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看习惯就知道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看习惯就知道
文/代连华
1
假期和几位朋友出去旅游,夜晚住在一家比较高档的酒店,因为爬山很累,简单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起来,小腿肚子直打颤,站都站不稳。同住的王姐,虽然也是腿肚子疼,但还是支撑着打扫一片狼藉,把昨晚睡前吃的各种果皮、瓜子壳、面巾纸和饮料瓶统统扫进垃圾袋里。
“一会儿就有服务员打扫,不用管。”我对王姐说。
“随手就收拾了,也不费时间,正好活动活动筋骨。”王姐笑着说。
在我去卫生间的时候,王姐不仅把两张床重新铺好,连床单也抻得很平展。
“姐,我们可是花钱住的酒店呀。”我嘟囔着。
王姐只是笑笑,并不说什么,随手把掉在地上的长头发,用沾湿的卫生纸轻轻粘起扔进垃圾袋里。
她将我们的物品整理好,然后去叫吧台服务员检查房间,准备退房。
“天哪,第一次见过你们这样的客人,房间太干净了。”吧台服务员惊叫起来,脸上的表情仿佛中了大奖。
“我只是习惯而已,无论住哪里,都喜欢随手收拾一下,起码自己看着顺眼。”王姐淡淡地说。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教养,其实就在她的生活习惯里。好的生活习惯里,藏着良好的教养,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会随着人走,那么,一个人的教养也就时时体现出来。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只是好的习惯可以示人,坏的习惯必须收敛或改掉。
否则,只想着这是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说是有教养的人。
有一次,和爱人开车出去办事,恰好遇到他的几位朋友需要搭车,出于礼貌,我把前座让给一位老大哥,自己和另两位坐在后排座上。
其中一位上车后就脱掉鞋子坐在那里,说是走累了想舒服下,和我挨着坐。长得比较帅的朋友,似乎很绅士,没有脱鞋。
他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各种八卦,毫不否认,他是个幽默风趣的男人。
只是讲到兴奋处,他竟然也脱下鞋子,双腿盘坐在座椅上,继续妙语连珠地讲着,而我却一脸懵圈。
因为他不仅赤着脚坐在那里讲话,时不时还用手去抠脚,一股怪怪的味道袭来,我只能努力屏住呼吸。
好不容易捱到他们下车。
“你这个朋友太没有教养了,坐在车里脱鞋不说,还抠脚,可惜了那副好看的皮囊。”我说。
“他们只是习惯而已,你何必大惊小怪的。”爱人不屑地说。
“我哪里是大惊小怪,他的行为举止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图自己舒服惬意,不仅没教养,也很自私。”我继续说。
你的习惯里,藏着你的教养,别让你的不良的习惯,毁掉你的教养。
3
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他们会说,我已经习惯了,仿佛习惯就成自然了,根本不考虑其它。
这样的人与其说是习惯了自己的行为,不如说是习惯性教养缺失。
一个人有点习惯很正常,但当你的习惯对别人造成困扰时,就应该适可而止,或者适当收敛,这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表现。
有些习惯也许真的无法避免,但如果成为习惯的人能够谦卑对待,那么有些习惯,反而让人尊重。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眼睛很不好。左眼睛是近视800度,右眼睛是远视700度,如果对面来一辆车,他可能看成是七八辆车。
因为眼睛不好,怕光,加上戴的眼镜也很奇怪,是黑白两种颜色,他就习惯性地戴帽子,而且为了不让别人感觉到奇怪,他还经常把帽檐压得很低。
金岳霖要给学生上课,于是上课前,他会首先和学生们说,我的眼睛有毛病,只能戴着帽子讲,不能摘,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因为金老的谦卑和坦诚,所以,他戴着帽子去上课,学生们不仅没有非议,反而更加喜爱他。
像他这样的哲学家,可以不用解释,也没人敢说什么,但是金老却没有那样做,他不肯让自己的习惯,影响别人的心情。
习惯是你的,但环境是公众的,当你的习惯影响到别人或者对他人造成不便时,就不要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习惯了。”
所谓教养,简单地说,与出身背景、社会地位及学历高低等无关,却与你的道德修养有关。
即使有些习惯已经成自然,也需严格要求自己,体谅别人的心情,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而不要硬性地植入自己的习惯,让别人反感,那样看起来很没有教养。
2、孩子有没有教养,就看这27个细节
孩子有没有教养,就看这27个细节
文/西瓜妈妈
穷养富养,不如教养。父母都希望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呢?
其实教养跟贫富没有关系,而与家庭有关。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而教养,就藏在生活的点点细节中。
1、遇到认识的人主动打招呼,说“你好”。
2、当别人向你问好时,礼貌回应。
3、接受别人为你帮忙时,要说“谢谢”。
4、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
5、给别人造成麻烦,主动说“对不起”。
6、对别人无心的小错误不计较,常说“没关系”。
7、不说脏话。
8、做错事情主动道歉。
9、答应别人的事情,说到做到。
10、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对别人做。
11、不在背后说其他人坏话。
12、不当面打击嘲笑别人。
13、未经允许,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14、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
15、咳嗽、打喷嚏时捂起嘴巴。
16、不随便打断他人谈话。
17、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18、爱惜粮食,不随便浪费食物和生活用品。
19、用完物品及时归回原位 。
20、注意个人卫生,穿衣打扮干净得体。
21、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2、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不追逐打闹。
23、人多的场合自觉排队,遵守先后秩序。
24、过马路不闯红绿灯。
25、不恃强凌弱,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
26、当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7、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
良好的教养,会让孩子受益一生。而缺乏教养的孩子,小时候或许有家人的庇护,等真正成人走向社会,必定会处处碰壁。
良好的教养,并非一朝一夕养成。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和为人处世方式,全部从最亲近的教养者身上习得。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教养,父母必须先以身作则,父母的教养,就是孩子的教养。
3、毕业后,怎么才会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
毕业后,怎么才会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
文/林小白
步入社会后,我觉得与学生时代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没办法很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当我们作为学生时,每个学期都有考试成绩、综合测评、奖学金、奖状等实实在在的凭据来一眼看出自己是否进步了。
而在职场、社会上,这种非常显而易见、并可用于衡量的凭据越来越少了。很多人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有很多人感觉自己一年到头过得都是同样的日子,更有甚者,觉得年复一年不过如此。
这种「一成不变」与「波澜不惊」很危险,对周遭改变不敏感是很多人在遇到大时代时不能很快跟上脚步的主要原因。那培养对当下保持敏感性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对自己的改变要有所知悉,要知道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具体怎么做呢?
一、观察你的赚钱方式
坦白说,现在我们赚钱的方式本质上就是交换的方式。你为他人提供价值,他人付你薪酬。而大多数人刚步入社会,基本靠两个途径赚钱。一个是靠时间,一个是靠技术。靠时间的职位有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的员工等等,只要每天工作时间达到要求,那么这个月工资就能如数打到工资卡上。靠技术赚钱的岗位的发展空间,自然是比靠时间赚取要广的。因为这些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在3个月内就熟练掌握,比如电子工程师、医生、律师等等。
还有一种赚钱方式,比靠技术赚钱来得更容易,就是靠资源赚钱。好比很多公司里的副总裁、高管或是高级销售人员,你每个月见不到他来公司几回,但是他为公司创造的收益却占了很大一部分。那么这类人,就是靠资源赚钱。
很显然,单纯从收入上看,收入排列是:靠时间赚钱<靠技术赚钱<靠资源赚钱。而收入也从主动收入占比较多,慢慢转为被动收入占比较多。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赚钱方式或是收入流来看看自己是否有进步。比如,你原先是靠坐班就能赚到钱,现在转为靠你的一项技术来赚钱,实现了时间—技术的赚钱方式的转变,甚至某一天,你还能靠资源赚钱。而且,从你的收入数额上也能明显看到这个转变。你的赚钱方式每前进一步,你就进步了一大步。
二、观察你的圈子
大多数人的圈子都是和工作生活相关的,可能就是家人、发小、同学、同事。但有一天,如果你发现,你的圈子里并不完全是这些人,你开始链接到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不是你的发小、同学及同事,而是你从其它渠道认识的人,那么,这时候你就在慢慢进步。
感受到圈子由小变大,圈子里的人由熟悉固定到陌生多样,这往往意味着你和更多人产生了链接,如果和你链接到的人多是有深度、有思想的人们,那么你就容易被带着一起进步了。
三、观察你的影响力
正如圈子一样,在最开始可能你能影响到的人就是你周遭的人。有同学会因为你每天早起朗读英文最后说得一口流利外语而把你立为榜样,有朋友会因为你每周三次风雨不动地去健身房运动而跟着你去践行,当有一天,有陌生人会因为你做的某件事而开始像你一样去做的时候,很显然,你进步了。
就好比小闲姐,刚开始只是每天5点钟早起打卡,后来慢慢地有一群人跟着她一起早起打卡,再后来有了5点钟俱乐部,大家每天5点起床,之后读书、写作、健身等等,把日子过得向上又充实。小闲从刚开始影响身边人的力量,慢慢扩大到影响了几千人。这就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四、观察你的能力和简历
古典老师提出的「职场清零术」是很好的一个检视自我是否有提升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清零能力,即每隔2年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
我们可以这么做:
先问自己“现在我有哪些能力?”把能想到的全都写下来,能写多少写多少。
然后,再打开招聘网站,看看这些能力在现有的招聘市场能为你谋到怎样的岗位?这些岗位分别的薪资是多少?相较于你现在的薪资水平是高了还是低了?
之后,再认真反思,自己的这些能力,其中哪些是在升值?哪些又是在贬值的呢?又有哪些市场需要、升值空间更大的能力是你有可能会发展获取的呢?
当然,除了清零能力这一系列的自省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清零简历来察觉自我。
我们应当每年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一次更新,而不是等到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去做增减改动。每年对简历进行更新,及时删除不那么有价值的能力和资历,然后增加新的进去。如果你发现,你没有新的内容可以增加了,那么你需要保持警惕了,你是不是故步自封了呢?如果连续两年,你的简历都没有什么变化的话,你需要给自己敲个大大的警钟了,你应当意识到,你需要主动去做些改变了。
以上4个方式,就是对已不是学生的你来说,比较好的衡量自己是否有进步的工具。总之,我们需要保持机警,意识到时代一直在改变,如果自己不变,则是退步。永远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等到大趋势来临的时候,这样就比较容易借着风口飞起来。
4、有没有教养只看这一点
有没有教养只看这一点
文/桌子
01
有一次,蔡康永的妈妈带着他去一个富贵人家打麻将,到了吃饭的时候,女主人把家里珍藏的美味佳肴、鲍参翅肚都拿出来款待客人。
那个时候蔡康永还很小,是第一次吃到鱼翅,于是他惊奇到:“哇,真好吃,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啊?”
女主人微微地笑道:“这是粉丝。”她亲自又给他盛了一碗,说:“喜欢吃就多吃点噢。”
有没有教养只看这一点
后来,蔡康永成名后遇到很多饭局,他发现每次上了什么名贵食材,请客的主人往往都会大肆的向他宣传:“这是神户牛肉,这头牛每天要做按摩、听音乐,很罕有的,每斤要好几千呐!”
蔡康永自己总结:
“这就是有教养的有钱人和没素质的土豪的区别。有教养的人拿好东西招待你,是发自内心的想让你吃好喝好,让你高兴,而没教养的人他只是想让你领他的人情罢了。”
有没有教养,就是看你会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懂不懂得换位思考。
02
记得有一次听讲座。
来听课的人很少,到了结尾的时候,是问答环节,一个学生提完问之后,讲师问他叫怎么称呼。
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讲师没有听清,又问了他一边名字,那个学生说:“没事,没有人会在意,我的名字不重要。”
然后那个讲师苦笑了一下,就没有再问了。
无独有偶。
一次有一个牛津大学的教授到北大来讲座,也是到了问答环节。一个学生提完问之后,教授问他叫怎么称呼。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教授没有听清,又问了他一遍名字,那个学生说:“没事,不重要,没有谁会在意。”教授非常认真的看着他,说:“我在意,对我很重要!”
顷刻,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向教授投去钦羡的眼光。
然后,那个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告诉教授他的名字,教授回答他的问题的时候完整的说出了他的名字,学生非常感动。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人去做,展现的效果完全不同。会尊重人,懂得换位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文素养。
这也大概是为什么那个讲师的课没人听,而教授之所以成为牛津大学教授的原因吧。
03
母亲从小对我影响很深。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快要吃饭了,一个乞丐到家里来讨钱。
母亲进入房内,拿了一些零钱给他,乞丐却忽然不要钱了,望着我们摆到桌子上面可口的饭菜一个劲的吞口水。
母亲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张罗他坐下,示意他和我们一起吃。
他不肯坐,因为他身上非常脏,怕把我家里的凳子弄脏了。母亲安慰他说没事,脏了擦擦就行。
但是他还是始终坚持不肯坐,没有办法,母亲只得盛了一大盆饭菜给他,他接过饭菜,蹲到屋外的角落,狼吞虎咽起来。
母亲看不过去,拿了一把小凳子并且垫了一张纸给他,要他坐,他接过凳子的那一刹那,我很明显看到两行眼泪从他脏乎乎的脸上滚落下来。
他边哭边吃饭,眼泪都落到了饭碗里面。
他说自己是河南人,从河南到湖南走了大半年,一般去别人家里乞讨都会被别人赶出来,更别说留他吃饭还这么尊敬他的人了,从来没有遇到过。
让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一时没有忍住,才留下眼泪。
趁他吃饭的时候,母亲偷偷把他不肯收的零钱,放到了他的蛇皮袋里。走的时候,他送了一个崭新的拨浪鼓给我,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会把拨浪鼓随身带在身上。
那个拨浪鼓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04
母亲因为会尊重别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赢得了街坊领居的尊敬,大家有什么矛盾,都会找找她来评评理,,母亲也会尽力把矛盾给调解开来。
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去别人家里,主人没有邀请不要随意进他的卧室,不要随便坐别人的床上。别人借剪刀,不要把刀口对着别人。吃饭不能只挑自己喜欢的菜,关门的时候后面还有人进来要记得扶门。
母亲说的这些,主要就是教育我要尊重别人,懂得换位思考,而这些对我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
白居易说待人接物之道,无非就是“以心度心,以身观身”,自己如果想要被别人重视,你首先要学会重视他人。
有教养的人,往往是一个懂得尊重别人,顾及别人感受的人,这也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以人为本。
他会用心对待每个人,用心处理每件事情,以德服人,赢得别人的尊重。
他所坚守的教养像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的习惯,像是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每天必须浇水的花草。
它更像是正常的呼吸和自然的举手投足之间。
作者简介:桌子,悦读签约专栏作家,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现教育培训行业深耕者。桌子的文章就像你生活里的一颗阿司匹林,服下舒畅,断药副作用巨大。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 zzds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