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俞敏洪:企业不能只有你一个“大厨”
俞敏洪:企业不能只有你一个“大厨”
你开了个饭馆,不会做饭,于是请了个大厨。饭馆顾客盈门,大厨意识到这是因为他做的菜很受欢迎,但在你的饭店,他只能拿到不多的工资。除非这个大厨是你的老婆,否则他早晚有一天会找你谈:“你看咱们这个饭店开得也不错,这个饭店咱们要继续做下去,是不是分给我股份?”
每个人每天都在计算自己和别人之间较量的分量有多重,不管这个人道德有多高,他最后觉得自己分量重了之后,一定会向你要他那份分量。你怎么处理?
我要说的是:企业不能只有一个“大厨”。
我当时办新东方,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我自己就是一个大厨,我能上课,别人撂挑子,我可以立马顶上,而且比他还讲得好。
可如果你自己不是大厨,怎么办?在这方面我也有挺深的感触,做新东方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了两个办法。
其一,给大厨开高工资。
给员工最高工资时,就是企业最节约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第一,你给员工加倍工资以后,他可能就会拼命给你干活;
第二,他的流失率非常小,原因是他到外面可能找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当然,你用人的时候还要有另外一个计算:这个人离开你有没有一个更好的位置,如果没有,你给他的待遇只要到达你愿意给的就行。( )如果有,那你只有提高竞争门槛。当年新东方用老师,别人给每小时100元,我给200元,别人涨到200元,我给400元,这样人才就流过来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刺儿头,我在这方面是受过重大伤害的。当时gre数学我不会讲,我培养出来一个讲得顶好的人,但他对利益的需求远远超过我能提供的程度。他跟我说,希望加工资,这个班总共44节课,他上了14节课,他就要拿那14节课的钱。我问他,那我招生、办公、市场推广、租教室的费用谁来出?他说这个我就不管了。
我当然不会给他,当天晚上他就不去上课了。结果那个班的培训费我全部退给学员,除了数学课不上,其他课继续让他们上。
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一个重大的认识,如果某个人在公司是核心人物,离开了他,公司就会出现重大问题时,一定要给他配另外一个核心人物。也就是第二个办法,对于在关键部门的人才,要给他做个备份。
当然,如果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你就麻烦了。这两个人是不能让他们联合在一起的。我想宁可多花点钱,也绝不能够让这门课以后再没老师上,所以我一口气招了10个这方面的老师,精心培训,最后留下5个。老师多了,他们的心态反而平衡下来。
至于与大厨们相处的方式,我有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允许他们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掐”我。企业领导人是所有员工和管理团队的服务者,而不是领导者。要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最重要的是在被对方“掐”到无比痛苦的时候,还要去想他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只要他“掐”不死你,你就得这么去做。
大部分的情况下,你的管理团队跟你“掐”,特别是有能力的大厨们跟你掐,一定有某种道理,你必须心平气和地思考真正的问题所在,去找到平衡他们的方式,而不是抱怨他们品德低下。
我从1992年创业到现在,一直被“掐”。我已经习惯于在被人“掐”中找到平衡点,并且享受其快感。如果你没有这种胸怀,不太容易做成大事。
2、俞敏洪励志演讲语录:企业领袖的胸怀
俞敏洪励志演讲语录:企业领袖的胸怀
1.我是一个有梦想并善于坚持的人,我的梦想不是很大,但都是使自己的生命能够往上走一个台阶的状态,我的现在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的梦想。当你确立一个梦想时,不要去想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你就做你能做的事情,也许不知不觉之间这个梦想就实现了。我现在最大的梦想是创建一所真正的私立大学。
2.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做一件大的事情就很好了,只要我活着,我就一心一意做新东方。做事情不要跟别人攀比,要保证方向正确和保持心态健康。佛教中有一句话叫“急事慢做”,新东方就是心甘情愿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哪个方面比较好,我自己也能做,就慢慢一步一步往前走。
3.新东方上市以后,我慢慢弄懂了财务报表、资本运作和内部管理的规律,我现在尽可能用最好的办法把新东方往前推进,做到既符合学生的利益,也符合新东方员工和股东的利益。核心团队的稳定离不开独特的文化、合理的目标、利益分享机制和人性化的管理。
4.人生道路总要拐弯的,当一条路看到尽头的时候还要坚持走下去,因为我们不知道到了尽头的时候那条路是否拐弯了,人生总是有向前走的希望,永远不要停下来。每一个人都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5.我认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本身要有吸引团队成员的能力,俗称个人魅力,必须大气、有判断力,能在关键时刻带领大家打拼;第二,要有一个业目标,值得团队成员愿意跟你一起奋斗;第三要有利益期待,保证每个人做到一定程度就得到一定的利益。
6.对于离开新东方自己创业的人,只要不失去做事情的原则、光明磊落,我都会支持。他们干的事跟新东方是一种互动,如果他们干成了,把新东方收购了我心甘情愿,原因很简单,终于找到新东方的接班人了;如果他们干到一定程度,自己不想干了卖给新东方,我也欢迎,他们赚了一笔钱,新东方也有了一个新的分支机构。如果有人一出去干就你死我活,这样的企业领袖自己本身是做不大的。
谈创业
创业者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1993年,在漏风的违章建筑里,新东方开始了充满艰难的发展历程。那个冬天,俞敏洪自己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去贴广告,广告还没贴上去,浆糊就冻成了冰。
为了吸引学生去培训,俞敏洪不得不一次次免费讲座、授课,甚至在学生报名表上填上三十个假名字增强“信誉”;为了在不平等的竞争中胜出,俞敏洪豁出去、厚着脸皮请人吃饭,还没开吃、就喝了两斤五粮液,把自己喝死过去,抢救了5个小时才回转过来,晚上又夹着课本去上课;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防止某些老师以涨工资要挟否则“撂挑子”,俞敏洪背熟了所有培训课程的教案,谁走人,他都能顶上去。为此,俞敏洪敬告所有的创业者,创业者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力量,同时具备资金吸引技术人员并能平衡彼此间的关系。
谈自我
我是一只没有爬到塔顶的蜗牛
事实上,这个故事也是俞敏洪经历的生动写照。连续三年高考后,他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在北大因为得肺结核病休学一年,毕业后联系出国三年未成,呕心沥血创立了新东方,又面临了公司内部的分裂。正是这一次次面对失败和疾病的抗争,让他变得越来越坚毅,直到如今取得一切。
但俞敏洪认为自己还需要向上爬:“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谈事业
一年进账数亿元创产业奇迹
现在他仍然记得,近三十年前的年底,大雪过后,他冒着严寒出去割羊草。扒开厚厚的雪,割了一天,终于割了两篮草。这件事让他一生受益:只要努力,一棵草一棵草地割,终会积少成多。
用“踏实”和“坚持”来形容俞敏洪的奋斗历程,也许是最恰当的两个词汇。
“我生命中的信念,就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向前进,不能停下步伐。”俞敏洪说。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两个月股价就涨到35美元,继而又冲至42.8美元。说到这儿,俞敏洪激情澎湃。
从北京中关村二小一间门面房的培训学校到如今一年有数亿元收入,占据全国50%以上的出国培训市场份额,成为涉及英语基础学习、it培训、网络、出版、基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教育集团,不可否认新东方创造了教育产业的一个奇迹。
谈经历
高考三年“侥幸”考入北大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是“新东方”的教训,也是俞敏洪自己的感悟。
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是俞敏洪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第一次高考,英语33分;第二次高考,英语55分,出生于江苏江阴农村的俞敏洪两次被常熟一家地区师范学院拒之门外。第三年,他“侥幸”考入北京大学。
通过这件事,俞敏洪有两点感悟:第一点是坚持的重要,因为无视失败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第二点就是能力和目标成正比,能力增加了,人生目标自然就提高了。
谈感悟
绝望时要给自己三次机会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留学热潮。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动荡的1989年导致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励志 )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3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为了谋生,俞敏洪去兼课教书,因触犯北大的利益而被记过处分。为了挽救颜面,他不得不离开北大。
就在这时,俞敏洪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他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他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正是这些,帮助他抓住了个人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说,每次他在绝望时,都要求自己再给自己三次机会,“但往往不到三次,就成功或发现其他转机了。”俞敏洪开心地笑了。
谈教学
崭新办学模式打开另扇窗
俞敏洪被尊称为“留学教父”,他的名字在哈佛和耶鲁的号召力几乎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位大学校长。
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前赴后继地奔着“新东方”而去,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他们?
俞敏洪的成功,坚持至关重要,但另一“巧妙”之处,也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他作为一个教师,把自己奋斗的故事带给了更多的新东方学生,在课堂上宣扬这种励志教育。学生来到新东方的初衷,都是为了英语考试或者语言能力提升,但一旦走进新东方教室,就能够收获一种激情、一种奋进、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这种励志教育加能力提升加雄厚资金支持的崭新办学模式有鲜明的新东方特色,也是其他教育机构所不可企及的。
3、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不能失去的珍贵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不能失去的珍贵
如果一个小小的手机失去了都让我感到牵肠挂肚的话,那我们生命中一定还有远比手机珍贵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随便失去。
几天前不小心把手机丢了。按说一部手机现在也不算值钱,而且只要到电话营业厅报失后办张新卡就行了。但心里依然觉得丢了一部手机好像失去了很多不可弥补的东西。这部手机已经跟了我好几个年头,变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尽管后来出现很多新款手机,我还是没有舍得更换,好像一个老朋友一样,交往久了,尽管知道对方有一些不足和缺点,但依然愿意交往,因为和老朋友在一起,熟悉对方的脾气个性,感到更加自在。手机里还储存了上千个电话号码,丢了手机就把和无数朋友的联系方式给丢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另外,手机中还录入了一些我常常阅读和背诵的文章,还有很多场合拍的纪念照片,现在突然都没有了,就像丢了老朋友一样,有点魂不守舍了。
突然想到,在我们生活中拥有的很多东西,拥有的时候完全没有感到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只有失去了,才发现这些东西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留恋。但我们生活中不能等到拥有的东西真的失去了才去体会这些东西的珍贵,因为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回来。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在没有失去前就小心爱护好这些东西,而不是失去后留下后悔和遗憾。如果一个小小的手机失去了都让我感到牵肠挂肚的话,那我们生命中一定还有远比手机珍贵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随便失去。
我们不能失去我们的家庭。家庭是风雨中的那间温馨小屋,在整个世界都抛弃我们时我们依然拥有的唯一归宿。只要家庭存在,我们的灵魂就有坚强的支点,我们走进狂风暴雨,走向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条可以回头的路在身后,把我们从流浪的荒野引向温暖的炉火。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我们牵挂这个世界的理由,父母、孩子和爱人。
我们不能失去我们的朋友,在生命几十年的历程中,之所以有生命的精彩和起伏,是因为有朋友;之所以有事业的成长和辉煌,是因为有朋友;之所以有痛苦后的安慰和温暖,是因为有朋友;之所以有思想的进步和喜悦,是因为有朋友;我不敢想象没有朋友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那生命该会多么痛苦和寂寞。而一路有朋友相伴的旅程是多么幸福的生命。
我们不能失去书籍,书籍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慰藉,再孤单的人生只要有书籍相伴就不怕一个人独行在路上,书藉也是永不会抛弃我们的朋友,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来到身边,不需要的时候默默守候在一旁。打开书本,总能引人思考生命的意义。有人说在监狱里整治犯人最残酷的办法就是不让犯人看书读报,这样他的精神就会一片茫然,心理就会崩溃。我有过类似的体会,坐长途飞机的时候,十几个小时,如果有一本你喜欢的书,时间就会过得飞快,如果没有书籍,十几个小时就变成了一段度日如年的难熬时光。因此,在我浪迹天涯的时候,我可以什么都不带,但是一定要带上两本我可以反复阅读的书籍。
我们不能失去蓝天白云,尽管这件事由不得我作主,但我深深体会到了人类失去蓝天白云有多么可怕。()城市上空的污染让我们呼吸困难,疾病丛生;人类的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了灰色和压抑。当我到达草原看到辽阔的天空和黑夜中满天的繁星时,我突然明白,人类只有生存在这样的天空下,才是真正酣畅淋漓地活着;难怪草原的歌曲是如此的嘹亮、悠长和动听。
我突然发现,我们生命中不能失去的东西太多太多,而且都是如此的珍贵,但所有这些珍贵的东西似乎与我们日常的追求和工作没有太多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追求着事业的成功,追逐着世俗的名声和地位;当然我们也在追求买更好的房子、汽车或电子设备;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一,要不选择亲人、朋友、书籍和蓝天白云,要不选择财富、名声、地位和汽车时,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因此,什么东西对于我们最重要已经一目了然。想到这里,我觉得丢失手机已经不那么重要,幸亏我生命中拥有的很多珍贵的东西还没有丢掉,我还来得及把这些珍贵的东西照看得更好。也许偶然丢失手机是上天对我的生活已经误入歧途的一种警示?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丢失手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