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党大业观后感
建党大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扬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尽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共产党的历程,感人肺腑。
故事是从1911年时辛亥革命讲起的,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片中着重讲述了近代史上孙中山、毛泽东、蔡锷、李大钊等风云人物的故事。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全国人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导致军阀混战,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的中国却不能理所当然地拿回自己的领土。当时在巴黎会谈的中国代表愤怒地说:“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当跪在总统府前的女学生举着那个血写的“冤”字时,当她含着泪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时,这一声有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的砸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让人心碎!
民族危亡,国将不存。于是,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于是,出现了为反袁而舍己为人,带病出征的蔡锷将军;于是,出现了年轻的朱德将军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拼杀的身影;于是出现了热情澎湃地跟广大劳苦工人讲革命道理的革命青年毛泽东;于是,出现了高举共产主义大旗的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我们看到共产主义精神在闪耀着光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劳苦大众中迅速发展起来,最终成熟的共产党组织光荣诞生了!
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的道路。
光阴似箭,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九十周年了。共产党带领着新中国不断创造着属于中国的辉煌,书写着属于中国的传奇。而《建党伟业》带着我们重温了当年血雨腥风中建党的艰辛,感受当年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浴血奋战的惊心动魄,让我们从内心深处生出对历史的敬畏,对党的崇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时代。
2、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3、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一)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萧山电影院观看《建国大业》,那里面的气势非常宏伟。
首先,开始的是毛主席和蒋介石在一起握手,蒋介石希望自己是皇帝,而毛主席则希望有多个党派。后来,敌机来轰炸指挥部,那时毛主席正在熟睡,许多人来叫毛主席,毛主席胡乱的说:“炸弹还没投下来呢。”“等炸弹投下来就晚了”众人说道。于是他们把毛主席抬上了架子,抬着毛主席跑了出去,幸亏跑得快,他们刚跑出,房子就被炸平了。过了许久毛主席和众人在商议反击老蒋,于是在几次大战中我们都取得了胜利,在解放上海的时候,我们伤亡有点大,但最后还是解放了。
后来毛主席要在三点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老蒋准备用飞机轰炸,但最后还是把任务取消了,因为他知道国民党已经输了,再打下去,他都自身难保,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国民党输在自己手里啦!”我觉得毛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是最振奋人心的,要是我也在那个时代,此时此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整理,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三)
昨天晚上去电影院看《建国大业》,本来我的期望是挺大的,看完之后,很多地方我看不懂,有点上当的感觉,明星是很多个,还有很多人名字一时也叫不出来。
里面的内容转变的太快,好像是那个片花一样,不流畅,可能是时间长的问题,很多剧情都给剪掉了吧!看得我很麻木,东扯西扯的,大场面的战争呢完全是从以前电视上看到过的画面补来的。
里面我还是蛮欣赏陈坤的,刚出场的时候,站在窗户后面冷冷的看着那些国民党,不知道蒋经国本来就是这样还是陈坤演成这样的,严峻的侧面,冷毅的嘴角,笔直的身材,说的台词功力,不能不说是一个赞,完美的表演,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影的视觉享受,陈坤表现出了厚重的责任感,为父亲为国的忧心,想大干一场却天不助我,中国大陆男演员开始魅力起来了。
有一点,我很奇怪,陈坤的戏是从头到脚的很完整,其它一些比较大牌的演员倒是全跟着来跑龙套了,有的甚至连句台词都没有,看来导演独爱陈坤去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某个战役结束后,毛、周、任、朱四个元首,听到我军大获全胜时,那一刻,几个改变中国命运的男人,一块喝酒,一块醉,一块歌唱,所有的人都发泄出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现在想想看完《建国大业》,还是觉得我这生活来之不易呀,比起爷爷的爷爷那辈,我算是命好的人了,如今这个新时代是老一辈的用鲜血换来了,我们要珍惜好这一切呀!
4、建党大业的观后感
建党大业的观后感(一)
今天,公司组织全体员工看电影——《建党伟业》。看过之后,我心潮澎湃,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立即奋笔疾书,记录下这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看电影,有人看热闹,有人看感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党伟业》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部鸿篇巨制气势磅礴,人物个性鲜明,多人多处演讲让人奋发向上,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能身处其中,与那些仁人志士一起冲在救国救民的前沿阵地。
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从推翻清政府到孙中山建立民国,从袁世凯登基到张勋复辟,从军阀混战到五四运动,从懵懂到清晰,从寻找借鉴到创立自己的政党,我们的党经历了漫长的求索过程。影片中学生群情激奋,为雪国耻奋不顾身;李大钊,陈独秀为唤醒国民团结一致慷慨陈辞,以身践行;北大校园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让人看了如醍醐灌顶,酣畅淋漓。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段曲折而辉煌的过程,是一部中国人为寻求真理而上下求索的历史。无数先烈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路而抛头颅洒血,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真理而远赴他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话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电影让我觉得这些话是那么地掷地有声,那么地振聋发聩。想想我们如果身逢乱世,是否也会心存报国之心,也会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图强?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一种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担负的责任。“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何许卿?”这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蔡锷将军的心声。不爱江山确不能不爱国!
弘一法师曾说:“念佛不忘救国”。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寻找救国之路。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宋教仁;从李大钊,陈独秀到毛泽东,周恩来;这些忧国忧民的伟人都在寻找救国之路。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没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富民强稳定和谐的道路。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公司组织大家看这样一部电影可谓用心良苦,意义深远。
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们什么?影片中历史的再现给了我们一个信念,给了我们一个信仰。那就是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担负起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给我们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丰富而精神空虚的时代,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是否能找到我们失去的精神信仰,如果能,我们就有了大收获。
今天我们需要的同样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以身践行。小到家庭,中到企业,大到国家,我们都要在创新中寻求发展,践行渐远,积跬步以至千里,直至天下担当。
建党大业的观后感(二)
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使我很荣幸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这部影片从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历史现状入手,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帝的旧中国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它形象地告诉观众:虽然经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工人罢工运动等多种政治运动来对旧中国进行变革,但最终还是在抗争中被压制下来,而正是这样的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着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震撼人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历史进步的必然,也是中国革命觉醒的重大标志。1921年7月23日,13名当时代表全国各地党组织的优秀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张国焘、李达等来到上海,举行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代表了当时全国五十多名党员,但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肩负起了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担当起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封建旧制,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建立民主、自由、文明、进步、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国家历史责任。先辈们为了心中的信仰,甘愿赴汤蹈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大无畏的精神!让我感动,让我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代表全国最广泛阶层利益的布尔什维克组织,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是注定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必定带领人民取得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党。90年前,一群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追求真理的年轻人,像一轮朝阳在中国大地上升起,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从此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历史赋予革命先辈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每一个具有民族正义感的中国人都不会忘怀这些对中国民族革命做过卓越贡献的伟大先驱。
时间是位忠实的审判者,它给我们写下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要由正确的理论思想即马列主义作指导,要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
在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我们来说,义不容辞,只有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懈努力奋斗!
建党大业的观后感(三)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题记
《建党伟业》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要影片,主要讲述了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建党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史实。看《建党伟业》,除了强大的明星阵容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
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中国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让我们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最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这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之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最不能让人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公正获得自己的领土。西方列强不顾及中国人民之大心声,以强硬的的态度将德国在中国胶州湾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影片中说到“弱国无外交”,揭示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充满苦难的时代诞生的。它顺了历史之大潮流,诺了人民之大心愿。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福音;它的诞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它的诞生,使中国从此走向了未来的光明道路。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在党的正确领导及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民最终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农民“翻身农奴做主人”。
建党的时候,全国才50来名党员,全国代表大会只有13人参加。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史。现在,我们全国的党员大数已经接近8000万,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党。事实有力的证明,共产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发扬中国共产党努力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品质。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腥风血雨”到“雨过天晴”,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当年党的艰辛历程呢?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叫甜了吧。
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为生计担忧。我们没有理由不以积极的态度地活下去。因此,就让我们携手,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去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美丽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壮美,富强。
张开翅膀,飞向天空,拼搏未来,建设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