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韵依然作文600字
深吸一口气,陶醉于这份古韵……
都说徽派建筑保留着中华古韵,有幸看到,心中也沉淀出一份宁静。和母亲先来到宏村,杨柳依依,湖光倒影,映衬着白墙青瓦,别具江南水乡特色,仿佛一个清丽的农家女子,不抹胭脂粉影,让人觉得十分舒心。出了宏村,一时无聊,便寻着江南烟雨,来到了与宏村齐名的西递古镇。
不同于宏村的小家碧玉,西递更为端庄,两条清流穿梭于西递小巷中,高墙深巷,仿佛置身迷宫,村中,各家各户的小院住宅,门框漏窗都更为大气,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亭台楼阁、人物戏文、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坐落于深山竹林中的它,典雅、低调、并自然散发出一股书香气息,进入不久,便被它的笔墨艺术所感染。我徜徉于幽深窄巷中,踏着脚下饱含沧桑的石板作文路,炊烟袅袅,古镇仿佛也氤氲在朦胧的水汽里,像是用文字雕砌,用水墨勾勒的秀丽图画,像是在宣纸上滴下的浓墨,慢慢晕染开来,像是一块黛色的碧玉,在交织小雨间,朦朦胧胧……
据说,在申请世遗的时候,它带上了眦邻的宏村。如今,宏村由于地理位置更为便捷而名扬天下,客流如潮,导游们为了给宏村带来更多的客源,总不遗余力地宣传:“来过宏村,就没有必要去西递了。”西递人听说也只是莞尔一笑,没有愤怒,没有争辩。你来了,自然可以欣赏到它更为精湛的建筑艺术,你不来,它便乐于安享这喧哗浮躁中难得的宁静,任岁月沉淀出更为凝重的底蕴。
在各地大肆开发旅游业的时候,西递不急功近利,它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静静地散发出它独特的气质。
再过去多少年,它,古韵依然……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阴经 | 作者年龄 | 13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江与城引进南开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3班 |
性格特点 | 飘逸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二胡 | 平均成绩 | 116分 |
指导老师 | 刘法民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什么依然作文600字
站在阳台,享受着阳光沐浴,向西南望去,那是叠嶂中的一座大山,深绿一片,衬托着车水马龙的马路和人群的嘈杂,在大山顶上,有座小小的、圆圆的小丘,孤单守望在大山之顶,在它旁边,立着一根电杆,我认为,电线那头一点是老家。
周末,爸爸驾车急急忙忙拉上我,出城,下乡。
车窗里是不断向后倒的柳树,时而来一辆车相向而行,啊,只觉得两旁的树在盯着我看,真希望这节奏在快点。
当转向灯开启,就会有一阵阵黄土灰尘,云里雾里的,我们趁着雾,便来到了“通天道”,只不过这条道又窄又不平坦,车辆带起砂土,砸的叮叮铛铛的响,向后一望,便是朦胧一片的黄。要是站在远处,一定是一只大尾巴狐狸在飞奔。
过几个门市部,就会看到一个个面容慈祥、皮肤黑油油的老汉,太阳是他们的最爱。
接下来就是一段赏景路,这里算是农村的郊区,没有人居住。蓝天白云作文下,远处的重山时显几条白如带的崎岖小路,包扎在青绿的山水间。山脚就有几户人家,冒着白炊烟,隐约可以看到人的来往移动,挑水、做饭、洗衣、上房、争吵、搭讪的,玩的什么都有。回收眼球,便是未成熟的小麦,摇着青绿的小头,纤瘦的身躯,好像时时有断的危险,一个个正冲我们笑。
一头牛瞪着布满血丝的大眼,“眸”的一声,估计是牛魔王心急了,时不时还翘起尾巴根,拉下一坨黑灰的粪。骡子“咯吱咯吱”的叫,和我打招呼呢!鸡仰头蔑视前方,爸爸一摁喇叭,就没命的一声大叫,逃跑时留下几根鸡毛……这些生物就像神经病似的。
右转,走到一条更窄的路,运气不好就会碰到一个喷黑粪的拖拉机,那就要回到原路,要有绅士风度,得退回到原路……
家里便是满脸刻着纹理的爷爷奶奶接待我们,风沙沙的吹着白杨树唰唰响着,土炕的土味缠在神上,缭绕着,带回城里,沁如心中。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陈拓宇 | 作者年龄 | 14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广州一一七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1班 |
性格特点 | 纯洁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写小说 | 平均成绩 | 101分 |
指导老师 | 俞流青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古韵苏州作文600字
人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个周末,我来到了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
一下车,我便与这苏州特有的微风与小雨撞了个满怀,一下子觉得空气中迷漫着古朴的风韵,清凉与激动将我的疲劳一扫而空。放眼望去,苏州的建筑中透露出古老与白墙黑瓦特有的沧桑,而风景却透出那天然的清新和明媚的忧伤。其中,苏州的船桥雨更令我难忘。
苏州船的样子与别的地方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但坐上船,在那清澈的小溪中游水时,一种古朴之感便油然而生。我坐着船,倚着船窗,看野鸟一只只从水面惊起,听清脆的桨击打水叮当的声响,响彻寂静的水面,这是多么有意境呀!
苏州的桥有很多,多得让人记不住名字,但它是那么美:桥站在水面上,从远处就隐隐约约作文地看到它弧形的影,与水中的另一个自己组成了一个优美的圆。站在桥上,我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旧时墨憨斋主傲立于拱桥之上,在嘈杂的凡尘之中,独守一份宁静。想必,这应该是一处上佳的风景了吧。
苏州的雨,带着些许的古韵,带着些许的多情。下雨时,坐在窗下,听着雨,看着窗外有些模糊的景,品着刚泡好的香茗,或许一片落叶会飘到你的额上,或许那多情的雨会落到你的心里。“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想必,这便是描写苏州的雨的吧。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泸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那圆润的柳音声伴着那忧伤的唱腔,飘进了古老的船,飘进了那柔美的桥,飘进了多情的雨,更飘进了我的心。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王菀之 | 作者年龄 | 11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北斗星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7班 |
性格特点 | 无拘束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羽毛球 | 平均成绩 | 106分 |
指导老师 | 董承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4、古韵中华作文600字
古韵,一直以来便是中华的代名词,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文化瑰宝熠熠生辉。本次卸甲镇六一“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中,便涌现了大批饱含“中华情”的舞蹈节目。
幼儿园小朋友带来的《京韵梨园戏情》这一节目令我大吃一惊。我惊讶于这样一批尚且稚嫩的娃娃们,着一袭梨园戏袍,勾两抹红霞,在舞台上翩然而立,竟也显现出几分风骨。其中领舞的女童扮演了“女状元”一角,她起初并未披戏袍,只是穿了一身练功服,英气逼人。当她在台上一板一眼地舞动起来时,当真令人感受到了女状元的艰辛与不易,终于她穿上红袍,凤冠霞帔,功成名就,眼神中又多了凌厉,多了威严。诸多细节处理,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女状元形象。
小学表演节目中,我最喜欢《弄堂记忆》。表演者们扎着两根羊角辫,穿着小布马褂。当悠扬轻快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我们仿佛又作文回到了那个寄托着童年情怀的弄堂。弄堂里有悲有喜:开心时,孩子们三五成群,人声喧嚷,好不热闹;可当雨漏屋檐声响起,孩子们撑起伞来堵上破洞时,我们又感受到了穷苦人家的无奈与辛酸。在弄堂的记忆里,是男孩们的打弹子、滚铁环;是女孩们的跳皮筋,踢键子;是小贩们形形色色的叫卖声;是妇女嗑着瓜子的闲唠声……悠扬的乐曲中,我们再回弄堂。
初中组中,节目《马步谣》令我十分惊艳,舞台上,姑娘们一身汉服,执一柄油纸伞,巧笑俏兮。长袖长裙,翩苦惊鸿,矫若游龙,尽显江南女子的温婉娇美。舞进行到一半时,一女扮男装,书生模样的人上了台,他握着一把折扇,笑得儒雅。他悠然走在舞台上,如闲庭信步一般,发后两根长长的飘带随着他的步伐扬起,一时间,风华绝代。
悠悠中华情,是戏曲艺术,是民俗风情,是汉服文化。这个六一,你我共赏古韵中华。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王龙友 | 作者年龄 | 14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永登县第五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二9班 |
性格特点 | 放荡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钓鱼 | 平均成绩 | 90分 |
指导老师 | 养貂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5、又见古韵作文600字
小桥,流水,人家,又见古韵,甚好,甚好!
杨柳依依,一曲箫声,醉了人心。初见这隐蔽在浮世繁华中的古韵小镇,只觉得充满了小资情调,也曾羡过古镇生活,可终究是离开了,或许,是根本不懂它所积淀出来的情感吧!
又是一年夏季,我与古韵再次相逢。
同样的小桥流水,同样的天高云淡,可人变了。倘佯于小巷之中,青砖白瓦,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低矮的青苔散发着潮湿的气息。炊烟袅袅,氤氲出淡淡的水汽,古朴的小镇如同白宣上滴落的一大滴黑墨,渐渐漫开来,一声箫鸣打破了宁静,湖边,一位白衣老人手持长箫,宁静地注视着面前的景象,深吸一口气,耳边,是悠远。路边,一位老奶奶走过,笑而不语,她停下来,闭目聆听。一曲终尽,杨柳拂过作文湖面,留下了圈圈涟漪,老奶奶又迈开步子,哼着江南曲调,走入巷中。
又见时,才发现它的美。
夕阳西下,家家点灯,古朴的小镇在暮色环绕之下,家家户户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还有未归家的孩子,正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我闭上双眼,静下心,不由进入了沉思。
几度喧闹,几度繁华,城市在霓虹灯的点缀下,所有人都过着紧迫的生活,又有谁会在路边停下来,听一曲箫?也只有这古韵,隔去了外界喧嚣,坚守内心的宁静,是啊,这样的生活才是生活吧,这才是朱自清先生笔下那“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的故乡啊……
华灯初上,星光闪烁,愿这古韵留在我们心中,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越加浓烈,虽言有尽,却意无穷。
又见古韵,甚好,甚好!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柴碧云 | 作者年龄 | 13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彝良县第一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5班 |
性格特点 | 稳重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滑旱冰 | 平均成绩 | 118分 |
指导老师 | 海族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