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刈麦改写
观刈麦改写(一)
农民很少有空闲的时候,他们白天的大多数时间在田里劳作。到了五月割麦的时候,他们就更忙了。不久前还青青的麦子,在暖阳的催促下,似乎在某一夜之间就成熟了。第二天到田野上一看,满是金黄的麦子。农民欣慰地注视着麦子,像注视着自己长大懂事的孩子。过一两天就该把它们请回家去了,农民在心里筹划着。
开镰的头天和当天一大早,都有人磨镰刀。大人们憋着一股劲,满心欢喜地磨镰。村子里一唱一和的磨镰声像一首欢快的歌。这天早晨,人们拿上镰刀,带上草帽,带上茶水,就到田间去割麦。微微的南风吹到身上,这是一天里最凉爽的时候。等到太阳一出来,就热得让人难受,所以要趁凉快的时候就下地干活。路边的青草上还有一层露水呢!
下到田里,土质有些松软。弯下腰去,左手捏拢一大把麦子,感到有些潮气;右手捏着镰刀伸到麦子脚下一“扫”,呼呼呼,麦子就被割倒了。身子向后一转,顺手把麦子铺在割出的空地上。这割麦子的活儿看似简单轻省,其实也是一件厉害的农活儿――关键是效率低。一大块田里的麦子要一把一把地割倒,铺好,这得多少时间呀!用镰刀割断麦子,也要费力拉扯一下。时间一长,两手都会酸疼起来,腰部也酸了。实在难受时,农民才直起身子,用手捶捶腰部,走动几步松弛一下。
不久,太阳出来了,田里的温度就越来越高。农民觉得阳光猛了起来,就戴上了草帽。地里越来越像一个蒸笼:脚下的土是热的,放倒的麦子是热的,眼前半人高的麦子也是热的。风一吹,热浪阵阵袭来,连呼吸都有些憋闷。不觉间,农民出汗了。头发、脸上、脊背都汗湿了,下身也汗湿了,裤子裹在臀部和两腿上,使农民的动作更艰难。脸上的汗有时迷住了眼睛,农民用手一抹,把汗水甩到地上;脱下草帽扇扇风,汗湿的头发直冒热气。口渴得厉害,就去喝水壶里的水,每次要喝好多。不久,水壶里的水就被喝干了。农民的肚子也饿了。阳光却更毒辣了,像针尖一样刺在人身上。这时候真想回家去歇息一下啊!可是不行,就得抓紧白天的时间干活呀,这正是赶季节的时候。农民咬牙坚持着割麦。
早饭和午饭,农民就在田头坐着吃完。饭由家里的妇女做好送来,小孩也帮忙送来了茶水。饭食总是很简单:无非是米饭、白菜、臭豆腐、咸菜之类。饭后,农民的体力又恢复了好多。家人的到来,让他更意识到自己对家庭该负的责任。他很快就下田继续干活。
田野上一片繁忙景象。有割麦的,有挑着麦子运回家的,还有一些妇女和小孩在拾麦穗――收获过的麦田里、路上会遗落一些麦穗,他们会细心地捡起来,拿回家喂鸡或汇聚到麦堆里去。
其中有一个中年妇女格外引人注意:她衣着破旧,背上束着一个小孩。用一块破布盖着小孩的头部给他遮阴。她左臂上挂着一只破篮子,用右手捡麦穗。小孩不时地哭闹起来,她就解下背上的孩子,抱在左臂上摇晃着哄一哄他。那小孩瘦得可怜,嘴巴往他母亲的怀里乱拱,看得出他是饿极了。小孩的哭嚎声和那女人凄凉的声音,让人听了心里凄凄惶惶。
离她近些的割麦人问她:“可怜的姊妹呀,你是哪村里的?”“我是山后周村的。”“啊,知道。你的孩子这么小,怎么还要出门捡麦子呢?这一天又能捡得几多呀?”那女人流着泪说:“实在没办法呀!我家男人病死了,家里没粮食,只好出来捡一点,好歹充充饥。”“你家里没种庄稼吗?”“遭孽呀!本来有点田地,可是没钱给官府交税。求官府宽限一点也不答应。硬是把我的田地收去抵官税了!”“这官府也太狠心了!加的税重,我们都受不了了!就算是丰收年,自己也落不到多少粮食,糊口紧紧巴巴的。要是年成不好,就更没法了。逃荒、饿死人都有哇!”“唉,农民苦哇!”“妹子,你爬山越岭还带着小孩真不易呀。你能捡几多呢,我送你一把麦子,只当一点心意,都是苦命人哪!”“大哥,你真是好心人。叫我怎么受得起呢?”“唉,别说啦,我也不能帮你多的……”
这些情景被下乡调查、督促收麦工作的县尉白居易看到了。他内心震撼,无比沉重。可是他官小言轻,无法很快地改变官府的政策。他想:面对老百姓的疾苦,自己身为官员能视而不见吗?不能!他回到住处,拿起毛笔。——老百姓在烈日下割麦的情景,拾麦穗的妇人的模样,一一在眼前浮现。他忍住泪水,一气呵成,写下了《观刈麦》一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他要用诗的形式反映农民的疾苦,劝谕官府关注民生。白居易一生即使只写了这一首诗,也足以让人民记住他。因为,他把悲悯的目光投向了社会的最底层!
观刈麦改写(二)
农家很少有清闲的时间,现在是五月,该收麦子了,他们比平常还要忙许多,站在麦地旁,看见了大片大片成熟的麦子,覆盖着田垄,清风吹来,整个麦田顿时变成了金色的海洋,看着这金色的波涛,心中也起了波阑,想着农民一家一定过着快乐生活。瞧!这么好的年成!
远处起来一位妇女,她担着用竹篮盛的饭,看着她蜡黄的脸色,瘦弱的身体,心里不免有一丝疑惑,随后跟着提汤食的小孩也是又干又瘦,带着疑问我随他们一道来到南冈。
到了!可我看见的是一个个光膀赤脚,皮肤黝黑,体形很瘦的丁壮年,他们汗流浃背,双脚被赤热的大地烤着,强烈的阳光炙烤着他们的脊背。但他们仍不知疲倦地抢着时间。这时,一位衣服上全是补丁的妇女,她抱着孩子,一手在捡田里的麦穗,一只胳膊挎着破破烂烂的筐子。四处打听才得知,原来她家的田地都缴纳了租税,只能用这样麦穗来充饥了!我不禁潸然泪下,看着她,我疑虑顿消。
唉,我到底有什么功德,一年有三百石米的薪俸,却不从事农业生产,每年年底都有剩余的粮食。想到这里,我心中涌出一股愧疚之感。唉!这件事使我整天都不能忘怀哪!
观刈麦改写(三)
五月又到了。浓重的盛夏的色彩在天空、田野上渲染开来,一阵阵暑风洋溢着阵阵淡淡的麦香。五月。收割小麦的季节。一片金黄将路人的视线吸引在田间,像装满了磁铁一样的莫名吸引力。阳光烘烤着地面,似乎也像暖气、桑拿一样蒸发着路人、农民的水分,在大片大片空旷的金黄中,偶尔会看到几个农夫,头也不抬地用力挥舞着镰刀,而他们的脸上,脖颈上,是闪耀着光泽的——那是汗水在阳光下的颜色。
忽然,一阵南风吹过,只看见一片金色的海,泛起着微波,颇有点“铺天盖地”的气势,瞬间吞噬了田间的人影。()隐约看见在田间泥泞的小路上,一位妇女提着一个篮子来给田间劳作的丈夫送饭菜来吃,身旁一位瘦削的孩子紧紧地跟着他的母亲,手中提着用壶装的饮料。顺着他们炙热的目光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男人正在南冈辛辛苦苦的割麦。泥土滚烫地烘着双脚,像火一样的烈日烘烤着脊背。明明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却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天白昼的时间长,可以多收割一点麦子。
又看见了一位贫村妇,手中抱着孩子走到田垅旁,那孩子完全没有正常婴儿应有的白皙,可爱,却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一双水灵的大眼睛深凹进脸颊,有一种说不出的愁苦。那位黑瘦的农妇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粒,左手悬挂着一个破筐,弯下腰来捡拾路边的麦粒,哀怨的眼神中浓郁的无可奈何不言而喻。“这位大哥,因为缴纳租税田地早就已经卖光了,只好拾这麦穗来填饱肚子。哎,这世道让人怎么活啊。”在割麦人关切的询问下,贫妇叹答道。她很努力地想挤出一个微笑,但是一丝愁苦却油然而生。“是啊……”割麦人凝神沉思了一会儿之后,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农民这么辛辛苦苦的劳作最后却只能落到拾麦穗的下场,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然不用从事种田和植桑,做官的吏禄三百石,到了年底尚且有余粮,这可真是令人羞愧难当啊!
2、望洞庭改写
望洞庭改写(一)
远望洞庭湖,不知是湖光还是秋月。在无风的情况下,湖面象一面没有被打磨过而又硕大的大镜子,在湖的四周有好多的树木,它们既像守卫着洞庭湖的士兵,又像一个个力量巨大…
我眺望着洞庭湖,它是多么美丽。
湖光和夜晚皎洁的月光,融合在一起,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多么融恰。
平静无风的谭水,从远处看多么平,平得看不出一丝水波;又是多么静,静得感觉不出水在动,湖里的小舟划过,不留一点痕迹,更是为洞庭湖添加了一处美景。
三更,可爱的小动物已睡,只有青蛙在湖边叫,划破了寂静的洞庭湖。月光发出不太亮的光笼罩整个洞庭湖。望着洞庭湖看着苍翠的君山,静静的水,鸟瞰洞庭湖就像在白银盘里放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改写(二)
秋天的一个夜晚,秋高气爽,浩月当空,诗豪刘禹锡乘着马车去洞庭湖观赏夜景。
到了洞庭湖,只见树木郁郁葱葱的,刘禹锡走到湖面前,放眼远眺,只见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亮和洞庭湖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湖水风平浪静的,湖面模模糊糊,像披上了一层银纱,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青铜镜。
刘禹锡一边看着亭台阁楼,一边兴步登上岳阳楼,站在楼上,刘禹锡放眼远眺,看到洞庭湖旁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像一座城墙保护着洞庭湖,又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欢迎着来游玩的人们。最引人注目的是洞庭湖湖中绿色的小岛--君山。洞庭湖洁白的湖水衬托着君山,恰似白银盘里的一颗小小的青螺。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写了一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改写(三)
一个皓月当空的秋夜,我陪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边,沿着堤岸漫步。
皎洁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湖的,银光闪闪。湖面上漂着薄薄的雾气,偶尔几只秋虫的鸣叫,让如画的情境更增几分生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远处天水相连,薄雾披着月色,靓影朦胧。
放眼望去,湖心的君山恰似一颗翠绿的青螺,卧于湖面;而银光闪闪的湖面更像一面洁净的大银盘,青山银镜,煞是壮观!我不禁轻声吟诵起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美哉,夜色中的洞庭湖……
3、登高改写
登高改写(一)
登高佳节,秋意刺破身上的衣衫,激起浑身凉气。在这欢乐的节日之中,独自登台一生的我却是悲戚感伤。天上飞鸟不住盘旋,以统治者的高度俯瞰着瘦小孤弱的单薄身影。就连平日乞食的飞鸟也看不起这病态的柴。
黄色的悲伤,伴着烙印般的病痛,使我步入了年老体衰的境地。
骤停住唇边悬挂的酒杯,四周的古木似与我一样,到了最后的阶段,纷纷蜕下了血色的生命,随后…悄然沉寂。
江水呜咽不绝,活力永不消失般的、毫不停滞的奔腾,轻灵的浪打破这秋后凄凉的氛围。远处猿猴厉声长啸,伴着轻微的叹息,在映着苍白脸颊的悲秋酒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登高改写(二)
狂风的欢笑声肆虐地滑过,脸颊有些刺痛。远处的猿猴的哭啸声刺入耳膜,在血管里推起浪潮。想起古人说过的:“猿鸣三声泪沾裳”,此刻更添寒意。飞鸟盘旋在那水清沙白的河中小洲上,久久不肯离去。究竟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树叶被无边无际的树木所厌弃,只得漫无目的的飘飞着,终究也逃不过落叶归根的宿命。放眼望去,看不到尽头的江水卷着汹涌的波涛滚滚而来,又奔腾而去,永不停歇。我一直竭力压抑在心中如这悲秋般愁怅之情,此刻一被撩起,就带着苦涩的气息,奔涌而出,风卷残云,一发不可收拾。我想起当初赌上自己的所有,万里瓢泊,常年为客,到头来也不是一无所获。现在也终于逃不过被疾病缠身,今日独自一人登高,感慨万千。年少天真的我会想到自己会有今日吗?当初究竟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我的光芒已经被无边无际的苦难与孤独吞噬殆尽,唯一点亮的却是我原本的一头青丝,此刻变得花白。摆在我面前的是惨白而冰冷的真实,它狰狞的面目向我诉说着—你再也回不去了。
酒入愁肠,辛辣的气息涌上鼻腔,思索了片刻,放下了酒杯,借酒浇愁,又有何用呢?
登高改写(三)
就像要把我刮倒一样,风吹得大义凛然,在土地之上,蓝天之下。如果就这样抬头望上去,你只会以为一切都是梦境,高得深不可测,看不穿也猜不透。()几只猿猴并不见其本身,只是听到声音在那里游荡,啼叫声,凄凉甚已。微泛波澜的小河,可以直勾勾看到河底躺着的白色细沙,河面清透反照过来的是上空有盘旋的鸟儿,还不落脚吗?
想到此时,那些望不到边的无数的树木,都光秃了吧。满地落叶的感觉一定还是那样别有一番特色。波涛汹涌的江水像一只野兽,狂奔而来,觉得自己简直太渺小。在这世界中,我们算什么?
看这秋景,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常年漂泊的人,不禁心凉了。无依无靠,还常常被病魔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一解心头之苦。
历尽了千辛万苦,总在遗憾时间为何这样匆匆,我的双鬓染上了一丝丝白,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4、春望改写
春望改写(一)
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来了,城中却更显凄凉。尸横遍地,不禁凄然落泪。那何等繁荣的大唐,就永远地被搁在历史的深处了吗?红颜祸水,真如世人所料吗?日光照在脸上,似如寒冰一样冷酷,春风吹拂脸庞,死如刀割一样疼痛。
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可又有何用?
仗还是要打,苦日子还是得过。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他们现在又怎样呢?在这战火连绵之际,一封家书却显得如此珍贵。
愁啊!满头的白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住簪子了。
泪在眼眶,血在沸腾。何时还我安定之日?
正如我诗中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我不能气馁,我要等,我要等!直到大唐重整旗鼓,知道我杜甫重返故里,直到我重和家人团聚!我仿佛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可,我又算什么呢?一个穷酸诗人,一个落魄俘虏!过了这一分不知还有没有下一秒。满腔的热血与报复,何时才能派上用场?
春望改写(二)
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来了,城中却更显凄凉。尸横遍地,不禁凄然落泪。那何等繁荣的大唐,就永远地被搁在历史的深处了吗?红颜祸水,真如世人所料吗?日光照在脸上,似如寒冰一样冷酷,春风吹拂脸庞,死如刀割一样疼痛。
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可又有何用?
仗还是要打,苦日子还是得过。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他们现在又怎样呢?在这战火连绵之际,一封家书却显得如此珍贵。
愁啊!满头的白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住簪子了。
泪在眼眶,血在沸腾。何时还我安定之日?
正如我诗中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我不能气馁,我要等,我要等!直到大唐重整旗鼓,知道我杜甫重返故里,直到我重和家人团聚!我仿佛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可,我又算什么呢?一个穷酸诗人,一个落魄俘虏!过了这一分不知还有没有下一秒。满腔的热血与报复,何时才能派上用场?
春望改写(三)
日光照在脸上,似如寒冰一样冷酷,春风吹拂脸庞,死如刀割一样疼痛。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可又有何用?
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来了,城中却更显凄凉。()尸横遍地,不禁凄然落泪。那何等繁荣的大唐,就永远地被搁在历史的深处了吗?红颜祸水,真如世人所料吗?日光照在脸上,似如寒冰一样冷酷,春风吹拂脸庞,死如刀割一样疼痛。
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可又有何用?
仗还是要打,苦日子还是得过。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他们现在又怎样呢?在这战火连绵之际,一封家书却显得如此珍贵。
愁啊!满头的白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住簪子了。
泪在眼眶,血在沸腾。何时还我安定之日?
正如我诗中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我不能气馁,我要等,我要等!直到大唐重整旗鼓,知道我杜甫重返故里,直到我重和家人团聚!我仿佛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可,我又算什么呢?一个穷酸诗人,一个落魄俘虏!过了这一分不知还有没有下一秒。满腔的热血与报复,何时才能派上用场?
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来了,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来了,城中却更显凄凉。尸横遍地,不禁凄然落泪。那何等繁荣的大唐,就永远地被搁在历史的深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