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互联网老兵的二次创业
互联网老兵的二次创业
2月19日,酷6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韩坤通过其官方认证的微博透露其已从酷6网离职,并再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行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对有些人来说是攀顶人生又一峰的兴奋剂,对有些人也可能是“逼上梁山”的放手一搏。因为这些互联网“老兵”们曾经成功过,所以我们对他们的下一段航程有了更多期待。
小米科技ceo雷军:40岁“重启”不算晚
雷军18岁偶然读了一本《硅谷之火》的书,从此就一直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事实上,40岁这年他作为成功的投资人名利双收,早年投资的几家企业已经变现,手头还有不少“鸡蛋”孵化得也不错。
雷军说:“在四十岁前,我已经干了不少事: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资也不错。”但此时他迷茫了:18岁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觉得心里不踏实,计划悄悄干个一年半载的,如果输了,这辈子就彻底踏实了。于是他投入全部精力二次创业,创办了小米科技。
2011年12月20日,小米手机与联通的合约机正式推出,全年过百万部的联通定制供货框架,如鲤鱼跳龙门,让小米一举晋身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享受与苹果iphone相同补贴待遇的国产终端。这也让雷军获得比过去几十年更多的曝光率和褒贬率。
小米手机凭借“双核1。5g、1g大内存、1930毫安大电池、800万像素摄像头”等顶级配置和低于2000元的价格而备受瞩目。从2011年10月20日发售起的2个月内,小米通过网络售出了30万部手机。2011年12月18日市场开放购买后,3小时就卖出了10万部。加上联通的定制,小米有望在发布第一年内实现销量超200万部。
不过,目前小米毁誉参半,从初始被魅族告发抄袭创意,到发布会现场被质疑发动水军营造火爆场面,再到发布一系列雷人的数据,小米无不处在外界质疑的口水漩涡中,雷军也因此荣膺“雷布斯”称号。
“小米在发布之后,不断有厂商宣布要推出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的手机,但到目前为止,小米依然是2000元以内网速最快的手机。”雷军信心十足:“在最快的手机中我们是最便宜的,在最便宜的手机里我们是最强大的。”小米已完成第三轮9000万美元的融资,目前估值高达10亿美元。在电商行业普遍遇冷的情况下,这个估值让人侧目。
小米手机上市一周,摩根士丹利就说,小米在中国市场的手机品牌认知度排名第九,在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一。
雷军曾表示,“小米手机三到五年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一个眼光独到、运筹帷幄的投资人,雷军的精明就在于用低价卖手机给小米赚人气,为下一步小米上市圈钱换一个好价钱。在这一点上,那些一心想挣快钱的国产手机厂商只能自叹不如。
雷军称,小米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会全身心的投入,如果不成功,自己将“退休”专心做投资。
有戏网ceo徐宏强:做票务的网上超市
徐宏强是国内互联网的老兵。2000年,与人合伙创立中国票务网;2002年,离开中国票务网,自己带人创立了与其模式类似的中国票务中心,并一直做到现在。
中国票务网与中国票务中心的模式简单,都是从代理方拿票,再卖给消费者的纯b2c。
为什么离开然后再做一个相同概念的网站?按照徐宏强的话,一是中国票务网当时一直在亏损,2002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没有新的资金进来;二是,投资方来自韩国,几百万元人民币投下去后就再没动弹,且自己那会在中国票务网也一时找不到感觉。
票务b2c要突围,但一个公司、一个品牌又打不好整个产业链。2009年,去哪儿网的崛起,让徐宏强有了新的想法。
在与“老相识”庄辰超的一次闲聊过后,徐宏强打算做一个围绕演出票务的去哪儿网。2011年10月,在b2c中国票务中心之外,徐宏强的有戏网上线。
据悉,目前演出票务b2c有130家,而电子票务没有统一编码、统一标准,需要整合。(创业 )徐宏强希望以一种“价格差”的搜索呈现方式,加强对各家票务类b2c的控制。而通过展示不同档次票务的有无,来吸引用户端。
演出市场的票价根据座次排位的不同,通常从180元到1280元,分为10个价位,而在这10个价位中,两头的价位票是销售最好的。也正因此,用户在折扣之外,还同样关心着热门价票的有无。
与初次创业b2c不同,徐宏强知道,导购类互联网产品的收入法则是在获取一定用户流量之后才开始的,这就不得不要求创业者去找风险投资融资。目前,有戏网初始资金100万元,再算上百度王啸的个人百万级天使投资,徐宏强还占30%的股份。
待有戏网做成后,徐宏强还想借助有戏网的销售优势,再开一个新公司去涉足票务分销业务,给b2c发票。若此,徐宏强将掌控三家公司,以形成票务总代、b2c中国票务中心、比价搜索有戏网的演出票务市场全产业链布局。
2、雷军: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
雷军: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
一个朋友,在一家软件的大企业做了十年的软件研发,想出来创业,问我要注意什么。我开玩笑说,要想成功,必须学习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第一条就是“挥刀自宫”。
大的软件公司有很多资源,研发能力不错,各种推广资源也非常优越,但很少开发出来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初步看上去,原因很多,比如很难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内部管理协调非常困难等。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方法不得当。大公司资源多,一个互联网创新项目,投入大量资源后,公司期望值高,考虑的问题自然多了,反而不容易做好。
从大公司离职出来创业,首先要“挥刀自宫”,干掉大公司这套做法,控制成本尽量少花钱,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核心的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
不要想太多,不做太长时间的计划,尤其是计划不能太复杂!创业成功需要的是发现机会和快速突破的能力,再加一点运气。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太多,有时候反而会限制自己的做法。互联网创业,越简单越单纯,越容易成功!
1.专注:解决用户一个迫切的需求,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1)一个明确而且用户迫切需要的产品,很容易找到明确的用户群。这样,产品研发出来后,不容易走偏。(创业 )(2)选择的用户需求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点决定这个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3)解决的问题少,开发速度快,也容易控制初期的研发成本和风险。(4)解决明确问题的产品,容易给用户说清楚,推广也会相对简单。
2.极致:要在这个功能点上做到所有同类产品的极致,做到最好才能赢。
(1)极致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只要极致才能超出用户的口碑,形成口口相传的效应,给后期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便利。(2)专注才能做到极致,做到极致才能击败竞争对手。
3.快:开发周期一定要控制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一定要快。
(1)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变化比较快,而且竞争也比较激烈。快速的开发,容易适应整个市场的节奏,并且节约成本。(2)用户试用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反应速度也要快,尽快改善尽快更新。初期,我认为要保持在一两周的更新速度。
4.口碑:初期市场营销坚持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才能看出产品对用户真正的吸引力。
(1)产品完成后,不要着急,先坚持在一个小规模的用户群中试用,听听用户反馈。(2)大规模的推广会带来如下的两个问题:一、投入大量市场费用后,用户期望值很高,如果产品不完善,很容易引起负面的口碑,为以后的推广留下了隐患。二、大规模市场推广得到的测试效果不准确。如果产品不完善,甚至需求选择有问题,会被数字掩盖。当推广费用停止后,用户量不增长甚至下滑,再改就来不及了。过去几年成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其实在市场营销上花的钱都非常少,但这些公司在市场营销上花的精力并不少。(3)刚开始最重要的推广技巧是搜索引擎优化和病毒式营销。
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就是“专注”、“极致”、“快”和“口碑”!
一次完美的互联网创业,最好是技术、产品高手搭配的两三人创业,三到六个月内完成产品,再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测试完善产品,达成初步成功的门槛,再寻求融资,摸索成功的商业模式,然后投入大量的市场资源推广,形成规模化业务。
初步成功的标准,不同的业务要求不同。我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供大家参考,就是产品推出半年到一年时间,网站页面过一百万pv,或者客户端产品日净增安装量1万次,而且用户数还在持续增长。达成这个目标之后,需要琢磨的事情,就是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如何探索好的商业模式。
3、互联网大佬们的创业忠告
互联网大佬们的创业忠告
说起创业,无数年轻人怀揣梦想,想在社会上拼出一番事业与成就。可是,其中的艰辛与困难又岂是一点两点。更重要的是,如何创业,何去何从?让我们去看看互联网大佬们分享的创业经验,还有他们对年轻人的忠告和期望。
创业是什么
雷军:创业是一种人生态度,创业就是要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
周鸿祎:创业是种做事的心态,未必就是非要自己开公司。
蔡文胜:大家都想创业,什么是创业要先搞明白?在我老家闽南是没有创业这个词语的,闽南话就叫(赚吃),因为以前连吃也没有,所以想的就是能赚到吃的。后来能吃饱了,就叫(赚钱),因为需要赚更多钱买其他的东西。当赚吃赚钱满足了基本需求,人就会想创业立功,想更长远的目标和事业,创业先从赚吃开始吧!
怎样看待大学生创业
现在很多人觉得要慎重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和阅历。正如李开复在新浪微博里提到,“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高校所学的根本无法和在这险恶江湖里创业衔接。先参加一个创业公司,或者一个大公司,学几年再说。”周鸿祎则认为:“中国创业环境很复杂,对创业者的要求比较高,大学生直接创办自己的公司,这种创业形式成功率太低。如果大学生真的想创业,那就不要去报考公务员,或者大的外企国企,而是加入创业公司。在创业公司中锻炼成长,学习如何创业,这也是一种创业形式。”
不过同样,大学生创业也有其优势所在。
首先便是一股冲劲,年轻人从来不缺乏勇气和胆量,他们敢于打拼,并且充满了为梦想而奋斗的激情。
其次,初次创业的人因为没有经验,可能想不了那么全面,反而往往会更贴近用户。周鸿祎提到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便是懵懂间接触到搜索这个市场,而二次创业因为有经验,想了太多可能性,易犯两个错误:第一不专注,第二重总结提炼,不贴近用户。(创业 )奇虎前期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就是所谓“贵族创业”。由此可见,经验是双刃剑,一方面经验对创业起步非常重要,但是不要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形成思维定势。要学会用一种初学者的心态去学习新的事物,积累新的经验。所以年轻人虽然莽撞,但只要勇于探索,在他们身上总能看到希望。
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作为创业团队的创始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周鸿祎告诉我们:
1、创新,一定是think different,不是随大流赶时髦一窝蜂;
2、务实,不作秀,不炒概念,关注产品和服务细节,关注用户体验流程,放下身段,能从小处着手;
3、学习能力,不自负不自满,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能不断面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总结;
4、韧性,对创业的艰巨有长期艰苦作战的准备;
5、学会与人合作。
团队在哪里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那么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是最好的准备和积累。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且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准目标之后,就要开始组建自己的team了。真正说起来,创业者没有太多的资源,唯一可以找的就是从小的发小、同学、同事,或者亲戚朋友,可能未必合适,但在创业早期大家团结、努力,可以克服很多困难。随着企业的壮大,你可以找到更多的人才,更优秀的人才。没有找到之前,不要怨天尤人,有事儿要自己扛。
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支优秀团队?
周鸿祎在《如何建立一个铁打的营盘?》说到:互联网创业,万变不离其宗,第一是用户,第二是团队。建立团队,我的心得是: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4、徐乐:28岁的互联网老兵
徐乐:28岁的互联网老兵
多次创业之后,徐乐的教训是:一要专注,二要坚持。
2011年4月1日,愚人节,转型后的游戏矩阵,终于迎来了第一笔收入,苹果公司结算2月份账单,他们分到了几万块钱。那是他们代理的一款国外游戏“僵尸农场”的收入。
“这是我们转型做手机游戏之后的第一笔收入,当时还没有盈利,只是刚刚开锅。”徐乐说,2011年7月份左右,靠着这款代理游戏和自己研发的游戏,徐乐的公司达到收支平衡。2011年一年,公司利润超过了1000万元。
其实徐乐一开始要做的是社交游戏发行业务。
2010年4月份,徐乐开始进入社交游戏领域,但是因为当时合作的少数游戏团队诚信不够,发行业务做得很不顺利,当年10月份,公司已经揭不开锅了,团队裁到只剩下18个人。每个月的工资都没着落了,徐乐东挪西借,硬挺了过来。2010年11月份,徐乐把公司搬到了东三环,痛定思痛,决定自己做游戏。
研发社交游戏始终坎坎坷坷,在代理了一款手机游戏“僵尸农场”之后,2011年2月份,徐乐决定做手机游戏,公司再次转型。当时公司刚刚把社交游戏团队搭建起来,会议室里全是反对的声音,但是徐乐还是力排众议。
“当时为什么转型,我看到了人家赚的钱的数字,感觉得到很惊讶。一个比较牛的公司storm8,当时一天的收入,峰值100万美元。”
只有28岁的徐乐,已经从业互联网十年。互联网当时的几个节点他都赶上了。
16岁,徐乐进入清华大学,18岁办离校创业的手续,去上海创业,但是被合伙人骗得血本无归。
2003年,时年19岁的徐乐,回到北京,借了4万块钱,创办了一家支付网站,上线7天后,孙彤宇找到徐乐,要他加入阿里巴巴,一起做淘宝的支付宝。徐乐拒绝了,他靠业余时间做idc业务的利润来支撑公司,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4年,在idg的投资落空之后,由于没有大资本运作支付项目,徐乐无奈,回到学校继续学业,边完成学业,边继续着自己的支付梦想。
2005年10月份,因为看台湾的电视节目,发现了台湾的试用网,徐乐再次创业,2006年2月份,试用网发布上线,当月盈利,68天后拿到了idg的风险投资。2007年,选择与亿美软通合并,这个决定让他又深深的吃了一次教训,合并后徐乐并不开心,他明白自己应该担当自己的事业而不是选择合并退缩,而且最后徐乐也完全没有从合并中获得任何股权回报,一无所有。在那段时间,因为身体劳累过度,他动了两次手术。
“当时我总结这六年来为什么失败,第一不坚持,第二不专注。那个时候,我的好朋友,58同城姚劲波,差不多跟我同时创业,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快七年了,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很难很难,但是他熬过来了。”徐乐在后来还曾经做过明星微博。
“互联网每个热点我都赶上了,但都没有抓住,因为我没有坚持,也不够专注。”
2010年,徐乐最艰难的时候,有一家准备上市的游戏公司,一直在找他,准备收购他的公司,徐乐坚决不卖。()他不想再像上次那样留下遗憾,在公司没做好的情况下选择出售是给自己退缩的一个借口,只有公司做好了才值得去考虑各种机会。
“他们看好我的团队,看好我的能力,但是我不想回到上次那种状态。要么我就死了,要么就自己挺过来,不想去苟且偷生。”天使投资人薛蛮子也鼓励他,不想卖就不卖,徐乐特别感激。
“当时我有一种信念,我觉得我肯定能成,只是还没到时间点,因为我看了很多团队,就是瞬间逮住一个机会,变成千万级的公司,也没什么奥妙。”
进入2011年,徐乐的公司终于进入了良性状态。
这个时候,诱惑又来了,多家顶级的vc,曾经很想投资给他,但由于各种原因都被徐乐婉拒了。“我们现在不缺钱,现在需要时间进行团队的完善和修复。先做出一流的东西来,再扩张兼并。那时候出手会更准,现在钱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需要的是时间。”
从2000年第一次接触电脑,每天十几个小时坐在电脑面前,徐乐持续10年。现在转型做手机游戏,他一天到晚端着手机研究,拇指和中指都磨出茧子来了。
对于手机游戏领域,互联网巨头还没有开始动作,徐乐说,因为这块市场相比网游,毕竟还是不大。
“而且手机是一个全新的载体,玩家要的是什么,你都要重新思考。这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搬到手机上的。”他并不担心巨头进入这个市场。
“转型这一年,我过得很简单,每天对着手机呕心沥血地研究行业,我现在是公司的游戏制作人,过得非常踏实。跟前十年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前十年我在外面到处跑,这一年我基本不出门。之前做游戏发行,天天去这个公司拜访去哪个公司拜访,把所有的公司都跑遍了。”
徐乐说,今年3月底4月初,游戏矩阵将会上线近10款游戏,“我觉得会给巨无霸公司一个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