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线的救赎作文800字_在痛苦中获取救赎作文800字

1、风筝线的救赎作文800字

静静的,老屋的一隅躺着散发油墨香气的风筝,那是奶奶最心爱的东西。它生于不知名的巧手,踏着七八十年代的时间而来,你可知否?那节松垮的风筝线,曾救赎了一颗哭泣的心。

在那灰色小平房的四角天地里,我曾疯狂地向往着自由,讨厌规则,讨厌束缚。就像一只被牢牢锁住的风筝,风筝线不断,我就无法逃离。

我曾习惯于叛逆,过度地信奉人格独立,拒绝听话,拒绝批评,整日游手好闲,庸庸碌碌,老师会放弃我。同学会疏远我,也是,像我这样孤僻的人怎会有人喜欢。

但我也曾在漫无边际的黑暗里啜泣,父母不在身边,那种望眼欲穿、望也望不见的父母的痛苦常常在角落里看着我,然后踱步回房,她知道,安慰对于我而言并不奏效。直到有一天,难得容光焕发的奶奶兴冲冲地走到我面前,那臃肿的身子有些让人担心,她抓起我的手,我欲甩开被一种更沧桑有劲的力道驳回,在略微惊讶与疑惑中我被拽出房门。奶奶带我来到屋后的一片草地,那里既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在此之前,却也没有得到过我眼前的一抹余光。

奶奶几乎的颤抖着拿出她藏在背作文后的东西——那是个风筝。明亮错落的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长长的鸢尾令人神往,洁白的纱纸令人倍感纯洁。

奶奶有些期待着看看风筝看看我,我明白她的意思,但对我而言,这真的是个很烂的游戏,我转身就走。

转头一刹那,奶奶已将风筝放起,那漂亮的风筝在烈风中有些摇摆不定,在烈风与天空的诱惑下,它尽力地挣脱风筝线束缚,我看到奶奶粗糙的双手略微隆起的青筋,但她仍然死拽着,因为她知道,她一旦放手,风筝必将毁灭。

我的心似乎被那绷紧的风筝线触动了一下。悔意逐渐涌上心头。父母和奶奶就像那线,尽力地挽救着我这只任性的风筝,我把他们耗得筋疲力尽,结果只是使自己又走向毁灭。

奶奶将风筝线递到我手里,仿佛像在进行一场隆重的交接仪式,我紧紧地拽着。风渐渐平和下来,风筝安静了,风筝线的救赎成功了。

不论身在何方,家人的爱与牵挂总会紧紧地拽住偏离轨道的你,如同风筝线般坚韧,而你就像那风筝,需要风筝线束缚才能回归自我,回归真实。

奶奶的风筝线救赎了风筝,也救赎了花季年岁里哭泣的心。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尹同跃 作者年龄15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黄前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5班
性格特点轻浮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划船 平均成绩117分
指导老师明祯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2、在痛苦中获取救赎作文800字

阳光在肮脏的地方穿来穿去,可自己却依然纯净如故。

司马迁笔下的英雄,大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孰不知: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的灿烂;一花凋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当面对那无法接受的现实政治。现实社会,选择死,或许是一种解脱,一种灵魂的自由,一种人生观。生死观。这样大胆。豪迈。不羁,明明白白地向世人阐述了自己的坚持。执着,如屈原,投江自尽,身佩兰草,以示自己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不渝;如楚王乌江自刎,面朝江东,以示自己对江东父老的情与义。他们都是不屈的好汉。然而,死又可以看作是一种逃避,一种形体的拘束,一种狭隘的思维禁锢。屈原死了,君主依旧,国家依旧;项羽自刎,只丧失一代霸主……死了,什么也改变不了。

当面对那痛苦的折磨,不堪的屈辱,选择生,需要顽强的心灵,因为从此之后,将会背上一块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巨大的石头。然而,那正是真正有勇气的人才能做到的。如《史记》中记载的孙子膑脚,韩非囚秦,卧薪尝胆……以及司马迁自己的忍辱负重。作文他们活下来,坚持着自己应当坚持的理念,执着着自己应当执着的信仰。他们知道,跌下来的都是往上爬的人;他们懂得,有一种蹲下,是为了更好地站起;他们学会,给自己一些疼痛,来抵抗生命中呼啸而来的痛苦。最终,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得到了世人的称颂,名流千古。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若生为树木,我当欣欣向荣;若生为幽草,我当凄凄摇绿。懂得随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但忠于自己的原则,即使会被万人嘲,被千人唾,也只不过是寒冷冬季里的一场雪。

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当用生命的年轮去把命运赋予的一切演示完毕,当把忧伤的颜色化作苍白,把痛苦的痉挛刻成皱纹,把遗憾的味道品成眼泪,把不幸的颜色涂成白鬓,而把那一尘不染的情思。理想。抱负。追求孕育成嘴角永恒的微笑时,才会顿悟:生者可以做到死者无法做的事情。

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远来于压干的蔗茎。

选择忍辱负重的生,而不是苟活,更不是所谓的慷慨就义。去相信,即使只是蝼蚁般微贱的生命,也可如泰山般沉重。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傅杨 作者年龄17岁零4个月
在读学校上海市华二初级中学 在读班级高三4班
性格特点任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保龄球 平均成绩108分
指导老师陈芝颖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3、自我救赎作文800字

听着同学们一声一声的呐喊声,我既高兴又担心起来。他们嘴上说着要考哪里要考哪里,真正做得到吗?老班不下三遍的跟我们说要自我救赎,可到底怎么救赎,这可让我心中生了疑惑?

我日思夜想,苦思冥想,惊悚起来。要自我救赎,必须要下决心学会“三自”。

要先学会自律。不要停留在我不想找麻烦的阶段。老师一进来做好并不是害怕惩罚,慢慢的,心中要形成规矩,但是规矩有那么好形成吗?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也许都形成不了一条规矩,但只要时时刻刻,督促自己,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一直不懂其中的道理,包括现在我觉得它的道理很深很深,仿佛每一次读它都能获得新的道理。

要学会自主。是不是有题不会的时候,就想要抄上别人的这道题就算完了?是不是在考试的时候经常遇到这道题?是不是每次写完作业都有一大堆的疑惑?这跟自己有关系,有时候不需要做太多的课外活动,也能学习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老师说的一字一句,不要落下什么,自然就可以学习好。如果你想你做了100道题,有十道题不会做,刚好也没有做,考试刚好考那十道题,自己心作文中抱怨着。而别人跟你做了同样的100道题,那10道恰巧是他会的,那90道恰巧是他不会的。考试考多少分数不代表着自己会多少,不代表自己有多么努力,自己有多么差劲。

要学会自立。要知道,学习是给自己学,为什么而学习。为了父母学习,为了老师学习,为了报答某个人,这些都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要打消一切不好的念头,我今天不想上了,我就不去了。你上不上,跟老师没有关系,要知道听不会的知识是自己的,考试不会的题也是自己的,将来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不要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考试之前知道题我会,我特别熟,自己给自己讲了一遍。考试的时候考了那道题换了一个数字,那个数字跟你冷眼相对,它认识你,你不认识它呀,有时自己会了也要听也要看。

做什么事情,要竭尽全力。而不是只每天捎带耳朵一听,没有用的。自我救赎,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这,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以及自己为什么要努力;自我救赎,并不是说说而已。陈老师的话,我们刻骨铭心。

自我救赎就像把自己从地狱带到天堂,这段过程煎熬而又不失快乐,那我们为什么不自我救赎呢?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闫永刚 作者年龄12岁零4个月
在读学校敖汉旗箭桥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9班
性格特点悲观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十字绣 平均成绩90分
指导老师佟素言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4、原谅是为了更好的救赎作文800字

原谅大雨滂沱的烦闷,便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喜。

原谅狂沙无情的肆虐,便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

原谅大海汹涌的澎湃,便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宁静。

生命的无情残杀,是可恨啊!但那个戴着魔鬼面具的赵承熙,并不是魔鬼的爪牙,他只是一时失了心,迷了智,只是把内心的痛苦化作了一场冲动。他不是魔鬼,只是一时错了的“孩子”。

人需要被原谅,而原谅是为了更好的救赎。

湖南台热播的《变形计》受到良好的反映,那些问题少年不都是披着恶魔皮狼的孩子吗?他们不听教导,用执拗和固执与世界为敌,用奢华和疯狂来麻醉孤独和少有的关怀。父母不是没有关怀,只是那时他早已看不到了!而这群孩子最坚固的城堡被山里的父母轻而易举的击垮了作文。他们用包容和原谅爱着这群孩子,孩子任性犯的错,他们来补;孩子不满山中生活,他们翻越大山用珍贵的钱为他们买来吃食。

再坚硬的铠甲也被这深情的原谅褪下,再执着的恶魔也被这山一般的包容所驱走。

原谅是为了更好的救赎,是鼓励别人,放下过往,迎接新的生活。

一个哲学家在回家路上遭受打劫,他淡然的拿出钱财,打劫者说:“这不是你抢的,是我借给你的,这里面有我的名片,如果你有困难可以来找我。”后来曾经的打劫者变成了著名的商人。不是被命运逼迫到墙角,没有人愿意用这种方式,哲学家看穿了他的犹豫和徘徊,看到了那个善良的灵魂在风中摇曳,他用原谅点起一盏灯,让善良勇敢的回家。

原谅是为了更好的救赎,是让人性的光辉重新闪亮。

老师原谅学生的无理,一心育人,得桃李天下;家长原谅孩子的任性,循循善诱,得成龙成凤。反观国外同一性质的案件,国外判40年,而中国只判几年,国外不重原谅,犯错的人就要接受最重的刑法来弥补过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不是忽略他的过错,也不是不承担责任,而是减轻内心的担子,不让他们被过去深深压进黄土里。

正如材料中,建了33个纪念碑,放飞了33个气球,原谅是为了更好的救赎,为天上的他们祈福,让地上的人们引以为鉴。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安麒 作者年龄17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连城县文新中学 在读班级高三1班
性格特点胆怯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钢琴 平均成绩113分
指导老师金建杭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5、救赎作文800字

我是教堂的一只滴水嘴。作为一块大理石板材,不能像兄弟姐妹一样去铺设教堂的地面、墙壁,甚至是圣母的浮雕,我曾一度唉声叹气,叹息命运对我的不公。一只小小的滴水嘴,有什么用处!用一根简单的竹管就能替代了,何必兴师动众,在我的身上划上一刀刀的刻痕,让我忍受一次次的痛苦呢?

我一生有过无数传世的作品,我一度热衷名利,当教堂请我雕刻一只滴水嘴时,我不屑一顾,不想接受这不能给我带来丝毫名利之事。主教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我,我仍然将它弃置画室,不理不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图纸上的两个字,“forgod”。

我知道,他还是一位画家。他常常在画室画虔诚的教徒、圣洁的天使、神圣的天国。我长时间被丢弃画室一旁,但我一直痴心妄想,何时能进入他的画眼?

“上帝无处不在。”它的存在,既然是为了上帝,我一定要全力以赴。

忽然,有一天,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我,对我仔细观察,终于,他动工了。他不时用温暖的手指触摸我,拂去我身上雕刻的灰尘,一条又一条地划线,一遍又一遍地抚摸。他时而雕刻一会儿,就陷入一阵沉思:下一步该如何拿捏,该如何下刀。他似作文乎在雕刻一个鲜活的生命。一天天过去了,我浑身被他刻得伤痕累累,灼痛难忍。他常常忙到深夜,也许,寂静的黑夜,更能激发他的灵感,更容易让他与上帝对话。

我忍受苦痛,只求他慢慢雕琢,哪怕是一刀刀的伤痛,我也心甘情愿。我爱上了他的刀工,他的虔诚,他的执着,他的信念。我只求与他多待一天,在他手中,我顿觉心安。哪怕再大的伤痕,我也能忍受。

终于,我雕完了这只怪兽状滴水嘴。我曾鄙夷不屑的大理石板材滴水嘴。在柔和的灯光下,散发着圣洁的光芒,似乎有说不尽的故事:历经坎坷,忍受磨难,最终涅槃。我忽然发觉:我以前的所有作品,也抵不过这只滴水嘴。即使它将被放在教堂的飞檐,鲜为人知,寂寞将陪伴它的一生一世。

我被放到了教堂高处,新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熬,站在高处,我能看见日落月出,人来人往。他在我的底座上还留下两个字,“forgod”。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上帝无处不在”,他会洞察一切。也许,救赎自我的心灵,就是最接近上帝的人,他做到了。

我又画了一幅画,命名为“给上帝”,但最终没有发表。我明白了舍得的道理,因为有舍才有得。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伯内特 作者年龄16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潮州市湘桥区铮蓉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2班
性格特点好表现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做饭 平均成绩114分
指导老师爱由田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