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赶时间的人,永远没时间
赶时间的人,永远没时间
文/反高潮
1
我有个好朋友总是特别“忙”。
想约她出去吃饭,她总是说,“赶稿子呢,等我写完的啊”,要不就是“赶方案呢,着急,下次吧”。
每次聊天总是匆匆忙忙,总觉得她有做不完的事儿,赶不完的场。经常和大家聚会到一半就着急地走了,说赶时间。其实在赶什么时间,我们都不知道。
有人说她是急性子,有人说她是有效率,但你总觉得她一刻不停,始终活在匆忙和追赶之中。急急忙忙地吃饭,急急忙忙地开车,急急忙忙地回家。
甚至和她待在一起,自己都会不由自主着急起来,好像总觉得有什么事儿等着立刻去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干什么都在浪费时间。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一直在赶时间,但从来没有赶上过时间,好像一直在追着时间屁股后面跑,被带的气喘吁吁还要拼命追,生怕被落下一样。看似处处在加速,但依然会喊着没时间。
他们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干什么事情都很急。
2
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的通病。因为社会结构不稳定,很多人不是着急,而是怕被这个社会抛弃。
也有人说,这是现代社会的弊端,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快,快到“快”已经成为习惯,让人慢不下来,一慢下来就会焦虑。
是啊,社会越发展我们越焦虑,科技越发达,我们越没有耐心。
在网上看视频,我们不停地快进,不停向右滑动手指。我们去银行办事排队,总是觉得其他队伍走得更快,然后就开始烦躁。
我们以前发短信,等回复等很久都不会生气,甚至还带着期待,现在我们发微信,没有秒回就觉得对方不爱自己。
在马路上开车,永远在插队在不停变换车道,为了抢个一分半秒,如果碰巧出了剐蹭事故,等待理赔的时间要比抢出来的时间多100倍。
我们看一本书,恨不得前一分钟看第一页,下一分钟就直接跳到最后一页。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完整看一本书了?
很多人自诩自己是有紧迫感的人,所以常常给所有事情规定截止日期。
比如几岁之前该结婚,比如几岁之前要事业有成,比如几岁之前要孩子,比如几岁之前要去过多少地方。
但是,你急急忙忙地完成一份方案,它的质量会比你深思熟虑多次修改的效果好吗?因为赶时间,你抄近路开快车比别人优先到达,那么你就能第一个完成任务或者得到奖赏吗?
因为怕落后于人,你在某些特定的年龄,强迫自己去做所谓的,有时间界限的事儿,就一定是对的吗?你急急忙忙地找了一个差不多先生或者差不多小姐,赶在三十岁前完成了终身大事,就一定是幸福的吗?
越是着急就越是得不到,越是赶时间,就越是会没时间。
3
连我自己也常常在赶时间。
我曾在《你所谓的效率,可能是只是焦虑》里说,我是典型的急性子,就是那种很难慢下来的人。
即便没人催我,我也会下意识地急。即便在不那么着急的情况下,我还是会下意识地开车很快,所以会在堵车的时候变身路怒症患者。
后来我发现这样的生活方式一点都不快乐。节约时间,却并没有省下时间。
《查令十字街84号》里说,“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
以前以为自己是高效率,后来才知道那叫焦虑。以前觉得自己比别人省出来很多时间,后来才明白错过了更多美好。
于是,我开始改变。就算生活工作很紧张,但还是能抽出时间写文章,练练字,看看书,做美食,绘画插花。
我在知乎上回答过很多类似的,怎么让生活更美好的问题,下面总会有人评论说:
“哪来那么多时间做这些事儿啊,每天回到家都累死了,什么也不想干。感觉每天时间都不够用。”
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尝试以后发现并非如此。建议大家,可以好好思考哪些是真的有价值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
自己先在内心断舍离一番,然后在该有效率的时候有效率,在该悠闲的时候放过自己。
4
《论语》里面早就说过,“欲速则不达”。
人生中很多大事上,都是越快越赶时间,越会耽误事儿做不好的。
人生中有很多魔咒,其中一个就是,越急越得不到。
很多时候,你的赶时间,都是有了速度,没了深度,没有质量,没了热情和匠人之心。
试着慢下来。你会发现并未失去什么。时间不是节省出来的,也不是追赶出来的,时间一直以自己的节奏走着,该变的,是你的心。
你可以步履不停,只争朝夕。但永远不要忘了生活的意义。
花一辈子的时间在赶时间,不如花一点时间享受时间。
2、时间不是车,永远不会倒退
时间不是车,永远不会倒退
如果从大学开始的时间是辆车,在开到第四个年头,我会把车停下来,回头看看站在车后面不停地喊“倒!倒!倒!”的那个人,轻轻地挂上倒挡……
看见一大帮人在海边快乐的旅行,乱起八糟的聊天,横七竖八的浪行……
车继续倒退,模糊的看见自己还有别的一些人无精打采的坐在教室里,浑浑噩噩的气氛压抑的这两倒行的车像上坡一样困难,我转了转后视镜,清晰的看见远处那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教室里,老师在问:为什么“夜半钟声到客船”?下面的学生抢着回答,什么心理效应,什么空气分布,什么艺术抽象喧成一片。我在想为什么近处的看着模糊,远处的却那么清晰?
后退,奔走在各个自习室,疯狂地抢占座位:复习,考研。在这个雄心壮志被野蛮点燃的夏季里,狂妄与坚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哪里还容得下炎热的存在!白天8个小时高强度的辅导班学习,晚上在公交车里挤完一个小时后,又到处寻觅自习室整理白天疯狂摘录的印象派笔记。英语!英语!政治!政治!数学!数学!——加大油门,不再理会这逼出来的悲壮!
看见自己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喜欢经济学也很适合学经济学的时间里,不停在放弃专业课的学习,什么量子力学,什么电动力学,什么微机控制,gotothehell!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上。不再谈论费曼,我更关心曼昆;不再演算薛定谔方程,我更在意飞翔的货币……失去了很多,可是却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段时间里,没有沉没成本!激励人的话
车窗外的景色变换着,看见自己和一帮朋友整天忙个不停,虽然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和他们都在忙什么,可的确很忙啊。(人生感悟 )抱着借来的数码相机、dv还真把自己当成专业人士了,可是直到现在依然坚持调焦基本靠走的优良作风,依然不会照夜景,依然告诉别人自己很会照相,依然专业的业余!可是,谁管呢,高兴就好!
景色匆匆,看见自己刚进大学的时候,正下着雨,道路两边的白杨高的离谱,觉得从西门走到宿舍是一段很长的距离,怎么走也走不完。永远都会感激在雨中撑起把伞的那个人,“你是新生?”你是新生?我是新生吗?这个新生就要离开。
从宿舍到学院的那条路上种满了木槿,淡紫色的花朵永远一样的恬静,即使起风的时刻里。现在木槿又该开花了吧?在木槿花下匆匆行走的又会是谁呢?
站在车后的那个人还在不停地喊:倒!倒!倒!可是,她真的在喊吗?我想把油门踩到最大,加速,加速!猛地撞在她身上,把她撞成重伤,然后好好地照顾她……
可是,我却把车向前开了,后车窗新贴张条子:刚买的驾照,你看着看办吧!
3、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请你一定要给我百分百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可以把我看得很重要很重要,不让我受任何伤害,尤其是你带给我的伤害比任何人的都严重!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必须得保证要拿出百分百的真心来对我!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可以成为每天最早给我说早安的那个人,就算一整天除了你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跟我说一句话,但是有你我就不会感觉到孤单!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可以每天只跟我一个人说晚安,跟别人说的只是一个“安”字!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可以每天看着我入睡然后安心地睡觉!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永远都舍不得关我视频挂我电话!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我希望我生病时你可以照顾我!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我希望你可以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陪在我身边!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我希望你永远都舍不得我掉眼泪,当我哭的时候会紧紧地抱着我!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我希望你可以清楚明确的告诉我你跟别的每个女孩子的关系!不要背着我做任何对我们感情不利的事情!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学会怎么样哄我,懂得怎么样心疼我,生活中带给我更多的关怀和感动,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对我的爱!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可以一直宠着我,包容着我!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请你一定不要对我发火,不要骂我、凶我!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不一定要有多帅,只要我喜欢就好,那样你就是我眼中最帅的,比任何人都好!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希望你可以多看到我对你的好,(人生感悟 )更多的感受到我对你的爱对你的在乎!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不一定要很有钱,但是至少不用我来担心你会不会没钱花,每天是不是过得好!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请你一定要有上进心,有孝心,有责任心,会永远对我负责任,对我们的家庭负责任!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请你对我的朋友可以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谁谁长得好看些而偏向于对那个人的喜爱!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不一定要你每天24小时都陪着我,但是必须每天都会陪我至少一小会,在我想你的时候给你信息的时候你可以马上回应,要是有事情让我误会你了,可以给我合理的解释!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请你可以纵容我做一些“过分”的事情,但是那些事情的出发点都只是因为我在乎你,不想失去你!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请你首先一定要做到放空整颗心,好好的来只放着我一个人!不管我们彼此有着多少刻骨铭心或者是漫不经心的过去,但是你必须得保证从我们一开始就要以诚相待,或许会让彼此吃醋不开心,但是可以更好的了解彼此!
如果你是我永远的那个他,请你不管怎么样都不要放弃我,就算吵架了,但是始终舍不得放弃,会有千万种的理由来重新爱上对方,让未来延续,让彼此更懂爱!
4、开讲啦郑晓龙演讲稿:我们不赶时间
开讲啦郑晓龙演讲稿:我们不赶时间
今天来跟大家讲耐心,就是慢慢来,不着急。我们的速度是超前的发展,我们现在什么都在超前发展,什么都在快。比如说,火车在提速,高速公路在修,盖大楼也在讲究速度,我听说我们年轻人也在找速度,希望大学一毕业就能有好的工作,能迅速地财富积累,能迅速地买房子,结婚生子,我们人生都在加速。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这里面存在特别大的问题,这个速度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是什么?不是快乐,是不快乐!是焦虑,是紧张!拍电视剧也是如此,实际上,我老是在想,今天来跟大家讲耐心,还是按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跟大家讲可能最好。
《金婚》是有一次,我爸爸妈妈吵架,然后我爸爸给我打电话说:“回来,回来,你妈妈又跟我吵架了”。我就跑回家去,又听他们跟我唠叨。就说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怎么怎么好,到老了,变成这样了。然后妈妈就说你爸爸年轻的时候怎么让着她,到老了,现在也不让着了。完了以后,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就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我拍一个电视剧,名字叫就叫《金婚》,每一集不叫第一集,叫第一年,第一年的荧幕上一朵玫瑰花,第五十年50朵玫瑰花,从恋爱、结婚、生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然后孩子的教育,包括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为主,然后再讲50年中国的变化,中国平民的这个历史,我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这个剧本写了,光第一集就写了13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写着写着就有可能写不下去,写不下去就停下来,我们再开会,里面大量的故事,有的是他们家的故事,有的是谁家的故事,大家集中起来的智慧,大家集中在一个戏里头。所以它就变成一个虽然缓慢,但是我觉得它会变成一个有质量的东西。我觉得非常好,比《甄?传》还要好,因为它更难。当然,在座的各位,不一定这么想,甄?,是我媳妇从网上看了一个小说,然后我们对小说进行了很大的修改,把它落地,变成了清朝雍正年间的事情,把甄?的性格从原来一开始就工于心计的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女孩,不谙世事的女孩。然后让她在后宫里面,在这种过程当中逐步变得工于心计,而且越来越心狠手辣。我觉得这是一个批判,是把一个美好摔碎了给别人看的过程。而剧本呢,在拍摄的过程当中还在不断地改。比如说,甄?把皇后给害了那场戏,我不知道大家记不得记得,到屋里去栓那个福袋,一定要把皇上调出来,把这些妃子们都调出来,才能让他们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情节也必须按这个逻辑来。这个也是刚才说的,不要着急,慢一点点,剧本没有改好,我们就停一下。稍微停一下,把剧本改好我们再拍。我觉得这个不要赶时间,为了赶那个怕钱不够用或者什么的,可是最后结果就特别不好。因此我觉得慢一点点会对我们创作的结果有很多帮助。
什么是精品?不是今年你得奖,收视高,或者挣钱多就是精品。其实好的作品,都应该有这样子的对时代,对历史的认识价值,或是批判价值。
现在大家在讲成功,我有时候在想,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把我们成功的标准降下来一点。过去老有一个词叫“小富即安”。我觉得也是件挺好的事,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假如你对生活就是这种憧憬,对别人没有伤害,而是自己的快乐,我觉得为什么不行?难道非得是大富大贵,才能快乐吗?我不知道往下怎么跟你们说,你们会说:“你成功了,你就让我们慢,别着急,坐着说话不腰疼”。我不认为我成功,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没成功的时候也是这么慢。拍《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从小说到剧本,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金婚》从我有这个创意,然后找了王宛平来编剧,然后到开拍,光剧本用差不多三年的时间。《甄?传》从小说出来到剧本完成,四年半的时间,都是非常慢的。其实对我来说,慢是一种享受,享受剧本创作的过程,享受头脑风暴的过程,就像我们年轻人,享受现在年轻的过程,享受你们生活的这种快乐,享受你工作的过程,享受你跟朋友交往的过程,哪怕享受恋爱的过程,享受你们年轻跟父母在一起的过程。什么事情往前跑,什么事情往后磨,这个非常重要。
同学们,我不知道你们愿不愿听我个人的故事。我特别不会讲我个人的故事,我大学之前就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在那之前我当过五年的兵,还去过黑龙江建设兵团。那会年轻气盛,在兵团里跟人家打架,曾经挨过一刀,扎在肩膀上7公分深,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次打架,是因为跟我一些朋友在北安火车站,我的朋友被人家要粮票,然后回来跟我们说,啊,还有谁抢粮票,找他算账去,然后就这么打起来了。我前面有个人,个子看着没那么高,结果他突然站起来,我根本不知道,就一下子把我扑倒了,然后我一朋友把我拉起来,说:“晓龙,起来”,一拉,然后坏了,就觉得肩膀特别疼,一摸,这块杵了一把刀,刀把还杵在上头,从北安火车站出来,满地都是血,然后一路走走,就觉得一股热从这地方出来,然后把袖子什么全都弄湿了,然后血就从这滴答滴答地一直流。然后这么走着大概有一里多地,然后到了北安医院,我就看着两个医生,按着肩膀,把那刀,噌,拔出来,然后那血就忽的冒出来,大纱布在这。我就盯着看盯着看,就觉得干了一件特别不应该的事,至少不能这么气盛的去跟人家动手打架。在那以后就再没有打过架……哎,还打过一次。那是拍过《北京人在纽约》之后,我跟冯小刚和王朔一块去看演出,有人插队,我们就特别不高兴,说你不要插队,你应该排队。那边:啊,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想:横什么横啊你?然后就打起来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同学们,在我们人生的过程当中,年轻的时候有年轻的阶段,有年轻当中的过程,人生是一个整个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都有每一个过程的精彩,也都有每个过程的无奈,记住自己的精彩,也记住自己的无奈。千万不要急于往后奔,急着去挣那么多钱,你挣钱的过程都没有,你挣钱的那种快乐都没有,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们不讲他们什么年龄的时候会有什么感悟,他们不讲他们什么年龄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我想,我的儿子十八岁了,我()就会告诉他,到25岁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的,人到中年的时候你会什么样?到了50岁的时候,年过半百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你的感觉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把这种感觉,同学们早一点去感受到,并且告诉自己的孩子,会变得非常非常有意义。所以说,同学们要享受自己的这个时间,这个过程,别着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