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写长亭送别](http://www.wenzidahui.com/tu/537.jpg)
1、改写长亭送别
改写长亭送别(一)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天边的云,随风飘,黄花任风摇。满地凋零无人晓,铺满离别道。西风紧吹,黄叶紧随,北雁南飞何时归?谁将霜林染醉?时光流水一去不回,离人落下悲愁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寺前相遇浅谈,只叹相见恨晚,今日君又匆匆归去应试,只留下孤单的人儿独自哀怨。柔柳低垂,难唤马儿回,夕阳西坠,疏林难挂住斜晖。鸟儿欢快的飞,鱼儿在水中来来回回,却从不理会流年似水。马儿呀马儿,你慢慢地前行,为何你不留恋余晖抚过的风景,哎,你又怎知道我心中的不舍之情。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得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眉;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备好车儿马儿将离去,匆匆离去不由得自己,有什么心情将自己打扮的娇滴滴?只可准备着被儿枕儿,渐渐的沉入梦里,自此以后,衫儿袖儿被揩满郁郁寡和的泪滴。离别后时常把信儿寄,将你我的深情紧紧的锁在信儿里。
改写长亭送别(二)
立秋将至,只恨大雁追不过寒风;夕阳西下,只怨疏林挂不住斜晖。柳丝因风飘扬,花朵随风其舞,纵然有最迷人的风景,也拴不住伊人的心啊!只求马儿你慢慢的行,车儿你快快的赶,亭外,伊人思念的人还在等她。月老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可命运却有将他们分开,怪谁?是大雁还是疏林?恐怕,只怪他们相见的太迟,离别的太疾了吧!
天色渐暗,阴风骤起。告别在即,执手相看,泪眼双滴,竟无语凝噎,唯有相思两头系。便上了马,道声“去也”,随即挥鞭离去。伊人仍站在亭内,遥望小生消失在地平线,默许下“珍重”。
亭内,一个人,两酒杯,三声哀……
亭外,一只雁,两厢地,三声叹……
此恨谁知!
改写长亭送别(三)
柳丝长玉骢难糸,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带相思离亭晚,夜阑啼哭妆泪痕。—题记
云天碧碧,黄花纷纷落满地。西风萧瑟,北雁南飞无颜色。老马在长亭咀嚼枯草,它很快就要驮着断肠人离开这令人留恋的地方,踏尽风雪,去独诉愁苦。
十里长亭,夫人安排筵席,尽管桌上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桌上食物凉十分,却无心食。()夫人与长老恭候多时,张生与小姐才无奈来到,只见小姐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形容枯槁,面颜憔悴,她却无意去淡妆浓抹。
张生和长老坐,小姐亦坐其旁。红娘取酒来,斟满酒杯,尔后拿草喂老马,此时老马咀嚼不仅仅是草,还有是辛酸的离愁别绪。夫人对张生云:"张生,大丈夫志在四方,你上京赴考,待金榜题名时,是我女儿莺莺嫁你之时。"话毕,张生作辑,云:"小生凭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也。"长老起而言:"夫人此言差矣,张生不是落后之人。"几人端起酒杯,一口饮尽,冷酒灌入愁肠,泪水早已酝酿许久。
西风起,黄叶纷飞,寒烟氤氲,衰草萋迷。小姐端起酒杯,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云:"请吃酒!"张生亦端杯,两人对视俄倾,把酒饮尽,双双把头低,长吁气。在一旁的老马知道他们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老马也老泪纵横,它深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说!日渐垂西山,离别更恨此日短,张生停杯投箸不能食,恨愁塞满肠胃。
张生推整素罗衣,准备起程。夫人辆起车儿,先离去。张生辞别长老,长老云:"一切尽在无言中,愿君鞍上保重。从今无心诵经,专听君状元及第声。归来后,做亲的茶饭少不了贫僧。"话毕,长老亦离去。
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张生与莺莺两意徘徊,久久不肯离去,任尔天色漆黑。两人却忆起花前月下,人约黄昏后的信誓旦旦、你卿我侬。莺莺云:"张生,此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不可栖迟异乡,怜取意中人,弃掷意中人。"张生对曰:"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小姐此念差矣,吾今生惟怜你一人者。"莺莺嘱托再生,愿张生一路平安,既想让张生早早赶路,又恐今后终不得见。
老马驮着断肠人,无奈地走在秋叶满地的古道,即便老马不愿离去,但走着走着,终被淡烟暮霭相遮蔽,消失在青山疏林中。暮色早已黑,莺莺则刚要离开这无人语的夕阳古道,禾黍秋风偏送来嘶哑的马叫声,牵连着莺莺的心的张生还未走远,莺莺的相思泪早已夺眶而出。
红娘云:"小姐,怕夫人担心,我们归家去。"莺莺登上马车,坐在车厢里,唱:"也么哥,也么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秋风仍旧亵玩着长亭,长亭上的杯盘也被秋风摔得粉碎。枯叶死抱香气缠枝头,却被乌鸦这悲剧的哀嚎者的叫声震落。还有那深浅不一的马啼印也被秋风磨平,似乎要湮灭这次离别的记忆,让人间继续悲欢离合吧。
夜深人静,西厢灯未熄。女子淋漓襟袖啼红泪,竟添九曲黄河溢。夜寐不可消残酒,却盼西窗共剪烛。—后记
2、长亭送别扩写
长亭送别扩写(一)
都是铁蹄踏碎这人间真情,劳燕纷飞奈何我两行清泪。
幽幽碧云天,满地黄花损。西风渐紧,北雁南飞。铁蹄绕堤沙,误踏霜林碎。马儿疾行,车儿快随,恨不倩疏林,挂不住斜晖。遥望见十里长亭,西风更紧,拂起泛黄的枫叶,有谁知那是点点离人泪。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昨夜红窗花烛,昨夜恩谢天地,昨夜刚圆百年梦,奈何上天,今朝要让你我千山相隔,万水阻挡!昨日今朝,望尽沧桑。
黄叶纷飞,衰草萋迷,对此苍白小亭,我眉头紧蹙,心绪悠悠。猛抬头,见你阁泪汪汪,无语凝咽,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昨宵此翼,今日别离,望这淡淡的红装,柔柔的霓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且誓曰:“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盼只盼你休要忘我情意浓,不论你位居皇臣卿相亦或位卑于民,我终等你归家来!一斛清酒无心饮,相视泪眼凝丝情,怕待劳燕纷飞时,眼中流血心成灰。别离情诉于谁?愁无寐人憔悴,流年羁恨两相催。
夕阳滑过霜林,青石古道,衰柳长堤。荒烟蔓草年头,烟雨思谁瘦?断烟霏雨,怎生去得?又一回眸,雨婉约,恨了没?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残月长空,寒潭无声,望雁字过时,凉袭心头。
思,绝一笔,望,寒枝静月。等风景都看透,天高云洁,细水长流。我在天涯这头,遥望海角那头,愁!愁!愁!
长亭送别扩写(二)
那无情的骤雨刚刚停歇,却早已淋湿了我们两了人的世界。寒蝉用凄切的叫声和成一曲悲凄的离歌,心早已被秋风灌得冰冷。天很快便拉下黑色的帷幕,对于我们而言,一切都似乎静止,除了我们眼中流动的惜别。月隐匿在云层中,不忍目睹我们的分别。长亭,我们,夜,似乎融为一体。只感觉有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心口,无法挪动,纵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却哽在喉间,不能吐出半句。十指相扣,无言的凝眸,秋风在低声哭唱,唱碎了离人的心。旁边,兰舟上的船工不停地催促:马上就要开船了!离别的时刻就要到来,万般不舍化成泪,从眼中汹拥而出。
就此一别,将隔遥远千里,以及那数不尽的烟雨风波,眼前那暮云阴沉,楚天暗晦空阔,茫茫无边。凝望那远去的兰舟,只觉乌篷里传来一曲离殇……
长亭送别扩写(三)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而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王实甫
青山横在眼前,阻挡了我送你的脚步,但阻不断我对你的思念;一步三回头的背影渐渐隐匿在了那片稀疏的树林后面,一点点也变得不那么明朗……垂暮的薄雾伴随着斜下的夕阳,越来越浓,缓缓的笼罩了这一切。
那树林不再明晰,变得隐隐约约层层叠叠朦朦胧胧,这稠稠的空气一点点将你的身影吞噬。()这夕阳,沾着金黄的漆,涂抹在了那古老的青石板路上,那一排成双成对的青骢马蹄印,轻轻划破这安宁的夕阳景色,向空气中喷涂着离别的愁绪,像古代宫廷中最毒的那种寒毒,伤人于无形,夙兴夜寐,痛不欲生,蚕食着我的心灵。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忘不了你的誓言:“青山有路终须到,金榜题名誓不归”,夫君啊,你那瘦弱的肩膀上被绑上了太重的负担,但你还是默默地背负起了它们。夫君啊,没有你的日子,我真是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啊!
我就这样站在这里,耳旁的风翻腾两旁的禾黍窸窣作响,一片片随风打圈飘飞的枯叶,诉说不尽我对你那无止境的爱……你这一去,何时复来还?
3、长亭送别读后感
长亭送别读后感(一)
很喜欢这句“碧云天,黄叶地……总是离人泪。”万里长空,没有阴雨绵绵,碧蓝的天空,犹如一片透明的草地,偶尔有几匹白马似的云朵轻轻飘过。满地的菊花开得正艳,也是来为将要远行的你送行么?时间好快。转眼,太阳已下山。西风瑟瑟,只只大雁正往温暖如春的南方飞去,留下的是那片不知是谁染红的树林。台眼一望,一抹斜阳的余晖散向那座无人的长亭,把它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一滴,两滴……,手背上,点点清凉,是泪么?如果不是,为何心底那最深处有微微的刺痛?夕阳西下,突然觉得,秋愁无罪。
这些画面,不是说只有莺莺一个人敢面对,其实有很多人都有勇气去面对这干净却带着点低沉的风景,而是我们无法带着那种期望中携有点点绝望的心情去别离。至少,我是这样的。
莺莺,其实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作家笔下叛逆的代表了,外表柔弱的她,内心比任何人都勇敢,她的骨子里有着别人无法相比的叛逆的血液,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柔弱。因为她敢爱,敢恨,敢别离。一个门当互对的家庭,这位玉人却与无权亦无势的一介穷书生相爱,不是敢爱么?两人从最初的西厢约会到之后的以身相许,不是敢为么?"昨日成亲,今晚别离,不是这个坚强的女子敢挥泪站长亭么?
我不知道在当时那个轻视妇女的年代,莺莺是怎样做到的,也许是被那从未接触过的爱情冲昏了以被禁锢的大脑,更也许是她认为自己应是一只可以自由飞翔的小鸟,那座繁华的牢笼不属于她。她认为她该做些什么,她做了,也成功了。她不是黛玉,故然叛逆,却有些沉默的气息,最后,当然逃不出那座美丽的宫殿,只落得宝玉宝钗同床异梦,而宝玉与自己只能遥遥相望,隔岸观花,两人不曾跨过那条银河。黛玉呢?可以说是验证了自己的《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了。
我不知道用怎样的心情去看莺莺,也许点点爱,点点恨吧!爱她,爱她那只敢冲破牢笼的小鸟,爱她这个叛逆得有点可爱的女子;恨她,可能是因为自己做任何事始终不能和她一样抵得住巨大的压力吧!
我想,最后的长亭送别只剩莺莺的自我安慰了:
张珙,我与你的爱如水,却不是汹涌澎湃,而是涓涓细流,所以不怕,你勇敢地去远方寻找未来,而我在这里等你。只是可怜你在漫漫征程中会有“家何处,落日眠芳草”的伤感,而我只能望断天涯不见归人罢了。
长亭送别读后感(二)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里的一支奇葩,有人说在这一折戏里突出刻画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描写了她对功名利禄视如粪土和对爱情的大胆执着的追求。其实,崔莺莺并不叛逆,她的言行只是一个自然人的本能反应,还谈不上反抗封建礼教。
有人说,崔莺莺的唱词里有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等表明了她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如果以此类推,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难道也是写了一个轻视功名利禄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显然牵强附会。
那么,此时此刻崔莺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首先,崔莺莺之所以不让张生赴京赶考,不是轻视功名利禄,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热恋中的女子都会这样做。相思折磨人啊!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什么“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每个热恋中的男女都会视功名如粪土的,都会有叛逆精神的。现在的一些中学生早恋,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浪费青春,耽误前程;但热恋中的学生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宁愿不考大学,也要卿卿我我。难道他们也如崔莺莺般伟大?也是在反抗“封建礼教”?
其次,崔莺莺不舍得张生去取功名,是因为“夜长梦多”。崔莺莺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说就是怕张生“停妻再娶妻”。一旦张生金榜题名,他将成为高门望族的择婿对象,这个巨大的阴影折磨着崔莺莺。并且,恋爱中的人儿宜小别忌久别,张生这一走,回来的可能性就小了,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大了,休怪他走累了“偏那绿杨堪系马”。也很难说张生不是陈世美,说不定又多了一个张世美,因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所以,崔莺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热恋中的女子,在送别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只是离愁别恨,只是对爱情潜在的危机的一种无奈和担忧,而不是“革命女青年”般的叛逆,也不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斗士”,只是一个真实人性的本能反应罢了。
长亭送别读后感(三)
《长亭送别》这折戏充分表现了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时内心的痛苦和怨恨。在凄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内心独白中表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对立,戏剧冲突在一种独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发展。
莺莺的唱词,体现了她大胆反抗而又温顺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现得含蓄深沉,她不仅不能有越礼的行为,同时在情人离别时因有母亲在身边也不能畅抒情怀,()这就显示出她性格中温顺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仅有离愁别恨,而且包含着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
《长亭送别》充分表现出《西厢记》作为一部抒情诗剧的艺术特色。开头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和意境,运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写情,情景交融,构成凄清哀婉的诗的艺术境界。下面《滚绣球》一曲,则以主观的情感去驱遣客观的景物,既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亦雅亦俗,既华美典丽又通俗生动。夸张、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极夸张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实动人。《三煞》中从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构成的鲜明对比里,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孤寂难耐的离愁别恨。而整折戏里,从头到尾处处点染的西风黄叶、衰柳长堤等种种凄清的物象,使整个环境和背景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与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为一体,增强了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4、长亭送别改写
长亭送别改写(一)
天刚破晓,崔莺莺即刻起身梳洗,早早地来到和张生见面的地点。正直立春,百花争艳。崔莺莺严重饱含凄凉。“花亦无知,柳亦无聊,酒亦无灵”自己即将与爱人惜别,花儿却这般欣欣然地满世界绽放,呵,真是不懂人情啊!
片刻,张生来了,崔莺莺一见张生,猛地扑过去,紧紧地抱着张生。张生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抚摸着崔莺莺泛着清香的秀发,说:“哎,既然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分开一段时间了。希望你在这段期间内,能够好好照顾自己。”崔莺莺哽咽着说着不舍的话,张生一边安慰着。
张生是下午的飞机,两人都提议先到第一次一起去的西餐厅吃饭。
两人坐下,厅内播放着舒缓的使人心静的音乐。这家餐厅的建设也是豪华气派。可惜,此刻的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精美的曲子,更没有心情留恋这些雕梁画栋。有的,只是相互的不舍。
张生说:“我记得你最爱吃的就是四成熟的牛排,不如先叫一个吧。”崔莺莺抿着嘴唇,轻轻地点点头。
就餐了,张生无意间看见窗外一颗大榕树上亲密无间的两只鸟儿,不自觉地微微一笑,崔莺莺也注意到了树上的鸟儿,崔莺莺说:“如果我们马上也能像它们这样该多好。”张生说“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相视而笑,两人都能看到对方此刻都有些喜悦,不似刚才那么闷闷不乐。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不论你是否留意,它都是那样的快。已经到黄昏,崔莺莺把张生送到国际机场,在分别前,崔莺莺悲观地问张生:“你离开那么久,会变心吗?”张生说:“不会。”崔莺莺低着头,说:“哎,只怕我们是‘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啊。”张生听了,只是轻轻一笑,说:“我曾看过一个故事,在岛屿沉默时,爱情因为留恋岛屿,没有提前做逃生用的船。在岛屿沉没时,它大喊救命,却无一个情感肯救它。在绝望之际,一个老人救了它。上岸后,知识老人告诉它,救它的是时间老人。爱情迷惑不解,为什么会救它,知识老人说‘因为只有时间才明白爱情的伟大’所以,莺莺,请你相信,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告别后,崔莺莺独自回家,在路上,她静静地看着夕阳,眼中流下了一滴伤心的泪……
长亭送别改写(二)
黛青色的暮霭笼罩着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我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啊!郎君,那些缠绵的往事,会不会也像这暮霭般,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你离去的远方?我站在这夕阳班驳的古道上,守侯着与你一起的短暂时光。
有你陪,把我醉,今生永不悔。仰望着你眼眸,握紧着你的手,此刻深情,化作漫天飞舞的枫叶,染红了这半边天。风也萧萧,马也嘶嘶。淡淡相思都写在我的脸上,沉沉离别都背在我的肩上。泪水流过脸庞,所有的话,到现在还是没有讲。
看那青山荡漾在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今夜的你,将在何方?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地随。无论走到海角天涯,都伴随着我对你无限的思念。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万水千山,是我无处安放的情思与哀愁。
长亭送别改写(三)
天苍苍,四野悄悄,独闻落蹄之音;云渺渺,愁丝缕缕,唯见玉人之泪。这勾不住你的眷恋。清冷的西风迫不及待的把你抽离我的身边,北方的鸿雁已归南,你需待何时回还,是谁让那山间的红叶解酒消那离别的愁?
我恨,恨的是相见之期杳在天边;我怨,怨的是归去的步伐无法停顿一瞬。柳丝长长随风曳,剪不断的是我如丝的想念,想念能否让难青骢马儿驻足不前。()啊,让这一刹那冰洁。马儿走得迟缓,是你心中的牵绊;车儿跟得紧迫,是我的不愿,不愿无人相对共婵娟。回想着刚刚告别了那相思的桥段,又迎来了转眼间别离的幽怨。你挥鞭向北,挞出一声“去也”,留下一串古道黄烟,我只能以这消瘦的容颜且爆一声再见;长亭十里远,人生路漫漫花容为君减。心中苦怨,何人见!
离去的车和马,让我不由的难过: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贴靥,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妩媚。而今后,只会泪流满面。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