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小事,也许对别人很重要_你的所谓地狱,也许正是别人的天堂

1、你以为的小事,也许对别人很重要

你以为的小事,也许对别人很重要

文/郜艺帆

我在银行担任房贷审核的专员。在主要业务之外,公司还要求员工兼销售寿险。一次,我在处理某位客户的房贷业务时,顺便询问对方要不要也顺便办理寿险,对方一句话就拒绝了。当然,推销保险这件事本来就非常容易遭到拒绝,加上又不是我的本业,被拒绝之后也就算了,并没有想要积极说明,更不用说去说服对方。

没想到几个月后,这位客户就去世了,而且完全没有买过任何保险。当我看到对方遗孀来处理后续房贷解约事宜时,不只是震惊而已,那种“如果我当初积极一点”的遗憾,让我有种深深的懊悔。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每天例行的工作,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对某个人产生关键性的重大影响。

大家都知道,对自己的工作抱持热情,才能取得杰出的成果,但要维系热情,不能只靠自身利益来驱动,更重要的是成就感的激励。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当你发现自己的每天例行工作,原来可以对别人造成多大的影响,你就能从每天例行工作甚至挫折中,找到持续下去的动力与热情,以及自己工作的真正价值。挫折是每个工作者在职场上一定都会遇到的事,因此“能否自我激励”是一个人能不能表现杰出的关键。而自我激励中,最重要的就是“给予意义”,如果没办法给予自己工作的意义,或是主管没办法给予员工工作的意义,怎么谈激励都不会有效果。

每个工作一定都有它的意义,如何发现意义,是一个人对自己,也是主管对部属最重要的工作。唯有为自己找出投入的热情所在,才能持续努力、付出与热情,朝积极、正面的方向走。

2、你的所谓地狱,也许正是别人的天堂

你的所谓地狱,也许正是别人的天堂

文/连谏

他在城里奋斗了半生,想要的成功辉煌并未到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个失败者,尽管妻儿一再安慰,可厌世情绪依然死死地捆住了他。

他趁妻子不备,从家里跑了出来,去了很远的深山,坐在悬崖上抽烟,想喝光随身带的那瓶好酒就跳下去,结束这失败的人生。

后来,从悬崖上爬上来一个人吓了他一跳,以为这人和他一样,也是来这里自杀的,等这人完全爬上来,才知道,是进山采药的药农。

药农爬上来后,拽掉了粘在头上的野草,把背上的药篓拿下来,笑呵呵地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大声地招呼说:城里人吧?

他点点头。

药农又问:来旅游?

他还是点头。

药农很健谈:你们城里人经常到我们这儿来旅游,我就不明白,这座又高又陡的山有什么好看的?城里多好,马路平坦,高楼大厦……

药农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大意就是羡慕他是城里人,在他的想象里,城市就是天堂一样的地方,繁华而热闹,讨生活也不用像他这么辛苦,每天爬上爬下,搞不好还会被潜藏在草丛中的毒蛇咬一口,如果运气再差点,还会失足摔下悬崖,受伤事小,说不准连命都保不住了。

他淡淡地笑着说,城里虽然没咬人的毒蛇没危险的悬崖,可在城里的危险一点也不比深山里少,他倒羡慕山里的人,一辈子在深山里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与世无争,祥和安逸。

两人聊得比较投机,他就把手里的酒递给药农。药农抿了一口,说好酒,这是他这辈子喝过的最好的酒。

他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城里,为什么不进城?

药农说想去,可是他除了采药什么也不会,进了城靠什么生存?所以呢,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现在正努力地采药卖钱,供儿子读完大学,儿子就可以到天堂一样美好的城里去生活了。

他本想说些城里的不好,可又不忍心灭了药农眼里那灼灼的希望之光,就淡淡地笑了一下,问药农知不知道城里人为什么喜欢到深山旅游。药农摇摇头,说钱多了,闲的吧?

他笑,说不是的,其实在城里人的眼里,山里人才是过着天堂里的日子,不用担心因为一个疏忽而被公司裁员,更不用为了争一个职位怕被同僚背后下绊子而提心吊胆,也不必为了生存而与他人违心地虚与委蛇……总之,在城里人的眼里,悠然安逸的乡村生活才是天堂般的日子……

他的话让药农瞪大了眼睛,激愤地和他辩论了半天,辩论理想中像天堂一样的生活究竟在山里还是在城里。

当然,他们谁都没有说服对方,只是,在药农背起药篓下山之后,他收拾了一下地上的烟酒残骸,下山去了。

他不再想自杀了,不过是没奋斗出他想要的辉煌而已,而药农每天披荆斩棘地采药,就是为了把儿子送进那个已被他深深厌倦的城里。所谓天堂地狱,不过一念之差,它们从来就不曾真实存在过,只存在于每一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欲求上。

他不能接受人生的败落感,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里,不过是他难以接受自己追不到想要的那种生活而已。在药农和他聊天的时候,他曾那么羡慕药农悠然安逸的生活,可是,药农却把这种生活看作了因为自身没有能力改变而必须接受的失败,在药农眼里,他是上帝的宠儿,因为他生来就住在一个被上帝眷顾的地方:城里。

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别人眼里的天堂。或许,别人的生活里也有一些不如意或是人生瑕疵,可在我们看来,那些小小的瑕疵算不了什么,对生活的幸福美满度形成不了多大的妨碍;若是换成对方看我们,那些让我们备感郁闷的生活荆棘与不如意,亦不过是妨碍不了生活的小小瑕疵而已。

而我们,却总是被那些小波折绊住了目光,看不见自身生活中属于天堂的那一部分,所以,我们就会不快乐。

3、你以为是幸运,别人却拼命才得来

你以为是幸运,别人却拼命才得来

30岁的辛薇,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小儿科icu监护室的护士长。

辛薇18岁中专毕业。那年,她跟同学在医院实习并专心等待安排,结果学校传来噩耗,四年制的班级不再分配。因为没有门路进医院,私人诊所工资低得可怕,辛薇只好放下专业应聘到一家通讯公司做了一名营业员。

不得志的人对待生活无非两种态度:顺应或者抗争。而不得志少女辛薇心里憋着一口气,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

所以她做了一个决定:参加高考。

通讯公司的工作节奏紧,任务重,辛薇因为额配任务每天忙得团团转,下班后常常已经累得没有说话的力气。回到租住的蜗居,她就着白开水匆匆吃掉路上买来的包子就开始伏在桌子上学习。房间狭窄,深夜的灯光昏暗得像一场幻灯片,日复一日映着陈旧的墙壁和少女的背影,寒冬捂着三层薄被,酷暑双脚泡在水盆。

辛薇把书本翻过两遍,仍觉得时间消逝地格外快,因为高考时间到了。

那天,她跟很多学生一起坐在教室里答题,两天的时间,五张试卷,文化课加专业课,将四年中专加一年自学的知识累积都交待其中。

经过两个月的忐忑等待,辛薇最终幸运地拿到了山东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拿到通知书那天,辛薇兴奋得手舞足蹈。

在开学前一周她辞了职,也终于攒够了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在大学里,辛薇是班里最努力的学生,每天早晨六点起来,抱着单词书去偏僻的地方朗读,坚持每天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空出来的时间大多泡在图书馆看书,每天回来的时间都卡在熄灯前半小时。

即使这样努力,大学毕业的时候辛薇也没能留在实习的医院,一是医院名额有限,二是学校里多的是优秀又长袖善舞的学生。

后来辛薇在一次面试中,凭借出彩的口语被外地一家医院录取。

医院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工作,辛薇其他的时间几乎都被医院各种考核考试填满,同一批进来的同学怨声载道,逐渐把仅有的所剩无几的时间都用在恋爱上。辛薇则默默地捧着书本,为在职研究生考试做着准备。

研究生毕业那天,辛薇拿出平日积攒的休假去了青岛。她从小喜欢大海,26岁的她打算犒赏一下自己。

这三年里,辛薇在工作中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从小儿外科的普通护士调到小儿内科做护士长,与此同时,辛薇在这一年结了婚有了宝宝。

一年后,辛薇转到icu监护室,又过了两年,她成了院里最年轻的护理部副主任。

你以为我写下辛薇的这段经历是为了证明“生活没有捷径,唯有读书才是真理”吗?

不是这样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那种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拼不了爹也没有其他依仗,为了与自己渴望的生活更近一点,才要更加地努力。

生活里从不乏优秀的人,他们或天赋秉异或聪明伶俐,总能轻易获得命运的青睐。而有一种人,也许从小到大没有金光闪闪过,但是他们有目标肯努力,最后也成了我们身边耀眼的那个人。

目标明确地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在我微博私信中,有位姑娘向我讲述了她的生活经历。她说:从出生到现在,我辗转在几个家庭里长大,在亲戚家寄养过一段时间又被人领养,后来我大学毕业创业了有了自己的公司和财富,我的亲生父母跑来跟我相认,让我一定要照拂弟弟。

她用轻快诙谐的方式向我展示她所处的困境,而我想告诉她的是:在我们出生到成年的这段时光,绝大多数时候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支配,贫穷和孤独、残缺的家庭、辛酸的经历都是你无力逃避的。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主动权全靠你身上所具备的良好品质来决定,你会有能力改善眼前的一切,因为美好如你会比一般人更珍惜爱。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光鲜亮丽,吃着你舍不得买的美食,穿着你买不起的衣服……别人站在你达不到的高度时,你总会羡慕对方的幸运。其实不是这样的,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局外人看到的都是结果,只有当事人才知晓这其中付出的过程。大多人呈现在别人眼前的如意,都是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命得来的。

人活着容易,有质量地活着很难。但是,我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别埋怨你现在生活得不够美好,因为,这还不是结局。

4、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终,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点“愚”。不败人生,“才”不外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普遍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而且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往往与这一优越感有着极大的关联;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幼稚或愚蠢,那种优越感便会给自我一个爽快的奖赏。反之,优越感由于感到自我的失败,而这失败是对方造成的,因而便会产生一种近乎专横的粗暴,并通过情绪和行为或语言把这种粗暴施加于对方,甚至于是一种不挫败对方绝不罢休的厌恨。

所以,这是一个可怕的阴暗领域,然而,它又是那么普遍地存在。作为人的劣根性,它象个幽灵,缠着人类不放。我们看不惯这一可恨的家伙,但却拿它毫无办法。在此之前,我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尽管在日常交际中,我们时常感到有某种东西在驾驭着人们的情绪,我们一不小心,它就要煽起对方的怒火与厌恨,更糟的是,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因而就让对方忽然就对自己冷淡了起来。

我们之所以这么无知,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在犯着同样的毛病:自作聪明,过分相信自己。就是因为这毛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因抓住对方的缺点或错误而没加遮拦的加以指出,而这极大的伤害了对方精心为自己构造的优越感。又或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抓住一个显示自己聪明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对方能注意到自己的智慧,而这无疑使他的优越感感到极大的不满。(名言  )而事实上,我们的“无意”也并非真正的无意,而是我们习惯了“有意”之后从而对“有意”产生的一种淡漠的感觉。这种“无意”往往就是最为深刻的“有意”。

约翰·华纳梅克曾说:“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放大镜,当他们希望时,就用它来看别人的不完美。”其实,“有些人”是多么保守的字眼,华纳梅克对人类社会也太过温和了,因而才显得那么留情面。“别人的不完美”往往给观察者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满足感,而同时忘记了自己身上也有着同样的不完美。而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才智,看到他人的成功时,我们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妒忌,甚至还会因此而对他产生一种毫无来由的厌恨与不屑,当我们看到荧屏上的这类形象时,我们打心底里发出鄙夷的哼声,而此时,我们却多么可笑地暗自认同了自我。

“你的愚笨,便是他的骄傲;你的聪明,便是他的耻辱。”

作者:694048417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