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汉字听写大会的作文
汉字听写大会的作文(一)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汉字听写大会》,没想到今天在我们班也举行了一场《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亲自过了一把瘾,现在想起来仍然意犹未尽。
上午上语文课,老师向同学们透露消息:下午要举行《汉字听写大会》,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有人不禁悄悄议论:“我们去哪儿比赛呀?”“很难吗?”我心里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转眼间就到了下午,老师先把同学们分成四个组,很荣幸我是第三组组长,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我们组争光。再看其他组,一组组长周于露,二组组长郭思航,四组组长范亚楠,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是我的劲敌呀!看来我真得露点真本领了!我谨慎地选了三个人:赵若彤、冯诗晴和王雅楠当我的队友。
紧张的第一轮比赛在我的忐忑不安中拉开了帷幕,老师说以正字评分,让每组第一个参赛选手上场,我们组第一个是赵若彤,只见她慢慢走向黑板,由于太紧张了,竟然差点写了别组的词,我真替她捏了一把汗,好在老师让赵若彤写“形态各异”,她写对了,给我们组加了一分。我用余光扫了一下全场,全班同学今天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充满了斗志,“√”“×”的手势在全场没有停过,场下的比场上的人用的劲还大。
只顾说了,到我了,这可是第四组,最难,我洗耳恭听,老师说:“纯净”,太好了,我会,我一笔一划写上了,我们组一片“√”声,我们又多了一分,太棒了!
比赛在激烈的竞争中,举行了第二轮抢答,第三轮猜词,最后,我们组以七分的成绩战胜了其他组,老师给了我们组一些奖品,我得到一束花,很美,放学路上,只觉得南区的小狗都在羡慕我这束花。
这节课实在太有意思了!我们不仅愉悦了身心,而且学到了知识!
汉字听写大会的作文(二)
在今天,我迈着激昂的步伐,因为,我要参加汉字听写大会。
来到目的地,我发现了周祥和刘佳乐正在兴致勃勃的聊天,我对他们打了声招呼,于是就不禁聊起了天,正在我们都沾沾自喜时,裁判大声喊安静后,给我们介绍了规则,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嗯!”
拿到纸后,我信心十足,但一看到别人胆怯时,我也不禁怕了起来。
开始了,机器“说”:“倒映!”一听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语时,我捂着嘴,跺着脚,哈哈大笑,心想:“这么简单的词,看来我准备的‘魑魅魍魉’(chīmeìwāngliǎng,指在山林里害人的怪物)、‘籀文’(zhòuwén,指大篆,易和‘皱纹’混淆),觱篥(bìlì,指中国古簧管乐器)等都白花时间学了!”一开始一帆风顺,到后来,我的笑声戛然而止:“咦,这fēngyuèxx怎么写来着?”正当我在检查时间冥思苦想时,老师一句“考试结束。”让我被陨石“咣!”的一声坠落下来,我垂头丧气得离开考试场地,连考完做游戏都闷闷不乐,当分数算完时,我心已经要破碎了,当老师报出我的名字时,我心中的“不快乐阴影”瞬间被烟消云散,“幸福指数”提高到100%,我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得飞奔到领奖台对我的奖状又是亲又是抱,喃喃自语:“啊,谢天谢地!”,随后,老师又逐一报出许多人的名字,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了。
汉字听写大会的作文(三)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汉字听写大会》,没想到今天在我们班也举行了一场《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亲自过了一把瘾,现在想起来仍然意犹未尽。
上午上语文课,老师向同学们透露消息:下午要举行《汉字听写大会》,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有人不禁悄悄议论:“我们去哪儿比赛呀?”“很难吗?”我心里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转眼间就到了下午,老师先把同学们分成四个组,()很荣幸我是第三组组长,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我们组争光。再看其他组,一组组长周于露,二组组长郭思航,四组组长范亚楠,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是我的劲敌呀!看来我真得露点真本领了!我谨慎地选了三个人:赵若彤、冯诗晴和王雅楠当我的队友。
紧张的第一轮比赛在我的忐忑不安中拉开了帷幕,老师说以正字评分,让每组第一个参赛选手上场,我们组第一个是赵若彤,只见她慢慢走向黑板,由于太紧张了,竟然差点写了别组的词,我真替她捏了一把汗,好在老师让赵若彤写“形态各异”,她写对了,给我们组加了一分。我用余光扫了一下全场,全班同学今天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充满了斗志,“√”“×”的手势在全场没有停过,场下的比场上的人用的劲还大。
只顾说了,到我了,这可是第四组,最难,我洗耳恭听,老师说:“纯净”,太好了,我会,我一笔一划写上了,我们组一片“√”声,我们又多了一分,太棒了!
比赛在激烈的竞争中,举行了第二轮抢答,第三轮猜词,最后,我们组以七分的成绩战胜了其他组,老师给了我们组一些奖品,我得到一束花,很美,放学路上,只觉得南区的小狗都在羡慕我这束花。
这节课实在太有意思了!我们不仅愉悦了身心,而且学到了知识!
2、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国学家”误国,科学家才能拯救汉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用死记硬背来消磨国人学习文字的乐趣,用将来注定要用计算机来做的事情来强占孩子们的宝贵光阴;而科学家们默默地把古老的汉字带入了新的领域,他们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汉字处理软件,区位码,汉字库,五笔字型,智能输入法,手写识别……在一群“国学家”扭捏作态,瓦釜雷鸣的同时,是科学家保持了汉字的生机活力,赋予汉字真正的青春!
华丽丽的分割线。作为曾经省实验中学的机修,以及现在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我是怀着批判的心情去观赏这个节目的,不瞒阎女士,毛女士(不知道她老人家退休了没有?)和杨先生说,我对高中语文(不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语文)怀有深深的敌意。但是我当然是不会在现实中发表以上言论的。现实中的言论要平和,细致,娓娓动听,最关键的是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如下:
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世界中,汉字,乃至整个教育本身,都必须要正视这种瞬息万变的挑战。
不可否认,从体裁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超越了《百家讲坛》和《走进科学》,真正吸引了多数公众的眼球,达到了普及汉字,广泛宣传国学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我认为,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它的作用。
首先发表我对汉字作用的认识。我认为,排除掉感情因素,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就如同人类的肤色,计算机和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并没有截然的优劣之分。例如,英语由于字母较少,而容易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中表达(要表达所有拉丁字母和常用符号,只需要最多8位二进制数字就可以了,而汉字及其常用符号通常需要16二进制数字位),但是汉字却拥有信息密度更大的优势,例如,同样的文件翻译成各国语言,通常中文版的篇幅最短。而微博有140个字的限制,使用汉字所能包含的内容是最多的。容易看出,一种人类文字,字母较少则容易编码,字母较多则信息量大,这两种优势是共轭的,必居其一,可以折中,不能兼得。由此可知,语言本身的特性并不是语言命运的决定因素。
但是,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一些语言取得了优势地位,而一些语言却失传或者不再使用了呢?例如,拉丁语就是一种不再使用的语言,现在仅仅在某些场合下应用,利用的是其“因为不再使用而不再变化”的特性;一千年前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当时很多先进的思想和书籍是通过阿拉伯语来传播和保存,但是现在其地位早已让位给了英语。
我们思考一些相似的问题:为什么windows成为了个人计算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不是linux和mac?为什么苹果ios和android成为了手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windowsphone只是小众的选择?并不是系统功能有差别,一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用另一种操作系统也完全可以实现。比如,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有图形界面,都可以用来上网,等等;任何手机操作系统都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gps定位,触摸屏,等等。
但是,windows首先结合了图形界面和硬件兼容这两大优势,比当时其他操作系统更易于使用,支持更多更便宜的硬件设备,所以赢得了用户和硬件厂商的大力支持;ios首先创造了“应用商店”这种充分发挥软件开发者积极性的模式,赢得了开发者的热情和最丰富的应用。
操作系统的兴衰是最近才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相比于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了解的细节可以更多,分析可以更准确。从中我们发现,载体承载的方式,承载的内容,以及承载的创造力决定了载体的优劣,这三点经常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例如,windows系统的路线是“方式→内容和创造力”而ios则是“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我认为,同为载体的文字也是如此。
秦汉时期笔和纸的发明对汉字的成型和普及作用是不能抹杀的。直到如今,纸亦是最为廉价的实体书写材料,对于中国文化普及的作用可想而知。毛笔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字的字形和艺术性。西方文字多为规则的几何图形,而汉字中则有多种曲折的笔画,而且仅仅一个点就可以有多种笔锋的变化。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世界上只有汉字是专门为了纸笔书写而设计的,因为纸笔的普及与汉字成型几乎同在秦汉时期,而其他文明语言成型的时候都还没有纸和毛笔这些廉价而优秀的书写材料,有的甚至还要口口相传,所以其他文明所创造的文字信息量和准确程度远不如中国文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方式→内容和创造力”的例子。
一千年前,远见卓识的穆罕默德曾经说:“即使知识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于是当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横亘于亚非欧大陆时,阿拉伯语成为了传播世界知识的载体:来自中国的四大发明,来自印度的数学,来自欧洲的经典科学和哲学。但是,几代统治者之后,阿拉伯帝国渐渐落入了因循守旧和宗教教条主义的窠臼,尤其是近代以来,渐渐被积极传播文化思想(传教?)和不断创造新科学技术的英语所超越。这个例子中,前半段是“内容→方式和创造力”,而后半段是反向的“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现代以来,英语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首先占据了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即使日本人发明的编程语言亦要使用英文单词来表达(ruby语言),这再次巩固了其世界上最广泛使用语言的地位。而汉语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影响力逐渐恢复。现在,世界上的知识和信息在以大爆炸的速度不断创造产生,语言的承载方式、内容和创造力也在飞快地互相促进发展。
以上三个事例表明,不论是内容,方式还是内在创造力,科学才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竹简代替了青铜,纸笔代替了竹简,活字印刷又代替了纸笔。随着科学的进步,创造、传播和保存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方便,廉价和普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笔忘字真的是一种退步吗?我们发现,古代人不乏记忆力很好的例子,东汉时,张衡“一览便知”;三国时,张松“过目成诵”。印度的史诗《摩柯婆罗多》,西藏的史诗《萨格尔王》,洋洋洒洒数百篇,完完全全由口耳相传。但是现代,偶尔有小儿能够背诵几篇名篇,甚至圆周率若干位数,而被誉为“神童”。正式学习工作的场合,有时需要背诵一些古诗古文,一些精彩桥段,却再没有需要长篇大论背诵的情况了。
人类的记忆力并没有退化,因为根据自然选择原理,历史上没有什么因素会去让记忆力更差的人类个体留下更多的后代从而拉低人类整体的记忆力——甚至通过一些现代化的训练方法,现代人的记忆能力很可能会超越古代人。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纸笔,印刷术等记录传播工具的出现,人类已经不需要把绝大多数信息保存在大脑里通过口耳相传了。书籍的传播效率和信息量远远超越了人本身,而且保存时间也可以远远超过人的寿命。和那些延长四肢和视力的工具一样,人类的大脑功能也被延长了。
近几十年来,个人计算机和便携智能设备逐渐成为了人类创造、传播和保存信息的主要媒体。虽然纸笔、纸质出版物等传统媒体仍然存在,但是其书写速度、书写便利性、交流互动性和信息量等指标皆远远不及前二者。在一家现代化的生产力部门中,信息的编写、汇总、统计、交流等,几乎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和手持智能设备,离开这些工具就寸步难行。
写到这里,我必须对那些致力于将古老的汉字信息化,使我们能够在今天的计算机上方便地阅读和书写的科学家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的王选,发明五笔字型的王永民,发明汉字处理软件的求伯君,发明网络智能拼音输入法的马占凯,等等,还有更多的成果,我们甚至说不出幕后工作者的姓名:区位码,汉字字库,汉字手写识别,汉字语音识别……有他们的成果,汉字才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生机勃勃的语言,活跃在生产力和互联网的前沿;否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汉字很可能会迅速地被淘汰,例如,我们将不得不使用英语工作和上网,而中文内容就会像图片和乐谱那样,需要花费更多的流量才能传输,而且难以准确归类搜索。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些科学家们真正拯救了汉语。
由于信息化的借力,汉语已经更加容易学习使用了。使用智能输入法,包括智能设备的12键输入法,普通人的打字速度要大幅超越写字速度。而且对于不认识的汉字、词语、成语和典故,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来查询,比翻字典还要省时省力得多;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可能语音识别可以代替键盘成为主要的输入设备——虽然现在它还只是一个娱乐功能——届时汉字的书写速度和便利程度还会更上一个台阶;在互联网上查找成语典故、名家名句等引用资料,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作品中,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查阅和手抄,效率更是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另外,使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任意修改已经写完的文字,而手写稿就不得不改完之后再重新抄写了。综上所述,虽然现在我们还可以认为手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但是它已经渐渐不是最重要的,未来可能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能力了。就像纸笔已经流行之后的甲骨文和金文,我们仍然可以阅读它,欣赏它,但是它的传承任务可以交给艺术家们,而不是普通大众了。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的观点非常激进,但是你们一定要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化的速度。我的一位大学教授讲,他年轻的时候,计算机的概念还是占满整个屋子,用纸带来存储程序和资料,笨重、耗电、经常出错、一只蛾子落在电路板上就可以轻易摧毁的,外强中干的机器。但是很快磁带便代替了纸带,软磁盘代替了磁带,硬盘又代替了软磁盘……几十年后的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它的计算能力和可靠性可以碾压那时一间屋子大的计算机;而一张蓝光dvd可以存储那时全世界的计算机程序;那位教授年轻时擅长的,阅读纸带程序的能力,现在早已成为屠龙之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汉语的“书写”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以计算机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再一次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它把人类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计算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可以专注于创造性的、规划性的脑力劳动。
我们今天研究、宣传国学,也必须要顺应这个潮流才行。应当适度忽略那些将来注定要由计算机来做的事情,而重视创造性的能力。例如,在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考察某些生僻字的书写方式,这在现代工作生活环境下,实在有些太过时了。这样的题目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到答案,嘉宾席上的那些国学大师存在感实在不强。不如设计一些更具创造性的模式,例如设计某场景语境,让双方选手各写出一个成语、歇后语,甚至流行语来形容,然后专家点评,最后专家和观众投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即使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也是很难直接搜索到答案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国学大师为选手见招拆招,随机应变的点评,而不是仅仅照本宣科念答案了。
如果将这种思路带入到我们日常的语文教育中,那么也许可以深刻地改变我们教育的体制,或者内容。即使这种体制,这些内容看起来有些超前,甚至在世界上也是首创——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教育长处,但是不一定要照搬——毕竟我国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还有很多孩子没有书念,而现在即使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个人计算机或智能设备,至少他也见过。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强国,而且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我们有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最勤劳智慧的人民,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实现的呢?
3、汉字听写大赛作文
汉字听写大赛作文(一)
一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汉字听写大赛。我和好朋友梁智恒一起代表我们班参加了这次大赛。我们俩各自带了一瓶水,早早就来到了赛场。每位选手都拿到了自己的号数,我是39号,梁智恒是40号。
不一会儿,人越来越多,现场座无虚席。主持人宣布:“汉字听写大赛现在开始。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每组分别选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台上放着五台笔记本电脑,电脑里面有两个米字格。选手们听主持人念出词语并解释意思后,才可以写下这个词语。最后由三位评委老师判断正误。答错者则淘汰,只有答对者才能进入下一轮的比赛。最后留下来的就是冠军。
看着其他选手一个个上台比赛,我在台下非常紧张。不久,主持人就念到我们的号数了。我一直在鼓励自己,主持人对我说:“请听题,珍惜……”我赶紧拿起专用笔写下来,然后点击提交。提交完后,我的心怦怦乱跳。当评委老师举起正确的牌子后,我才舒了口气。接下来的比赛中,我认真答题,顺利闯过了第一关。我心里非常高兴,却不露声色地回到了座位上。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或许是第一轮太顺利了吧。我有点粗心大意了,当听到第二题的“竟然”这个词时,我马上写出来然后提交了。当看到评委老师们举起错误的牌子时,我才知道自己少写了一横。我心里非常懊恼,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叮嘱:“川川,比赛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答题,才能成功。”唉,我真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可惜世上无后悔药卖呀!
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没有获得好名次,但也有不少的收获。首先是认识了更多的词语,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明白了做事要认真的道理。从此以后,我一定会多阅读、多认字,争取在下一次的听写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汉字听写大赛作文(二)
前几个星期,中央一台突袭“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瞬间风靡全国,汉字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不,我们班顺风而行,在星期六下午举行了106专场的汉字听写大赛。两竖列为一大组,每大组依次派六名同学参赛,看过汉字听写大赛的人都知道规矩。只可惜设备简陋,没有人家那么高级的电子书写。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好十字格,边框用胶带粘好,防止被擦掉。
第一位出场的是杨雨欣同学,他要写的是“饮鸩止渴”,同学们顿时全部死机,全然不知主持人在说些什么。之后比赛十分快速的进行下去,同学们上一个卡一个,上两个卡一双,实在令人痛苦,不知评委从哪里找得这些这害人的词语。“擀面杖”乃吃饺子的必备佳品,但大多数同学只知饺子味道,哪里会写这个“ɡǎn”。
这时,主持人喊出一个大家似乎听得懂的词:“ti hu guan ding”,同学们这时激动万分,赶紧写个“提壶灌顶”,正喜不自胜,答案却是一盆冷水,“醍醐灌顶”,晕倒一片。马上就轮我上场了,我自知定是写不出来。果然,我要写的是“yan shu”,我一听,就知道是童话故事中常出现的善良老鼠,却怎么都想不起来这个“yan”来,耳边是刘言对它外貌及习性的介绍,但即便他的解释有多么详细,我也难以写出,只得默默离去。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有复活赛,竞赛者无一生还,只要写出一个词语,就能被全班同学敬仰。下课铃打响,同学们如释重负似的蜂拥跑出教室,比赛以平局结束。
汉字听写大赛作文(三)
晨读时,我校举行了首次汉字听写大赛,一听到这个活动,我就特别的兴奋,总在电视上看别人听写,现在,终于有机会自己也来闯一闯了,此次是初赛,过了初赛就可以进入决赛pk了。
由于提前做好了准备,我信心十足的等待老师的到来。()看着老师翩翩而来,我们的心也不自觉的提了起来,都在暗中为自己打气,争取进入决赛。
听写正式开始,老师也像电视上的读词员一样,先读词语,再读意思。哈哈,第一个——各得其所,我听第一遍就飞速写好了,满心期待第二个。看看周围的伙伴,也都抬起了头,带着期盼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不紧不慢的报出了——诀别,这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字,很容易把“诀”写成“决”,我暗自庆幸,这个我特意留意过,以前出过错,自己多抄写了几遍。正开心着,第三个词语来了——湛蓝:深蓝色。我的脑袋飞速旋转,这不是这个学期的,那是六年级的了,深蓝色,指颜色,我恍然大悟,乐滋滋的写下了,偷瞄眼四周,有人明显的难住了,在那里挠头。
听写仍在继续,我越发觉得自己是最有把握进入决赛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满分通过,正打着如意算盘,老师报了个四字成语——返璞归真。啊!那个第二字怎么写来着,我的手紧捏着笔,闭眼冥思苦想,但就是忘记了又怎么来书写了,我的心开始有点紧张了。老师的题目还在继续,紧接着的一个,我第一个字就不会写了,天呐!我得意啥啊,高难度的都在后面压轴了。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没有听出来了,我的手心冷汗直冒,笔都感觉有点握不住了,不禁为开始的洋洋得意羞愧不已。
最后一个词语结束,我勉强交了卷,心里竹篮打水一般,说不出滋味,但愿自己会好运,能够有幸去参加决赛。
4、汉字听写大会作文
汉字听写大会作文(一)
“哗哗哗”教室里传来了翻字典的声音,我们正在紧张地准备着下节课的汉字听写大赛,就连平常慢吞吞的毛轶宣同学,此时速度也加快了三分。
go!比赛正式开始了,“电饭煲”当张起同学报出这个词时,我心中暗暗想:太容易!于是我挥笔很自信的写下了这个词,想着并不难啊!这样也能称大会?
“颠茄”张起又报出下一个词,我惊起一身冷汗,越听越耳熟,似乎听过这个词,好像那天在电视汉字听写大赛上,那些选手一路过关斩将,当主持人报“颠茄”的时候,妈妈对我大吼一声:“有没有时间观念,你看看都几点了?还不快回去睡觉?”我只好“逃”回了书房,没想到……
经过“颠茄”的教训之后,我变地小心起来。
“紧箍咒!”我的天呀,虽然看过《西游记》不止100遍了,可是哪一次注意过这个词的呢?又错了。
“怨天尤人”这个简单,我想:抱怨天,还疑人吗?于是我写了个“怨天犹人”,但是我不确定,就偷偷瞄了同桌一眼,看到他写的与我一样,于是就放下心来。结果可想而知,又错了。
天灵灵,地灵灵,众路神仙快显灵,千万不要再有很难的了。
可上天负我,又让我写“味同嚼蜡”,可惜我绞尽脑汁,不知死了几万亿脑细胞,还是没能想出来这个词怎么写。
汉字博大精深,这些词只是冰山一角,我一定要加深对汉字的认识与熟悉,努力精通中华汉字,让我的前途不可限量。
汉字听写大会作文(二)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汉字听写大会作文(三)
连续看了4场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觉得这档节目催进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字的兴趣和关注!
我觉得掌握这些汉字,()离不开我们平时的读书看报写作和日常生活。例如:课本上学到的有“眼花缭乱、恽代英、茱萸、怨天尤人、椭圆、美轮美奂”、生活中学到的有“电饭煲、郫县豆瓣、瓜瓤、择菜、陀螺、反刍、虱子、癞蛤蟆、崴脚、犟嘴、嘎嘣脆”、关注历史学到的有“光绪、曾国藩、蚩尤、隋炀帝、郓城、绥靖”、游玩写作写到的有“貔貅、鳜鱼、猕猴、层峦叠嶂、暮霭”等等,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处处皆文化!
特别是第四场安徽代表队的精彩表现让我相信了团队的力量,也展现了我们江南的文化底蕴,福建代表队队员被“郓城”这个词组打败,而我们安徽代表队“捋虎须”、“僭越”、“踆乌”都能正确写出,真牛!我和妈妈坐在电视机前一直兴奋地同步答题,我用田字格本认真听写,当我写出:眼花缭乱、电饭煲、美轮美奂、茱萸等词语时,妈妈夸我写得好,我也觉得自己今年进步很多,去年还经常写错别字,特别是我写出“梭镖”这个词语时,我很开心,因为我前段时间看了电影《镖行天下》,我就记住这个“镖”字。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啊!
写好汉字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丰富知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