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一)
读过网站上的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作者们的那一句句独到见解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文章的题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细品读下来,才有所触动,有所感觉。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虽然这是引用的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这样写的: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
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于迈向了成功,有了正确的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等于有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谨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二)
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内容。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还夸我心灵手巧。
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这本书我的剪纸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有学画画的功底,剪的花样就更多了。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全家喜庆多了,过年的味更足了。中国的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中国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不得不说说黄梅戏,他深受从们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黄梅戏。
去年学校艺术节,我们代表学校排演的节目《黄梅小花》,我还是领唱的主要演员呢!老师一点一点的教,我们一板一眼的学,每一个唱音,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觉得中国古代流传文化,深入浅出的引导着我们后人,引领着我们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而又优良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三)
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等内容,读着它,我仿佛推开那古老而厚重的大门,进入一个个令我新奇神秘,又让我欣喜不已的天地。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左邻右舍都夸我心灵手巧。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后,我对民间剪纸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本身有学画画的功底,想着剪着,剪的花样就越来越多了。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把全家装扮得喜庆多了,过年的味也更足了,亲戚朋友来拜年,都说:“瞧,这窗花贴的多好看,喜庆得狠。如今人们对过大年的意识越来越淡了,这老传统啊不能丢。过年吗,大人孩子穿新衣,给孩子压岁钱,放烟花,吃饺子,走亲戚,窜门子,就图个热闹,团圆,一家子人乐呵乐呵……”每每听到大人的夸奖,都让我对这小小的窗花越发喜欢,对着不起眼的剪纸又有番新的认识,在这五彩斑斓的剪纸中,它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
这一书中还有一点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的戏曲。书中介绍中国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中国的京剧,那可是大名鼎鼎,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不得不说说黄梅戏,它深受家乡父老的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去年学校的艺术节,我们年级排演的节目《黄梅小花》中,我还是领唱的主要演员呢!老师一字一句地教,我们一板一眼地学,每一个唱音,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都力求做到位,字正腔圆,生怕学走了样。下>课了,我和几个同学在大厅里练唱,回到家我对着镜子表演,还让爸妈提意见。为了能唱好《黄梅小花》,我可真是练到如痴如醉,越唱越喜欢,感觉越唱越美,我一定能学会、唱好,咱——家乡的黄梅戏。()
掩上书卷,我觉得中国这渊源流传的文化,正深入浅出的引领着我们这些后人,影响着我们这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一)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中国书法、中国象棋、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戏、武术、兵马俑、桃花扇等,还有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重阳节等。
我喜欢的有:中国书法、中国结、皮影、武术。最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春节的时候放鞭炮。
传说中,放鞭炮在古代是用来驱赶年兽的。年是一个很可怕的怪物,每到春节的时候就来吃人和动物,人们为了驱赶年,每到春节的时候,就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响,这样就把年吓跑了,就不敢来了。
现在,人们放鞭炮、烟花是为了欢庆新年的到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响,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
所以,我喜欢放鞭炮。放鞭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二)
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说:舞龙、舞狮、还有逛庙会和踩高跷……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声:舞狮。
今天,我看见了非常雄壮的一个狮子。我看见那头狮子里面有两位叔叔,他们在里面控制着那头狮子。两个叔叔一个在前控制着狮头,另一位叔叔在后面控制着狮尾。看着他们控制的很自由,那他们一定在下面练了好久才有这样的好的效果啊!我非常好奇,那头大狮子的头是到底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我上前仔细一看,再摸一下,原来这狮头是用一条条竿子编成的,然后外面再弄上一些不同颜色的布,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看他们在木桩上跳来跳去的,头摇来摇去的。从远处去看那头大狮子,还真像一个威武的、高大的、雄壮的真狮子。叔叔们下台后他们把那又大又沉的狮子服弄下来后,我看见叔叔们都累得满头大汗的。
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可是我还是喜欢舞狮。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三)
这几天,我读完了《我们的节日》知道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文化。我现在就给你们说一说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它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我喜欢春节,是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枣表示春来早,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吃杏仁表示幸福人。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一个节目就想一个故事,一个节目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资。我们更多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的特色的节日。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一)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成语。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08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08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环是:天长地久、久负盛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由、由浅入深、深明大义、义薄云天。
陈汉东伯伯创作的中华成语龙,从天开始,以天结束形成了五个大圆环。不但很有意义,而且又好记又好玩。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三)
上学期,学校发了一本名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化读本》的书。此书以西安地域文化为主线,以传统历史文化沿革和现当代文化发展为主要内容,介绍了西安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艺术创造,科技发明等。通过课余仔细阅读,细细琢磨,我才明白我对中华文化理解的是多么肤浅,原来我们的中华文化是那样的魅丽多彩。作为一个中国陕西西安人,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美德,这两个字包含了多少国人关于美的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的脑海浮现出那一幕幕感动人心的场面:黄香扇枕温席,苏武不辱使命,张汤廉洁自守,严厉执法……他们都是普通人,却让美德这两个字真正的留在了心里,完美的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崇高。()它让我明白了身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品质,更让我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关于它,我这里有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一个还算晴朗的下午,正值放学的热潮阶段,外面闹哄哄的,灰色的水泥地上丢满了各种垃圾,显得肮脏无比,彩色的人群挤在校门口,一个班接一个班的如潮水涌出来,我毫不容易才挤出人群准备回家,刚抬起脚没走几步路,就被一个画面震撼了,那肮脏的地面没有一个人打理,谩骂的还不少,却没一个人捡起来。这时,一个身影突然闯进了我的视野,那是一个穿白色短袖,蓝色牛仔裤的小女孩。她,慢慢的弯下腰,伸出手,抓起地上一个个零食袋,转身扔进垃圾桶。虽然整个动作只有几秒钟,却给了我不小的的震撼。我心里一亮,这就是美德吧!今后,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少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有着悠远的五千年文明,自然积累形成了丰富的节日习俗。这本书就让我了解了悠远的节日文化。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闹元宵”呢?每年的正月是最喜庆的一个月份,也是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叫元月;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将夜叫做宵,所以正月十五就叫“元宵节”。而“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热烈气氛描绘的淋漓尽致。这美妙的节日文化,体现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悠远和浓重的文化气息,我希望它永远传下去!
总之,读过读本后,我感触很深。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4、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一)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而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许多“宝藏”。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曲、国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吃月饼……今天
我要介绍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这一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他听说自己的国家要灭亡了,心如刀割,悲愤交加,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
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就会划着船把米饭到入江里,可是,大家发现倒入江里的米饭,全都被鱼吃了,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种长长的叶子把米包成四个角的形状,再投入江中,鱼以为是菱角,就不再吃了。
直到现在,每到端午节时,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差艾草、挂香包,妈妈也会用长长地竹叶把米包起来,我也会呢!
中华的传统文化多得数也数不清,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我们要把这些传统文化好好的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二)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阅读课,老师让我们把自己查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第一组说的是陶瓷工艺,李思琪还带来一个陶瓷碗,这个陶瓷碗是棕色带条纹状的,虽然很旧,可是也挺好看的;第二组马淑文读的是有关京剧的知识;第三组……终于轮到我们第七组了,我们组只有我和范玉尧、薛宇恒三个人查了资料,范玉尧读的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如何的好,我真没想到“狗不理包子”会那么好吃,有机会的话得尝尝真正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薛宇恒讲的是一道——空心河鳗,听的我都想流口水了。该我读了,我心里有点紧张,犹豫了一下,因为我平时不经常上讲台发言,怕自己说不好。可是,为了能给我们组加分,为了集体荣誉,我鼓足勇气自信地走上讲台,给大家读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描写玉米饼的一首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叮铃铃……放学了,时间过的真快啊,这一节课真有趣!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三)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老表示庆贺。
剪纸所刻画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来看看这张“仙女下凡”吧!四位仙女神态各异,舞姿翩翩,她们的手臂上缠绕着轻盈而柔滑的丝带,正随风轻轻摆动。再看这张“松鼠摘葡萄”。只见它摇着蓬松的大尾巴,小眼睛紧盯着紫莹莹的大葡萄,生怕被其他小动物给抢走了。()
剪纸中还有有趣的民间故事呢!这幅剪纸讲的就是“老鼠娶亲”的故事。瞧!小老鼠们抬着大花轿,新郎得意洋洋,大花猫在一旁羡慕得不得了。原来,故事是这样的:鼠爸爸想给女儿找个好女婿。鼠妈妈说太阳最棒,太阳说云最棒,云说风最棒,风说墙最棒,墙说老鼠最棒。最好,小老鼠娶到了新娘。
多么精美的剪纸啊!真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