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不要过早的挥霍感情_永远不要过早地宣判自己

1、孩子们,不要过早的挥霍感情

孩子们,不要过早的挥霍感情

 

      处于中学阶段的由于身心发育,对于异性的爱慕之情应该来说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的不能将早恋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这样会对学生以后的择偶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其自由发展。面对疑惑中的学生要给予指点,能使他们不在迷茫,理性的对待早恋。

      学生桃子与小玉(化名)找到我,说想找我谈心。到了政教处,桃子对我说:“我有时莫名的烦躁,你觉得我这是什么心理?”我如实的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你在烦躁时有什么症状呢?”在一旁的小玉说:“她在烦躁时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比如用凳子砸人。”我吃了一惊,说:“那你在烦躁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要自己的行为,不能对其他人带来伤害。”

      桃子说:“我会控制好自己的。王老师,我很信任你,我想有件事想请你给我出主意。”学生能够信任我,我当然很高兴,说:“好啊,你说说。”桃子有些不要意思的说:“王老师,我早恋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我得先了解她的有关情况,就问:“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爱慕是正常,但再次重申我的观点:不赞成你们早恋。我想问问,你与他有些什么来往?”桃子说:“我们是小学时的同学,来往也不多。进入初中之后才有些接触,在一起讲讲话。”我说:“你们之间就没有写过信,送过礼物。”桃子说:“我们之间写过两三封信,他给我好像送给两件礼物,其中一件是音乐风车,一转风车的叶轮就能发出声音。但我现在很怕见到他,我们好久没有讲话了。”我说:“你的烦躁可能与这件事有关系,你们应该正常的来往,也不是就说不能讲话了。( https://)要注意的是你们的关系不能进一步的发展,据我所知,你的父母是很希望你在学业上有所进步的。”桃子说:“我也感到这件事很分散我的精力,我有些不知怎么办?”我没有直接的回答她的提问,我问她们:“假设你们现在有25岁了,是考虑成家的时候了。你们心中的好男孩应该具有哪些品质?”小玉连忙摇头,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我说:“我想好男孩应该是有孝心、有责任心、敬业,还比如长的高大等”她们基本同意我的观点,我问:“现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男生吗?”她们表示没有,我接着说:“我们身边暂时没有,那就不要找了,就等这些男生具备再找吧。你们的白马王子在等着你们呢,现在不是你们挥霍感情的时候,你们也挥霍不起啊!现在你们应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不做以后后悔的事。人一生中每个阶段做什么事是有一定之规的,现在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错过了就没法补救。如果你与这个男生有缘的话,等他达到标准了再谈也不迟。”桃子幡然大悟,说:“我是要努力学习,不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这件事我会妥善的处理的。”看见她们满意的走出政教处,我想,如果我的意见能对她有些作用,我也会很满意的。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能给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看着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何其快乐的事!如果像桃子这样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认识到早恋的危害,能正常的与男生来往,是我很有成就感的事。这种幸福也只有为师者才能体会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致高中生:远离早恋] [理解和疏导孩子早恋的方法]

2、永远不要过早地宣判自己

永远不要过早地宣判自己

文/唐宝民

她出生在瑞典,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不得不由她的叔叔来做她的监护人。15岁那年,学校排演了一出戏剧,长相俊俏的她被选中在剧中演一个角色,她十分高兴,认真地排练,演出的那天,她发挥得非常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称赞,她出色的表演才能被发现了,从那时起,她就在心中为自己确定了理想,就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但她的叔叔不支持她的想法,她的叔叔是个很保守的人,认为当演员没什么出息,正经人家的孩子还是应当找个售货员或秘书之类的职业。她对叔叔给自己安排的职业不感兴趣,在内心深处,她一直向往着能成为一名演员。18岁那年,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戏剧学校招生,她想去报考,便向叔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叔叔考虑了一下,对她说:“我只给你这一次机会,如果考不上,你就得按照我的安排去做。”她答应了,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就开始为考试做准备。

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惟一的一次机会,她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品,自己在家里反复排练,就连睡觉做梦都在演节目。考试那天,她早早地来到了考场,轮到她上台表演了,她走到台上,开始表演自己的小品,演到一半的时候,她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相互议论着什么,还用手比比划划的,根本没看她的表演,她感觉极度失落,认为自己肯定没戏了,一分心,她又把台词忘了……正慌乱的时候,她听到评判团的主席对她说:“停下吧,谢谢你,请下一个上来表演吧。”

她懊丧地走下台来,伤心极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她一边走一边哭,感觉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就想一死了之。她来到一条河边,打算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水是暗黑色的,闪着油光,发着臭气。她想,这水多脏啊,我就是死也不能这么死啊。于是她便离开了河边,考虑用别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天晚上,她写好了遗书,并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好了。她打算第二天去商店买一种可以致命的药水,用它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第二天早上,她起来后正打算出门,邮差忽然来了,递给她一封信,她打开一看,是皇家戏剧学校寄来的,竟是录取她的通知书!她简直有点不敢相信,拿着录取通知书就跑到了学校,亲自找到了昨天那个评判团主席,对他说:“我昨天表现得那么差,你们对我那么失望,可为什么今天还录取了我呢?”评判团主席说:“你昨天的表现相当出色啊!在昨天所有的考生中,你的表现是最好的,所以你上来演了没几分钟,我们大家便在下面纷纷议论,都认为你有出色的表演天赋,都为你高兴。当时,有个评委说这样的能力就不用再演了,直接录取吧,于是我就让你停下,换下一个上来……”听了这一席话,她非常吃惊,而且十分后怕,她想,如果不是那河里的水太脏,可能自己真的就永远失去了这次机会!

就这样,她顺利地进入戏剧学校学习,毕业后到电影厂工作,成为了一名电影演员,在此后的演艺生涯中,她先后出演了《卡萨布兰卡》、《爱德华大夫》、《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影片,先后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成为光芒四射的国际巨星,她就是英格丽·褒曼。

很多年以后,已经是大明星的英格丽·褒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了当年险些自杀的事,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永远不要过早地宣判自己,因为转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有可能改变,一切都有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3、不要怕孩子,也不要让孩子怕你

不要怕孩子,也不要让孩子怕你

自从11岁儿子额头上冒出大大小小的青春痘,王媛就知道,她最担心的挑战来临了:儿子进入青春期了。眼下,儿子除了什么都要顶下嘴,还没有什么出格的,毕竟他才上小学六年级。但王媛知道,更多的对抗和更多的担心,在后面——青春期,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可能都是一个可怕的字眼。“我自己的青春期过得就有点困难,现在的社会跟我们那个时候又不一样了,复杂多了。我觉得孩子的青春期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一团高速运转的漩涡,我害怕我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被吸进去,而我们做父母的,却可能根本帮不到他。”

父母为何如此担心

无数父母为孩子的青春期担心。到底担心的是什么?事实上,为人父母者自己也说不清。可能是性,还可能是毒品,以及堕入黑社会——媒体不断报道的各类青少年暴力事件让很多家长视青春期如洪水猛兽。危险丛生,这就是父母眼中孩子的青春期图景。

青春期确实如家长们担心的那样充满危险吗?整个社会是不是过度渲染了青春期危机呢?李子勋认为,青春期是社会文化的概念,不是生物学的概念。“一只小老虎,可能会去玩弄一条眼镜蛇,却不知道危险,长大后才会敬而远之。西方社会没有那么多对青春期的关注,原因是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看成是自然的,因而更具宽容的态度。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而忽视对个性的尊重;太多使用非此即彼的评价系统,使孩子内心处在分裂的语境中;还有就是父母不鼓励独立,或者滥用家长权力,不主动给予孩子自我的空间与行为决定权,这些都会造成青春前期的孩子普遍感觉压抑。青春期是一种对压抑的清算。我敢说,从小不听话,喜欢自我主张的孩子,没有青春期问题。”

在心理学家看来,青春期远没有父母们想象和媒体放大给社会看的那样可怕。而父母过度担心青春期,首先是父母自己的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治疗师姬雪松认为,很多父母感觉青春期的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要飞走了,这使他们很焦虑——他们希望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依恋自己。“如果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仍然感到需要控制,就会经常体验到恐惧和危险。”

李子勋也认为,从心理层面说,青春期应该是父母的问题,而非孩子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无条件地依恋父母,需要父母,全方位地听从父母,按照父母的价值观生活、学习与交往,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中可以体验到快感、权威感、被需要感、自我价值实现,甚至是活着的意义。当孩子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审美、情趣、价值体系时,他们首先放弃的是父母给予的那套价值体系。对孩子来说青春期是获得,对父母来说青春期是丧失。”很多父母意识中渴望孩子长大,潜意识中又害怕他/她长大,于是孩子在社会适应中遇到的许多麻烦就会被父母无限放大,从而加重了孩子适应社会的挫败感。李子勋认为,强调青春期的管理,不过是帮助父母能够合理化自己依恋孩子的行为,使分离延缓到来。

1/3的年轻人青春期是痛苦的

几个14岁的少女在迪厅暴打一个女孩并脱光她的衣服游街……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出现在媒体上的关于青少年的此类报道,也并非危言耸听。

我们确实看到,虽然有些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但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孩子青春期过得相当艰难。

张芸的孩子从12岁开始,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再也无法管束。他不但与父母对抗,与学校对抗,好像也在与整个社会对抗。李建军的儿子在15岁时与一群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差点轮奸一个11岁的小姑娘——幸亏未遂。王辛说,她的女儿每周末都要和同学去酒吧,当她看到那些留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发型,耳朵、鼻子、嘴唇上都挂满了金属环、金属钉的男女进出酒吧时,她真的为自己的女儿会不会也行为失控感到担心。

“青春期是一方避无可避的海岬,从孩子的奇思妙想到成年人的独立自主,需要经过一个心理年龄的过渡。”法国专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索雷恩之家的领导者马塞尔·吕弗(marcel rufo)教授认为,世界上有1/3的年轻人可以顺利度过青春期,另1/3是“恰到好处”地使人厌烦,只有对最后1/3的年轻人来说,青春期是痛苦、复杂的——但这个比例也相当高了,不容父母们不重视。

体验生活是青春期的一部分

马塞尔把青春期称为混乱的生活:“我参照的是那些属于自我形象范畴的问题:我们想留给别人的形象,以及我们对自己的印象。进入青春期的特征是开始质疑,比如:我讨人喜欢吗?怎样才可以有我自己的朋友圈?怎样让别人高兴?很多的疑问都与自己在群体和社会上的整体地位有关。尤其还与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有关:怎样才能抹掉那些被父母理想化了的印象?怎样才能摆脱他们所认为的我是个完美孩子的印象?这就是青春期。”孩子们通常表现为消沉沮丧,因为青少年开始自我怀疑。还会焦虑不安,因为他们体验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和将来。正是在这个时候有了初吻,有了第一次失恋,第一次迷醉,第一次危险行为……体验生活是青春期的一部分。“因为那些我们掌控不了的东西不能为我们所有,冒险,对青年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征服手段。可以说,他们是通过这些危险行为来排遣死亡。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对生活的恐惧更胜于对死亡的恐惧。”马塞尔分析。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的青春期,不也曾做过一些连父母也未曾料到的事情吗?对生命来说,任何体验都是获得,当然也包括犯必要的错误。李子勋说:“没有经历与体验过的东西,对生命来说是一种丧失。没有哪个男孩在做学生的时候没偷偷吸过烟,幻想过性,撒过谎,打过架,干过父母不让干的事。至少我是这样长大的。”

为孩子的青春期做好心理准备

青春期也是青少年反抗父辈权威的一个时期,父母是青少年的首选攻击目标。所以,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过分担心和不够担心之间,很难确定合适的行为方式,那个界限到底是什么?

马塞尔认为:“关键在于不要害怕。这也是心理医生相对父母的优势所在。我们之所以害怕我们的青少年,并且为他们而害怕,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我们自己的未来。而心理医生本人则跟他们没有这种关系。”

李子勋认为父母要减少关注:“一个和谐的婚姻很少会对孩子青春期给予过分关注。同样,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也不会对青春期那么关注,原因是从整体社会意识上就没有把这些麻烦当问题,反倒会为孩子的长大而欣喜。对父母来讲,孩子满11周岁,就要开始调整孩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把精力多分配给自己一些。努力学会把孩子看成一个可以独立的、有自己价值观念与思想的人。”李子勋建议年轻父母蹲下来学习“80后/90后”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理解这个社会的现在与未来,未来是孩子的未来,未来的社会只会更适合孩子。所以,青春期是父母对孩子与社会再适应的问题,吸收孩子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家长们会永葆青春。

李子勋的建议:如何“参与”孩子的青春期

首先,无条件接纳与尊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也会很容易接纳别人,并融入社会。要让孩子觉得自己重要,尊重自己,那么,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父母作为一个孩子的法律监护人,必须引导孩子某些行为。尊重就意味着关系有了界限,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亲友团、拉拉队,或者是热心的旁观者。

第二,责任心的培养。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只能自己负责。要敢于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可以负起责任的事。当然,青春期孩子犯错时要保护他/她的心灵与尊严,父母不能让孩子在众人面前丢脸。对犯了大错的孩子,父母要通过让孩子对社会的公益服务来“偿还”。我个人觉得有一个意识要从小培养:个人行为要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

第三,不要替代孩子。

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当孩子面对困境时,让孩子自己解决。尤其是人际关系问题,更要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孩子在审美、个人爱好、人际交友方面出现的差异,往往是孩子刻意的自我表达,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成长,不要看成问题。

最后,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与悲伤。

分享意味着只是共情,没有评价和指导;分享需要父母的内心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行为。

青春期孩子容易走极端,父母用一种接纳、并存的态度,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4、不要过早的让孩子变得聪明

不要过早的让孩子变得聪明

文/王开东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孩子单纯一点,懵懂一点,甚至傻一点,这个时间能有多长就多长。

家长不要过早让孩子变得清晰,认为童话是假的,月亮上是瓦砾,天上没有银河,世界上没有神仙……这有什么好处呢?孩子的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这是小学一个真实的课堂。

老师正在上《狐狸和乌鸦》的文章,课堂进行得很顺利。

狐狸用自己的甜言蜜语骗到了乌鸦,乌鸦一张口,小曲还没有唱起来,嘴里的肉就掉了。狡猾的狐狸衔起大肉,高高兴兴地走了。

孩子们说,千万不能做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否则很可能会失去一切。可怜的愚蠢的乌鸦就是例证。

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孩子们设想,假如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乌鸦依然在树上,乌鸦的嘴里又有了一块肉,故事会怎么发展。

孩子们的设想非常有意思。有一个小姑娘的设想是,乌鸦原谅了狐狸,并且对她说,狐狸姐姐,你一定是饿坏了,才想到那个办法的,对不对?今天,我分一半肉给你,你一定要改掉骗人的小毛病喔,好不好?

很多孩子们都笑了,老师也笑了,可能是笑小姑娘的幼稚。

有一个男孩子虚构的故事,犹如希区柯克的悬疑大片。

狐狸马上向着乌鸦忏悔,悔恨自己不该为了区区的一块肉,失去了伟大的友谊。一开始乌鸦不相信,看也不看狐狸,可是,狐狸的忏悔太真切了,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流,说到辛酸处,狐狸竟然,竟然拿自己的脑袋往地上撞,咣……咣……咣。

善良的乌鸦终于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随着嘴巴一张,乌鸦嘴里的肉又掉下去了。

狐狸一个健步上前,把肉踩在脚下,哈哈大笑。

狐狸说,乌鸦啊,怪不得人家说你是乌鸦嘴,你怎么那么好骗啊?怎么连一块肉也衔不住?说完,叼起肉,就准备走了。

谁知道乌鸦在树上大笑,笑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乌鸦说,为了报复,我策划了很久,狐狸,你的死期到了,我在肉上下了毒。

狐狸一听,赶紧把肉吐掉了,然后,不断地吐吐沫。

乌鸦,一个俯冲下来,叼起肉飞回树上。乌鸦说,狡猾的狐狸,谁说你是最聪明的啊,你是大笨瓜啊,如果有毒,我还能把肉衔在嘴里吗?

终于,乌鸦通过自己的智慧,报了一箭之仇。

老师对这个孩子的想象力,给与极大的夸赞,其他孩子们歆慕的眼光,让这个孩子收获了自信和光荣。我却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忧虑。我为那个小姑娘的善良和真纯感到欣慰。像草叶上的小露珠,小姑娘纤细的情感,触动了我内心柔软的东西。在我眼里,一个水晶一样童心的价值,要大于所谓的智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警觉度和鉴别度,似乎到处都是大灰狼和狼外婆,却忽略了孩子心灵的纯度和亮度的浇灌。要知道,孩子浸染在一种什么里面,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具备这种特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童话和寓言,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它们犹如佛勒德里克田鼠收集的阳光、颜色和词儿,当我们感觉寒冷、寂寥的时候,童话让我们相信曾经的温暖还会再次来临。

有一天,我和小启元上街,回来的时候,我问小启元:“儿子,我们有20元打的费,你如果愿意和我走回去,节省下来的钱就奖励给你。”

儿子很开心,说:“成交。”

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姑娘拦住我们,请求我们给点钱,让小姑娘买包子吃。她喃喃地说:“因为钱包被偷了,小姑娘已经一天没吃饭了,饿得嗷嗷的叫。”

我看了看,小姑娘没有嗷嗷叫,更重要的是,小姑娘的脸上没有羞赧,只有司空见惯的冷漠。一看就知道是骗子。

我不只一次被这样的人欺骗过。我看了看儿子,儿子犹豫片刻,就把20元钱给她们了。

我们继续走,儿子说:“爸爸,我脚有点痛。”

我问:“你后悔吗?”

儿子儿子满头大汗:“不后悔,就当是我们打的了。现在,又帮助了人,还锻炼了身体。”

哈哈,我心里想,这几乎就是阿q精神的翻版了。

我还想逗逗他。“儿子,有没有想过,她们有可能是骗子?”

儿子一本正经的说:“爸爸,你有没有想过,她们也有可能不是骗子?”

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我非常高兴,给儿子讲了一个施舍的故事。

阿根廷最着名的高尔夫球手温森赢得了世界冠军之后,获得了10万美金。从颁奖台上下来以后,他拿着写有10万美金的现金支票去停车场开自己那辆漂亮的跑车。但是,就在他将要开动车子的一刹那,一个中年女人突然拦住了他。

他微笑着对女人说:您是要签名吗?他习惯性的拿出了签字笔。但是,那女人却说:不,温森先生,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请您帮助。我的孩子患了白血病,必须有10万美金才能挽救他的生命,我没有其他的办法,请您救救我的孩子。

一向以善良着称的温森毫不犹豫地拿出支票交给了那个他连名字也不知道的女人,他说:这是10万美金,快去救你的孩子吧!

女人远去了,温森像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比赛一样轻松地开动了车子去参加晚宴。

就在他与朋友们一起享受着快乐夜晚的时候,两位警察走到他的面前说:“温森先生,告诉你一个最坏的消息,下午是否有一个女人向你索要了10万美金?她是个骗子,她经常编造说有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急需治疗骗取名人的金钱。请你去起诉她!”

“什么?骗人?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患了白血病的孩子了?”温森问。

“是的,温森先生。”警察对他说。

温森快慰地对警察说:“谢谢你们告诉我这个消息,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我和儿子说,你今天的所作所为,不比温森先生逊色,你还是一个孩子,你的20元钱比金子还珍贵。为了奖励孩子的善良,我说,“回家爸爸奖励你20元钱,儿子,钱不是最重要的,有心最重要。”

没想到儿子却拒绝了我,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的话。“我做了一回好人,很快乐,不要钱。”

我马上反思,我也做了一回好人,但我却没有获得快乐,这是为什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只是不能当着一个孩子的面,伤害一个母亲的心,哪怕这个母亲是一个十足的骗子。如此而已。

作为父母,就让孩子傻一点,再傻一点,老实人吃点亏没什么,吃亏是福。不能让孩子养成精于算计、斤斤计较的坏毛病,这对孩子德性的养成没什么好处。

父母的教育,应该唤醒孩子内心善和美的种子,让它们像清泉流过,像微风吹拂,云淡风轻,爽心悦目。

为什么要把成人世界的规则强加于孩子身上?为什么不能用孩子纯净的眼光和世界,来处理这样的事情?有些东西是不能代替的,比如成长的过程。缩短了这个成长的过程,无异于谋杀了孩子的童年生命。

是让可爱的孩子蒙受道德愧疚,还是让天真的孩子因爱心而自豪?家长们常常会因人性美、人情美的缺失而做错选择。

摘自《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