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长大后的子女还原你_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技巧

1、别让长大后的子女还原你

别让长大后的子女还原你

文/素手纤云

1

在一次聚会中,有位女友带着她6岁的儿子一起过来。

小男生顽皮可爱,只是席间爬上爬下,又多话绕舌,并因为好奇不停地打断他妈妈的谈话。女友也一次次停下来回答他千奇百怪的问题,再转头问一起聊天的人:“说到哪儿了?”然后不等我们接上话题,又被新一轮的打断。

她渐渐有些不耐烦,大声嚷道:“你能不能别来烦我?”

小孩子禁不住她的凶,扁扁嘴要哭,又作势在地上打滚,乱作一团。

其实,我早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她的影子,因为没有多少耐性,也喜欢打断别人的话题,经常冷不丁地插进话题,令谈话者面面相歔。

心理学家与佛教都说过:“关系就是一切。”尤其这种血缘关系,子女的言行几乎代表了父母,这话确有几分道理。

虽然我们有很多理由来推翻这句话,例如颓废不上进的父母可能生出极为出色优秀的子女,极度漂亮的父母也可能生下颜值不高的孩子。等等,却不得不承认,那些相像,除了成就和相貌的相似程度,还有最重要的是——“本质”。

成就、外表和为人处世大多是后天的修为,你可以选择学或不学,因为我们有自由意志,当然也可以选择变成另外一种人,那么最根本的人性本质呢?你能否选择?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长大后,几乎经常做出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行为?

2

那天,公司有新人向沫沫讨教恋爱时最重要的细节是什么?

她脱口而出,一定要看对方父母的相处方式。

因为她发现恋爱时期一向温和的男友在婚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会莫名其妙地生气,经常负面能量上身。

后来她生孩子期间,公婆过来帮忙伺候月子,朝夕相处才发现老两口虽然都对自已很好,但他们彼此间的性格却水火不容,聊着聊着就恼了,说着说着就动怒,她经常看到他们在做饭时因为一言不合就摔摔打打,然后各自锯守一方灶台做饭,这让从小在爱与温馨的环境长大的她看了心里发紧,却发现老公视若不见!

那天,在家休息的老公因为女儿莫名的大哭不止失去耐性,继而翻脸,大声嚷嚷几句不解气,居然抓过女儿抬手就是几巴掌,她震惊极了,孩子才刚刚三个月啊。

她忽然在公婆的相处方式看到了自已婚姻未来的影子。

她害怕未来的女儿会在爸妈的争吵、冷战里从害怕到麻木,然后再成长为另一个老公。

满月后,她执意请了保姆带孩子,以公婆年纪大了不适合太辛苦为由让他们回了家。在此期间,她努力去改变老公,周末带他到自己父母家体会温馨和美,也会为了未

来和他讲道理,或尝试着在他生气时转移情绪,好在他受过高等教育,再加上她总是温言细语,收敛很多情绪,慢慢地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回想过去,她感慨道:千万别让长大后的子女还原你!

现在想来孔子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

所有人的早期教育都是从家庭开始的。

你对外人的态度、对家居细节的关注,对情感的执著及做事的认真程度,完全折射出你父母的样子,也可以说你的人品反映了父母的修养。即使不是全部,总有一部分特质特别地明显。

这些特质遗传自上一代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更多的遗传自他们的本质和性格。

有时我们可能发现自己学会了一些不想要的特性,尤其在进入社会后,见过不同的人与世面,寻求到了一些新的模范,然后你想像他们一样,试图用另外一些人的特性洗掉你自己不想要的dna。

无奈,现实很残酷。

越想逃避的东西,一转身,却发现它就紧紧地跟在你后面。

漫画家朱德庸曾说过自已的童年很有问题,因为他的父亲性格太过封闭,除了对他说一句:“你要好好读书。”再无多余的教育。更没像别的父亲那样传授一些人际交往规则,所以导致他一度对学校及社会充满恐惧,成了问题少年。

好在后来幸遇夫人冯曼伦,又慢慢度过恐婚阶段,在为人父后,他总结了自己年少时的痛苦经历,与夫人采用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要聆听孩子,要退回到孩子的年龄,真正地去和他做朋友。”

所以,学会面对自己的“劣根”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生课题。

4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只是何为计深远呢?无非是把做人最根本的素质,最重要的原则尽早地教给孩子,比如那些“知好歹、明事非、懂感恩,担责任”的美德都需要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

那天和同事出去办业务,经过天桥时,有常见的乞丐伸手要钱,同事伸手掏出五元钱,我说这些人大都是个骗子。

他说,即使是骗,也仅仅是五元钱,不影响我丝毫,万一他不是骗子,这五元钱或许能帮他一顿果腹。

路上听他说起家乡的母亲,每逢有乞丐上门,总会拿出一些新鲜食粮,再端上一杯热水,她说离家的人都不容易。

听了,很是动容,比起生活中很多伪善良,他们的小善弥足珍贵,而当我问起前几天他因为工作上的冲突而遭排挤不加辩解的态度后,动容更是由衷。

他说:“母亲经常教导我,脾气大远没有本事大更受人尊重。”

心中立刻释然,我恍若在他平日的恪守敬业、不卑不亢、又与人为善的态度,看到了一位母亲的人格魅力。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

这样的父母才不用担心,未来的子女想花一生的时间去摆脱你!

作者简介:素手纤云,专栏作者,新书《从容淡定做自己》已在网上开始预售。追逐有书有闲,书写流年清欢!公众号:素手纤云(id:sushouxianyun1208)。

2、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技巧

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技巧

 

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保证与孩子通畅的交流,但在这个关键点上,许多家庭却出现了问题。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知道怎么了,小时候什么事儿都跟大人说,现在长大了,拿根棍子都捅不出半句话来。

乍一听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孩子大了自然就不愿跟大人说话了;如果说有什么不正常的,那肯定是孩子不正常,是孩子出了问题。

真是这样吗?我通过近几年大量的接触这样的学生和家长发现,问题还是在家长这里。

我的一个学生,都上高三了,也不跟他的爸爸交流。原因是他爸爸是一个外交官,长年在驻外使馆工作,孩子从小就很少见到爸爸,逐步产生了陌生感,甚至爸爸偶尔回家住几天,孩子都感到特不自在。因为家里多了一位陌生人,拉得爸爸很痛苦,所以家长无论多忙,无论工作多重要,还是应该想办法多挤点时间陪孩子的。我们既然把孩子带到了人世间,就有责任把他教育好,在某种意义上,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所以,不要光强调自己的工作有多重要,教育好孩子同样重要。

曾经听一位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作为一名民办教师,为了山区的孩子奉献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和感情,非常让人感动,但他最后的一段话却让我不舒服,他说我为了别人的孩子却耽误了自己的孩子,到现在我的孩子还是个文盲,由于我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到现在都恨我。听到这里,我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已大打折扣,因为我知道,教育的前提就是爱,而爱孩子这是父母的天性,你一个当老师的,如果连你自己的孩子都不关爱,都不配为人之父,怎么有资格当老师!( https://)怎么可能当好老师!现在社会舆论好像有一种导向,不把自己弄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好像成不了模范人物,从爱的本能上来讲我不欣赏这样的模范人物。所以家长妄想跟孩子良好沟通,首先要懂得去爱你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冷落在一边,却一门心思去爱别人的孩子,这样的家长怎么可能与孩子有很好的交流。

还有些家长以为自己几乎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孩子,结果还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情况太多,不是真爱,而是错爱。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必须以理解尊重孩子为前提,否则就成为孩子最近的陌生人,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孩子考差了,家长当然很难过,但你站在学生角度看,几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是波浪起伏的,为什么你的孩子就只能一直提高!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都做不到。例如你总感到你说的事情对孩子很重要,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但你仔细想一想,你说的事情肯定重要,但这重要的话,如果都重复了第n遍了。你的孩子还是听得津津乐道,那肯定是孩子出毛病了。要想让孩子听进去你的话,就需要家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话题,这是需要很用心的一件事。还有一些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成长的需求,孩子幼小无知时是比较听话的,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他成才的意识迅速增强,这时候如果家长还是把他看成那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是用他在幼儿园,小学时的那种方法去教育他,已经严重背离了他的需求,必然得到孩子的反感对抗,所以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多,就是这个原因。我每天都在教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就没有几个叛逆的!那是因为我更尊重他们成长的需求!

说了以上这么多,无非就是提示各位家长,爱孩子要懂得方法,懂得换位思考,否则可能会因为爱而害了孩子。

站长推荐:[与子女沟通的三大原则] [家庭沟通必须遵循的20条原则]

3、与子女沟通的三大原则

与子女沟通的三大原则

 

最近连续做了一些青少年案例后,发现很多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总是亲子沟通最先出问题的,沟通的问题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最终导致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我发现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自我”是家庭婚姻和亲子关系解决不好的最主要原因,这种自我往往表现为自以为是、成见、偏执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请家长朋友们注意以下亲子沟通的原则:

1、不做评判

亲子沟通的第一要诀就是:首先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错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一定有他的道理。而不是自己没有错,错都是孩子的,如果这样,对方当然不听,永远不会听。因为只要我们认为对方是错的,沟通的目的就是揭露对方的错误,这就不是是沟通了。就永远达不成真正的沟通,一定是一谈就崩。况且,只要您认为孩子是错的,就一定有矛盾,要知道,孩子也认为您是错的。因为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你跟孩子是平等的。如果能站在这种立场上跟孩子说话,那么你说出来的话也许就不具有评判的意味了,这是达成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2、选好角度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都可能有自己的偏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那么,首先,自己可能是错的,只要孩子提出足够的证据说明自己是错的,自己就要承认。

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因为你永远无法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所以,换位思考远远不够,这里讲求的是无位思考,也就是说不要站在哪个位置上去思考。( https://)我们不站在哪儿,就可以站在所有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坚持我们自己是对的,那么我们怎么可能有错误?如果我们不坚持孩子是错的,我们就只是在讨论什么是好的。其实对错根本不重要,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您错我对。

3、听比说重要

从临床收集的资料看,绝大多数亲子交流是以父母说孩子听的形式进行的。这是单向的交流,不叫互动。做为家长,听孩子说什么也许比跟孩子说什么更加重要。试想,要是我们没有被倾听的体验,我们怎么跟别人交流呢?我在咨询室里看到的是,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自己说话,不跟自己说心里话。关键是,家长的老生常谈孩子听得太多了,终于不想再听了;家长从来没有认真听孩子说,孩子放弃了说的权利。(要是你跟一个朋友交流,那个人永远不认真听你说,只顾自己说,你会怎么样?)。记住:听比说重要!

以上三个原则,简单明了。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简单的技巧,而是一种境界。试试吧,如果你的世界发生了改变,那一定是你发生了改变。

推荐阅读:[家庭沟通必须遵循的20条原则] [培养子女勤劳品质的十条建议]

4、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一)

人都是要长大的,但它总是不让你发现,喜欢偷偷摸摸的来找你。当你一不小心发现它时,总会惊呼一声:“啊,我长大了!”……

小时候,妈妈总说我没心没肺,不知道心疼爸爸妈妈,就知道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我也回答她说,“我有心有肝有肺,不信你打开我的肚子看看!我还会看电视呢!”然而,伴随着我一点点的长大,这些儿时的玩笑话却悄无声息地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叛逆的脾气。当我12岁生日时,当我过了人生第一个阶段时,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辛苦与疲劳:原来妈妈曾忍受了我这么多的坏脾气!

终于一天,当妈妈再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时,我鼓起勇气上前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枚深情的吻。把妈妈扶到沙发上后,为她端来了一杯早已准备好的水。看到妈妈捶打颈椎,我连忙走上前说:“妈妈,我给您捶捶背!”我又锤又打,手脚并用,给妈妈捶打了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里,我们娘俩没有说过一句话。我锤完了,看妈妈已经睡着了,便给她掖好被子,去写作业。一个多小时后,作业也写完了,可是妈妈还没有醒,我拿起零花钱去餐饮店买饭。

饭已经搁在桌子上了,我轻轻地叫醒了妈妈。她醒来后,看见我已经买来了饭,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女儿,你长大了!”

“你长大了”,这句话我期盼了好久,终于等到了。固然妈妈只是淡淡地说出了这句话,但就是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足以让我开心好几天。

哦,我长大了,我真正长--大--了!

我长大了(二)

我十一岁,身高一米六六,读五年级,在我们班绝对是第一高,可是爸爸妈妈总叫我小芃芃。为此,我很伤脑筋: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看法呢?告诉你吧,我比我妈妈还高一点呢!

这天,我来到厨房,站到妈妈面前,学着大人的样子拍着妈妈的肩头:“妈妈,您好!”说着,我故意抬起头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妈妈上下打量着我:“啊,咱们的小芃芃比妈妈还高呢!”我趁机大声向妈妈宣告:“我长大了,是不是应该把名字前的‘小’字去掉了?”妈妈哈哈大笑:“孩子,个子高并不意味着长大,应该通过具体事情来体现自己已长大。”我把妈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星期一,刚吃过晚饭,爸爸出去散步了,妈妈突然接了一个电话,说有事要出去,妈妈慌慌张张地要出去,她担心地说:“小芃芃,你一个人在家,行吗?”我想:长这么大我自己还没有一个人在家呆过。但我鼓起勇气说:“妈妈放心,我长大了嘛!”临走时,妈妈又千叮咛万嘱咐,我呢,则一个劲地说:“妈妈,放心吧!”

等妈妈走后,屋里静悄悄的,我心里有点打鼓,赶紧开始写作业,突然,门外传来“咔嚓”的声音,我吓了一跳:难道是小偷来偷东西?别怕,我长大了嘛,应该拿出勇气来,我强作镇定,拿起电话,屏住呼吸,注意听外面的动静,随时准备打“110”,只听“砰”地一声响,哦,原来是邻居阿姨回来开门时造成的响声,我松了一口气。

可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沙沙”的响声,吓得我又拿起电话,咦?怎么没声音了?我再仔细一听,啊,原来是风吹树叶的声响,又是一场虚惊。

8点,我做完作业,洗刷完毕,刚上床准备睡觉,我又听到开门的声音,吓得我直往被窝里钻。“芃芃!”哦,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哟,作业写完了,已经睡觉了?”我骄傲地说:“我长大了嘛!”“啊,我们的芃芃真的长大了!”

“哈哈哈”房间里一片笑声……

我长大了(三)

寒暑交替,日月更新,今年六月份我就有十二岁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孩慢慢长大了,我不再让妈妈替我洗袜子和内衣,不再让妈妈帮我整理书包和房间。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已,我还会自己做饭呢,我终于告别了“饭来张口”的日子。

记得去年年底的一天早上,爸爸妈妈说要去离家很远的东花坛办年货,()让我一人独自在家,在千叮咛万嘱咐后给了我50元钱,他们就出门走了。

爸爸妈妈走了之后,我就开始写作业。等我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都写完后,他们还没有回来。我一看表,哇,都十点半了,平常这个时候妈妈都开始准备做午饭了,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啊?我的肚子这个时候也开始“咕咕”地抗议起来。没办法,我只好自力更生吧。

我先喝了一包奶来解决肚子的问题,然后我又拿着钱去外面的超市去买吃的。中午吃什么呢?管他呢,我先买了一包最爱吃的零食。看到货架上红红的西红柿,我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念头,“妈妈不在家,就吃西红柿鸡蛋面吧就它了。”我自言自语。

我挑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又买了面条,然后匆忙回家去。我系上妈妈的围裙,开始准备做饭了。我从冰箱里拿出来几个鸡蛋,把它们一个一个打开打进碗里,【以前帮妈妈打过鸡蛋,所以打鸡蛋的过程很顺利】然后放入一点盐,再用筷子朝一个方向不停地搅动均匀后放在一边备用。

我把西红柿洗干净后,用刀先把它们切成两半,去掉蒂后再把它们切成小块。切的时候西红柿好像有些不太听话,我很担心会切到手,不过还可以,总算是有惊无险啊。

接下来就要开始炒菜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天然气的开关打开,再打开燃气灶的开关,然后把炒锅放在炉灶上面。等锅里的水蒸发掉以后我把油倒了进去,油很快就热了,我把事先打好的鸡蛋倒进了锅里,鸡蛋液很快地凝固在了一起,我拿起炒菜勺子迅速地翻炒起来,翻炒的时候把大的鸡蛋块再切成了小块。

鸡蛋炒好了,先盛出来,再放些油炒西红柿。妈妈说过炒西红柿一定要油温高一些,这样炒出来的西红柿才更有营养。我等油开始冒烟了才把西红柿倒进锅里,油在锅里很不安生,到处乱溅,那“嗞嗞”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不过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是站到离灶台很远的地方。西红柿炒出汤后,把原先炒好的鸡蛋放进去混合一下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的事情就是把饭锅里添好水放在灶火上烧,水开后就可以下面吃了。在我发愁什么开始下面的时候,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完整地一顿饭:西红柿鸡蛋面。爸爸妈妈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做的饭,不住地说,儿子,你真是太棒了。

以后爸爸妈妈每次有事都很放心地出去,我也只好接连不断地自力更生。就这样,我慢慢地习惯了一个人在家的生活,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改掉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让我明白了我的变化--我长大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