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
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
一
那天,成吉思汗要在克鲁伦河畔的宫帐里召见一个人。
这个人住在北京,赶到这里要整整三个月。出居庸关,经大同,转武川,越阴山,穿沙漠,从春天一直走到夏天。抬头一看,山川壮丽,军容整齐,叹一声“千古之盛,未尝有也”,便知道到了目的地。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已经十二年。这十二年,一直在打仗,主要是与西夏和金朝作战。三年前在与金朝的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不仅攻占了金朝的中都(即北京),还分兵占领了大小城邑八百多个。中都的一批金朝官员,投降了蒙古军。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为的是要反抗和推翻他们头上的统治者——契丹人的辽朝。金朝后来确实打败了辽朝,却没有想到蒙古人后来居上,又把它打败了。
长年的征战,复杂的外交,庞大的朝廷,使成吉思汗的摊子越铺越大。每天都有内内外外的大量问题要面对,成吉思汗急于寻找有智慧、有学问的助手。他原先手下的官员,几乎都是没有文化的莽将。连他自己,也没有多少文化。
他到处打听,得知四年前攻占金朝中都时,有一位投降过来的金朝官员很智慧,名字叫耶律楚材。
这个名字使成吉思汗立即作出判断,此人应该是契丹族,辽朝的后裔。耶律家族是辽朝显赫的王族,后来由于金朝灭辽,也就一起“归顺”了金朝。这应该是耶律楚材祖父一辈的事,到耶律楚材父亲一辈,已经成了金朝的高官了。但成吉思汗知道,这个家族在内心对金朝还是不服的,企盼着哪一天能够报仇复国。早在蒙古统一之前,当时还没有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曾经遇见过作为金朝使节派到蒙古部落来的耶律阿海,两人暗中结交,还立下过共同灭金的志愿。
想到这里成吉思汗笑了,心想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家族,被金所灭而降金,金被蒙军打败后又降蒙,如此两度投降,是不是真的始终保持着复兴契丹之梦呢?好在,今天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分别从契丹和蒙古的立场,一前一后一起笑骂曾经那么得意的金朝。
随着一声通报,成吉思汗抬起头来,眼睛一亮。出现在眼前的人,二十七、八岁光景,高个子,风度翩翩,声音宏亮,还留着很漂亮的长胡子,非常恭敬地向自己行礼。
成吉思汗高兴地叫了一声:“吾图撒合里!”
这是蒙古语,意思是长胡子。
这一叫,就成了今后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的习惯称呼。
寒暄了几句,成吉思汗便说:“你们家族是辽朝的皇族。尽管你做过金朝的官,但我知道辽和金是世仇。你们的仇,我替你们报了!”
这话说得很有大丈夫气概。接下来,理应是耶律楚材代表自己的世代家族向成吉思汗谢恩。
但是,耶律楚材的回答让成吉思汗大吃一惊。
他说:“我的祖父、父亲早就在金朝任职为臣了,既然做了臣子,怎么可以暗怀二心,仇视金朝君主呢?”
这话听起来好像在反驳成吉思汗,而且公然表明了对成吉思汗的敌人金朝君主的正面态度,说出来实在是非常冒险。但是,成吉思汗毕竟是成吉思汗,他竟然立即感动了。
一个人,对于自己服从过的主人和参与过的事业,能一直表示尊敬,这已经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在表示尊敬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被尊敬对象的现实境况,也不考虑说话时面对着谁。这样的人,成吉思汗从来没有见过。
成吉思汗看着耶律楚材点了点头,当即向左右表示:这个人的话要重视,今后把他安排在我身边,随时以备咨询。
这在后来的《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上记为:“上雅重其言,处之左右,以备咨访。”
二
这是公元1218年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军事方向,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最小的草梗点燃。
据记载,那年成吉思汗派出一个四百五十人的商队到中亚大国花剌子模进行贸易。不料刚刚走到今天哈萨克斯坦锡尔河边的一座城市,就出事了。商队里有一个印度人是这座城市一位长官的老熟人,两人一见面他就直呼其名,没有表示应有的尊敬,而且还当场夸耀成吉思汗的伟大。那个长官很生气,下令拘捕商队,并报告了国王摩诃末。国王本来就对成吉思汗送来的国书中以父子关系形容两国关系十分不满,竟下令杀死所有商人、没收全部财产。
成吉思汗从一个逃出来的骆驼夫口中知道了事情始末,便强忍怒火,派出使者质问事件真相。结果,使者被杀。成吉思汗泪流满面,独自登上一个山头,脱去冠冕,跪在地上绝食祈祷了整整三天三夜。他喃喃地说:“战乱不是我挑起的,请佑助我,赐我复仇的力量!”
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征服战,开始了。
耶律楚材,跟在成吉思汗身边。他会占卜,这在当时的军事行动中非常重要。除了占卜,他还精通天文历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提供天气预报,成吉思汗离不开他。
他是积极支持成吉思汗的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这从他一路上用汉语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来。他写道:
关山险僻重复重,
西门雪耻须豪雄。
定远奇功正今日,
车书混一华夷通。
阴山千里横东西,
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
天兵百万驰霜蹄。
这些诗句表明,他认为成吉思汗西征的理由是“雪耻”,因此是正义的,他还认为这场西征的结果有可能达到“华夷通”的大一统理想。这个理想,他在另外一首诗中表述得更明确:“而今四海归王化,明月青天却一家。”
看得出来,他为成吉思汗西征找到了起点性理由“雪耻”和终点性理由“王化”。有了这两个理由,他心中也就建立了一个理性逻辑,跨马走在成吉思汗身后也显得理直气壮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两个更大的感性原因。
第一个感性原因,是他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他曾在金朝任职,看够了那个朝廷的外强中干、腐败无效、沮丧无望。现在遇到了成吉思汗,只见千钧霹雳,万丈豪情,一切目标都指日可待,一切计划都马到成功。不仅如此,耶律楚材又强烈地感受到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个敌国俘虏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他被彻底溶化了,无条件地服从和赞美成吉思汗的一切意志行动。
第二个感性原因,是他作为契丹皇族后裔的本能兴奋。这毕竟是一个生来就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民族,眼前的世界辽阔无垠,心中的激情没有边界。更何况,作为几代皇族,骨子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基因,有一种睥睨群伦的征服欲望。尽管这一切由于辽国的败落而长久荒废,但现在被成吉思汗如风如雷的马蹄声又敲醒了。这种敲醒是致命的,耶律楚材很快就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回归感和舒适感。因此,参加西征,颂扬西征,有一半出于他的生命本性。
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出现一种无法节制的残酷逻辑。
例如,这次以“雪耻”、“复仇”为动因的战争,必然会直指花剌子模国的首都;在通向首都之前所遇到的任何反抗,都必须剿灭;所有的反抗都必然以城邑为基地,因此这些城邑又必然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终于打到了首都,国王摩诃末当然已经逃走,因此又必须去追赶;花剌子模国领土辽阔,国王又逃得很快,因此又必须长驱千里;追赶是刻不容缓的事,不能为了局部的占领而滞留,自己的军队又分不出力量来守卫和管理已经占领的城市,因此毁城、屠城的方式越来越残忍;被追的国王终于在里海的一个岛上病死了,但这还不是战争的结束,因为国王的继位者扎兰丁还在逃,而且逃得很远,路线又不确定,因此又必须继续追赶……
这就是由无数“必须”和“必然”组成的战争逻辑。这种逻辑显得那样严密和客观,简直无法改变。
在这种客观逻辑之中,又包藏着另一种主观逻辑,那就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越来越懂得打仗。军队组织越来越精良,战略战术越来越高明,谍报系统越来越周全,这使战争变成了一种节节攀高的自我竞赛,一种急迫地期待着下一场结果的心理博弈。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无法终止的动力。
鉴于这些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战争只能越打越遥远,越打越血腥,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失控行为。
这就是说,种种逻辑组合成了一种非逻辑。
战争,看起来只是运动在大地之间,实际上在大地之上的天际,还浮悬着一个不受人力操纵的魔鬼,使地面间的残杀沿着它的狞笑变得漫无边际。它,就是战神。
在人类历史上,大流士、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十字军,都遇到过这个战神。现在轮到成吉思汗了,事情变得更大,超过前面所说的任何战争。
于是,骑在马背上的耶律楚材不能不皱眉了。
他的诗句中开始出现一些叹息——
寂寞河中府,
声名昔日闻。
城隍连畎亩,
市井半丘坟,
这里所说的“河中府”,就是花剌子模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东部。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裕城市,经过这场战争,已经“市井半丘坟”了,可见杀戮之重。对此,耶律楚材不能接受,因此深深一叹。他的好些诗都以“寂寞”两字开头,既说明战争留给一座座城市的景象,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境。
一个曾经为万马奔腾的征战场面兴奋不已的人,突然在马蹄间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寞,这个转变意味深长。
三
西征开始后不久,成吉思汗根据身边一个叫刘仲禄的汉族制箭官的推荐,下诏邀请远在山东莱州的道教全真派掌门人丘处机(长春真人)来到军中,讲述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丘处机已经七十多岁,历尽艰辛来到撒马尔罕。当时成吉思汗已经继续向西越过了阿姆河,便命耶律楚材暂且在撒马尔罕陪丘处机。
这期间,两人在一起写了不少诗。耶律楚材在诗中,已经明显地表示出自己想摆脱西征而东归的心意,以及希望各国息战得太平的期待。例如:
春雁楼边三两声,
东天回首望归程。
天兵几日归东阙?
万国欢声贺太平。
甚至,他对西征的必要性也提出了某种怀疑:
四海从来皆弟兄,
西行谁复叹行程?
西行万余里,
谁谓乃良图?
后来,丘处机终于在耶律楚材的陪同下到阿姆河西岸的八鲁弯行宫见到了成吉思汗。丘处机一共向成吉思汗讲了三次道,根据相关资料总结,有三个要点:一,长生之道,节欲清心;二,一统天下,不乱杀人;三,为政首要,敬天爱民。
成吉思汗听进去了,后来多次下令善待丘处机和他的教派。
丘处机的讲道,与耶律楚材经常在身边悄悄吐露的撤兵求太平的理想,一起对成吉思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二二四年夏天,有士兵报告说游泳时见到一头会说话的怪兽,要蒙古军及早撤军回家。成吉思汗就此事询问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一听就明白这是士兵们因厌战而想出来的花招,他自己也早已厌战,就告诉成吉思汗说:“这是祥瑞之兽,热衷保护生命,反对随手屠杀,希望陛下听从天命,回去吧。”
成吉思汗终于听从了这个“天命”。
当然成吉思汗收兵还有其他客观原因。例如,毕竟大仇已报,花剌子模的国王摩诃末已死,辽阔的土地都被征服,而军中又发生了瘟疫。
于是,正如耶律楚材诗中所写,“野老不知天子力,讴歌鼓腹庆昇平”了。
——我在叙述以上历史时,许多读者一定会觉得奇怪:耶律楚材怎么会写一手不错的汉诗呢?
确实不错。我们不妨再读他的一首词: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想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春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这当然算不上第一流的作品,但很难想像竟出于古代少数民族官员之手。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人士能把汉诗汉词写好的,第一是纳兰性德,第二是萨都剌,第三就是这位耶律楚材了。
我更为喜欢的是耶律楚材替成吉思汗起草的邀请丘处机西行的第二诏书,中间有些句子,深得汉文化的精髓。如“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摩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州途之虽阔,瞻几杖似非遥”等句,实在是颇具功力。
我深信,丘处机能下决心衰年远行,与诏书文句间所散发出来的这种迷人气息有关。文化的微妙之处,最有惊人的诱惑力。
这就需要谈谈他的文化背景了。
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可以远远超越他的民族身份和地域限定。在耶律楚材出生前好几代,他的先祖契丹皇族虽然经常与汉族作战,却一直把汉文化作为提升自己、教育后代的课本。后来到了女真族的金朝,也是同样。耶律楚材从小学习汉文化,从十三岁开始攻读儒家经典,到十七岁已经博览群书,成为一位有才华的年轻儒生。后来在中都(北京),他又开始学佛,成了佛学大师万松老人的门生。学佛又未弃儒,他成了儒佛兼修的通达之士。
那位丘处机是道家宗师,耶律楚材与他加在一起,组合成了一个儒、佛、道齐全的中国文化精粹结构,出现在成吉思汗身边。这个精粹结构对成吉思汗那么尊敬,但又天天不断地散发出息战、戒杀、尊生、节制、敬天、爱民的绵绵信息,终于使成吉思汗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元史》的《太祖记》记载,成吉思汗在临死前一个月对群臣公开表示:“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知朕意。”
多么珍贵的“不杀掠”这三个字啊!尽管仍然处于战争之中的成吉思汗一时还无法做到,但既然已经作为一个重大的许诺布告中外,已经让人惊喜不已了。
此外,据《元史》和《新元史》载,成吉思汗还嘱咐自己的继承人窝阔台,耶律楚材这个人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必须委以重任。他说:“此人天赐吾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这两份遗嘱,使历史的温度和()亮度都大大提高了。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怀着特别的心情,远眺七百多年前在中亚战争废墟间徘徊的两个背影。一个高大的长胡子中年人,搀扶着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年人。他们走得很慢,静静地说着话,优雅的风范,与身边的断垣荒坟很不相称。他们正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用中国文化中儒、佛、道的基本精神,盯住已经蔓延了小半个世界的战火,随时找机会把它控制住。
他们两人,后来因为佛、道之间的一些宗教龃龉产生隔阂。但我们还是要说,再大的龃龉也是小事,因为他们已经做过了一件真正的大事。
2、关于陌生人的作文
关于陌生人的作文(一)
爱无处不在,我肯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过爱吧!有爸爸妈妈无私的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有叔叔阿姨温和的爱,让人感到开心、喜悦;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让人感到无比温暖……我体会到了一份爱,那是陌生人的爱。
有一次,我去舞蹈班上课,可是半路上竟然下起了雨。这可怎么办呢?忽然,我想:不如去哪里店门口躲雨吧,也许雨下一会儿就停了。可是这雨似乎在跟我作对,越下越大。树木也似乎撑不住了,好像马上就快……真不敢想象,这是一幅什么场面。只要我再跨出一步,就会被这倾盆大雨淋成落汤鸡,可是我不走的话,舞蹈班的课就要迟到了。这时,对面走来了一位打伞的大姐姐,她在店里买东西,买完东西,她走出店,看到了躲在门口的我。她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把手中的伞给了我,说:“小妹妹,这把伞给你!”我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连声谢谢都忘记说了,那位大姐姐已经转身投入雨中走了。我看着那渐渐消失的背影,在心里说:“谢谢你,大姐姐。”
大姐姐真好!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我,让我体会到了陌生人的爱,是温馨的。我在生活中也要像大姐姐一样,乐于助人,帮助有困难的人,让他们也体会到这温馨的——陌生人的爱吧!爱需要每一个人都细心感受,才会领略到的,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寻找吧!
关于陌生人的作文(二)
我总是认为,这个世界上总是坏人多。直到那件事发生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好人的。那件事情,令我终身难忘,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那次我和妈妈去送外公到火车站。回来的时候,我和妈妈走散了。分别上了不同的地铁。上了地铁,我怎么也找不到妈妈在哪里。我心里害怕极了,不过还是在心里为自己打气: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我不能慌张,我必须想法子找到妈妈。想到这,我心里的害怕也少了几分了。我问旁边一位阿姨,哪个地铁是到华宁路的,通过阿姨的回答,我知道我上错了地铁。我将我的处境告诉了阿姨,四个阿姨都很同情我,她们问了我妈妈的电话号码,让妈妈到锦江乐园来接我。其中有两位阿姨还要下来陪我,我心里感动极了。妈妈终于到了,她急坏了,一看到了我,就立即上来抱住了我,还不停的对两位阿姨千恩万谢。结果呢?自然少不了一顿骂了。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两位阿姨,他们的乐于助人的品质令我感动。
我很后悔没问他们的名字和地址,不过,她们的名猫我会永远记在心里的,我很想在这里对她们说:“阿姨,谢谢你们的帮助。”
关于陌生人的作文(三)
在夜空中,总有颗是最闪亮的星星。在早上,花丛中,总有朵最漂亮的花朵。在早晨,沙滩上,总有个充满阳光的贝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许多不同想象的人。就在我这个暑假,也遇到了一位好心人!
就在昨天,我一大早出了去。在路旁边,()我开心的走着,不知不觉后面感到十分的恐惧,因为不知道几时后面有人在跟着我走!想着:“会不会后面那位是坏人啊!这可怎么办啊?”想到这身体顿时感到一阵冷颤。便扩大脚步加快速度,在转弯处闪走。可后面的坏人还是紧追不放,让我更紧张了!
忽然一位老奶奶跌倒了,我转头一看,那位我认为是坏人的男子竟然蹲下来,把老奶奶扶了起来,谁知那位老奶奶叫痛,原来是摔伤了脚,那位男子毫不犹豫的拿起电话打120,我八卦便留下看经过,周围来了很多的人,每个人都在议论中。突然这位男子朝我走来,我这次可不怕,因为这位男子并不是坏人,只见他拿着几十块钱交给了我,我愣了一会,摸了摸我的口袋,原来我以为他是坏人时,急着逃走不知不觉掉了钱,其实他跟着我是想还我钱,我错怪了他,他是那么乐于助人!我说了声“谢谢”。
“嘀嗒嘀嗒”救护车来了,把老奶奶送走了。顿时,周围的人都赞扬这位男子的品质。这一切打动了我的心,使我一直难以忘记。
3、茅盾:陌生人
茅盾:陌生人
火车不通、轮船不到的乡村,近来也闯进来了"陌生人"了。他们和火车轮船是本家。他们中间最有势力的,是兄弟俩。
我们先说"陌生人"中间的老大。
镇上有一座土地庙。如果父老的传说可信,则"该"庙的“大老爷"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忠臣。三四百年来,他一直享受此方人民的香火,按理说,他应该保佑这一方的老百姓了。乡下人认为这位土地老爷特别关心蚕桑,所以每年清明节后"嬉春祈蚕"的所谓"香市",一定在这土地庙里举行。
杭州岳坟前跪着秦桧和王氏的铁像。上杭州去烧香的乡下人一定要到"岳老爷坟上"去一趟,却并不为瞻仰忠魂,而为的要摸跪在那里的王氏的铁奶;据说由此一摸,蚕花能够茂盛。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土地老爷虽则也是忠臣,却没有冤家夫妇的铁像跪在庙前,因而也没有"铁奶"可供乡下人摩摸,反而是乡下女人自己的肉奶在神座前被男性的手摸了一把就可以蚕花好。因此大奶奶的乡下女人一定要在土地老爷的神座前挤一下。
这也是百年相承的习俗。即使被摸以后蚕花依然不熟,从不会怪到奶,更不会怪到土地老爷。总之,祈蚕必须在这土地庙。
可是近来,“陌生人"……闯进了这土地庙而且和土地老爷抢生意了。庙门前挂了一块招牌:蚕种改良分所。
庙里的一间大厅被派作"改良种"的养育场。墙上糊了白纸,雕刻着全部《三国演义》的长窗上半截都换了玻璃,几个学生模样的青年男女在那里忙着。所谓村长也者,散着传单,告诉乡下人道:“官府卖蚕种了,是洋种!要蚕好,去买洋种罢!"乡下人自然不去理睬这个"陌生人”。但是后来卖茧了,听说洋种茧一担要贵上十多块,乡下人心里不能不动了。于是就有几个猴子脾气的乡下人从土地老爷驾下转变到"陌生人"手里了。他们是冒险的。因为购洋种,须得隔年先交钱,须得"存记",而且到来年"收蚁"时,要由"改良分所"的学生模样的年青女人决定日子,甚至收了蚁再交给乡下人。这可糟糕!"陌生人"太不管千百年相传的老规矩了!而且洋种也不一定好。乡下人觉得还是土地老爷可靠。于是"改良分所"也不得不迁就些,只管卖种,不再包养"儿子"了。既不"包养儿子",下种的时候自然免不了拆烂污。但是这"陌生人"的势力却一天一天强大,因为它有靠山:一是茧厂规定洋种茧价比土种贵上三四成,二是它有保护,下了一记"杀手锏",取缔土种。
“陌生人"老二就是鼎鼎大名的肥田粉。他和他的老兄不同。他是笑嘻嘻"一团和气"踏进了农村。记不清是哪一年,这盐样的肥田粉被一些买不起豆饼的乡下人冒险试用。这时肥田粉的价钱便宜得很。然而"力道"可不差!粉撒下去,两三天后,失了营养的稻就会挺健生青。于是乎这位"陌生人"老二就很容易地取得了守旧的农民的信用。特别因为它比豆饼的价钱便宜一半多。
第二年,豆饼的营业地盘缩小了一半,而肥田粉的价钱比上年更便宜;因为市场上有两种牌子的肥田粉跌价竞争。乡下人朝天松一口气:“到底老天爷有眼睛,可怜乡下人!"又过了一年,没有商人再敢贩卖豆饼,可是肥田粉却像潮水一般涌到,每家小商店都带卖肥()田粉。甚至卖糖食的三麻子也用栲栳盛着那盐一样的宝贝粉摆在店门前,说是一百二百文零买也行。一条街上也许有几家起子不卖香烟,可没有一家不卖肥田粉。这也怪不得:第一,“经售"肥田粉毋须大资本(这和豆饼就不同);第二,肥田粉的牌子更加多了,大家跌价倾销,小商人有利可图。结果,肥田粉就打倒了豆饼。
但是肥田粉这一家门虽同姓同名,脾气可不相同。最初来的那一支跟土性合得来,它就立了功。现在大家一哄而来,乡下人以为只要是光头就一定会念经,而小商人只要推销得动,大家乱来一顿,结果是稻遭了厄运。
怎么办呢?肥田粉到底不行!再买豆饼罢,豆饼商只剩一家了,高抬货价,乡下人问也不敢问。于是老法子,专靠人粪。第二年,小商人也不敢带卖肥田粉了,豆饼价钱依然贵得怕煞人,不过最初来的那号肥田粉还有人"经售",并且大吹"本粉真正老牌,肥力充足";而且价钱究竟比豆饼便宜(虽然粉已经涨价),乡下人只好大着胆子再用。这一来,“陌生人"老二当真在乡村里生了根。这根愈长愈大,深入到农村,肥田粉的价钱也就愈来愈高。农村的金钱又从这一个裂口流入了都市,流到了外洋。
现在大家都说要促进农村的生产力量。这话如果当真有可能,我们这里所介绍的"陌生人"兄弟俩就要做主角。并且事实上他们俩已经登上了农村的舞台,霸占在那里了。他们也许本来生得不坏,而且我们科学的地信仰他们是好相识;但是目前成效如何,读者也许看了本文还不大明白,那就请到乡下去住上半年八个月罢!
4、一个陌生人作文
一个陌生人作文(一)
她那清秀的面颊、漂亮的大眼睛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前年暑假里,爷爷不幸得了重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送进了医院。爷爷的脾气平时就很暴躁,现在加上疾病的折磨,听说脾气更暴躁了。我非常想去看看爷爷,经过再三要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于是我选了一个日子,拎着一大袋水果来到了医院。刚走进楼道,就听见有人在嚷嚷,仔细一听,竟是爷爷的声音。恰巧从病房里走出一位病人,我连忙走上去问:“这是怎么回事啊?”那个人说:‘‘老爷子的脾气真大,非说是粥稀,就是不吃……”正说着,一位女护士手里端着一碗粥从病房里走出来,急匆匆地向厨房走去。我赶紧溜进病房,叫了声“爷爷”。爷爷躺在床上只顾生气,理也不理我。我想爷爷的脾气真是更坏了。不大工夫,那位护士又回来了,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来到爷爷跟前耐心地说:“大爷,刚才我去厨房又给您盛了一碗稠的。您快趁热喝了吧,别生气了,身体要紧!”说完,便把一勺粥送到爷爷的嘴里。看着这情景,不知道说什么好,心想如果陌生人,一定会以为这是女儿在侍候自己的父亲呢!
可没吃到一半,爷爷突然一阵恶心,把喝下去的粥全都吐了出来,吐得床上、地上到处都是。糟了,连护士那洁白的外衣、干净的鞋上都吐了许多。看到这种情形,我真是不知所措,护士一定会生气的。可我怎么也没想到,护士竟一句话没说,连忙把赃物打扫干净,迅速换下床单,擦擦衣服和鞋,又喂起了爷爷。
在护士的精心照顾下,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出院那天,那位护士还把爷爷送到门口,爷爷激动地对我们说:“这姑娘比我亲闺女还要亲呢!我这场病,多亏她的照顾啊!”
现在爷爷的脾气好多了,每当看到爷爷笑呵呵地和别人谈天说地时,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位护士的身影。她是那样崇高、那样美丽、那样可爱,她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一个陌生人作文(三)
在我家的附近,有一家普通的理发店,叫做“耒阳理发店”。从我记事起,家人便时常带我来这儿理发。
几年前的一个雨天,我和爸爸去理发。来到店里一看,人真多啊!唉,只能坐在一边先等等了。一转头,发现一个长相奇特的人就坐在我的身旁。一张□削的脸上,却有着一双极不相称的大眼睛,稀疏的眉毛似有似无,嘴斜着,还不时地流着口水。他看上去像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可他真脏啊!我不禁皱起眉头,厌恶地朝另一边挪了挪。这时,他似乎察觉到什么,突然,只见他撑住两张小板凳,身子往前一跃,一瘸一拐地离开了。原来还是个残疾人。可那张脸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段时间后,我再一次来到理发店,这是个晴天的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小店里人多,闷热。我走到店外,正午的热浪使人透不过气来。忽然,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庞映入眼帘,这不是那个残疾孩子吗?只见他匍匐在地上,吃力地给人擦着皮鞋呢!天哪,他连坐直都很困难呀,此时的他满脸是汗却全然不顾,只一个劲地忙碌着。我不禁有些同情起他来。他很穷吗?显然是的。于是我走过去往他跟前扔了十元钱。他看见了,还朝我点点头。我为自己能给他一些帮助而感到愉快。
理完头发,我准备回家。正在这时,一位老爷爷手里拿着十元钱,拦住我说:“小朋友,这是刚才那位擦皮鞋的孩子让我还给你的。”我不禁愕然:“这?”老爷爷微笑着继续说:“他是我的孙子,从小跟着我生活,他有残疾,但很有志气,天晴时他便在小店外干活,他不愿接受施舍,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对了,他还说很感谢你呢!”
接过那十元钱,想起自己曾经对他的厌恶,想到刚才对他并不友好的施舍和怜悯,我感到深深的内疚。这个陌生的人,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也有尊严,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依然坚强。他的勤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我急忙对老爷爷说:“不,我应该感谢他!”
一个陌生人作文(三)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茫茫人海之中,我接触过许许多多张面孔。这其中不乏俊俏的,丑陋的,和善的,凶恶的……但在这众多的面孔中,有这么张面孔使我至今难忘。
那是发生在上个星期六的事了。一大早妈妈就把我从床上叫了起来。我一翻身不禁叫道“糟怎么就九点了,我和同学约好了今天在妇女中心见面。妈妈你也不早点儿喊我起来。”说完,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上衣服,草草扒了两口早餐便冲出了家门。
这天的天气特别好,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无心观赏沿途的美景,低着头一个劲儿地向前赶路。走出家门大约两千米左右,我猛然回首一看,只见一个陌生的人跟在我身后,我当时也没在意,只他是过路人,可是走过几条街以后,我发现他依然跟在我的身后,奇怪,这人怎么一直跟在我身后,好在是在大白天,如果是在晚上,我还真不知怎么办好。我昂着头继续赶我的路。
不知不觉我就来到了一个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当时正好亮起了红灯,我站在斑马线外静心地等候绿灯的“光临”。过了一会儿,那陌生人走到了我的身边,这时我才细心打量他起来。只见他身穿一套很朴素的休闲服,两只大眼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光亮得连苍蝇也站不住脚。
绿灯终于“睁开了眼”。我收回了视线正准备迈脚,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冲上了斑马线,突然,一辆小轿车正转过弯来,眼看就要撞上小男孩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站在我身边的那个年青小伙子立刻飞身冲了上去,将小男孩推了出去,可他自己却被车子撞飞了起来,倾刻间,他倒在了血泊中……人们立刻车子和年青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不一会儿,交通叔叔来了,救护车也来了……
这个舍己救人的年轻人是死是活我至今尚不清楚,但他那感人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