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路也是必经之路_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

1、弯路也是必经之路

弯路也是必经之路

文/王小彬

按照现在流行的词来说,我曾经是一个“学渣”,在国内念建筑学校没有毕业,然后去德国读了5年书最后也没拿到文凭。不过我认为,生活就是不断学习,经历本身才是最大的财富。

我的商业历练应该是在德国读书时开始的。我课余曾在一家音乐网站打工,那是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刚兴起,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就是通过互联网卖唱片,但做到了年销售额4亿欧元的规模。公司把小城里的一座老火车站买了下来,装修成了办公室,在里面工作的人都很酷很时尚,很多时候我不会想到这是一家卖唱片的公司,而会认为是一家创意公司。这家公司的文化和氛围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所以现在做watch,我一直告诉我现在的员工,我们不是一家智能手表公司,而是一家贩卖时尚的公司。

还在德国时我就跟一个同学合伙做进出口贸易,主要是把很多中国便宜的东西出口到德国去卖,当时主要是通过网上渠道,2002年在一次电脑贸易中遇到了骗子,14万欧元货款打过去,结果人找不到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等于我在德国勤工俭学的钱全部散了出去,不过从此以后我做生意会多一个心眼。

那年春节回到国内后,过完年就遇到非典,我也不愿意回德国了,自己就跑到上海继续创业。我在国内的第一个项目借鉴了德国那个互联网唱片公司,就是利用p2p的方式卖音乐。

我把国外一些好的免费音乐,特别是夜场音乐上传到服务器,然后提供付费下载。网站的名字叫ravechina,因为有特色,我们完全靠口碑营销做到了全国第一。这个项目基本是零成本起家,但是为我赚了几百万。后来我们的模仿者越来越多,版权的管制也越来越严格,2005年,我就把这个公司关掉了。

有段时间我对互联网有点厌倦,2006年就索性跟几个朋友去做dm连锁杂志。我的思路是将杂志免费摆放在一些三线城市刚刚兴起的咖啡馆、茶楼和星级宾馆,然后靠广告和软文赚钱。在内容上,一半是通用的内容,一半是本地化的内容。这样看来,渠道固定,内容成本低廉,印刷成本可控,又选择在广告业不发达的经济富裕地区。

当时我笃定这是个好生意,就一下子在长三角地区铺了10个城市,比如苏州、常州、无锡等,一个城市设立一个办公室,然后开始招兵买马去拉广告。

这么疯狂的扩张很快带来了恶果,杂志只出了4期,现金流就断了,公司账上亏了将近1000万,我只能迅速止损,把公司关掉了。

这次创业给我最大的教训是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能好大喜功,同时就是要看准趋势,懂得何时坚持、何时放弃。

所以等到2008年做团购时,我就吸取了教训。这算是个从内部创业开始的项目,当时国外团购的概念已经起来了,内部有个小伙子想去尝试,我就给了他100万元去无锡做团购网站,没想到他只花了30万元就开始盈利了。后来我们就开始谨慎扩张,用2年时间进入了5个城市。这个项目现金流很好,基本每个月的成本有30万元,利润能有40万元。

那时,团购在国内已经热了起来,所谓“千团大战”已经拉开帷幕,行业巨头拉手、糯米、窝窝等都已经融了上亿元人民币,我一看玩法变了,要么融资迅速做大,要么被巨头收购。后来我们选择了后一种,因为作为一个在三线城市耕耘的团购网站,想获得资本的垂青并不那么容易。2010年年初,我们5个城市的网站打包以300万卖给了一家排名前三的团购网站。

从团购项目全身而退后,我开始寻找新的项目,作为一个连续的创业者,这时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把握趋势比找到优势更为重要。当时最热的应该是移动互联网,而我从2008年起就开始零零散散地跟着一些老板做天使投资。

这时我碰到了对我非常重要的一个合伙人,也就是公司现在的cto。他是做硬件出身的,本来我们只是合作关系,我的技术团队帮他做手机rom。后来我们越聊越投机,在智能硬件领域准备合作做点事情。

选择智能手表这个方向有点机缘巧合。当时我们接了荷兰一家公司做手表手机的订单,而苹果正好放出要做iwatch的消息。我和合伙人都敏锐地认识到这个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我们必须抢在苹果前面把产品做出来。

其间过程自然是非常艰难。第一批样品良品率非常低,当时我们为了一块玻璃耽误了4个月时间。2012年4月的时候,我几乎想放弃了。但这么多年的创业经历让我认识到,轻易放弃等于前功尽弃。8月份,产品终于有了眉目,10月份整个团队停止了所有软件外包业务开始投入到watch的开发进程。2013年8月,我们终于出了第一款产品。这时智能硬件领域已经非常火热,创业者和大资本都在往里面挤。

回顾这么多年的创业,我想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都是成长里不可替代的一段经历。

2、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

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  

 

职业生涯路(road)

r——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

事业成功者最推崇的成事法则之一就是:先做人后做事。罗斯福也曾经说过: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在组织行为学中有一种重要的管理技巧就是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即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大学毕业生如何在新工作环境下调整行为、重塑形象,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初入职场,我们没有选择上级的权利,要努力做个上级喜欢的好下属。

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告诉我们,领导者倾向于把态度性格等方面与自己类似的人划为“圈内人”。与圈外人相比,圈内员工得到的机会更多,绩效评价更好,工作满意度更高,离职率也更低。当大学毕业生进入一个陌生单位工作时,那个无形的圈子也许已经形成,又如何巧妙而成功地成为上级的圈内人呢?一定要学会以下与上级相处的艺术。

第一,了解上级,体谅上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一个职场新人,更是如此。要想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你的上级,人是千差万别的,不要永远以一种行为模式同各类上级打交道。但请牢记:你首先要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关心体谅上级,要求你遇事学会站在上级的角度去理解上级,对上级宽容和支持,不抱怨,关键时刻替上级分忧解难,甚至勇于承担可能不是你的责任。还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盲目地以为上级不如你,要知道他既然能做你的上级,必然有你所不能及的能力,与其盲目自信,不如向上级好好学习。

第二,维护上级的权威,对上级忠诚。要避免与上级发生正面冲突,尤其在公开场合,你必须与上级保持一致。对上级忠诚不是要你像仆人一样言听计从,它是你对上级的一种心理契约,也是一种负责的职业精神。这就要求无论上级在不在你都要努力工作,对上级给予的任务不推三阻四、敷衍了事,而是立即采取行动,充满热情地圆满完成。

其次,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职场新人必须牢记以下三点:首先,要真诚待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在同事背后搬弄是非、造谣生事,懂得欣赏别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能力很强,也不要凡事冒尖,要给别人表现的机会。其次,宽容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遇到问题时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性分析,很多摩擦往往都是由误会而生,所以要善于与同事沟通。如果错在你,你要敢于主动承认,不可修饰掩盖、推卸责任;如果真理在你一边,你要以理服人,但不要得理不饶人,要尊重他人面子,给别人留有余地。最后,避免陷入办公室政治,远离小帮派,但要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在工作中要与同事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团队精神源于点点滴滴,比如,关心同事,善于分享,重视群策群力,持续学习,共同进步等等。

o——职业目标(occupationobject)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发现,他们中间: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结果通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3%有长期清晰目标的人,25年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最上层,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10%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25年后,都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那60%的目标模糊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抱怨他人、社会和世界。

明确的职业目标决定着你所期望事业的成功。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类:

   1、学术性人才:学习非常优秀,成绩非常突出,学习轻松愉快。应该选择上名牌大学,出国深造,以后的工作趋向于专家型,高技术性,高级管理型人才。朝所谓的国际性人才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自由选择,从就业到创业都占绝对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择业,创造世界财富,体现自身的全球性价值。

    这类人才应该注重基础课,比如数学、物理、英语等等。上大学也该学基础学科,到研究生和博士,再选择专业方向。这样基础知识才牢靠,才有可能成为大家,有可能去争取期待已久却毫无国人问津的诺贝尔奖,这是科学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没那么高,也可以是什么院士、专家之类的。

    2、技术型人才:就是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当然不是那些二级学院或者民办)。这类学生大部分是不考研究生或者博士(少部分可以的)。除了读好书,应该培养自己的能力,如人际交往、口才等等。最好每个学期都安排与学业有关的见习或者实习,每学期都能做一份自己的实习或者考察报告,争取到大企业大公司实习,分工也力争到大企业,或者政府、事业单位,当然也可以自己创业。

   这类学生是高级白领的代表,也是创业先锋。只要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就有可能获得机会,成为社会栋梁,诸如高官厚禄,行业专家,厂长经理。但是,成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人缺乏足够的耐心,在成功之前失去机会,或者没有从小事做起,缺乏实践积累而失去机会。

     我们建议:做好职业规划,甚至可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从乡镇或者基层工作做起,前途无量!

     3、实作性人才: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应该做好思想以及心理准备。以后的路不是靠高学历,而是靠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多是人际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该学习专业操作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技校、职中、中专。由于初中毕业就开始学习,三年就毕业,在别人上大学时,自己开始工作,别人大学毕业时,自己已经工作4年,4年应该能考到高级工水平,甚至可以准备考技师,只要努力,成功不是梦,成就事业或者体现价值也不是没有可能。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没有珍惜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消极对待人生。浪费时间和精力,结果什么也做不成。

     4、特殊人才:是指具有特殊天分的人才,如艺术、体育人才。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努力是必需的,还需要天分(遗传因素是一部分)。

     人生规划非常复杂,没有不变的规划,每个人都是由自己努力、成长环境、发展机会决定了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我们只是提倡努力改变人生命运,只要努力,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做规划总比不做的强!

a——态度(attitude)

工作中有很多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识技能、职业机遇等一些客观因素,但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职业态度,即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工作,它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行为,进而决定着你的职业成功。研究也证明,导致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中,eq(工作态度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至少是iq(知识技能相关因素)的两倍。而且职位愈高,eq的影响就愈重要。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必须要具有以下职业态度:

1.忠诚负责。古人言: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在职场中,忠诚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爱岗敬业。即使是最普通的工作,也不要轻视它;即使是最细微的事情,也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认真完成。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如果责任在己,应该勇于承认,并设法补救,切忌投机取巧,敷衍塞责并置之度外,以为无人知晓则更是大错特错。

频繁跳槽就是一种缺乏忠诚不负责的表现。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我们愿意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为它找出千万种方法;如果不愿意,也会找出千万条借口。所以,一味追求喜欢做的事情不如喜欢正在做的事情,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选择了这一岗位,至少要尝试先接受它的全部,而不能仅仅只是享受它带给你的益处和快乐。职场新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换工作之前不妨先换视角。

2.积极乐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人们不喜欢与那些郁郁寡欢、吹毛求疵、处处计较的人交往,在职场中也是如此。许多用人单位会对新员工实施“蘑菇管理”,即把新员工像蘑菇一样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者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再浇上一头“大粪”(无端地受批评,指责或者代人受过),使其仿佛要在自然界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拔)。如何高效率地度过这个时期,并从中汲取经验,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快速成熟起来,这是职场新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你为企业创造出价值,企业才会给你想要的发展机会。

3.持续学习。微软公司在录用新员工时,往往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在微软,文凭唯一能代表的就是新员工前3个月的基本工资。大学教育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结,相反却是新学习的开始。在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学习无止境,不管你从事哪行哪业,不懂得知识和能力的继续深化是可悲的,一个人只有终身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在职场中,学习不是一天两天或一个阶段的事,你只有随时随地、不遗余力地学习,才能提高竞争力。

d——工作(do)

爱因斯坦说过:“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在职场中,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所实际创造的价值,一个员工价值的真正落脚点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工作上。所以,你必须用你的业绩来说话。职场新人,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主动工作。我们到底为谁工作?事实上,很多人认为企业是老板的,自己只是替别人打工。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成为“按钮”式的员工,天天按部就班工作,缺乏活力。成功的好员工都是在为自己工作,他们是为提高自身人力资本,提高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工作的。毕竟,相对于外界因素,个人对自己的可控性最强。主动工作包括:主动熟悉你的工作环境,主动弄清你的工作流程,主动计划好你的工作,主动为老板分忧解难,主动与同事搞好关系,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大学毕业生要想有一个辉煌的职业前景,就不要仅仅为薪水而工作,不依靠说而通过做来证明自己,让主动成为生活的习惯,让主动成为工作的准则,那么未来就由你掌控!

2. 管理时间。效率的关键在于懂得良好的时间管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二八法则”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80%的价值是由20%的时间创造的。许多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办事拖沓、不拘小节的习惯,以至于在工作中也是懒散成风、心不在焉,结果最终演变成处处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恶习。职场新人要在工作初始就做一个能够有效管理时间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做事要明确目标,制定详尽的计划,设定具体的期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效规划不拖沓,不让事情牵着鼻子走,并善于总结记录,从而掌控自己的每一天。

3.关注细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节决定着成败。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不能因为是小事而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往往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日复一日地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忽视小事的人总会丧失很多机会。在工作中,注意细节,包括: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不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随便请假,不贪占企业的小便宜等。只要我们忍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把日常工作做好,我们自然会升级为不平凡,获得职业上的辉煌。

准备就业或已经就业的朋友们,想想你是否已经为自己铺好了这样一条路(road),如果没有,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人生的ceo

站长为你推荐的文章: [“职场五魅”助你成功] [职场十八条成功秘诀]

 

3、走错的路也是成功必经之路

走错的路也是成功必经之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另一个叫无悔。

三兄弟结伴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幕天席地,遭遇漠漠尘沙,翻过七座高山,涉过二十一条大河,终于来到了一座繁华热闹的集镇。这里有三条大路,其中只有一条能够通往城市,但谁也说不清究竟哪条才是。

怨天说:“咱老爷子一辈子教我的只有一句话‘听天由命’,我就闭上眼睛选一条,碰碰运气好了。”他随便选了一条,走了。

怨地说:“谁叫咱们生在那个地方呢,我没读过书,计算不出走拿条路最有可能,我就走怨天旁边那条大路吧。”怨地拍拍屁股也走了。

剩下的是一条小路,无悔拿不定主意。他想了又想,决定还是先去镇子里问问长者。长者见了他,但仍然是摇头,“没人到过城市,因为它太远了。而且我们这里的生活也不错。不过,孩子,我可以把我祖父的话告诉你——走错的路也是路。”

无悔记着长者的诚挚教诲,踏上了那条小路,寻找他的城市之梦。他经历的痛苦与艰难无与伦比,但是,每一次挫折,每一回失败都没有打倒他。当他面临绝境时,总是对自己说“走错的路也是路”,于是他挺过来了。在10年后的一天,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城市,凭这他杰出的韧劲与毅力,从一元钱的生意做起——擦皮鞋,拣垃圾,端盘子,后来他成为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蓝领,白领,直到自己独自注册了一家公司。

30年后,无悔老了,他把公司交给了儿子打理,只身回乡寻找当年同行的兄弟。依然是那个贫困的小村,依然是茅屋泥墙,怨天和怨地住在里面,依然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日子,三兄弟各自叙述了自己的故事。怨天沿着大路走了五个月,路越来越窄,野兽出没,一天黄昏,他差点被狼吃掉,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怨地选的那条路跟怨天并无区别,回来之后,他觉得一辈子不能抬头做人。

无悔叹息地说:“我走的路和你们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我决定了就决不回头。”

4、孤独,是优秀的必经之路

孤独,是优秀的必经之路

文/李高朋

人生来孤独,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坦然地面对孤独。多数的人是在孤独与群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靠什么来掌握呢?靠心,心觉得孤独了,才想去平衡一下,但本质上还是惧怕孤独。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有不少是喜欢孤独的,也在孤独中创造了不少精湛武学。例如张三丰,闭关思考,悟出以柔克刚的太极拳与太极剑,终成一代宗师。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开始思考时,这个人就开始成熟了,才有了创造的可能性。

各种励志书籍都在鼓励人去交往、去建立关系,但很少有书叫人去孤独,这也是我不喜欢看励志书的原因。强调行动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没有经过孤独思考的行动力是不是值得去学习呢?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很难做到孤独,每天都要接触不少的人与事,哪有时间去孤独?一到夜晚,本来是应该面对孤独的时候,却把时间交给了电话与网络。我时常觉得电脑的产生让人越来越没有思想了,想象力更加贫乏了。一有时间就在网上,寄希望于在网上学到东西,但真学到多少东西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优秀,但似乎每个人都不愿意去孤独。这个年代,很多人憧憬的是物质、名誉与享受,却很少去关心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是什么。真正优秀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也会认为自己的优秀来源于自己的孤独。苏东坡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大江东去”的千古名作;司马迁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爱因斯坦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相对论的产生。大师往往是孤独的,这对他们的人生来说,可能并不一定是幸事,但对时代却是幸事。上天往往就是这么公平!

看一个人优秀不优秀,我觉得其实只要看他在孤独的时候做什么,是手足无措还是镇定自若,是折腾还是享受。优秀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心中有那么一段或几段孤独的时光,可能并不愿意再去重复,但却愿意让那种回忆停留在记忆的某一处,不轻易说,但却是自信的根基。我自信,因为我孤独过。

走在前往优秀路上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太孤独了,自己的优秀并没有被人所知,所以有人选择了退却,选择了随大流,其实也就选择了远离优秀,因为优秀诞生了思考,思考又常与孤独为伴。

你够优秀吗?请先问自己:你够孤独吗?

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只要看他在孤独的时候做什么。优秀的人总会经历一些孤独时光,伟大的事情大都是在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做出来的。我自信,因为我孤独过。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