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生未完成读后感](http://www.wenzidahui.com/tu/970.jpg)
1、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一)
活着,真好!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
于娟去世快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大段煽情语句。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那就读吧,用了三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阅读中,被于娟的聪慧、坚强打动,被文字中的率真、质朴打动。我把它定义为一本在生死临界点完成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日记。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文字传递她的人生感悟。
她在文中写道: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到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的想发表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事情。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见她,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
另外,“为什么会得癌症之非学术报告”中的分析值得关注:
1.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无论荤素;
2. 熬夜晚睡的不在乎,如通宵达旦,无论学习或游乐;
3. 应急备考的不规律,如攀比贪念,无论有没有用的证书;
4. 居住环境的不戒备,如装修甲醛,无论超标与否。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句话,发人深省。
“活着”,简简单单两个字,我们都知道,却未必真正懂得。
想起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也叫《活着》。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部国产电影。余华的原着让人无比沉痛,而张艺谋却赋予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大道理,故事中的人在无奈中活着,在痛苦中活着,在绝望中活着。然而,在煎熬的夹缝中我们感受到些许喜悦,充满希望,又举步维艰。
可以说,“活着”,需要承受;“活着”,需要坚忍;“活着”,需要勇气;“活着”,充满力量;“活着”,充满意义。
这几天,开学工作检查,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工作有条不紊,不由心声感慨,书声琅琅的校园真美!
昨天下午,离开祥和小学之际,无意中发现一男孩儿站回廊下,手执毛笔,在沙盘上习字。只见他拿随手书写,轻轻一抹,字全没了,又是一片平沙。不由驻足欣赏,这幅幼儿习字图,好美!
上午听课,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精彩的语句层出不穷:“下雨了,小雨滴在雨伞上跳起舞来。”“今天,太阳害羞地躲在云层的后面,不愿露出脸庞。”“胶带在小主人的手中不停地弹跳着,不一会儿就将错字消除掉了。”……语句富有情趣,课堂充满智慧。不由感叹:立足语用的课堂,真好!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透明玻璃窗上,并不热烈的光温暖而明媚,桌上的水仙静静地绽放,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芬芳和似有似无的香醇,一切是那么安静、美好,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安详。
不由轻轻感叹:活着,真好!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二)
这本书看完有段时间了,伴着真空泵隆隆的声音,现在开始写读后感。
作者于娟,女,79年四月生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患乳腺癌于今年四月份去世。
第一篇序是周国平写的,他说于娟是个拥有优美个性和聪慧的悟性的可爱女子,结尾处唏嘘地感慨苍天不仁。
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是的,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于娟及她的家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出的坚强让人敬佩,他们对于彼此的信任更让人敬佩。正是这样的信任,成全了于娟,让她对于活着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也成全了读者,有机会了解到这些认识,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感谢于娟,更感谢她的家人。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只有妈妈才知道的出生故事。世上人人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妈妈都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生下你的。”看到这段文字是在从家到学校的公交车上,眼泪就在别人奇怪的目光下不管不顾地流下来。妈妈生我的时候阵痛持续了三天多,因为医生说顺产的孩子健康,她就一直坚持到顺产。她真的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才把健康的我带到这个世界面前。
面对死需要勇气,面对生同样需要勇气,感谢温暖柔弱的妈妈如此勇敢地给了我生命。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
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病痛和治疗的摧残没有让于娟掉眼泪,而听到儿子土豆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却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在于娟最后的生命里,有人慷慨的要为她捐骨髓、捐器官;有人说可以第二天飞回来娶她;有人带着活鸡和“巨款”大老远来看她;也有人要谋财害命、趁火打劫……
死亡像一个放大镜,让于娟看清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死亡也像一个试金石,让于娟试出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死亡,告诉于娟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感谢于娟的无畏施,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探寻活着的意义。
周国平说,“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用,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是的,如果每个人可以先经历一场死亡,再开始生活,那么生活一定会更有意义。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三)
感谢于娟,感谢《此生未完成》,() 让我想开了许多,放下了许多……
看完这本书,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 一次又一次,问自己, 这辈子,你为什么而活,为谁而活? 你真正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奋斗一生,再辉煌,再耀眼,终有尘埃落定的一天。 到头来,就会发现,名利权钱,没有一样可以带的走。 你能带走的,只是别人对你的思念。 所以,对自己好一点,对别人好一点, 该让渡的让渡,该放手的放手。 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全了自己。 做人,简单点,再简单点,才会开心。
人生才百年,何苦让自己那么累心? 有什么可以争,有什么值得争的呢? 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家庭和睦……这些无法开出价码的,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是,人世间最贵的,往往都是免费的。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总有一天,所有拥有的都将失去。 到那时,会有多少人思念我?
2、如何完成所有目标
如何完成所有目标
心理导读:我们都知道设定目标的基本要点:设定具体的、有挑战性的目标,适当的奖励机制,记录进度,做公开的承诺。既然如此,为何还是没能完成目标呢?
这篇心理研究将会解答这一问题,同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思维观念能帮我们达成目标。
1、停止幻想
目标的最大敌人是过度积极的幻想(即把一切想得太好)。对这种幻想的研究表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合作伙伴,考试失败或手术不成功都与过度积极的幻想有关。在你完成目标前,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好。
2、开始承诺
没能达成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缺少了承诺。
加强承诺有一个有力的心理技巧——“心理对比”,先做一个积极的幻想,再冷静地考虑现实情况。这个技巧有一定的难度,但研究证实了这个技巧有好效果。
3、开始行动
你可以借助“蔡格尼克效应”促使自己朝着目标前进。这位俄罗斯心理学家(bluma zeigarnik)发现餐厅服务员只有在上菜的时候能记住客人的菜单,菜上齐后,菜单就从他们记忆中消失了。
从“蔡格尼克效应”中我们了解到,战胜拖延的武器之一是“开始行动”。只要踏出第一步,成败就有所不同。一旦开始行动,你就会朝着目标前进。
4、进度具体化而非结果具体化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受错误规划的影响:认为当事情不顺时,全面考虑事态就能使改善现状(其实这几乎没用)。使进度具体化,能帮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你现下需要做的事情上。这个方法同时还能减少完成目标途中的焦虑。
5、避免“破罐破摔”
当我们没能达成目标时,可能会怀有破罐破摔的心态。节食者对此肯定很熟悉。当卡路里摄入量超过了每日限定后,目标没有完成,索性破罐破摔,开始吃更多高卡路里食品。
容易受破罐破摔心态影响的目标,是那些短期的和压抑类型的(如每天上网不能超过3小时)。破罐破摔心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避免:设立长期目标,设立获得型目标(如:每天看书、运动等)。
6、避免“拖延”
当目标太难,我们会开始犹豫是否值得自己花精力去完成,“拖延”就会悄悄地影响我们。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方法是:暂时不去考虑最终目标,而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给自己一些压力,适当考虑事情不顺的情况,并强调目标期限。
7、转移注意力
当然,不能只考虑事情不顺的一面,否则你会丢失原本的目标。从长期看,达成一个目标的关键在于,最终目标和现下任务都要关注到。研究发现,先评价进展,当任务艰难时,更关注现下任务比较好;当任务比较简单或现下做的事能预见结果时,更关注最终目标比较好。
8、舍弃呆板的行为
其实我们经常有呆板的行为,做一件事并没有处于自身考量,而只是一种习惯或是在无意识地模仿他人。这种行为是我们努力达成目标的一大敌人。问问自己,现下在做的事是否确实能让自己更接近目标。
9、忽略了最终目标,阶段目标还有什么用?
阶段性的目标应该是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服务的。然而设立目标也有其黑暗面:当目标过于具体,很容易会纠结于细节而卡住进度;当目标很多时,我们更愿意去完成不那么重要的、简单的目标,而滞后大的、困难的目标;当目标是短期类型时,(励志文章 )会促进短期的思维模式而使自己缺乏远见。目标没设好会减少动力或增加不道德的行为。
10、知道何时停止
有时在朝目标迈进途中并没出现问题,反而在于停下前进的脚步。心理学家发现。沉没成本会让人做出奇怪的事(arkes&blumer,1985)。“沉没成本”,指我们为达目标已付出的努力或金钱。即使我们的计划正趋于失败,我们还是继续这个计划。
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为目标做的努力越多,越有可能成功。而不管究竟会不会成功的事实。要知道何时改变努力方向,否则到最后也只是无用功。
11、“如果……那么”计划
所有以上研究发现都说明了,自律在完成目标中的重要性。不幸的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我们都知道自律的难度。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能帮助我们做到自律的一个策略,是形成“如果……那么”计划——只须事先制定应对特定情况的处理方法。尽管这听上去简单,但比起事先做计划,我们通常更喜欢遇事再做决定。只要用一点小小的聪明才智,“如果……那么”计划就能克服上面提到的所有障碍。
3、我的岁月是我未完成的路
我的岁月是我未完成的路
黑眼睛,用斗志点亮
清冷的寒冬瞬间冰封每个人的心扉,毫无生机的大自然映现着每张僵硬的面孔,自己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游离在每条冷冷清清的街道。而春天的气息来的如此蹒跚,久等了那么长时间,深入最柔软的心底,徘徊在每张带着微笑的眼睛,迎着阳光,那般美好。我在明一道暗一道的人行道上行走,有时晒一段太阳,有时贪一点阴凉。生活在阳光下继续,奋斗的足迹也在生活中悄然蔓延。
春天很短,春天很豪华,万物复苏的景象,生机活现的自然。我一直在认可着自己的存在!从小,我就是被遗忘的孩子,成长的暗礁咯的我撕心裂肺的疼。上小学的时候,我梦想着能向太阳那样星耀璀璨,光芒万射!蹲下俯视小草,一本正经的说,小草,你见证我的誓言。转而,又趴在草地上,问:小草,你为何如此孤傲?是什么给了你无视他人的资本?为什么我就没有这种资本?为什么我要俯首待见他人?……
长大后,越来越明白人生了。清楚的明白,生命卑微的如同黄土,活着的意义可有可无。但是不去拼搏,难道就这样随从命运么?这样的生命价值才是最可笑的吧!回忆让人痛苦,让人深刻,但时间会让人失忆,怎能一直活在过去?或许,青春没有永恒的定义但是奋斗的足迹拼搏的力量会让我们刻骨铭心。2008年的北京奥运,运动员在场地上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淡定吟唱了胜利的五彩音符,五星红旗下,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无可复制的传奇?
黄皮肤,用汗水洗礼
现在明白,成长是动词。
成长,需要你的不满足现状的求知欲和无畏姿势的探索,也许会在困难中磨练,也许会在痛苦中奋斗,也许在悲伤河流中迷失自我,但这都是确确实实的成长。有成长必有拼搏。或许我们的羽翼不够丰满,不够抵挡风雨来袭,但只要有翅膀扑打奋斗的声音,我们也是胜利的,纵使会碰壁,纵使遗憾大过天,但那又有什么,有什么比奋斗的号声来的更让人内心充实展开笑颜的!
20年了,我一直在成长,却还是只会眺望天空爱哭泣的小女孩。为了锻炼意志,在春游爬上泰山顶峰的时候,我张开双臂,拥抱着春风,拥抱着大自然,闭上眼睛缓慢呼吸着,脱离了城市窄小的圈子如此亲近大自然。原来,很多风景,很多体验,很多感觉,很多联想我还没有经历过。好想遨游四海,路过一个人的天空,老了的时候静看细水长流,大地,请赐给我幸运吧。在这明媚春光的三月里,我怀揣着最初最真的梦想,奔波在城市的最底层。
生活中有失落,有迷茫,更有坚持最初的梦想,无论过程多少艰难,我始终把希望留在心里。我的岁月很还长,是我未完成的路,我和我的梦想不离不弃。梦想能在够在最黑暗的时候,给我一点温暖,给我前进的力量,给我直航的明亮灯光。梦想,虽然遥不可及,但是只要我还在,梦想就会离我更近。
总会品尝这么一句话:唱歌吧,像没有人倾听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注视一般;去爱吧,像没有受伤一样;奋斗吧,像今天是世界末日一样。所以,我不再想逃离生活,不再捧着磨日的咖啡,不再看别人虚构的故事伤心,不再日日沉沦恍如隔世。
生活中,扬起梦想之帆
虽是,年少轻狂。虽然承诺似水。但青春的墓志铭里水迹永远不会消失。这一刻,我的身心尘埃落定。
隐约中,回忆里有人在淡定浅唱:
最初的梦想怎么会轻易言弃,
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会字半路轻放?
完美生活的世外桃源,总会有的,不对庸人开放。奋斗了,努力了,拼搏了,才能靠近。
4、《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一)
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挺沉重的书,毕竟是一位面对死亡威胁的作者在生命为数不多时候的作品。读了开篇就发现着实不然,轻快的笔风和时不时对自己病情,身边的人的调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文章。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如此坦然。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使劲,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作者用生命告诉我们,平常我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争取的,竟是如此不值一提。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都听过,都觉得自己懂了,但却做不到。买房子买车,会不买吗?不会去追求升职加薪吗?亲人家人,当然也想关心,但潜移默化的已经把这些事放在了末位。很多人,只有到最后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懊悔多么的不值得。
于娟在随后的几章着重分析了自己得癌症的几方面原因,给我们这些还没有收到病痛折磨的人提了醒。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什么都吃;经常熬夜;还有丈夫的实验。读的时候不紧一惊,这些事情,自己注意到了没有?或者说,知道其中的危害,自己是不是还是置若罔闻?在新闻上读到xx食物致癌,晚睡影响健康的信息远远没有这位濒死的患者的真情抒发来的震撼。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每天无肉不欢,虽然也吃蔬菜但是一顿只要没肉那肯定是没胃口。熬夜虽然不经常也没那么夸张,但是一到假期总会各种理由晚睡,十一二点也是家常便饭。如此以往,现在看似健康的身体何时会忍耐到极限,给自己致命的一击?阵阵冷汗之后我觉得是时候改变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了,不一定要求每天都有肉排之类的不健康肉类,新鲜果蔬要像以前一样多吃。
“再大的痛苦,都会过去。凡事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我的信条也在书中出现,只要自己没有离开这个世间,在今生所遇到的挫折苦难都不过是磨炼,都还有机会将一切重新书写。再看看于娟发自内心的感叹,为了活下去,为了能看到儿子上幼儿园可以让自己整天被人踩踏,这样的呐喊让我有些说不出话来。很多人可以为了多几年生命放弃如此之多而我们这些拥有者却视若无物。今天早上的太阳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求的明日之光,痛心和遗憾无法言表。珍惜生命,这个主题不但不沉重,更应该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你不知道,你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光亮。
亲情更是支撑于娟走在生命最后旅程的力量。她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也许只有在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才 能体会更深。人一生之中,无怨无悔为自己付出的有几个呢?树欲静而风不止。
合上书,我懂了题目的含义,此书未完成,此生未完成,不管是对于娟,还是对我们!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二)
在读于娟的“死亡笔记”之前,我无所事事的晃荡在病房里,一个个抽屉找闲书闲报纸打发闲得无聊的时光。然后在一张皱皱巴巴的的《三湘都市报》副刊上,看到了关于“死亡笔记”的书摘、评论,当下打电话给老曹,要求将他答应过的小野丽莎演唱会门票换成于娟的书,小野最便宜的门票680元,书仅仅26元,老曹赚了,但他并不领情,他说他答应过请我看演唱会的,他说他请我不需要理由。在我的坚持下,傍晚时,我拿到了书。
我该如何去评论于娟和她用生命写成的书呢?我觉得我说什么在她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前都显得捉襟见肘局促难安,不如说说我的感受。在等待书本的同时,我已在凤凰网开始阅读,那上面的章节排布和书本不一样。开头就写她如何发现病情,将我一下子拖进了无限的悲悯、惆怅,还有共鸣当中,你知道的,我自认是个有着悲天悯人情怀、一切以为病人好为重的好护士。(记得曾有病人给我唱歌:一个好护士呀,每天来上班,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在此,也感谢病人罗某某的倾情演唱……)。对于娟描述的种种看病难,我深有同感,但毫无对策,所幸我们医院还搞了一个自动售号挂号机,精简了流程,但各项检查检验,依旧繁琐,并且让人无门无路无所适从。于娟就是这么耽误了。我无法想象于娟身体剧痛可谓万蚁噬骨之时,还能那么平静淡然,更无法想象她能持续的积极乐观,偶尔还言辞滑稽,这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病人啊!后来读到于娟及病友被江湖游医欺骗的经历,又想,这么可爱的人儿,也是有着病急乱投医的愚昧的。也许我能做的,该是从收缴销毁那些硬塞进病房的小广告开始。
然后,我感慨于他们简简单单的爱情、婚姻,那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围绕。妈妈的疼爱,在于支持她希望完成的事业,帮她看着老家的能源林项目;老公则不分昼夜伺候衣食起居大小便,并说了“我真希望能这样给你再擦五十年屁股”这样书呆子憨话来,却让我不禁泪流。在医院工作的我,见过了太多太多,久病床前无孝子、病危弥留夺家产、互推责任不认爹娘的俗世俗事,我希望看见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亲亲爱爱、团结和睦。在于娟的笔记里我看到了。于娟的回忆里,多是快乐的风景,这个善良的人,永远保持着快乐的心灵。
再然后,我读到了于娟的人生哲学。不是老曹所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浮云;也不是媒体宣扬报道的健康保健宣传;而是爱、智慧,也就是philo和sophy,philosophy,多么睿智的见解!一个积极乐观生活的人,生活会回报她很多,她有梦想便去追求,不理俗世凡尘;她爱了便结婚,管他学业未来?于是,她爱情学业双丰收,事业有望,朋友成群,对于不重钱权的我们来说,这已是人生极大地成功。人生在世,无非想要过的舒坦,有些人觉得天天枕着大袋的钱睡觉,是安稳,有些人觉得手握重权万人之上,是踏实,然后,才能舒坦,孰知,舒坦日子其实可以直线到达。过自己的生活,明白自己是快乐着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吾等p民的最高人生追求。
最后,我很遗憾于娟这被上天眷恋突然召走的人间精灵承受了那么多难以想象的病痛之苦,她的坚强、乐观值得我景仰,她的人生哲学、爱情理念值得我观摩,如果此生还有未完成,那就努力去完成吧!幸运的我们还有时间。
我希望借于娟的几句话献给我的病人: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三)
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曾感动了无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许多人明白了生命的伟大。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于娟——这本书的作者,一个被查出患有晚期乳腺癌,并造成了骨转移的患者,在看到家人为了帮自己争取几个月的生命,而四处奔波,到处求医时,她被家人对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了,便决定将自己患癌症时所经历的一切,写进这本书里,以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悲伤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需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也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认识。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心你的人带来痛苦和无尽的悲伤。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许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意见达不成一致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浪费生命。 想想看,连经受了无数化疗、放疗折磨的于娟都能用坚强乐观的态度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
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是啊,于娟还是留着许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