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扩写_清平乐村居改写

1、清平乐村居扩写

清平乐村居扩写(一)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哪里依山伴水,群山环绕,哪里的景色犹如人间仙境,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围绕着群山,里面种有莲花,一群青蛙正在嘻戏,水里的白莲宛如在小溪这条蓝色玉带上钱,嵌上白色的钻石,在一片翠色欲流的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简谱的茅屋,屋里有一对老夫妇,他们俩各端酒杯,正在用吴地的方言互相取乐:“老婆子,还喝不喝啊?”“不喝了,我实在是太醉了,不能再喝了。”“哟,你的酒量大不如以前了啊。”“哈哈,是啊,是啊。”

“我们都老了,都干不起活了,不过你看,咱们的大儿子正在不辛劳苦的干着农活,锄着野草呢。”“是啊,他真卖力啊,那些野草不得不向他低头,你看他流了多少汗水呀,都不觉得累,劝他休息他还不听,他还真是有无限动力啊。”

“是啊,咱们这心灵手巧的二儿子也主动承担了家务。”随着几位鸡叫,只见二儿子正在细心的,认真的编织着鸡笼,“连手都划破了,真是太不小心了,不过,他还真投入啊。”

“咦,咱们的小儿子呢?”老俩往窗外一瞧,原来天真可爱的、生动活泼的小儿子正在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卧着剥莲蓬呢,一边剥一遍吃,一副无忧无虑,津津有味的样子。

真是一个和睦,无忧无虑,幸福的家庭啊。

清平乐村居扩写(二)

这是夏季的一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大诗人辛弃疾信步走出小屋,沿着安宁肯恬静的羊肠小道漫步。渐渐地,他越走越远,来到一间茅草屋前。这间茅草屋依偎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里有数十枝荷花,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那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只开出一半花瓣,有的正怒放着……它们正争奇斗艳,使小溪更加美丽。这小溪边还有许多青绿的小草,装点着小溪。在茅草屋的不远处,还有一小片幽深宁静的竹林,大片农地,和连绵起伏的青山……

啊,你看:有一对白发夫妇正在屋前端坐着。他们是谁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呢?虽然衣衫褴褛,满身补丁,但脸上洋溢着欢笑;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感到非常幸福。他们丝毫没有怨言,一边饮酒,一边用那柔美的吴侬软语细声聊天。他们是多么亲密无间啊!或许,他们会谈左邻右舍最近的事情;或许,他们会在一块儿拉家常……此时的情景,让人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们还有三个勤劳可爱的儿子。大儿子顶着烈日,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做农活。烈日当头,他汗如雨下,脸上被冲出一条“水沟”。可他顾不得擦一下汗水,只是想尽快为豆子锄完草。二儿子也很勤劳。他用折来的柳枝劈成一条条,马不停蹄地编织鸡笼。锋利的柳条割破了他那粗糙的大手,鲜血直流。可他毫不在乎,一心想多织些鸡笼,卖个好价钱。小儿子最调皮了,趴在小溪边美滋滋地吃着那刚剥好的莲蓬,悠闲自在。

清平乐村居扩写(三)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眼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

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夕阳挥洒。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多么温馨的一家呀!

2、清平乐村居改写

清平乐村居改写(一)

春天,阳光明媚。春风吹拂,送来缕缕花草的清香。坡上有一座低矮的茅草屋,住着一家五口。屋后长满青青的翠竹,屋前有一条小溪。溪水清亮透澈,溪里生长着娇艳欲滴的荷花,岸边的红花、绿树、青草映衬着小溪,把它打扮得分外美丽。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屋前,亲热地聊天。

“老头子,咱家这三个儿子都很孝顺。老大,身体结实是锄地的好手。邻居们都羡慕咱家庄稼长得好呢。”老婆婆高兴地说。

“嗯,咱家老二虽然身子弱点,可是手巧。你看鸡笼编的多棒。小儿子调皮可爱最讨人喜欢。”老两口带着微醉的神态夸着三个儿子。

远处的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地里锄地,不停的劳作让他大汗淋漓,晶莹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滴在希望的土地上。豆苗宝宝们有了汗水的滋润长得更欢了。

二儿子坐在爹妈的不远处编鸡笼。他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认真,仿佛是在做一件工艺品。只见他灵巧的双手上下飞舞,把鸡笼编得又平又密。他希望鸡们能住的舒适安稳,下的蛋又多又大。

三儿子年纪还小,还不会干活。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裤正趴在溪边,翘着脚,手拿一根刚刚摘下的莲蓬剥着吃。他嘴里还嘟囔着:“荷花好看,莲子好吃。”

“多么美的一幅村居图啊!”路过此地的词人辛弃疾不禁感叹道。挥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二)

有一天清晨,词人辛弃疾出门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个村庄。看到了一幅非常和谐,美好的画面。

在一个破旧,矮小的茅屋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鱼儿在小溪里无忧无虑,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时,他听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不禁往茅屋里望去,看见了一对老夫妇,一边品着小酒,一边聊天:“哎呀,老婆子,你看你,才喝了几口就醉了,离我还差好大一截呢!”“行,行,就你能喝!”辛弃疾觉得有点渴了,便向前讨碗水喝:“二老,可否给我一碗水喝?”那老翁说:“哈哈,当然可以!”说完,就给辛弃疾倒了一杯茶,辛弃疾一边喝一边和那对老夫妇唠嗑:“大爷大娘,你们有几位孩子?”“三个。”大娘小道。“他们都在哪里呀?”“大儿子一大早就去溪头的豆地里锄草去了!二儿子呀,就那,织鸡笼呢!”辛弃疾说:“他们可真勤劳呀!你们二老可真有福呀!那小二子呢?”老翁喝了一口酒,说道:“他呀,就在溪边趴着包莲蓬呢!”辛弃疾喝完茶,向二老告别回家去了。

辛弃疾回到家,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这首《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改写(三)

夏日里,幽深的竹林里透着勃勃生机,茂密的青草就像地毯一样铺盖在大地上。远处的山却若隐若现,几朵漂亮的小花围绕着一条正在静静流淌的小溪。

我漫步来到这里,一抬头就看见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屋里传来了一对老夫妇的声音,他们好像在刚才喝了一点儿小酒,带着醉意用柔美的南方口音互相说话、逗乐。

只听那老翁说:“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啊,我们有那么孝顺的三个儿子,而且又过着这么悠闲自在的日子。”老妇说:“是啊,我们的大儿子一吃完饭就到豆田里去除杂草了,我们的二儿子,虽然还不到18岁,但是也帮忙编织鸡笼,而小儿子毕竟还小,只有让他玩喽。”说罢,他们望了望在外屋玩耍的小儿子,又一起把面前的酒一饮而尽。

听完他们的话,我往小溪的东面看去,果然看见大儿子在豆田里干活,脸上豆大的汗一滴一滴地流下来。()二儿子没成年就坐在树荫下,挥动着手中的竹条,轻巧地编织着鸡笼,或许过后能拿到集市上去卖几个钱,为家里增加点收入。只有那天真、可爱的小儿子人还小,没什么事可做。就在他的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走到小溪边,把莲蓬摘了下来,剥着玩儿。

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我真是陶醉在其中啊。我想:他们日子虽然过得平平淡淡,但是却有让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想着想着,我便久久不愿离去……

3、改写清平乐村居

改写清平乐村居(一)

我的家乡在农村,这里有众星拱月的茅草屋,金黄色的稻田,绿油油的田地,清莹莹的的小溪。这里的茅屋显得格外小,那屋檐又低又小,虽然不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鹤立鸡群,也不像普通的平房那样坚固又安全,但是,它也能遮风挡雨。

溪边的小草青而又嫩,微风一吹,它也随风舞动,显示它优美的舞姿;微风一吹,风顿时变成一把温柔的梳子,梳理它羽毛般的头发。

忽然,我听见茅屋里不时传出花甲翁缊的含着醉意的逗乐声,说着家里的一些事情。

看,最大的儿子非常勤快,光着膀子,肩上披着湿毛巾,靠在锄头上,汗一直往下掉。老二呢,也闲着没事,看见家里的鸡太淘气了,跟我一样,总是活蹦乱跳的,蛋滚来滚去,有时还“跑”到小溪里游泳呢!即使对这一点早有准备,但还是发生了让他们始料不及的事——鸡不愿回家。老二灵机一动:“干脆编织一只鸡笼吧!”说完,他又树阴下,忙碌起来。

老三淘气,顽皮,可爱,他能干什么呢?原来,他正在溪边趴那儿剥莲蓬玩呢!

改写清平乐村居(二)

该写什么呢?我漫步在表青青的草地上。咦?只见一座小茅屋的轮廓若隐若现,我快步走了过去。这座房子依山傍水,景色优美。一棵大槐树笔挺地站在屋旁,似乎像一个不容侵犯的卫兵。

听!屋里好像有人带着醉意在说话,“看看你,头发都白了”“你不也是嘛!哈哈,干了一辈子了,也该享享福了”“呵呵,就是呀……”这两个操着柔媚的吴方口音的人是谁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妻老翁一边说话一边在慢慢地品酒。而老妇呢?则不停地往杯里倒酒,脸上挂着微笑。两口子其乐融融。

好一幅和谐的场景!我赞叹着。没着溪东头走上山坡去,便立刻见到一片豆田。我不禁开口赞道“好壮硕的瓜苗!”“是呀!日子好过了,父母也可以安度晚年了。”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几岁的汉子,他光着膀子,头戴斗笠,大汗淋漓。想必汉子就是那对白发夫妇的大儿子吧!站在山顶俯视,忽然看到了一个在大槐树下织鸡笼的年轻人。他是谁呢?汉子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是我们家老二。”“哦”我正准备离开时,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趴在溪边,跷着小腿,伸出那用处胖乎乎的小手,把剥好的莲子一颗颗地往嘴里送,吃一颗就嚼上老半天,好像在享受美味佳肴。我看着小孩子的憨稚样,噗嗤一声乐了,多可爱的小孩子呀!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当然也没有忘记把这美好的场景记录下来,写了一首名为清平乐、村居的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改写清平乐村居(三)

在一个骄阳似火、烈日当空的夏季里,我独自一个人走在一条不知名的乡间小路上,那儿山明水秀,周围全是崇山峻岭,像一个个巨人站在我面前,碧草丛生,像一大块绿毯平整地铺在大地上,令人沉醉其中。

走了许久,我才看见一座低矮的茅草房,房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中有几条鲤鱼正快活的嬉戏着。小溪的水从山上流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镶嵌在翠色欲流的大山上,岸边有青青的碧草,正随着微风舞动着。

茅草房里不时传出几声欢笑声,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只见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他们面前摆着一张小方桌,桌上摆着酒壶,老妇正为老翁斟酒,他们略带醉意,用着吴地方言谈论着,说笑着。

“老伴儿,今年天气好,咱家的庄稼一定会有好收成!”老翁得意地说道。

“那也多亏了咱大儿子那双勤劳的双手啊!”老妇笑着说道。

只见小溪东边的豆田上,一位体格健壮、面庞黝黑的青年,正拿镰刀飞快地锄着豆田里的杂草,尽管酷暑炎炎,他也没有放弃过豆田里的农活儿。()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即使费上再多的心血,也毫不在乎。

“呵,咱二儿子手还真巧,一口气遍了仨鸡笼子,想当年我也是村里有名的巧手!”老妇也有些洋洋得意。

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下,用竹片编织鸡笼,做工精致,他眼神专注,手指灵巧如飞。

“他爹,你看咱三儿子,属他最淘气!”说着,老妇笑着指了指他们的小儿子。

“是啊,哈哈哈!”老翁捋着胡子微笑着摇了摇头。

只见溪旁的青草地上,躺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莲蓬,剥了一个特别大的莲子放入嘴中,摇着小脚,逗弄那些簇拥的鲤鱼,又剥了几颗稍小的莲子抛在溪中,仿佛在和鱼儿共享美食。

多么悠闲自在的一家五口,多么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啊!

4、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平乐:词牌名。村居:题目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4、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5、翁媪:老翁、老妇。

6、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7、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8、亡赖:”亡“读wú,通假字,通“无”。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9、卧:趴。

诗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