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灵凤:画](http://www.wenzidahui.com/tu/24.jpg)
1、叶灵凤:画
叶灵凤:画
《双凤楼随笔》之六
宿雨初晴,灰白色厚密的天空下,横着一带墨绿的丛林,树的下面掩映着几间纵横的瓦屋,一条赭黄色蜿蜒的小路,路的前面便是一派铺满了油绿色浮萍的池塘,一两方突出的草丛疏疏的散落在池面。
这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题材。坐在窗下对望着,我不觉起了画意。
想到画,像一位久别的故人突然浮上了记忆一般,真是感慨系之。
差不多自第一次知道“画”这个名词以来,我对于它就深挚的有了恋情。不消说,小学时代对于图画自然视为一周中最有兴趣的一课,就是后来进了中学,在繁重的代数几何a+b,x=y之余,仍是同了几个爱画的同学,向学校当局要求了特别的允许,到校外去作野外写生。因为我的中学是专制的基督教学校,学生要每两星期才有半天的例假。
后来到上海进了美术专门学校,那更是梦的实现,我对于画的努力自不待言;可是一年之后,我的文学嗜好与绘画走上了并行线的轨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或许那时对于文学的热情正是在顶点上的原故,我不知不觉的就倾向文学,抛下了画笔。最初还勉强到校上课,到了后来,在将近毕业的一年,那真只有美术学校才有这样的笑话,我差不多一月只到校一两次,一学期不曾有过一张完成的人体习作。及至后来,朋友们组织的一个出版机关成立之后,我更完全钻在文学的圈子里去了。
四五年以来,除()了偶尔的一张单色插画和朋友们委托的不得不画的封面画以外,我的手完全不曾再触到画布上过。
尘埃中的一只画箱,抽屉中的几盒彩油,以前是一日不离的侣伴,现在差不多渐渐从记忆中排挤出去了。一只画架更不知给谁个朋友借去了不曾再还来。
在此刻的这种生活中,像今天这样对于画的偶然的动念也不是第一次,但无论如何不再有握起调色板的勇气。连难得有的几次绘画展览会都不曾去观光了,哪里再有掮起画架的勇气呢?
前天在路上偶然遇见老友倪贻德。三年不见了,他问我近来可曾作画,我说自从离开学校后便不曾再画过,他笑着说像我那样的人正复不少。是的,脱离了那种特有的环境,要想仍旧继续那种特有的生活,这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七月九日
2、叶灵凤:指甲
叶灵凤:指甲
在时髦贵妇人的梳妆台上,有一种叫作cutex的黑色红边的小盒,里面是盛着专门修饰指甲用的种种油膏的。
一般都市上的美容室,秘密卖淫的女子也用这种油膏兼营给顾客们修饰指甲的副业。
来修饰指甲的顾客不仅是女子,许多大裤脚管的男性也要来尝试这种类似按摩的滋味。
指甲是值得这样珍视的哟!
让我也来告诉你们一点关于指甲的故事罢。
这是真的事实,说这话的人的亲身的经历。
他说:
我们两人被捕之后,他们要我们说出通信机关,其他同志的住处,我们不肯,怎样也不肯,于是他们便用酷刑苦痛我们,想我们由这上面软弱。
第一,他们先将罗甫捆在一根柱上,将他的两手手指撑开,然后用一根一寸长的钢针从他的指尖贴指甲刺了进去,一直到钢针全部刺进肉内。刺了一根,于是他们又来刺第二根手指。
罗甫仅是闭了眼睛紧咬着牙齿,一声不发,但是我躺在一旁从他的脸上看出这是多么难受的剧痛哟!
可是他并不曾因此软弱。他们问他,他仍是不说。
各处无数受苦的同志在血泊中还不曾停止他们的奋斗,我们会在这一种仇敌的面前降服么?
不,我们决不会的。
他们又换上较长的钢针,在火上烧红了,然后再向罗甫的指尖刺去,但是他仍是不说。
于是他们又来磨炼我。
你看我的手指。这一次他们用了更进步的方法。他们将我调的手臂缚住,用一支铁铗将我的指甲从肉上一枚一枚生生的连根揭去。他们揭得很慢。他们要使我每一枚指甲受苦的时间延长。
但是这痛苦只有使我更加认明他们是我们的仇敌。我是怎么也不会向他们降服的。
一直到现在,将来也是这样(),我要永远这样的奋斗下去。
这就是指甲的故事。
同是一样的指甲;不劳丽获,吸取旁人血汗的人的指甲却要坐在柔软的躺椅上,用高价的油膏来修饰,但是供给这个世界的一切的像牛马一样劳动着的人的指甲,却被人认为不良分子,要用烧红的钢针和铁铗刺进去揭掉它,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孩子,你是愿你的指甲用油膏修饰着,还是愿你的指甲被资产阶级和走狗被铁铗揭去?
3、叶灵凤:煤烟
叶灵凤:煤烟
在北方,客人来了的时候,主人在请坐倒茶之先,还有一种不可少的款待,便是倒水请客人洗脸。据说这是因为北方风多,灰沙厚,路政又不良,一出门便是满身满脸的灰沙,连耳朵和鼻孔里都是,所以进了门非洗脸不可,但是江南向来是十里春风,山明水秀,除了天热满头大汗时要请你洗脸以外,这种规矩是很少有的。
可是,在现在的江南,尤其在上海,随着太平洋的高潮冲进来的近代物质文明,经济侵略的工具摇撼了江南明媚静谧空气中的诗意,天边矗起了黑寂寂的怪物,从此江南的客人来时也非洗脸不可了。
这种煤烟的作祟,大约住在上海的人没有一个不尝过。
记得好像是一篇童话上曾说过,一个人带了一个孩子乘气球去作环球旅行,有一天飞到德国的柏林。柏林是工业失进国德国工业的中心,这孩子是知道的,但是飞到柏林的近郊,从上面发现一派广大的森林。这孩子好惊异,便问领带他的人,柏林工业这样发达,何以近郊还有这样未开辟过的森林。那人知道他看错了,便告诉他这一大块并不是森林,正是工厂的烟囱。煤烟蓬勃,从气球上面望下来正好像一座郁郁苍苍的森林。
这真是近代新有的奇观。可是住在这下面的人所享受着的煤烟滋味也可想而知了。
上海的煤烟虽然还不()曾发展到那种程度,但是你到马路去踱一趟,回来用手中拭拭鼻孔,你就知道它的程度也不差。坐在家里,任是你勤于拂拭,装上纱窗,门禁森严,你只要隔了一定的时刻用手指在桌上试一试,你就知道这新生的怪物始终在那里活动。
基督教的教士说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虽然不见形,但是却充满在天地间。我觉得二十世纪的上帝名号应该奉诸煤烟,他才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现代研究优生学的人报告人类的寿命是渐渐的比以前短促了,尤其是住在大都会的人为甚。这里面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是我相信这黑色的“上帝”的力量一定也不少。
最近有人在美国的一个杂志上发表一篇游记,报告他在加拿大滨海的一个小乡村里旅行了一次。他说这个乡村里别的特点没有,惟一的特点便是你站在高处瞩目四望,东西南北看不见一间工厂的烟囱。
在一世纪以前,这种现象是不值得讲的,但是此刻却是一个新的发现,我恐怕一世纪以后,这个报告还要值得人们的留恋哩。
虽然中国没有工厂烟囱的地方还很多,但是立在上海的屋顶上要想没有烟囱遮断你的视线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住在上海近郊劳碌着的我们,因了事又不能荷锄归隐,每天对着居屋前后左右的几只烟囱,只好发出没奈何的慨叹。
4、叶灵凤:他
叶灵凤:他
《她们》之一
早晨的太阳从青纱的窗帏中射了进来。
他,一个二十一岁的美好的少年,一个走进跳舞场中能使许多女太太和小姐们都回首的少年——太太们是敢公开的指着他谈论,缄默的小姐却只好在心里向他微笑——正裹着一条洁白的被单在沉睡着。睡中恬静的脸上闪耀着青春的美丽和幸福的花儿。他没有受过艰难,也没有受过社会的冷待。艰难是不忍临到他这样美好的人的身上的,艰难不忍临到的人,社会也是不肯冷待的。
他是天之骄子,是幸福的宠儿。
快是他起身的时候了。应了太阳的要求,再过一刻,他就要起床了。小姐们是怎样注意她们的晨妆,他的晨妆正是小姐们的模范。胭脂、粉、眉墨、香水,他用尽所有人工的妆饰,来妆饰他天然的美。用人工妆饰了的天然的美,是能得着肉体的欢迎而同时又能使灵魂赞叹的。
“你是想诱惑()她们么?”
“我是想使她们不敢向我诱惑。”
“这样你要寂寞了,从寂寞中你将要感到悲哀。”
“从悲哀中我将要感到我的安慰。”
“这样的安慰是没有灵魂的。”
“没有灵魂的肉体才是真实的肉体。”
这样,他,一个美好的少年,便开始他没有灵魂的生活,便开始他没有灵魂的生活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