是食物充足,最不好的地方是每家人的小帐篷不但小,并且进门处特别窄,大家每天吃饭,跳舞,睡觉,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每个人越来越胖,跳舞常常因胖而摔个底朝天,进入帐篷越来越困难,直到有一天所有的帐篷被挤坏,大家全部胖乎乎狼狈的倒在帐篷旁;

欲望会想到一个人甜言蜜语交了很多个女朋友,在一次酒吧聚会时穿帮,被众多女朋友合力打的鼻青脸肿,最后放进魔术桶里,送上外太空……;

懒惰想起一个懒人的十天,从第一天吃家人度假前留下的食物,吃零食饼干,吃水果充饥,喝水续命……到最后一天家人进门,懒人已经懒死摔在地上了;

傲慢联想到一位聪明好看的高中女孩自持清高,处处喜欢表现自己,最后成了无人理睬的边缘人,最后她每每离开人群独自表现自己,自我欣赏;

贪婪想到一个贪心的人逛商场时看到一个特别通知,“如果你能穿的了这里所有的衣服顺利回到你的家中,我们将会把这些衣服全部送给你。”于是这个贪婪的人为了得到更多的衣服,将自己套成一个超级大粽子,艰难的走出商场,在围观和太阳的暴晒下,他终于倒下了……

50多年后的今天,我发现自己也想不出太精彩独特的剧情,格局太浅,但是每个故事只用一两分钟来临时想象,也还不错,如果给我更多的时间,也许能编的更好些。

4、电影七宗罪影评

电影七宗罪影评(一)

《七宗罪》这个片看了不止于三遍了。一直想写点什么的,手痒痒,但总也觉得写什么都不过一个关于基督教的七宗罪和一个连环凶杀案的警匪电影,就搁置着,今天忽然想着这部电影还同时讲了“七宗罪”以外的第八宗罪——一个愚蠢而奸诈狡猾的,有点神经质和精神错乱的,一相情愿替天行道的家伙(johndoe)被正法的故事。

西方的精神祖训天主教认为人遭永劫有“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这些就是本电影的主线。但本电影有一条根线,那就是一个一相情愿替天行道的家伙的连杀犯了“七宗罪”的七个人,加上一老一少两警察的精彩配合,使得美国电影史又多了一部勉强可为人称道的电影。

在影片里,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的下午7时,无处不在的“7”的暗示。7“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到十六世纪后,基督教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七宗罪,thesevendeadlysins):傲慢(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淫欲(lust)。

davidfincher显然不是要拍一部讨论宗教意义的影片,他只是想凭借七宗罪来表达对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下日渐沉沦的人性的痛恨,和由这些人性的沉沦诱发的精神危机。导演“解决”这些痛恨和精神危机的方法,就是把犯有这“七宗罪”的人统统“消灭干净”,于是就精心编导了一出巧妙而惊心动魄的连环杀人案和破案故事,而巧的是破案的警察(那个脾性暴躁)也成了连环杀人案的最后一目标,这个神经质的杀手(johndoe)活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一相情愿的替天行道一次,完成了替天行道(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义的施暴和谋杀)的“伟大杰作”,他反倒觉得自己完全解脱了,因为他已经亲自“查办”了“七宗罪”。他觉得自己就是卫道者,殉道就是自己最大的命。

影片里的城市整天不停的下着雨,遍地流淌着湿淋淋而肮脏的城市污水,城市笼罩在严重污浊的烟雾中,城市嘈杂肮脏,现代工业一片混乱乱七八糟,生活在这个晦暗的城市的johndoe则是个极端而虔诚的宗教狂徒,也就成了这个晦暗的世界的发光点和耀眼的牺牲品。

影片最后,沉着冷静心思缜密的老警官william引用了海明威的一段话: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为它奋斗;事实上后半句较为真实,前一句就当自己是个半瞎子好了,世界的黑暗是需要揭露在阳光下才能遏止其黑恶的继续深化的,但是不是就要一个一相情愿的替天行道的人,就需商榷,至少这个时代有某些必要的规则,虽然这些规则只适合某些人跳舞,也让某些人视“七宗罪”而不见。

电影七宗罪影评(二)

《七宗罪》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电影,影片围绕基督教中的“七宗罪”展开,电影集悬疑、恐怖为一体。在讲述宗教同时,影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作为好莱坞一部经典影片,《七宗罪》给人们带来了太多感触,残酷、惊恐、震撼、压抑、反思……

七宗罪最终是个悲剧,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剩下两个侦探,一个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带着满心遗憾地离开了。“卫道士”的“卫道”或许震撼了社会、震撼了世人,但是最终并没有改变世界。时间仍在继续,社会仍然在“进步”,“罪恶”依然在发生。

seven:

影片的英文名字只有一个醒目而惊心的单词——"seven",它在基督教里“7”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7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7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7个头的火龙,世界共有7名堕落天使被称为撒旦。到了16世纪后,天主教更直接用撒旦的7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7种罪恶——色欲(lust)、贪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愤怒(wrath)、妒忌(envy)、傲慢(pride)。同时又以7个天使的形象来代替7中美德——贞洁(chastity)、节制(temperance)、慷慨(charity)、热心(diligence)、温和(patience)、宽容(kindness)、谦逊(humility)

电影中也很好地阐述了这个神秘的“7”,在网上看到到,说电影中“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的下午7时”(不过当然,我并未亲自查证)。无处不在的“7”似乎暗示着观众:这是某种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萨摩赛和米尔,摩根·弗里曼和布拉德·皮特

提到影片,不得不提提两位主角:摩根·弗里曼和布拉德·皮特,我个人对摩根·弗里曼没什么太多了解(连名字都是后来查到的),只是觉得他很眼熟(但是忘记哪里见过了),不过从《七宗罪》来看,他的演技还是很好的。至于布拉德·皮特,我个人非常喜欢(从《史密斯夫妇》开始,我就特别喜欢皮特和朱莉夫妇。),不过不知是当时皮特还比较年轻,还是因为角色本身的问题,我感觉在《七宗罪》中,皮特的演得还是不如摩根·弗里曼的(可见姜还是老的辣)。

萨摩赛和米尔虽然性格迥异,但却有着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微妙的联系。萨摩赛每天认真的着装,仔细的查案,孤独的思考,有时也走些歪道来寻找线索,时刻用体谅的目光来关怀他人。偶尔也用刀子代替飞镖愤怒的射向靶心,也曾将自律的节拍器烦躁的扔掉,他是一个“相对的”的人。以萨摩赛为代表的现代城市人因失望而冷漠,这种冷漠的表现就是逃避,如在上出租车后,司机问他去哪里,他看着窗外的斗殴说faraway。冷眼看世事,也许是他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生活美好希望的原因吧,失去了一切又让他更冷漠。

衣物凌乱但分析案件却简单自信,这就是米尔,身边有爱自己的妻子,真诚的伙伴,回家后天真的和小狗嬉戏。他对自己的事业满怀热情和信心,对妻子深爱不已,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温暖而颤抖的家和妻子的担忧说生活会好起来。

两人在酒吧喝酒时的对话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强烈反差,萨摩赛给人的印象彬彬有礼、心思缜密、沉着冷静,然而由于在物欲横流的城市里生活得太久,见到太多的冷漠无情和城市的阴暗面。米尔对世界充满美好和希望,冲动易怒、做事不计较后果。

在性格上,一个是稳重,阅历丰富然而无奈,选择逃避的老者和一是个性冲动、情绪化,还带着乐观的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年轻人。在办案手法上,萨摩赛的细心和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发现线索,才慢慢的让案情清晰可见。相比之下,米尔就显得躁动不耐烦。这案子若是单独他一人决计是理不出头绪。萨摩赛更关注罪犯传递的隐含信息以及思考深层的犯罪动机以试图找到破案关键。而米尔更关注的是图像、场景。他会不停的回放照片。萨摩赛则是逛图书馆。米尔感性,萨摩赛理性。

我个人更喜欢萨摩赛。从他为人、处事以及跟约翰的对话就能看出他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萨摩赛的那种冷静、理智。

“在尼采高呼出:‘上帝死了’时,我们的古典生活被宣判结束”。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在无限缩小着世界间的距离,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加亲密,反而是疏离和冷漠将其取而代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纵然我们一时无法看到、无法了解却依然存在,七宗罪时时刻刻萦绕着人类的心灵,指引人的心灵渡向地狱,走向毁灭。米尔枪杀凯文那种无奈、绝望的表情正是对七宗罪的最好诠释,因为即使被萨摩赛告知约翰的目的就是要以他的枪杀作为伟大作品的句号,米尔仍然无法克制自己。而人类就像米尔无法摆脱“愤怒”一样无法摆脱七宗罪。

七宗罪,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称之为“罪”,最多只是一种过失。只不过当它变得极端、偏激,就会成为一种罪。毕竟,人不是神,中国的古话中也有说“人无完人”,即使是神,谁又能说在古希腊神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没有缺点呢?人,总有些欲望、有些追求,但那并不是罪啊。与其说《七宗罪》是一种讽刺,还不如说是种警醒,警醒人们好好把握事情的分寸,尤其是欲望。警醒人们正视、重视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电影七宗罪影评(三)

《七宗罪》讲述了老探员萨默塞特和年轻的警察米尔斯追查连续杀人案的故事,而杀人犯john是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自己认为自己是神派来的使者,代表神以七宗罪的来惩罚世人。老探员萨默塞特则看多了太多的杀人案件和了解很多犯人的性格,在侦查案件事表现出冷静,特别是最后车子里,一句话都没有说,对于犯人解释表现出习惯以至于不去和犯人反驳。()年轻的警察米尔斯一心想抓到犯人,但由于自己的冲动,被犯人诱导去犯罪,最终由执法者变成犯罪人。

影片的john不是没有文化,相反是受过高等教育,智商也极高,但反而却成为了危害社会的人。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加上社会上的种种原因,犯人就用七宗罪来衡量这个社会,对犯有七宗罪之一的人连续杀害,但对自己所犯的罪,却只有七宗罪之一的嫉妒,完全没有对自己杀人而感到罪恶,自己认为自己是替神办事,帮助社会。影片中的john是典型的反社会人员,他们的人格扭曲,开始异化,脱离现实社会思想。他想用七宗罪来告诫世人,但自己却制造人去犯七宗罪,而不是去感化和告诫,把罪行强加于别人,只顾及自己的计划,只是用自己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罪行,他所说的罪行其实都是他自己想的,没有用社会角度来衡量他的罪恶程度。所以犯人john是一个严重的偏执狂,思想过度夸张。

至于年轻的警察米尔斯,最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私自杀死犯人。作为一个警察,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看出,人性的脆弱,造成了冲动性犯罪。米尔斯是由于自己的性格,然后被外界因素影响也导致他犯罪,说明犯罪人有些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格而导致犯罪,性格也是犯罪的起源之一。

老探员萨默塞特则是办案的老手,当他看到犯人留下的暴食和贪婪时,知道犯人是以七宗罪来连续杀人,然后就去查看有关七宗罪的书,来猜测犯人的心理和作案方法。说明了,猜测犯人的心理是破案关键和线索。

《七宗罪》讲述了3个人的故事,表现出犯罪和心理的关联性。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