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差距,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差距,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文/特立独行的猫
1、名校与非名校的差距不是收入不同,而是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
最近高考出成绩,很多人在报志愿。我收到一些来信,都是高三学生,信中说:“星姐,我高考成绩一般只能上二本,但当年你也是二本毕业的,我觉得我毕业时候能跟你一样好。”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差距,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不是,你等等,听说我。我是二本毕业的,可能你觉得我现在还挺好的,但我依然觉得我跟那些名校的同学有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毕业后的薪水,也不是学业水平的差距,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一直没法清楚的描述这种差距,一直到我最近看到了《精进》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描述的非常贴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按时,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学习时候的感受。在北大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比如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间学校里到处都是奔跑叼着面包奔跑的人。每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的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在我眼里,他们永远充满了斗志,谈起各种竞赛和活动都特别兴奋,每天从睁眼就忙的不可开交,到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常事儿。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的鸡飞狗跳,但又特别开心的样子。
我一直记得的是这种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不由得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们差距很大,但也不断激发我向他们看齐的标准。直到现在,我一直用我能见到的周围最牛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也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总有很大进步。
我的大学是二本学校,也有一些二本学校的网友给我写信说一些现状,比如自己努力学习就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同学们都抱怨老师不好天天宿舍睡觉,学习氛围很差只有考试时候才努力学习等等。而个别一些稍微努力点的同学(比如我),如果不去看看外面真正的世界,就会觉得自己相当不错了,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学排斥孤立,可能是自己的错。
其实每一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2、为什么名企喜欢要名校的学生?
为什么名企喜欢要名校的学生?非名校表示不服。当年我也觉得不服气,非名校的同学也有努力的,为什么要一棒子都打死呢?进入社会久了我才明白,其实名企要的不是多么高的gpa成绩,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就像《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一文中描述的:“那些年薪百万的年轻人,他们拿着高薪,却依然选择为了工作到深夜,并且他们的状态很不一样,每天都为自己让世界变得更好了一点点感到振奋,非常积极。他们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为百万年薪。辛苦是他们获得自我实现的途径,自我是实现使他无穷快乐。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的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是不是感觉逼格老高老高了?
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
上班稍微努力点就开始讲究公平,自己不得志就开始抱怨公司和领导,下班后看几页书就觉得自己特别上进,辛苦上几天就觉得自己要赶紧去享受一下生活了,加几天班就担心自己会过劳死。遇到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郁郁寡欢,仿佛遇到了天大的人生难题磨磨唧唧解决不清。看见牛逼的人也会心生羡慕,但总也突破不了努力却总不得要领魔咒。
当然,这话不能说死,名校也不一定100%牛逼,非名校也有出类拔萃的英才,但就大范围来讲,一个人受环境的影响会非常之大,《精进》里还说了一句话:“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够勇敢以名校学生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才是恰当的做法,他也一定会从中受益。”我把这句话发给一个大学老师,她跟我讲:“太难了,我就这么要求我的学生,但层次的差异太大了,大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也许毕业后才会理解吧。”
不过,毕业后估计也很难理解。在学校都对自己没要求,进入社会环境更嘈杂以后就更难了,所以,努力的人总显得那么不合群。
3、越能干,越努力;越有钱,越上进
前几天回老家,我姐问我,你觉得北京跟二三线城市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说:“北京跟不用跟二三线城市比,北京自己都有不同层次的人群。我总结就是几个字:‘越能干,越努力;越有钱,越上进’。”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朋友来找我商量点事儿。她还有50天生孩子,怀着双胞胎。姐们已经财务自由很多年了,在怀孕期间又开了两家公司,要创建一个女性理财平台(经常看到她神采奕奕的跟很多白富美在一起,摔啊!)。你可能会问:“这都什么人啊?”这就是普通人啊,那些已经财务自由的,有钱的,能干的普通人。
进入社会十年八年后,名校和非名校带来的名气和基础学历教育的差异渐渐就不明显了,更多的是个人经验,经历以及社会化程度的较量。有的人的生活越过越好,有的人越过越找不着北,甚至日子越来越惨。而造成这一切的差异,最主要的来自人的精神内核。简单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你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还是一个爱抱怨懒散怠惰的人,直接决定了你之后的全部生活。
此时此刻一个人的精神内核,一半来自于进入社会后对自身的要求和改变,一半来自于从小到大养成的思维与生活习惯。前者改变的几率非常大,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很多大学一般,但进入社会很优秀的精英都来自于此,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与历练,重塑了一个进入社会后的自己。而另一部分人,他们出自名校的氛围,一直以来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他们自己也生活在这样的层次和圈子当中,同学同事都是样的人。你会发现,在领导人,或者名企当中,他们都手拉手一样成批存在着。
但无论这些人他们多有钱,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特别努力,特别勤奋。这种勤奋不仅仅在自己身上,还在自己的伴侣,以及自己的孩子身上。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是一个社会知名人士,老公是知名摄影师,有一个五岁左右的女孩。她跟我提起等我孩子大一点,就要上很多培训班了等等,她列举了自己女儿上的比如舞蹈,钢琴,马术,跆拳道等五项。也许你会说,孩子太苦逼了,她会快乐吗?答案是她女儿超级快乐,每天都过着小公主一般的日子,幼儿园一放学就着急的去各种培训班里,还经常主动提出来要学这学那,她妈妈看她实在没时间只能哄她长大点再去。
你觉得苦逼,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学习和生活很苦逼,才会觉一个小孩子学那么多更苦逼。而在这些人的生活里,好奇心强,努力勤奋,积极向上就是常态,也是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啊。
我们很难明确而苛刻的讲,名校和非名校带来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毕业后收入水平还是生活水平的不同。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思维方式和做事态度上来看,名校所带给人的自律,进去,积极,勇敢所带给人的影响可以是一生,甚至是几代人。金钱很难传承很多代,但精神却可以永远流传。即便是那些非名校但依然在社会上取得不凡成就的人,他们也拥有同样的精神与气质,这些通过自我变革和付出巨大努力之后重塑起来的优秀者,他们和那些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一起,活跃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自己的荣光。
当然,那么非名校的,还没什么荣光的我们该怎么办?就像文中的那句话,普通二三流大学的学生用名校的标准要求自己,普通人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没能成为特别棒的那一个,那也一定好过现在的我们自己。
我在《新东方精神》里读到过一句话:“你要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的走到牛人当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间的距离。当你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了真正的牛人。”
2、你一生能影响几个人
你一生能影响几个人
文/王国民
大学毕业那年,看着班上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如意的工作,我心里也急了起来。拿着厚厚的一叠简历,我和一个室友一起来到了深圳,辗转于各大招聘会,却每次都是乘兴而至,败兴而归。一周下来,钱花了不少,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没找到,应聘官不是嫌我们专业不好,就是说没有工作经验。
只好郁郁不乐地回到学校。父亲也打来电话说,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就回来吧,家里暂时还是能养活你的。
在学校里呆了两个月后,仍然是一无所获,只好回到老家。我的父母都是老实的普通职工,不认识多少人,所以,也无法给我实质性的帮助。一切,还得靠我自己。
在家休整一周后,我决定继续开始找工作。
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我做了几份翔实的简历,又把自己发表的一些习作附在后面,有一个周末,去白石公园玩,正好遇上一场大型招聘会,其中有一个公司的职位,是我非常喜欢的,我立即打通父亲的电话,让他帮我把简历送过来。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等父亲到来的时候,应聘的那个人盯着父亲看了几眼,然后问:“你是王师傅吧?”父亲也诧异地点点头。接着,对方把手头的工作交给其他人,拉着父亲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埋怨起来:“有熟人怎么也不告诉我啊,这样找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了。”但父亲仍是摇摇头说:“我真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认识我的,你想想,我这辈子都没出过远门,又怎么会认识什么厦门老板呢。”
虽然,在最后的面试中被淘汰了,但我执着地认为,父亲一定有不少熟悉的人,他肯定能帮我的。这样一想,我对自己的前途立刻充满了信心。
果然不出我所料。在面试一家国企的时候,负责招聘的老总盯着我简历上的一张全家照看,然后有些兴奋地说:“你父亲是在电机厂工作的吧?”我点点头说:“您认识我父亲?”老总感慨地说:“怎么会不认识呢?要不是你父亲,我妻子也许就不在这个人世了,这个世界真是太小了,想不到在这里能遇到他儿子。”老总又说:“请你转告你的父亲,这个周末,我将带着我的家人上门拜谢他。”
回到家后,我立刻美滋滋地把这一消息告诉父亲,却不想,父亲仍是摇头说:“我真不认识这样的有钱人。”我有些恼火地说:“爸,你还装什么啊,人家都说要上门拜访了。”
周末,老总带着妻子和十岁的孩子如期而至。在漫长的交谈中,我才了解事情的真相。原来,善良的父亲一直都喜爱帮助人,只要是周末,公园里、街道上、火车站,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影子。发生冰冻灾害的那年,父亲更是倾其所有,带着母亲每天都去高速公路上给人送饭,送棉被。他还把家里增加了十多张床,专门给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住。老总的妻子便是其中一个。后来老总的妻子病了,很严重,要不是父亲及时送医院,就有性命危险。
老总出来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说:“虎父无犬子。有这么一个充满爱心、责任心的父亲,我相信你也非常出色。”
最终,我顺利成了老总公司的一名员工。工作中,我勤勤恳恳。业余时间,我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到处受人尊重的父亲一样。
曾经有一名哲学家说,这个世界上每两个陌生人之间,就可以通过五个人联系起来。那么,朋友,你打算用你的爱心,你的责任心去影响几个人呢?一个个影响着下去,也许,你就能让这个世界上更花团锦簇,和睦相亲。
3、影响一生的错误
影响一生的错误
在《一个影响深远的“正确”选择》中,我用近十年的时间认清了一个“正确”选择,它以貌似正确的面目出现,一直跟随着我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在不解、疑惑与探寻中,终于发现了藏在这个“正确”选择背后的代价!它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损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破坏了我们母女关系。认识到这一切后,我开始重新选择,重新学习,努力修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最让我感谢的是,这个错误让我学会把自己的脚步放慢,每当自己认定一件事是正确的时候,都会用这个声音提醒自己:我的正确选择背后一定会让孩子背上代价,我清楚这个代价是什么吗?我要让孩子背上这样一个代价吗?在不断的提醒中,我陪伴孩子走到了小学毕业,一个人生重要的选择摆在我的面前:孩子要选中学了。
面对小升初这样一个重大的抉择,我该怎么办?最简单,最不负代价的办法就是我替孩子选,选一所既符合孩子学习情况,师资、生源又好的学校,把孩子送进去就ok了。按这一标准,我快速寻找与行动,孩子语文、数学成绩都不高。但她的英语十分突出,没有上过任何英语补习班的情况下,一年半她通过了剑桥少儿英语一、二、三级考试,成绩都是十三、四个盾。也就是说,她半年考一级,这在同龄孩子里很少见。小学五年级就通过了公共英语一级考试,( https://)成绩也很不错,如果不是怕孩子太辛苦我给予阻拦,她也会去参加公共英语二级考试的。此外,她还参加过无数次市级的英语口语比赛,一直稳拿二、三等奖,在同级参赛选手里,她一直是最小的。这些优势完全可以让她成为一类校的英语特长生。她的获奖证书与考级证书达到了一类校的录考资格。我为孩子报名时,除了顺利地拿到了一所一类校的录考通知书外,还了解到,这所学校在招考英语特长生时,以口语、听力为主,而我家小崽子的口语、听力极强,考十次口语、听力,要有六、七次是满分,那几次没有达到满分的情况,也与满分相差无几。在考口语、听力上,我对孩子极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为孩子报这所学校。
当这一决定在心里明确下来时,另一个声音提醒我:这么正确,这么好的选择背后的代价你想过吗?你清楚吗?这个选择真如你所想,就这么正确吗?可不要忘记,你认为的正确选择的背后可是要有代价的!这个决定过程都把控在我的手里,怎么想都是最好的选择,会有什么问题与代价呢?我苦苦思考。
不,有问题!当想到“这个决定过程都把控在我的手里”时,突然发现了问题:这是我在替孩子选择未来,她的路应该由她选择,我要做的应该是教给孩子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而不是替她选择,如果我替她选择,她就有权不为这个选择负责任,到时候吃大亏的还得是孩子。
我要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她选的跟我选的不一样怎么办?她选的没有我选择的好怎么?现在孩子太小,就要让她为自己的未来做选择,是不是太早了?一串串问题都跑到我的眼前,一会儿想让孩子自己选,一会儿又认为这样做太不负责任。突然一个声音告诉我:让孩子自己选择,无论选对、选错,对她来说都是成长;( https://)现在让她自己选择一点儿也不早,以后让她自己选时,我还会有理由说,那些选择太重大,还是不让她选择为好。我不让孩子选择,不是因为自己选择的正确,而是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信心。孩子的成长不应该追求一步到位,每步都正确,太正确的选择背后也会有太大的代价,这事你已经历过,无需再来一次……
就这样在内心里打了无数次架之后,我决定让孩子自己选择她想上的初中。小崽子选择的与我有明显不同,她选择了一所二类校的特长班。虽然我心里很不满意,可是为了尊重孩子的选择,我没再说什么,这样孩子就走进了这所二类校的初中双语试验班。经过三年初中生活的验证,我认为孩子的选择比我的正确。小崽子在这所二类校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如果去了一类校,学习压力就会更大。如果不是孩子自己选择了这所学校,我想她在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时很可能会放弃。小崽子一直挺下来了,没有怨言,没有抱怨,只有承担与努力,这应该就是她为自己选择学校所付出的代价吧。
推荐阅读:[教育孩子的十种错误做法] [影响你一生的210句励志诗词]
4、影响一生的职场经验
影响一生的职场经验
在职场中呆的时间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总结出一套职场生存经验。小编为您总结出可以影响一生几条经验,了解以下吧!
第一: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其实人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对优秀的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第二: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做事情的过程更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很快乐,但过程使我们感到生命很充实。生命本身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
第三: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地把事情做好。(创业 )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你一定知道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有人都不直走,你就最好也不要走,因为其中肯定有陷阱。
第四: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滑雪的时候,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刚开始学滑雪时没有请教练,结果从山顶滑到山下,实际上是从山顶滚到山下。练了一个星期,终于学会了在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这时候就发现自己会滑雪了。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只要能停下来,就不会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就不会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用汽车来比喻,宝马可以上200公里,奇瑞却只能上150公里,为什么?发动机不相上下,差距在刹车系统,奇瑞上200公里就刹不了车了!
第五: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当你拥有6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把6个苹果全吃掉,也只尝到了一种味道,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把6个苹果中的5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丢了5个苹果,实际上却得到了其他5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从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6种不同的水果,尝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人一定要学会用拥有的东西去换取更重要和更多的东西。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
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活意义就被剥夺了。如果我们每天早晨醒来,感到自己今天还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