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住在母亲的掌心
住在母亲的掌心
文/查一路
一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要让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二
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终于,她拿出了一块玻璃。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兴许能挡挡辐射。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这才回想起,母亲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向我打听着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母亲却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有伤害,“伤害”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何等的粗心大意。能想象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这个“高招”。母亲的心,像敏感的雷达,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母爱无微不至也无所不至。
三
我还能忆起去年冬天的情景。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整上一桌子山珍海味。她静静地坐在桌边,希望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可是,我现在的食量不能让母亲满意。母亲念叨着,写书那么费脑筋,吃这么点怎么成啊?后来再去母亲家,就发现阳台上放了几口大缸。缸里是为我制作的泡菜。我边吃边赞美泡菜,努力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母亲终于满意了。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泡菜让我带回来。坐在车上,我把泡菜放在掌心,想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穿梭忙碌。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装泡菜的玻璃瓶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再套上网兜,让我的手掌时时感到温暖。车子载着我离家几百里。在外漂泊,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可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掌心。
2、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很严厉的人,别人也觉得她是个很严厉的人,尤其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前一分钟还朗声笑语,只要看到我们没有完成作业或者成绩下滑,她都会横眉倒竖,大声苛责,甚至会抄家伙。所以,我们姊妹三个从小就很怕她,又爱又恨又怕的那种;我的母亲也是个很能干的人,爸爸早期在外当兵,她一个人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又要带我,又要种地,还要上课(她那时是名小学老师),中间的酸甜苦辣也是在我为人母之后才深以为然;后来又有了弟弟妹妹,边工作边伺候三个孩子,还年年是厂里的三八红旗手,着实不简单。记忆里的她能干,严厉,做事利索,唯独少了那份妈妈的温柔和宠爱,使我在成人后总觉得那是我童年的遗憾,甚至还有些许的埋怨。
前不久她来上海看我,这是我生孩子之后她第一次来看我,看到外孙女自然是喜上眉梢:想抱,又不知道手该往哪里放,不抱,又忍不住想抱,就那么端着,看着孩子呵呵的笑。我知道,这是在我经历了婚姻的痛苦之后她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抱着孩子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我小时候,她说我1岁的时候她带我从河南老家到贵州部队去看我父亲,一个人,在火车上不敢吃不敢喝的坐了二十多个小时,就怕上厕所,怕打瞌睡,怕我被别人抱走了。当这句话像玩笑话似的说出来的时候,我不敢相信的看了母亲一眼,不敢相信我小时候也被她这么宠爱过。她额头上深一道、浅一道的皱纹随着表情一隐一现,而我的思绪也飘散开去:母亲真的没有宠爱过我吗?
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报考了全县最难考的重点初中,考完后别的家长都在纷纷打听门路,只有她还是每日照常上下班。当我知道好朋友的妈妈已经在托关系打听成绩的时候,就急匆匆的回家质问她为啥不帮我去问成绩。“有啥用?考好了自然是好,考差了问也是白问!”还一脸的不耐烦。我伤心之极,偷偷的哭了一场。()有一天回家,一条崭新的牛仔裤放在我床上——是我梦寐以求的那一款,可当我得知那是因为我考上了母亲对我的奖励时,我却看也不看的就将裤子丢在了一边。
高中的时候我在省城读书,寒假要补课,初四就要返校。学校的食堂还没有开火,她从初一就开始默默的给我准备干粮,细细的炒面,一笼一笼的馒头,自己亲手做的咸菜。而我却为这些东西觉得丢尽了脸。因为别的同学都带的方便面,火腿肠,鸡蛋糕什么的。“妈,我想吃方便面!”“吃了上火,不能吃!”她不由分说的口气让我觉得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我终究是没有吃那些她掺进了红枣、芝麻,一铲一铲细细炒出来的炒面,因为我觉得那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
高考那一年考的很不好,很想复读,但是那一年父亲下岗,弟弟妹妹又小,我对于复读很难启口,只好背着行囊去了那个不如意的学校。同一届的复读的同学有一个第二年考上了北大,发榜的那日县城的道路上锣鼓喧天响。母亲偷偷的关上了家里的门窗,就是怕我难过。我是在难过,我用嫉恨的泪水淹没了母亲所做的一切努力。
这么多年了,她只是不会像别的母亲那样拍拍我们的头、对我们温柔的说话,但并不代表她不宠爱我们。那不由分说的背后是急切的爱和恨铁不成钢的急。我已经无法去改变她处事和说话的方式,我也无法改变我自己越来越像她的简单粗暴的发脾气,我们都在渴望着对方的爱,殊不知,那爱已经在这一争一执的背后生根、发芽,壮大……
3、母亲
母亲
因为假期不长,因为路程不短,因为天气不好,等等有太多的理由让我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后,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淡淡地说:哦,那有时间我去你那住几天吧。
整个春节一直细雨蒙蒙,让人平添几许惆怅。正月初六,老天爷一改往日的缠绵,电闪雷鸣,哗哗啦啦的下起了暴雨,下午4时一阵电话铃声把窝在被子里上网的我惊起,我抓起电话,耳机里传来母亲哆嗦的声音:我已经到了a市,可人太多,买不到火车票,可能要晚些才能到你那里了,不知你们那最晚的班车是几点。我气极,大吼:这么大的雨,谁叫你来的,买不到火车票,你不会坐直达班车吗?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就把电话挂了。
我撑着雨伞站在站台下一个多小时了,记不清有多少趟班车停下又走了,可依然不见母亲的身影。坐直达班车从a市到b市是两个小时,再从b市坐车到我处约四十分钟,母亲应该在晚上七时就会到达,可现在已经是晚上九时了,还没见到母亲,我开始着急,开始埋怨,鼻炎也适时发作,喷嚏连连更让我觉得寒冷和烦燥。一趟班车“嘎”的一声,在溅了我一身脏水后停了下来,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探出了车门。
我接过母亲沉甸甸的行李,一言不发朝家走去,母亲走在身后唯唯喏喏地说:本来想坐直达的,可后来又买到火车票了,所以就晚到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是嫌直达班车的票价要比火车票贵一倍多。
初八午饭后,母亲说:你帮我把这衣服的边放放吧。我望望母亲身上我淘汰给她的衣服,也真有点象裹棕子,太窄了。我把剪刀、尺子递给母亲说,我下午还上班呢,你自己改吧。晚上刚到家,儿子就报告说母亲把衣车针弄断了。再望望母亲,呵呵,衣服让她改的凹凸不平,针脚歪歪扭扭,衣车针不给她拉断才怪。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很能干的,我们兄妹头上带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她亲手做的,况且往年我淘汰的衣裤给她后,也是她自己修改,还挺合身,为何这次改不好呢,我心里直纳闷。
晚饭后,我一边帮母亲重新修改衣服,一边与她闲聊。母亲说,自去年始,她的眼睛看东西就很模糊了,如今针线活基本做不好了。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乡已经看过医生了,说是白内障,不是很严重,能看得见就不必花那个钱,到时严重了再说吧。
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脑后粗大辩子已换成小麻雀尾,那干练、好强在菊花般的脸衬托下已变成柔和与慈爱,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
在我处小住了一段时间的母亲要回老家了,当她跨入班车车门的一刹那,已是孩子他妈的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自从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土的这座小城定居后,与母亲抑或兄妹相聚,成了我最大的企盼。
外婆在母亲5岁多时就已去世,母亲忍受了太多没娘孩子的苦,有了我们兄妹后,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在那同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是母亲把她心爱的嫁妆——毛衣袖子拆了,在煤油灯下为我织成一件漂亮暖和的毛衣,弟弟出生后,把毛衣全拆了,为弟弟织了毛衣毛裤。在我启蒙上学后,我也不象别的小伙伴一样,把书挟在腋窝下上学,而是把书装进绣花书包里。那是母亲利用工余把一条不能再穿的旧裤子的裤腿改装成书包,再在上面绣上五角星、向日葵等,就成了一个美观实用的书包。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不知引来多少大人小孩的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下打工潮的诱惑下,我曾荒废学业,外出打工,是母亲的諪諪教诲又让我拾起书本。
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兄妹的婚姻上。我和丈夫结婚前,母亲不知要与我结婚的人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母亲只是轻轻地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在农村生活的弟弟也是自由恋爱结婚。
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衰老了。素有做粗活比得上一个男人的母亲在前些年的一次伐竹中不小心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以及腰部现今每逢刮风下雨就酸痛;患了眼疾也是捂着掖着,每次报给为生计忙碌的子女们却均是一封封平安家书。
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谨记母亲“什么事都要一分为二来看”的观点,遇事不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4、掌心化雪读后感
掌心化雪读后感
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意,但结束时作者不经意的一笔却让人感动:“女孩长大后也经常会去福利院,她的礼物作为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奖励。”我想此刻掌心的温暖已不仅仅化去女孩心中的积雪,雪在悄悄化成暖暖的水的同时也温暖了别人。
太多的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的温暖嗤之以鼻,彼此心灵间多了一道屏障,拒绝别人的关心,因为不知道怎样报以关心。
太多的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的帮助漠视不屑,拒绝他人善意的劝告,因为我们不知道当别人遭遇困难时怎样去帮助他们。
太多的时候我们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当做理所当然,我们在接受关爱的同时却忘了感谢,忘了传递温暖,温暖便戛然而止。
太多……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每个人的幸福都在别人眼里。我想如果我们都学会了感受自己的幸福,感受他人的关心,我们的心会悄悄温暖,便也不会吝啬将这份温暖继续传递。
我们不需要嗤之以鼻,只需敞开心扉,用温暖化开冰障,用一颗爱人之心同样的对待别人,对关心自己的人报以感谢,时怀感恩之心。()
我们不应该漠视不屑,“信言不美”善意真实的话更要学会倾听,只有真正的关心才会抛出世俗的赞美,学会珍视与感谢那些善意的劝告,遭遇困厄时主动伸出那便柔弱却真诚有力的臂膀。
我们更不可以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对于别人的关心要学会虔诚的接受,一声谢谢也可以让给予关心的人得到安慰,一次次温暖传递使温暖升温,更多的人接受温暖,传递温暖,心灵便四季如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常在,掌心温暖融化的积雪,悄悄化成暖暖的水,汇合成泉水便会常流,有泉水流过的地方,便是鲜花在左爱在右的地方。于是,每个人有在鲜花与爱中悄悄传递温暖,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