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3年前,麦子的一篇《我花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一代人的真实写照。然而,3年过去,我恍然发觉,他言之过早。18年又如何?再丰盛的年华叠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早玩腻了!你野心勃勃地筹划着“创业创业”。当时李彦宏、陈天桥、周云帆,牛人们还没有横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时空更是遥远的名词,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园里建起配送网站,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大小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334寝室很快在全楼名噪一时,小姑娘们从天南地北寄来粉粉的信纸,仰慕地写道:“从报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楼顶吹吹风,你眉飞色舞地转向我,以照顾自己人的口气说,兄弟,一起发财如何?
好呀,可惜,我不能。创业于你,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启动资金有三姑六眷帮忙筹集,就算铩羽而归,父母那三室一厅、温暖的灶台也永不落空。失败于我,意味着覆水难收一败涂地,每年夏天,为了节省三五百块钱的机器钱,爹娘要扛着腰肌劳损在大日头下收割5亩农田。我穿着借来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试,戴着借来的手表与心爱的女孩进行了第一次约会。当你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兴奋地报告全班时,我冷静地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做最后一份家教。没错,“这活儿技术含量忒低”,但在第一个月工资下发前,我租来的立锥之地与口粮全靠它维持。
不多久,互联网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对创业意兴阑珊,进了家国有性质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观天的我,竟傻傻地以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资,我比你超出一截,税后8000,出差住5星级宾馆,一年带薪休假10天。玩命一样地投入工作,坚信几年后也有个童话般的结尾,“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长,很快,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说白领是句骂人的话。写字楼的套餐,标价35,几乎没人搭理它。午餐时间,最抢手的是各层拐角处的微波炉,“白领”们端着带来的便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后来,物业允许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现了“千人排队等丽华”的盛况。这些月入近万的人士节约到抠门的程度。一位同事,10块钱的感冒药都找保险公司理赔;另一位,在脏乱差的火车站耗上3个小时,为的是18:00后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补助。
这幕幕喜剧未能令我发笑,我读得懂,每个数字后都凝结着加班加点与忍气吞声;俯首帖耳被老板盘剥,为的是一平米一平米构筑起自己的小窝。白手起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整整3年,我没休过一次长假没吃过一回鸭脖子;听到“华为25岁员工胡新宇过劳死”的新闻,也半点儿不觉得惊讶,以血汗、青春换银子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太普遍了。下次,当你在上地看见一群人穿着西装革履拎着ibm笔记本奋力挤上4毛钱的公交车,千万别奇怪,我们就是一群it民工。
惟一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离理想中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突如其来地,你的喜讯从天而降:邀请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么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红苹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电无可质疑地摆在眼前。你轻描淡写地说,老头子给了10万,她家里也给了10万,老催着我们结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郁郁不说话,她和我一样,来自无名的山城。我揽过她的肩膀,鼓励她也是鼓励自己,没关系,我们拿时间换空间。
蜜月你在香港过的,轻而易举地花掉了半年的工资,回来说,意思不大,不像tvb电视里拍的那样美轮美奂;我的婚礼,在家乡的土路、乡亲的围观中巡游,在低矮昏暗的老房子里拜了天地,在寒冷的土炕上与爱人相拥入眠。幸运的是,多年后黯淡的图景化作妻子博客里光芒四射的图画,她回味:“有爱的地方,就有天堂。”
我们都想给深爱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义却迥然不同。你的老婆当上了全职太太,每天用电驴下载《老友记》和《越狱》;我也想这么来着,老婆不同意,你养我,谁养我爸妈?不忍心让你一个人养7个人。当你的女孩敷着倩碧面膜舒服地翘起脚,我的女孩却在人海中顽强地搏杀。
两个人赚钱的速度快得多。到2004年年底,我们也攒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万,谁知中国的楼市在此时被魔鬼唤醒,海啸般狂飙突进,摧毁一切渺小虚弱的个体。2005年3月,首付还够买西四环的郦城,到7月,只能去南城扫楼了。我们的积蓄本来能买90平方米的两居来着,9月中旬,仅仅过去2个月,只够买80多平。
没学过经济学原理?没关系。生活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资产泡沫与流动性泛滥。这时专家跳出来发言了,“北京房价应该降30%,上海房价应该降40%。”要不,再等等?我险些栖身于温吞的空方阵营,是你站出来指点迷津:赶快买,房价还会涨。买房的消息传回老家,爹娘一个劲儿地唏嘘:抵得上俺们忙活半年。在他们看来,7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可思议的天价。3年后的2008,师弟们纷纷感叹,你赚大发了,四环内均价1万4,已无楼可买。
几天前,我看见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颇为感慨:“工作5年还没买房真活该,2003年正是楼市低迷与萧条之时。等到今天,踏空的不仅是黄金楼市,更是整个人生。”
真要感谢你,在我不知理财为何物之时,你早早地告诉我什么叫消费什么叫投资。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资的观念。许多和我一样来自小地方、只知埋头苦干的兄弟们,太过关注脚下的麦田,以至于错过一片璀璨的星空。你的理论是,赚钱是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买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而我的农民兄弟——这里特指是出身农家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兄弟,习惯于把人民币紧紧地捏在手中。(励志 ) 存折数字的增长让他们痴迷。该买房时,他们在租房;该还贷时,他们宁可忍受7%的贷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辛苦赚来的银子在等待中缩水贬值。他们往往在房价的巅峰处,无可奈何地接下最后一棒;也曾天真地许愿,赚够100万就回家买房。可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老家的房价,二线、三线城市甚至乡镇的都已疯长。
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别,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于此。我曾经以为,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一样了,我们的人生便一样了。事实上,差别不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符号上,而是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18年的积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务观念,造就了那样一个你,也造就了这样一个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达与我的保守持重。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你笑嘻嘻地说,养老,我不啃老就不错了;当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折损生活品质时,4个老人已出钱出力帮你抚养起独二代;黄金周去一趟九寨沟挺好的了,你不满足,你说德国太拘谨美国太随意法国才是你向往的时尚之都……
我的故事,是一代“移民”的真实写照——迫不得已离乡背井,祖国幅员辽阔,我却像候鸟一样辗转迁徙,择木而栖。现行的社会体制,注定了大城市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便利。即便取得了一纸户口,跻身融入的过程依然是充满煎熬,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才获得土著们唾手可得的一切。曾经愤慨过,追寻过,如今,却学会了不再抱怨,在一个又一个缝隙间心平气和。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遗憾,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加强了生命的张力,使其更有层次更加多元。
可以想见的未来是,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相聚于迪斯尼(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讲起父亲的故事,我的那一个,虽然不一定更精致更华彩,无疑曲折有趣得多。那个故事,关于独立、勇气、绝地反弹、起死回生,我给不起儿子名车豪宅,却能给他一个不断成长的心灵。我要跟他说,无论贫穷富贵,百万家资或颠沛流离,都要一样地从容豁达。
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么打紧呢?生活姿态的优雅与否,不取决于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资。它取决于你品茗的态度。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2、我的奋斗,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的奋斗,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牵扯两篇关于奋斗喝咖啡的老文,但作者更提出另一个观点:为了让自己拥有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能力,又始终保有不去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自觉。
星期天和老公去市里,一是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饭,二是去买两件换季的通勤衣服。因为听同事说用某行的信用卡,去那个咖啡店可以打半价,两个人也就二三十块钱而已,所以,还准备第一次去咖啡馆小资一下,边喝咖啡边看会书。
起先,一切按计划进行,逛街累了就开始找那个半价的咖啡店,烈日下走了十多分钟终于找到了。为了确保同事的消息准确可靠,一进去我就问收银的服务生:“用**银行的信用卡是不是能打半价啊?”服务生抬头瞟了我一眼,说了一句:“那个活动结束了。”然后等着我们点餐,我看看老公,说“那走吧”,就拉着他出去了。
出去后,老公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开始用手机查团购和优惠券,查了半天找到一个还算近的另一个咖啡店有团购,也不算贵,于是大手牵小手又开始找,所幸那个咖啡店是离得挺近,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于是两人横冲直撞进去坐定,服务生拿过来两份菜单,问我们喝点什么。我随口一问:“团购券可以用吧?”没想到,悲剧再一次发生了,人家说:“哦,团购的仅限星期五使用的。”我再一次看看坐在对面的老公,“算了吧,就在这儿吧。”
我承认那个时候我心里是纠结了一下下,毕竟人家服务生都把菜单拿来了,还拿着笔直挺挺地站在那等我们点,但一下下的纠结之后,我起身对他说了句“不好意思啊”,又拉着老公走了。
出了第二个咖啡馆,我忍不住怪了老公两句,怎么也不看好什么时间能用啊。老公也有些内疚,一个是因为没弄清楚团购的限制,一个是觉得我不过想喝杯咖啡,进了两家都没喝成,让我受委屈了。于是,笑嘻嘻地说:“老婆,既然没有优惠,咱们还不如就去星巴克吧。不就七八十块钱嘛,老公请你。”
说实话,他说的有道理,没有优惠的话咖啡馆价格差不多,还不如去星巴克凑个热闹,满足一下俗不可耐的虚荣心。而且我们现在的收入,其实七八十块钱喝杯咖啡也很正常。我再一次动心了。
可是!花七八十块钱喝杯咖啡,我还是觉得很贵!很不值!很心疼!于是决定不喝了,不就是个咖啡吗?本小姐单位有八千多块钱的咖啡机现磨星巴克咖啡豆的咖啡,偏偏要去咖啡馆喝什么喝,想喝了,就趁领导不在时偷着喝呗。老公不同意,说这么点要求还不能满足老婆吗?
突然,我灵机一动,星巴克有没有优惠啊?老公马上打开手机搜起来。神奇的是,居然真的有!用某银行的信用卡可以买一送一!!于是我们再一次兴冲冲地出发了!结果到了星巴克,又被告知,人家是旗舰店,不参加这个活动!
我彻底绝望了,折腾了四十多分钟,不仅没喝上,还风吹日晒,又累又热又渴。结果是,我们冲进对面的kfc,每人买了一份9元午后套餐。抢到座位后,感觉真是幸福,“老公,你看,我们18块钱就买了这么多好吃的,两个饮料,两对鸡翅,这要是在咖啡店,一杯咖啡都买不了。”老公也特别二地装小男童地说:“是呀,老婆最聪明!老婆最贤惠!耶!”
曾经有一篇很火的帖子,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记得第一次在网吧看到那篇文章时,我对着屏幕泪流满面。那时我大二,寝室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电脑,写作业就去学校机房,想上网玩点别的就去校外的网吧。
后来,又有一个人写了一篇回应,叫《我奋斗了十八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也看得我泪流满面。那时,我大三,我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但每天中午还是在食堂只吃一个素菜。
折腾了半天也没喝成咖啡这件事,让我想起了那两篇文章。我承认,赶时髦地非要去咖啡馆喝咖啡装小资是很可笑的事情,也承认可能我的求学、工作,一路上的经历还算不上什么奋斗,那么,这些经历,到底是不是为了和谁一起喝咖啡呢?
我没有那么清高,我无法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追求自己内心的平衡,而不是为了和谁比,无法说我从来没有羡慕过谁。但我也清楚的知道,那一切经历真的并不只是为了和谁一起喝咖啡。
两篇文章中,让我流泪的部分,都是作者叙述自己刚上大学时什么都懂,和其他同学有差距的部分。因为那时我也一样。所以大一和大二那两年,我的作息基本和高三是一样的,早上不到六点起,没有课的时候就去自习,晚上十一点回寝室。
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也很不好,所以我去尝试过卖手机,贴海报,后来去做家教,为了做一个小时的家教,花来回三个多小时的路程。那个在国贸的黑夜里,在冷冷的寒风中,望着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我懦弱的眼泪流在了心里。
后来拿到了奖学金,保研,出国,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都是很多孤独的日夜所换来的,想要得到这些,靠的都是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老公也是一样。只不过,也许终究是男人,他比我更能够坦然接受,不觉得自己的奋斗是苦,是值得炫耀或者博取同情的事情,更不会抱怨,不会否定,不会自卑。大学四年,他吃了四年的馒头,用他的话说,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近两年,我们的经济条件变好了,如果因此我不再那么节俭了的话,老公则依然保持他质朴的本色。但他节俭却不吝啬,对除自己以外的人都很大方。就像今天的咖啡,我想喝,是虚荣心在作祟,而他,则完全是为了满足我,让我高兴而已。
而维持我们在一起的,可能就是这种,不论我们挣多少钱,都还是觉得七八十块喝杯咖啡真的很贵,也不会花几千块买个包包的观念,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没习惯,因为我决定喝之前,总是会想到在我家乡,不舍得花一块钱坐公交车的老爸老妈。
至此,我好像还是没有弄明白,我所付出过的努力,到底是不是为了和谁坐在一起喝咖啡。我想,也许我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能力,又始终保有不去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自觉。
3、你都奋斗了十八年,何必急着跟人家喝咖啡?
你都奋斗了十八年,何必急着跟人家喝咖啡?
文/陶瓷兔子
1
大学新生开学的那个月,我在公号后台收到一条留言:“我觉得自己好可悲,爸妈临走时留给我几千元报一个日语培训班,可是我没忍住,给自己买了一个iphone,剩下的钱现在连买日语书都不够了。”
他说,“我宿舍的同学家庭条件都特别好,看着他们iphone、ipad、macbook的标配,说不羡慕是假的,可是我手头的钱就勉强能买一个手机。忽然想起人家常说的那句话,‘你奋斗了十八年,才能跟别人一起喝杯咖啡’,感觉特别绝望。起点差得太远,或许我这一辈子也赶不上了吧。”
我想了想,回复他,“你抛开虚荣心,先去想一个问题,是这个日语培训班能让你增值呢,还是这部新手机能让你增值?如果你可以从这部手机上获取到之前无法接触的新信息或者机会,那用钱去买手机也未尝不可。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只看哪种选择最能让你受益罢了。”
你前十八年的奋斗只决定了你有没有跟他们一起喝咖啡的机会,但现在你要考虑的是,自己是不是只满足于跟他们喝杯咖啡而已。
他沉默了半天,回复我,“那我还是去把手机退掉吧。等我上完培训班自己去带家教,一两年下来,应该也差不多能买一部iphone了。”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类似的留言。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如此好面子。后来慢慢发现,可能并不仅仅是虚荣而已。
那些孩子们,不是仅仅“想要一点好东西”而已,而是想去证明“即使我的起点低,但我现在也跟你差不多”。
当一个人还不能够用能力来证明自己时,就很容易选择用行头和装扮来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平等。以为跟那些家境良好的同学们用着同样的东西、出入同样的场所,就可以跨越家庭背景的差异,做个“看上去跟你一样”的人。
2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朋友叫小m,从上大学开始就不停地做各种兼职。她每个月赚的打工费,大概是两千元。
她是个很爱美的姑娘,几乎将全部的钱都用来买名牌的衣服和化妆品。期末考试完,我们一起吃饭,小m特别激动地说,“我家里虽然穷,可是我现在跟那些家里有钱的女孩儿没有什么区别。我现在吃穿用的,几乎都跟宿舍里那个富二代一样。”
到了大二的下半学期,有天小m来找我,脸色阴沉地说起宿舍里那个富二代女孩,“你知道那个谁谁谁吗?她被选上去做洽谈会的陪同翻译了,时薪200。”
时薪200啊!而她每周带四节课,每一天都要在公交车上折腾四五个小时,带一节课的价格,是80元。
之后,我们都越来越忙,临近毕业才听到其他人提起,说她找工作并不顺利。吃散伙饭的时候终于遇到她,远远地坐在角落里,带着一脸的愤懑和不甘心。
吃完饭,我们坐在体育场的看台上聊天,她终于还是忍不住,一边哭一边问我:“我比他们认真,比他们拼命,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拼了四年,到头来还是比别人差了一大截。”
她从大一开始就能每个月挣到两千块,可是到了大四,当别人每个月能挣到四五千的时候,她还是那么两千块。
可那些一个又一个的两千块被她穿在身上、涂在脸上、挽在胳膊上,却从来没有真正地投资过自己。
她什么证书都没有,没有漂亮的成绩单,没有去任何一家企业实习的经历。像是一个昂贵的空盒子,在毕业季的狂风袭来之前,早早地就被吹得没了踪影。
我很想问问她有没有后悔过,但最终对着她的泪眼,还是没问出口。
3
那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人和人的差异,可能并不是单纯地因为家境或是勤奋与否造成的。最重要的是,你会如何看待“投资自己”这件事。
我们都想要一点好东西,更高档的服饰与化妆品,更新式的手机和电脑,这无可厚非。但你是否知道,真正的富有往往不在于你拥有着什么,而在于你能创造什么。
你会武装好自己的面子,还是尽力充填自己的里子?而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在时光的推移中塑造你。
看到优秀的人,向他们学习,找机会合作,最大限度地投资自己,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阔眼界,学会更多的技能,可以更灵活地对待曾经束手无策的难题——这才是给你底气,也给你自由的过程。
你值得一切好东西,但或许现在还不是时候。你都已经奋斗了十八年,何必急着跟别人一起喝咖啡呢?
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停,也别着急。
4、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文/麦子
我的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去年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4万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6万元。6.6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6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80%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农村了。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