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井正,野心铸就日本首富_阿里最大股东、日本首富孙正义的12条成功准则

1、柳井正,野心铸就日本首富

柳井正,野心铸就日本首富

1972年,柳井正从他父亲手中接过了小郡商事株式会社的洋服店,商店开在他的家乡山口县,经销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洋品牌。柳井正是家中的独子,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家中对他充满了期望,他对经营好小商店也是信心满满。然而事情远非他想象的那样。在日本经济大发展时期,他的商店却几次濒临倒闭,令他非常郁闷。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柳井正已35岁了,为摆脱困境苦苦思索的他突然领悟到,商店不景气是市场选择的错误,经营服装局限在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能有多大的发展呢?想透了这个问题,柳井正精神为之一振,他的欲望和野心冲破了樊篱,像雨后的野草一样蓬勃生长。

1984年,柳井正决定将公司销售部搬到离自己最近的大城市广岛,在那儿的一条主要大街上,诞生了第一家优衣库。

因为事前进行了宣传,开业当天早上六点,就有人排队等候。来店的人数太多,柳井正在接受广播电台采访时不得不说:“非常抱歉,现在来排队可能进不了店里,请大家不要来。”

正当柳井正雄心勃勃地开疆拓土,期冀大展宏图时,日本的经济增长突然减速,融资成为难题。(名人名言  )新年伊始,员工都收到老板柳井正的一封信,信里为公司设定了新的目标:每三年成长为原来的三倍。这意味着每年新增30家优衣库分店。读到这样的“三年规划”时,员工们都笑出声来,在他们看来,这近乎天方夜谭。然而从1991年9月到1994年8月,优衣库新增了100家店铺。1994年7月,柳井正如愿使公司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5年后,公司转到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

柳井正对优衣库旗舰店的地址选择,很多人看不懂:在纽约,优衣库的店面在百老汇对面;在伦敦,是在最繁华的商业区牛津街;在巴黎,地址是巴黎歌剧院附近。从其单品价格看,显然是“烧钱”,然而这正是他实现梦想的重要步骤,他要在世界树立优衣库的风向标。

2008年,他仅通过经销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服装,个人资产达61亿美元,2009年,更是逆势上升到92亿美元,成为连续两年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的日本首富。

2、阿里最大股东、日本首富孙正义的12条成功准则

阿里最大股东、日本首富孙正义的12条成功孙正义

1978年,主修经济的孙正义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创建软银集团,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把孙正义称为电子时代大帝(cyber mogul)。2014年9月16日,随着阿里巴巴登陆美股市场,孙正义的财富净值涨至166亿美元,跻身日本首富。马云曾评价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或许我们能从下面这12条准则中,能对这位日本首富的成功秘诀窥探一二。

孙正义,日本首富,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他手下的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

人生蓝图

先来决定要登的山吧!这是体现孙正义基本人生观的一句话。孙正义19岁时制定了一项50年的人生规划,一直按照这项规划践行至今:20岁开始扬名,30岁开始积累经费,40岁开始靠人力决战,50岁开始实现事业,60岁开始传给下一代。

很多人也制定过这样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将目标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元素,对每天要做的事没有具体的认知,这让目标失去了指导意义。

而孙正义会在新年来临时制定自己的年度规划,每过几个月便会逐项检查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的问题所在,然后他会将核查结果打印出来随身携带,早晚上下班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样,孙正义就在那项50年规划的基础上,持续思考自己今天该做什么。

制定计划,要逆向思考

与普遍的“首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的模式不同,孙正义思考的是:要实现这项目标,要在目标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在它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

所以,当孙正义准备推出移动电话业务时,他选择先推出宽带业务,积累通信领域的管理人才并开始筹集资金,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才收购沃达丰日本公司(沃达丰可以理解为中国移动的国际版)。

但如果一开始他就收购沃达丰,很可能会因为缺乏通讯领域的管理人才而走向失败。

勇敢地沟通和协商

因为用的是英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请让我带字典去,并给我查字典的时间——这是孙正义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考试时说的话。因为他当时还没熟练掌握英语,所以他提出了这样的请求,甚至找到了州教育委员会主席。结果,他不仅被批准可以带字典参加考试,还获得了更长的考试时间,顺利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

孙正义的成功正源于他的沟通能力,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就要试着积极与人洽谈。

立刻行动胜过花时间思考

孙正义进行决策时,会瞬间作出结论,如果“无法决定”就将相关事宜暂时搁置。

在他看来,无法立即决定是存在决策所需的关键资料,所以这时,他会让下属收集、准备所需要的材料,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与美国雅虎合作设立雅虎日本时,有人提意见:美国版是按照英文字母排序的,日本版就不好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了吧?

孙正义听后只沉思了一瞬间,就大喊道:反正美国版用得好好的,照做就是。于是,雅虎日本网就采用了和美国版同样的页面。

相较于花时间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孙正义更重视速度。事实上,雅虎日本在其后10年都不曾更改过,貌似也没什么问题。

公布目标鞭策自己

“公布目标并努力实现,风险虽然高,却值得一做。”——孙正义向来都会公布自己的目标,这样风险很高,但借公布的机会,他也可以聚合人力、物力、资本、信息等各类资源,也可以对自己、对公司形成一个鞭策,从而帮助自己走的更远。

而这样的习惯,他从留学期间就开始了,在还没有赚钱能力时,他就对父母说:一年之后我会月进100万日元,就不用再给我生活费了。说了这句话以后,他就开始搞起了自动翻译机的发明,又从日本引进了电玩游戏《入侵者》,做起了租赁生意。

言出必行的他,在把目标说出口之后,不留给自己后退的余地,以此不断鞭策自己,从而更加用心和投入。

高度集中精力一决胜负

在80年代,孙正义创办的个人计算机杂志出现了严重亏损,但孙正义并没有削减杂志部门的支出,而是拿出1亿日元投放电视广告(当时宣传杂志的电视广告并不多见),并且大幅度加印杂志——要为全国各地书店供应10万册刊物。面对大家的质疑,孙正义解释到:就这一次,请让我们供应10万册,这样还不行我们就停刊。

结果,这10万册杂志全部卖光了。

在市场扩张阶段,即使出现亏损也不要削减支出,反而应当加大投资提升营业额,这一点很重要。

要做就全力以赴

“大学期间在没有比我更用功的学生了,因为在物理层面上不太可能”——这是孙正义提及自己美国留学经历时说的话。那时的他总是坐在课堂的最前排,下课后会向老师提很多问题。除了每天平均3小时的睡眠,他剩下的时间全在努力学习。

除了在学业上追求卓越,生活中的孙正义也是力求完美。少年时的他喜欢踢足球,为了锻炼腰腿部的力量,他甚至每天穿着铁鞋去上学。后来成为公司管理者之后,迷上高尔夫的他还发明了高尔夫专用模拟器,每天利用它打上一个回合,最终成为了高尔夫的高手。

用拼命的态度挑战困难

“把打火机借我,我要在身上浇油死在这里!”——你能相信这样匪气十足的言论是日本首富的言论吗?当时的他正在进行宽带网络的建设,有100万用户等着服务开通,但是他却无法借到黑光纤,没有这种光纤,整个网络就无法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正义亲自发传真、打电话给供应商,但是收到的结果都是没有多余光纤。所以孙正义亲自拜访了相关部门,说出了这番话,被吓到的负责人当场便打电话处理了这个问题。

直接说结论提高效率

职场里有所谓的电梯谈话,上司会要求下属在他下电梯前做个汇报。但是孙正义的要求更高,他只给10秒钟。如果在最初的10秒没能让他了解到重点,他就会说:结论是什么?从结论说起!

孙正义可以从结论推导出这一结论的大概逻辑,如果逻辑上有疏漏或错误,或是关系重大的问题,他会谨慎的向对方求证。

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孙正义的时间效率,也提高了软银整个公司的时间效率,使之逐渐成为了软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掌握不亚于专家的知识

孙正义手下集合了一批运营、法律、财务、广告领域的一流专家,他会就各类事务和这些专家人士探讨。因此孙正义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上得心应手,水准甚至在专业人士之上。所以在公司运营上,他从来不会漫不经心的询问下属”要怎么办“,而是有明确的想法。

不能接受“做不到”这种理由

孙正义永远不接受“有难度”、“做不到”这种理由,即使是法律不允许,他也会想办法突破限制。既有毅力,又有相当的灵活性。

比如软银设立日本纳斯达克这件事儿,从日本法律上讲,他们本没有资质设立证券市场。但孙正义拒绝接受客观理由,最后在大阪交易所以新兴市场的名义启动了日本纳斯达克。

无论批评正确与否,都虚心面对

“高水平的批评能够提高成绩,低水平的批评能够加强忍耐力。”孙正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面对公司内部还是外界,他都始终听取批评意见,甚至在推特上郑重其事的回复批评者。面对高水平批评,他会充分探讨,面对低水平的批评,他也不会阻止对方发言。

参考文献:《孙正义的头脑》,作者三木雄信是孙正义的秘书,曾追随孙正义10年之久。

3、日本的谚语

日本的谚语

1、悪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懒媳妇,穷了一辈子

2、悪事千里を走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3、あちらを立てればこちらが立たぬ顾此失彼

4、後足で砂をかける过河拆桥

5、あとの祭り 雨后送伞后悔莫及

6、雨降って地固まる不打不成交

7、案ずるより生むがやすし车到山前必有路

8、急がばまわれ宁走一步远,不走一步险

9、一难去ってまた一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上には上がある能人头上有能人

11、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12、帯に短したすきに长し高不成低不就

13、蛙の面に水打不知痛,骂不知羞

14、胜てば官军、负ければ贼军成者王侯,败者寇

15、金の切れ目が縁の切れ目銭断情也断

16 .金がないのは首がないのと同じ手里没钱活死人

17 .壁に耳あり、障子に目あり路上説话,草里有人/隔墙有耳

18、堪忍袋の绪が切れる忍无可忍

19、闻いて极楽、见て地狱看景不如听景

20、闻くは一时の耻、闻かぬは一生の耻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1、器用贫乏百会百穷

22、木を见て森を见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3、苦あれば楽あり苦尽甘来

24、口は灾いのもと祸从口出

25、苦しいときの神だのみ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26、芸は身を助ける一艺在身,胜积千金

27、けがの功名侥幸成功

28、転ばぬ先の杖未雨绸缪

29、転んでもただは起きない雁过拔毛

30、子を持って知る亲心养子方知父母恩

31、先んずれば人を制す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32、鲭を読む打马虎眼

33、釈迦に説法班门弄斧

34、杓子定规墨守成规

35、重箱の隅をつつく吹毛求疵

36、柔よく刚を制す柔能制钢

37、知らぬが仏眼不见,心不烦

38、马に乗る附和雷同

39、人事を尽くして天命を待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听天命

40、舍てる神あれば拾う神あり天无绝人之路

41、すまじきものは宫仕え活不入宫门,死不入地狱

42、栴檀は双叶より芳し英雄出少年

43、船头多くして船山に上 る船公多了打烂船,木匠多了盖歪房

44、善は急げ好事不宜迟

45、千里の道も一歩か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6、袖ふれあうも他生の縁萍水相逢事有缘

47、备えあれば忧いなし有备无患

48、大山鸣动鼠一匹雷声大,雨点小()

49、高岭の花可望而不可及

50、宝の持ち腐れ拿着金碗讨饭吃

51、没有不遇风浪的海船,没有不遇雷雨的雄鹰。

4、用友董事长王文京:一生只做一件事,铸就中国软件首富

用友董事长王文京:一生只做一件事,铸就中国软件首富

文/清如

【人物名片】王文京,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8年,用友诞生于北京中关村一间9平方米的小房子。如今,用友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这离不开王文京在软件行业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持。

一、辞职创业

王文京出生于“状元故里”江西上饶煌固,深受徐元杰家训影响的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志向远大。1979年,王文京顺利考入江西财经大学,跳出农门。

大学毕业后,王文京进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端上“铁饭碗”。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很快成为单位的“红人”,前途一片光明。

1988年,王文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创业。原来,在国管局工作期间,王文京发现财务软件大有可为,加上当时北京科技试验区鼓励专业人才创业,“用友”应运而生。

创业初期,条件艰苦,王文京和好友苏启强两人挤在中关村一间9平方米的小房子。他白天跑市场,晚上敲代码,常常睡在办公室,终于卖出了第一套软件,赚到7000元。

之后,王文京继续研发产品,推出90版用友账务软件,苏启强推出ufo财务报表软件,让用友迅速占领市场。1991年,用友就成为财务软件第一。

软件行业日新月异、优胜劣汰,王文京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从最初的dos版、网络版,到windows平台,不断进行产品迭代。

除了产品创新,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持,是王文京获得成功的法宝。

二、专注坚持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掀起房地产热潮,许多行业巨头都加入“跑马圈地”的大军当中。

当时,用友的业务规模有限,王文京也决定进行多元化经营,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房地产。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领域,于是迅速退出。

这一年,王文京在企业管理上遭遇重创,一批研发人员集体跳槽,让他深刻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此后,他更加注重营造团队氛围,并且制定了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1993年,苏启强认为软件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希望王文京投入这个产业,王文京参与了前期的筹建研究。但是由于王文京更热爱软件产品,最后他不得不遗憾与苏启强分道扬镳。

1997年,用友开始筹备上市,当时排队的企业都渴望早点获得指标,很多人建议王文京借壳上市。但是他希望“做得纯粹一点”,坚持独立上市。

2001年,王文京终于迎来圆梦时刻,用友软件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王文京以50亿的身价问鼎“中国软件首富”。

“要想在任何一个行业出头,必须有沉浸其中十年以上的决心,人一生其实只能做一件事。”

来源:南财专访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